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消费者需求从生存、发展到自我实现的途径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有效消费休闲方式与产品实现。休闲文化费本与休闲产业相互关联,一方是另一方的实现条件;又相互激励,休闲文化资本优化休闲产业,休闲产业给休闲文化费本以延续和保护,并带动其他关联产业的发展,促成生产与休闲消费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2.
人类文化思想史中的休闲--历史·文化·哲学的视角   总被引:56,自引:4,他引:52  
休闲在人类文明进化的历史中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是人类精神的一种境界。考察休闲研究兴起的社会背景和学术背景,我们可以看到人类“文化自觉”意识的觉醒。休闲研究(leisure studies)的兴起,其实质是对人类前途命运的一种思考,是对现代人类文化精神和价值体系发生断裂的现状做某些补救工作的一种努力,是试图通过对休闲与人生价值的思索,重新厘清人的文化精神坐标,进而促进人类的自省-未来的路如何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究竟是什么?更多的意义是让我们学会思索-如何“成为人”,成长快乐、自由、富有创造力和具有追求真善美能力的人。休闲是人类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休闲并不单纯是一个时间概念和简单的社会现象,更是一个意蕴深厚的文化范畴和美学命题.对休闲进行审美文化观照,将有别于传统美学"理想的乌托邦"式的宏大叙事,而是将休闲置入"人的存在"这一更具现实关怀品性的话语背景之中,使其成为一种"现实的乌托邦",既充分挖掘休闲本身丰富的美学涵蕴,又对人们的休闲实践作出审美评判和审美引导;既对休闲的"审美态"投以必要的关注,又注重对其进行"生活态"考察.  相似文献   

4.
21世纪与休闲经济、休闲产业、休闲文化   总被引:142,自引:12,他引:130  
本文展望了已经来临的21世纪与休闲经济、休闲产业、休闲文化之间的朴素性,呼吁加强对此领域的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5.
和谐作为中国休闲文化的核心理念,体现了中国休闲文化对“天道和谐”、“心性和谐”、“形上和谐”的理想追求。将“和谐”贯穿于休闲文化的实践当中,目的是使休闲真正地成为世俗生活中的一种生命超越形式和生活品质的提升方式,其精髓在于要让人在有限的生命当中领悟无限的生命意义,建构诗意化的人生范式。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居家文化的内容十分丰富,其中有许多休闲生活理念和休闲生活方式的优秀内容。在工业文明不断发展的今天,它们越来越多地受到了人们的关注。从休闲的视野对中国传统居家文化进行新的诠释,对引领人们认识与弘扬中国传统居家休闲文化,提高居家生活的精神文化品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休闲:一种文化价值观的转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耳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19(5):75-77,93
西方从上古的希伯莱宗教文化和古希腊哲学到中古的基督教神学再到近现代思想与文化的演变中,人们对休闲的意又及其与工作的关系的认识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体现了人们文化价值现的转变。各时期西方休闲观中的合理内涵,对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构建健康的休闲生活方式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休闲观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休闲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独特的文化意蕴。儒家以积极进取的入世态度,将休闲当作修身养性完善德行的手段,追求着安贫乐道、随遇而安的人生境界;道家则以超然出世的人生态度,追求着天地浑成、物我为一的境界,以求得精神自由为人生目标;禅宗则以在世的人生态度,摆脱人生的一切烦恼,进入快乐无忧的境界。无论儒、道、禅三家的休闲观念有何种不同的表现形式,总的说来,中国人的休闲哲学其实就是中国人的一种生存智慧,或者说是中国古代哲人教给人们在有限的条件下追求精神的自由,尽情享受生活的乐趣的一种快乐的哲学。  相似文献   

