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太湖梅梁湾不同沉积物对3种沉水植物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人工栽培的条件下,研究了太湖重污染区梅梁湾2种不同沉积物(湖泥、岸泥)对苦草(Vallisneria natans (Lour.)Hara)、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 (Linn.f.)Royle)、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 Miq.)3种沉水植物生长的影响.在上覆水相同条件下,湖泥中培养的3种沉水植物均生长良好,生物量高,分枝较多,其中苦草最为显著,生长在湖泥中的苦草比岸泥中的植株高,且提前发育成熟至生殖生长阶段;在湖泥中,3种沉水植物的叶绿素含量均较高,苦草在2种不同沉积物中的差别最大,叶色区别明显;在湖泥中,苦草、黑藻的根长及根系活力等指标均高于岸泥,但岸泥中的根较为粗壮,根数相对较多.试验结果表明:苦草、黑藻、马来眼子菜3种沉水植物能够适应梅梁湾湖泥的肥沃底质条件,生长发育正常,可以进行现场引种栽培试验.  相似文献   

2.
太湖梅梁湾沉积物中磷形态垂直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淡水沉积物中磷形态的标准测试程序(SMT),分析了太湖梅梁湾沉积物中磷形态的纵向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河口处各层沉积物中的各磷形态含量均高于湖心及沿岸,说明外源输入仍是梅梁湾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梅梁湾中总磷和各形态磷含量在垂直方向上随深度的增加而呈递减趋势,但不同位置处自然层中的磷含量变化较小,说明自然层中的磷含量可视为梅梁湾的背景值;各磷形态均在淤泥层或污染层含量最大,显示梅梁湾磷污染具有显著表层富集特性.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湖泊沉积物不同深度处的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和多样性,选取太湖梅梁湾作为采样点,应用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RFLP)技术比较湖泊不同深度沉积物样品中细菌群落的结构组成及其多样性。结果表明:太湖沉积物中细菌具有丰富的多样性,细菌种类和相对丰度与当前已有的可培养细菌研究结果一致。细菌群落结构随着沉积物深度的增加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相邻近的沉积物分层中细菌群落结构的相似度较高;随着沉积物深度的增加,沉积物中优势菌属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表层沉积物与底层沉积物的细菌群落结构相差较大。鉴于氧含量随着沉积物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可以推断氧含量的变化是造成湖泊沉积物中细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差异的主要原因。另外,表层沉积物中的生物扰动也是可能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蓝藻爆发后南太湖水域浮游生物及富营养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南太湖近岸水域生态环境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2007年5月底太湖蓝藻爆发后该水域浮游生物种类组成、物种多样性及富营养化状况.结果表明,测区内鉴定有浮游植物243属种隶属于7个门,其中蓝藻数量最多,绿藻次之,铜绿微囊藻为优势种;浮游动物175属种隶属于4个门,各站点种类分布较为均匀.调查区域内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略高于浮游植物,平均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623和1.703,多样性程度低.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分析表明,调查水域有不同程度富营养,呈由东至西(幻溇港至新塘港)富营养程度递增趋势,新塘港达中度富营养,湖心区水域富营养程度高于支流入湖口水体;说明南太湖水域水体的富营养污染可能主要受到蓝藻大规模爆发的西、北太湖的影响,而从湖州市各支流水系进入的富营养污染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5.
姜文来 《科技潮》2007,(8):26-29
近日太湖蓝藻爆发,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无锡自来水发臭,难以饮用,市场矿泉水(纯净水)供应紧张,整个无锡笼罩在饮水危机的巨大阴影之中。有关专家判断,如果不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太湖蓝藻蔓延的面积将越来越大,蔓延时间将持续整个夏天。如此,后果将非常严重。  相似文献   

6.
“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这首歌将江南水乡的母亲湖太湖描绘得诗情画意,而如今,无锡市民再唱起这首歌的时候,却是另一番滋味。今年5月底太湖蓝藻提前暴发,.在一夜之间让数百万群众的饮用水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再次敲响了中国水污染问题的警钟,触动了中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那根敏感神经。  相似文献   

