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科技术语》2004,6(2):10-10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化学名词审定分委员会,根据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2003年8月16日对第110号元素正式确定的英文名称,于2003年12月组织无机化学名词组和放射化学名词组及有关专家讨论了110号元素的中文名称的定名问题并提出建议,后在有关期刊上广泛征求意见,在此基础上审定了110号元素的中文名称.其定名使用的汉字已征得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同意,现经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批准予以公布使用.  相似文献   

2.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依据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2004年对第111号元素正式确定的英文名称,在广泛征求有关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第111号元素的中文定名草案。2006年1月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组织化学、物理学、语言学界专家召开了第111号元素中文定名研讨会,并审定了111号元素的中文名称。其定名使用的汉字已征得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同意,2007年3月12日经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批准予以公布使用。111号元素的中文名称$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相似文献   

3.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依据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2004年对第111号元素正式确定的英文名称,在广泛征求有关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第111号元素的中文定名草案。2006年1月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组织化学、物理学、语言学界专家召开了第111号元素中文定名研讨会,并审定了111号元素的中文名称。其定名使用的汉字已征得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同意,2007年3月12日经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批准予以公布使用。  相似文献   

4.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根据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2010年2月对第112号元素正式确定的英文名称,在广泛征求有关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第112号元素的中文定名草案。112号元素使用的中文汉字“锊”已征得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同意,并纳入国家规范用字,现经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批准予以公布使用...  相似文献   

5.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根据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2010年2月对第112号元素正式确定的英文名称,在广泛征求有关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第112号元素的中文定名草案。112号元素使用的中文汉字“锊”已征得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同意,并纳入国家规范用字,现经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批准予以公布使用。  相似文献   

6.
《科技术语研究》2013,(5):60-60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根据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2012年5月对第114号、116号元素正式确定的英文名称,在广泛征求有关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第114号、116号元素的中文定名草案。114号、116号元素使用的中文汉字""""已征得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同意,并纳入国家规范用字。现经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批准予以公布使用。  相似文献   

7.
8月16日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已将第110号元素的英文名称正式确定为Darmstadtium,元素符号为Ds。我国化学名词一般参照IUPAC的命名法制定,1998年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根据1997年8月IUPAC推荐的101—109号元素的英文名称重新审定了相应的中文名称。它们是“钔(101)、锘(102)、铹(103)、(104)、𬭊(105)、(106)、(107)、(108)、(109)”。这些名称的制定,仍然遵循我国元素的定名原则,根据英文名称词首的谐音加金字旁来制定。新发现元素的英文名称的制定,一般采用人名、地名、国名和研究机构的名称加后缀“ium”作为元素的名称。我国101—109号元素的制定过程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出版的《科技术语研究》1998年第一期上已有详述。110号元素由德国物理学家安布鲁斯特(Armbrster)领导的研究小组,用镍原子轰击作为靶的铅原子的方法,并从产物中检测到110号元素的存在,该元素的寿命极短,半衰期少于1毫秒。安布鲁斯特领导的研究小组为新元素的发现作出了贡献。他们的重离子研究实验室位于德国达姆施塔特(Darmstadt)城,故该小组向IUPAC提交了新元素名称和符号的申请,并遵循IUPAC的命名方法,将他们所在的城市名称加后缀“ium”作为该元素的名称。其符号采用了全称中的两个字母。这个申请在2003年8月16日,在加拿大渥太华召开的IUPAC第42届大会上,得到正式推荐。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在得知这一消息后,即会同有关专家讨论其中文定名,建议根据我国以往的命名方法,将第110号元素命名为“𫟼”并将征求有关方面的意见。读者若有建议希望与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联系。 (王宝瑄)  相似文献   

8.
<正>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根据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2016年11月30日对113号、115号、117号、118号元素正式公布的英文名称,在广泛征求有关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113号、115号、117号、118号元素的中文定名草案。113号、115号、117号、118号元素使用的中文汉字"鉨""镆""硼""氮"已征得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同意,并纳入国家规范用字。现经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  相似文献   

9.
关于101—109号元素中文定名的说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一、为什么要对101—109号元素重新制定中文名称国际上对元素英文名称的定名是通过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简称IUPAC)讨论决定的。我国则相应地使用单个汉字作为名称。选字的方法有以下几种:固有汉字,如:金、银、铜、铁、锡、硫……...  相似文献   

10.
《科技术语研究》2006,8(1):F0002-F0002
2006年1月20日,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组织化学、物理学、语言学界专家召开了第111号元素中文定名研讨会。  相似文献   

11.
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在2004年颁布了第111号元素的名称和元素符号.第111号元素的英文名称为roentgenium,元素符号为Rg,中文名称怎么办?我是一个语言文字工作者,对化学我是中学时代学了一点,也早还给了老师,对这个问题我自当缄口藏拙,哪还敢发言呢?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的同志,向我征求意见,恭敬不如从命,我就大胆地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化学名词审定分委员会于1998年1月中旬召开了无机化学名词组扩大会议,会议根据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1997年8月27日决定对101—109号元素英文名称重新命名的意见,审定了相应的中文命名。参加会议的有化学...  相似文献   

13.
大气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于1985年,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最早成立的分委员会之一。1988年,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了第一批《大气科学名词》(第一版),并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从而使中国大气科学名词定名不准、译名混乱的状况有所改善。但由于公布名词中没有给出定义,有些名词在实际使用中仍然存在容易混淆的情况。鉴于此,在1989年,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指定大气科学为名词审定中增加释义的试点学科,  相似文献   