9.
情境化与创新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图回答三个相关的问题,即什么是创新文化?如何构建创新文化?以及新经济时代的创新文化具有什么样的特征?本文认为,情境化是探索并建构创新文化的有效途径,而情境化则是通过各种创新行为与其情境之间的解释循环来实现的.情境的变迁使得创新文化的构成性条件及其建构方式都将发生相应的变化,致使新时期的创新文化呈现出地方性、开放性与不确定性等新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1由中国软科学研究会、《自然辩证法研究》编辑部、中国艺术研究院休闲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2 0 0 2 -中国 :休闲与社会进步学术研讨会” ,于 10月 2 7日至 30日在北京召开。研讨会的主题是 :休闲———一个新的社会文化经济现象。会议就“休闲产业与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消费政策、劳动时间的关系及对策” ;“转型期城乡 (社区 )居民休闲的时间利用、特点及存在问题” ;“2 0 0 8年奥运会与中国休闲产业发展” ;“休闲产业相关社会条件支持系统在我国的现状、特点及发展趋势” ;“休闲的文化价值与对人文关怀的意义” ;“休闲旅游与自…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我国社会目前缺少对休闲“文化价值”的认识,欠缺“国民权益论”思想的支持及缺少行政、地域社会支援的现象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结合日本社会休闲的实际运行机制指出,发展我国休闲应首先着手形成国民休闲文化价值的社会意识主流,确立其权益属性,其次为建设权益保障制度,接下来是开展休闲活动的具体“技术”方面建设,从而促使社会休闲系统的运作建立在“权利”的本位基础上,各级政府必须回到“事业”立场上来对待国民的休闲要求,建设公助、共助、自助协力的社会机制,使我国的休闲业在很好地体现社会公平的前提下健康地得以开展。  相似文献   

12.
霍金说过“21世纪是复杂性的世纪”。复杂性科学方兴未艾,成为21世纪科学发展的指向。中国传统文化具不具备复杂性?传统文化复杂性的研究方法、传统文化复杂性的演化机制以及传统文化复杂性的结构路径是什么?本文用复杂性科学的发展来审视传统文化,力图寻找探索研究传统文化的新视野、新角度。  相似文献   

13.
In this review I argue that Puech draws on two important currents in modern thought: the criticism of the ontological and social priority of conflict, and the rehabilitation of praxis vis-à-vis theoria. Still, his plea for a non-confrontational art of living leaves important questions unanswered. What is the problem exactly? What does exactly count as (non)confrontational? What is non-confrontation exactly meant to solve? What is the antiposition here? And: how does this new (or rather: old) art of living relate to the political and ethical varieties of Technology Assessment?  相似文献   

14.
论休闲在后工业时代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休闲作为文化消费的核心方式将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文化产业的支柱。本文通过后工业时代为人的休闲生活提供了丰富两条件,休闲生活推进了人的个性自由和多维发展,休闲对于工业教育的挑战,休闲正导引着一种新型生活方式四个方面的论述,指出休闲在后工业社会将成为人们追求自我化精神生活的主趋势。  相似文献   

15.
"赛博空间"的产生给人们的休闲方式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亦赋予休闲以换位、转移、增强智力等新的实质内涵.呈现出便捷性、自主性、虚拟性、精神性等传统休闲方式所不曾有的休闲特征.赛博空间休闲的价值本真就在于使人真正成其为人.  相似文献   

16.
休闲、信仰与对生命意义的追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耳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21(10):74-76,89
休闲不是简单的放松、娱乐、玩.通过对历史上休闲与宗教之关系的梳理及对休闲之深层意义的探讨能够看到,在更本质的意义上休闲是我们形成自己信仰的一个基础,从而跟人类最高层次的精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休闲中建立信仰要求我们对自己的欲望有一定的节制,但这跟休闲理论中经常强调的自由要素并不相悖,甚至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的.  相似文献   

17.
西方休闲伦理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休闲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体现着人类的道德文明和文化伦理水平。西方休闲学科的发展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以休闲与工作关系交结变化的历史视角,着重探讨了古希腊以来西方休闲伦理的发展与演进,及其四个大历史时空中休闲伦理的不同作用和地位。从伦理视角研究休闲文化现象,对于扩展休闲研究的视域及加强当前道德文化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The central question addressed is: How should scientific research be conducted so as to ensure that nature is respected and the well being of everyone everywhere enhanced? After pointing to the importance of methodological pluralism for an acceptable answer and to obstacles posed by characterizing scientific methodology too narrowly, which are reinforced by the ‘commercial-scientific ethos’, two additional questions are considered: How might research, conducted in this way, have impact on—and depend on—strengthening democratic values and practices? And: What is thereby implied for the responsibilities of scientists toda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