7.
蓝藻最简单、最原始的藻类植物.在今年的夏天突然成为众所瞩目的焦点.当它渺小的身躯聚集起强大的种群力量的时候.人类显得更为渺小经济的高速发展,GDP的不断增长.在小小的蓝藻面前显得有些苍白当我们最基本的生活需求纯净的饮用水开始成为一种奢侈的时候.所有人都应该明白:环境污染就在你我身边.环境污染正影响着你我的生活 本期“特别关注”.关注蓝藻.关注环保  相似文献   

8.
刘智勋 《科技信息》2012,(2):126-126
本文简述水污染经济损失的概念,讨论水资源的价值及其计量。另外,分析研究了分类计算法、计量经济学法和恢复费用法等现有的水污染经济损失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9.
6月10日,无锡惊心动魄的饮用水危机刚刚过去,本着帮助读者正确了解太湖蓝藻暴发影响水质的原因,增加科学知识,自觉保护环境,从容应对突发事件的愿望,记者专程前往无锡,走访了无锡市政府、无锡市科技局、无锡市环保局和无锡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等部门。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太湖水体富营养化演变机理,识别影响太湖富营养化及蓝藻生长的水环境关键因子,对2006—2018年太湖多源监测序列数据开展数据准备和数据清洗,采用K-means均值聚类方法获取离散的布尔型关联规则挖掘候选数据集,构建基于Apriori算法的太湖水环境关键因子关联规则挖掘模型,对影响太湖水体富营养化的水环境关键因子进行识别。结果表明:表征太湖富营养化程度的Chl-a质量浓度与TP质量浓度、NH3-N质量浓度、pH和CODMn质量浓度均呈现不同强度的关联性,其中Chl-a质量浓度在0~18.36 mg/m3区间内与TP质量浓度在0~0.045 mg/L区间内关联性最强;从水环境治理角度看,若将太湖TP质量浓度控制在0.045 mg/L以下,则全湖Chl-a质量浓度小于18.36 mg/m3的概率最大,可以有效控制蓝藻数量总体处于较少状态,避免太湖蓝藻水华大规模暴发。  相似文献   

11.
采用抗生素与倍比稀释相结合的分离方法,对太湖梅梁湾水域水华的优势藻进行分离培养;结合全细胞聚合酶链反应(PCR)、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进行藻属与产毒特性分析.结果显示:自太湖梅梁湾水域成功分离获得2株藻株TH1和TH2,2株藻株藻蓝蛋白基因中间序列(PC-IGS)、微囊藻16S rDNA保守序列(Micr 16s rDNA)扩增均为阳性,TH1的微囊藻毒素合成酶基因B(mcyB)扩增为阳性,而TH2的mcyB扩增为阴性.培养15 d的THI藻株每108个藻细胞产生的总微囊藻毒素-LR(TMC-LR)为0.594 μg,胞外微囊藻毒素-LR(EMC-LR)为0.085μg,分别为铜绿微囊藻产毒株的61.93%和86.09%;TH2藻株未检出MC-LR.TH1藻株mcyB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为铜绿微囊藻产毒株的5.9%.结果表明:分离自太湖梅梁湾的2株藻细胞均为蓝藻门中的微囊藻属,其中1株产毒微囊藻具有较强的产毒能力,太湖梅梁湾水域有产毒微囊藻污染.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室内波浪水槽试验,利用溶解氧微电极研究了波浪对太湖梅梁湾底泥中氧气侵蚀深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太湖梅梁湾底泥在水槽中一夜平衡后,氧气侵蚀深度约为5mm.经4 cm波高的波影响2 h后,表层底泥基本没有被侵蚀,而表层溶解氧质量浓度从原来的6.29 mg/L上升至6.90mg/L,氧气侵蚀深度约达6mm.初始值和4cm小波后两者拟合方程具有相近的斜率(-0.0777与-0.C728).经10cm波高的波影响2h后,可能受采泥管管壁形成的回旋涡流影响,底泥表层的物理侵蚀达到(1.33±0.15)cm.同时,氧气侵蚀深度降至3.2mm左右,其拟合方程的斜率减小为0.0123.由此可以表明:小波可以增加底泥表层溶解氧和氧气侵蚀深度;而大波能造成表层底泥受到严重的物理侵蚀并破坏原溶氧层而形成新的较浅的溶氧层,最终将可能影响微生物活动和营养盐释放.  相似文献   

