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班级非正式群体,也称自然群体,是相对于班级小组、班委会、班集体、团小组等正式群体而言的,是无正式规定下学生自发自然而形成的群体.本文在阐述班级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及类型的基础上,分析了班级非正式群体的特点、作用与影响,强调了要对班级非正式群体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处在人生转折的关键时期,班主任担负着培养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帮助大学生完成人生转换的重任。班主任要密切注意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好榜样,做好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把个人的道德修养跟综合测评联系起来。在班级管理中注意引导非正式群体,发挥非正式群体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9+3"职业教育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的存在具有两面性,一面是积极的,一面是不可避免的负面作用。本文在分析"9+3"免费职教学生非正式群体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其形成因素,从正确引导发挥非正式群体的正当功能、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促使其树立正式的群体规范等方面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4.
健康良好的学生正式 体或非正式群体,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了发展特长和兴趣爱好的天地;另一面学生群体,特别是学生非正式群体自身也存在不足和缺陷。面对这种情况既要给予学生群体支持和帮助,又要加强引导,及时克服因学生群体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高校大学生中存在着大量的非正式群体。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管理是目前高校学生工作的又一项重要任务,并有既积极又消极的双面作用。高校实现办学目标必须高度重视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正确引导和教育,因"群"施教,把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改革和改进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类型、成因与功用等方面对大学生非正式群体进行了探析,提出高校要把对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工作列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课题;要认识和把握好三个关系,即:非正式群体存在与影响的客观必然性与主观决定性的辩证关系;非正式群体积极与消极两重性的可逆关系;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在教育意义上的主辅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高校内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非正式群体,它们的存在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影响越来越广泛.通过分析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类型和功能,进而探讨如何正确看待和积极引导大学生非正式群体,从而实现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统一,促使学生沿着学校的教育培养目标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目前党和国家最为重要的任务,而构建和谐校园是这项任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分析了非正式群体在构建和谐校园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后,认为可以借助非正式群体这个有利的平台,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构建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9.
群体是指有一定数量的个体,通过一定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的集合体,按其组织方式的不同,可以把它划分为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正式群体是指有一定手续、有严格规范、有隶属关系的群体,而非正式群体则是指由于某种共同的需要,或兴趣爱好相同、感情融洽,或是老同学、亲友、邻居等关系而自然形成的群体。班级作为学生学习和活动的主要组织形式,作为学校进行教育的基本单位,其中也存在着各种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学生群体,对学生正式群体的研究,一直为教育工作者所重视,但对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探讨则显得不够具体、深入和系统。本文即拟对班级中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种类、特征及其教育管理措施作一全面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0.
张拯荣 《科技信息》2012,(32):111-111
非正式群体与组织相伴而生,它对组织既可能产生消极作用也可能产生积极作用。管理者要通过恰当的策略加强对非正式组织的管理,将其引导到组织目标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郑炳荣 《科技资讯》2011,(5):198-198
创新的关键在于创造力的训练和培养。班集体是学生的"心理直接运动空间"。美国心理学家查尔斯库指出:"个体的自我感觉会不断从自我延伸到以他们作为组成部分的群体中,个体通过与所接触的群体的互动形成和发展自我意识及其能力体系,这种与个体直接相接触的群体被称为‘初级群体’。"在学校生活中,班集体就是学生个体所要接触的"初级群体",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自我意识及其能力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初级群体是"创造力的托儿所",这就是创新教育必须与班集体联系起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非正式学生群体是相对于正式学生群体而言的,它客观地存在于班级正式组织当中,对班级建设和个性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课题借鉴社会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心理学等相关研究成果,通过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出小学高年级非正式群体产生的原因、特点、作用等,在理论和实践指导下,寻求管理非正式群体的必要性和方法,以期为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人格属于大学生非智力素质,在高校教育过程中借助非正式群体可以促进大学生人格的培养。正确认识非正式群体特性,充分发挥其在大学生健全人格塑造中的积极作用,能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切入点。  相似文献   

14.
正确认识和对待"问题学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因某种原因而出现的阻碍教师或班集体发挥有效的教育、教学作用的学生,在学校教育中习惯地被称为"问题学生"或"差生".这些学生,或学习成绩差,或自控能力差,或思想品德有问题,学校和教师应认真分析,正确对待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该文将高校学生非正式群体研究置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背景下,通过研究高校学生非正式群体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的自然影响力,目的是克服其消极影响,发挥其积极作用,使其真正成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6.
一、前言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普修课大多以自然班为主,班里,有通过各种方法选出并由教师指定的班干部,这种班级就是一个群体。而在这一群体中,还有一些由于种种原因而形成的小群体,这一群体中还有有意或无意“左右局势”的“领导者”。这就是被社会心理学称之为非正式群体以及非正式群体的领头人。这些小群体(非正式群体)在体育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7.
高校教师非正式群体直接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因此高校管理者应分析教师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原因、特征和作用,通过因势利导,巧妙利用;做好核心人物的工作;营造良好的交往氛围,引导教师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广阔的发展空间,使教师在正式群体中发展和完善;制定目标,将教师的目标纳入学校的总目标等措施,使他们为学校的发展而努力工作。  相似文献   

18.
任何一个组织或机构都存在着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而大量非正式群体的存在使得正式的法定关系变得更为错综复杂。这样形形色色的非正式群体总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作与学习等方面,对人们的满意度与取得的成就具有不可忽视的非凡意义。  相似文献   

19.
班主任是一个班集体的核心,班主任的素养关系到一个班集体的发展状况,班主任对学生的关注程度更是对学生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由于主客观的原因,大多数班主任对“学优生”是宠爱有加,倍加呵护;而对“学困生”则是漠不关心,甚至是经常对他们批评、指责,这对他们是极其不公平的,同时,对班集体的健康发展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20.
高校学生社团具有管理学非正式组织的属性.在非正式组织理念指导下认识学生社团的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有助于高校学生社团治理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