13.
根据太湖梅梁湾有机氯农药(OCPs)污染情况,采用GC/ECD分析了梅梁湾沉积物,并对4种鱼及螺狮为代表的水生生物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现状进行了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沉积物(干重)中OCPs浓度范围在8.45~48.54 ng/g之间,生物样品(湿重)中的浓度范围在2.68~31.34 ng/g之间.人类食用OCPs污染的水产品的潜在健康风险评估显示,从非致癌风险角度滴滴涕(DDTs)、六氯苯(HCB)、氯丹(CHL)和七氯环氧的危险商RHQ均小于1;从致癌风险角度,除CHL外,DDTs、HCB、六六六(HCHs)、七氯环氧的危险比RHR均大于1,长期癌症风险不容忽视.根据淡水沉积物质量导则标准估算,太湖梅梁湾沉积物中OCPs残留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
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回顾并总结近年来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做法和效果.经过近5年的持续努力,太湖水环境治理已经取得初步成效,蓝藻暴发减弱,湖体水质得到改善,湖泛基本消失.实践证明,目前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采取的控源治污、打捞蓝藻、生态清淤、调水引流措施是行之有效的.认为对于太湖这样的浅水型湖泊污染治理,控源是基本思路,转变发展方式是必由之路,生态清淤是有效措施,促进河湖良性互动是必要途径,正确把握湖泊的生命规律是重要课题;由于太湖污染的长期积累,太湖已形成的“藻型生境条件”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根本改变,加之现有的入湖污染仍远超湖体允许的纳污能力,一旦温度、水流、光照等外部条件适宜,太湖蓝藻生态危害仍然可能大规模暴发,太湖水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15.
五里湖综合整治对湖水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湖泊综合整治工程对城市湖泊水质的改善效果,利用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江苏太湖湖泊生态系统研究站1998-2009年的监测数据,结合湖体与环湖河道调查,分析了太湖五里湖综合整治工程对水质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综合整治之后,总氮、总磷及叶绿素a质量浓度平均值显著下降(P<0.01),分别由6.06 mg/L,0.18...  相似文献   

16.
南湖是武汉市四水共治行动计划中需要优先实施水环境提升的水体,其水环境功能区划目标为地表水Ⅳ类,但其现状水质一直处于Ⅴ类或劣Ⅴ类,常年达不到水功能要求,亟需治理.通过对南湖污染源进行解析,核算污染负荷,确定了排口是南湖最大的污染源,其对COD、NH3-N、TP的贡献量分别为550. 2 t/a、60. 3 t/a和7. 8 t/a,负荷比分别为67. 4%、71. 4%和70. 3%.其次为城市径流污染,其对COD、NH3-N、TP的贡献量分别为153. 01 t/a、15. 30 t/a和3. 06 t/a,负荷比分别为18. 8%、18. 1%和27. 6%.再次为降尘污染,其对COD、NH3-N、TP的贡献量分别为112. 4 t/a、8. 7 t/a和0. 2 t/a,负荷比分别为13. 8%、10. 3%和1. 8%.最后为农田种植污染,其对COD、NH3-N、TP的贡献量分别为0. 6 t/a、0. 1 t/a和0. 03 t/a,负荷比分别为0. 1%、0. 2%和0. 3%.  相似文献   

17.
从维持和保护河网生态系统正常的基本功能角度出发,根据流域地理位置及河网地区河流自身的特点,探讨河网系统生态环境需水量的内涵和构成,指出平原河网系统生态环境需水量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组合条件下,在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系统淡水资源的同时,为了维持和改善河网系统正常的生态结构与生态环境功能所必须蓄存和消耗的水量.在此概念的基础上,对适合于河网系统中各项生态环境需水量的计算方法进行研究,并对定量化研究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超声除藻的参数优化及其在太湖除藻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计、制备了一种低频超声除藻装置,通过调节超声频率、功率和辐射时间等不同的参数,得到优化的超声参数组合,并将该技术应用于太湖除藻的现场研究.结果表明:当超声参数组合为频率20 kHz,功率40 W,辐射时间15 s时,具有较好的实验除藻效果.在太湖现场实验中,载有超声除藻装置的实验船在400 m2实验区域作用1 h后,水表层的藻细胞由107个/mL降低到105个/mL,透明度由0 cm上升为35 cm,叶绿素a含量降低为初始浓度的3.3%,水质得到明显改善.这说明超声处理对藻类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尤其适于水华发生期间的应急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