14.
<正>2017年5月9日,中国科学院、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在北京联合召开发布会,正式向社会发布113号、115号、117号、118号元素中文名称。发布会由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局长周德进主持。全国科技名词审定委员会专职副主任裴亚军、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焕乔、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宁、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标准处调研员王丹卉等领导和专家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5.
大气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于1985年,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最早成立的分委员会之一。1988年,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了第一批《大气科学名词》(第一版),并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从而使中国大气科学名词定名不准、译名混乱的状况有所改善。但由于公布名词中没有给出定义,有些名词在实际使用中仍然存在容易混淆的情况。鉴于此,在1989年,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指定大气科学为名词审定中增加释义的试点学科,  相似文献   

16.
第111号元素由德国重离子研究中心合成后,2004年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颁布了其名称:Roentgenium,元素符号为Rg。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在广泛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该元素的中文定名草案,并于2006年1月20日与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组织化学、物理学、语言学方面的专家召开了第111号元素中文定名研讨会。科学家、语言学家和名词工作者共聚一堂,对第111号元素的中文定名以及元素中文定名原则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会议在讨论意见高度一致的基础上,决定第111号元素中文定名为“钅仑”。全国科技名词委和国家语委准备在此基础上制定元素中文定名规范,作为今后新元素定名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101—109号元素中文名称的审定经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代表化学名词审定分委员会向大会汇报关于 1 0 1— 1 0 9号元素的中文名称的审定经过。国际化学界在早期对元素的英文名称是由发现者给予命名 ,后来的定名是通过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 (简称IUPAC)讨论决定的 ,多以著名科学家人名命名。国际上对于 1 0 3号以前的元素英文名称并无争议 ,但从 1 0 4号、1 0 5号元素开始 ,究竟应以哪位科学家的名字命名 ,出现较大分歧。 1 96 4年底 ,前苏联科学家宣布获得了 1 0 4号元素 ,并把这个元素命名为kurchatovium ,符号Ku(中文曾定名为“”) ,以纪念前苏联科学家库尔查托夫 …  相似文献   

18.
新闻发布会主席台(左起):沙踪、李树贻、习复、宋直元、许嘉璐、卢嘉锡、高永清、梁晓天、陈太一、刘元方、潘书祥。全国名词委主任卢嘉锡主持新闻发布会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名词委副主任许嘉璐发言化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梁晓天院士公布101-109号元素中文定名信息科学新词审定组组长陈太一院士发布第二批信息科学新词化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刘元方院士介绍101-109号元素定名过程新闻发布会主席台(左起):沙踪、李树贻、习复、宋直元、许嘉璐、卢嘉锡、高永清、梁晓天、陈太一、刘元方、潘书祥。; 全国名词委主任卢嘉锡主持新闻发布会;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名词委副主任许嘉璐发言; 化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梁晓天院士公布101-109号元素中文定名; 信息科学新词审定组组长陈太一院士发布第二批信息科学新词; 化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刘元方院士介绍101-109号元素定名过程  相似文献   

19.
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在2004年颁布了第111号元素的名称和元素符号。第111号元素的英文名称为roentgenium,元素符号为Rg,中文名称怎么办?我是一个语言文字工作者,对化学我是中学时代学了一点,也早还给了老师,对这个问题我自当缄口藏拙,哪还敢发言呢?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的同志,向我征求意见,恭敬不如从命,我就大胆地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一、新造汉字问题这个问题涉及到新元素中文名称是否可以造字。新元素曾在一个阶段是采取用数字标号,不用汉字。1971年我参加《新华字典》的修订工作,在字典的附录《元素周期表》中,原…  相似文献   

20.
我代表化学名词审定分委员会向大会汇报关于101—109号元素的中文名称的审定经过。国际化学界在早期对元素的英文名称是由发现者给予命名,后来的定名是通过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简称IUPAC)讨论决定的,多以著名科学家人名命名。国际上对于103号以前的元素英文名称并无争议,但从104号、105号元素开始,究竟应以哪位科学家的名字命名,出现较大分歧。1964年底,前苏联科学家宣布获得了104号元素,并把这个元素命名为kurchatovium,符号Ku(中文曾定名为“”),以纪念前苏联科学家库尔查托夫(I.V.Kurchatov)。到1969—1970年间,美国科学家获得了104号元素的另一些同位素,并把104号元素命名为rutherfordium,符号Ru(中文曾定名为“”),以纪念英籍新西兰物理学家卢瑟福(E.Rutherford)。105号元素也于1970—1971年间先后在美国和前苏联获得。美国人把这一元素称为hahnium,符号Ha(中文曾定名为“”),以纪念德国科学家哈恩(O.Hahn);苏联人把这一元素称为nielsbohrium,符号Ns,以纪念丹麦科学家尼尔斯·玻尔(N.Bohr)。1971年以来,IUPAC曾多次开会讨论,均未能确定统一的英文名称,因而造成混乱。为解决这一矛盾,1977年8月IUPAC正式宣布:100号以后的元素名称,不再采用以科学家的姓名命名的方式,改用拉丁文和希腊文混合词头加词尾-ium命名,符号采用三个字母表示。例如:104号元素命名为unnilquadium,符号为Unq。其后,由于应用不便,到1994年IUPAC无机化学命名委员会又重新提出以人名命名新元素名称。1997年8月27日IUPAC以表决形式通过并发表正式文件,对101—109号元素重新给予了英文命名。我国元素命名主要是以IUPAC命名为依据使用相应的单个汉字作为名称。选字的方法有以下几种:使用固有汉字如:金、银、铜、铁、锡、硫……;沿袭固有汉字的造字方法采用“左形右声”的左右结构的合体形声字,如:锂、钠、钾、铷、铯、钫、硒、碘……;另外一种属会意造字,如:氢、氮、溴、碳……。其中合体形声字多为新造字或借用古字。在我国《化学命名原则》(1955)中包括了102个元素名称;《化学命名原则》(1980)中包括了104个元素名称。这次重新制定的名称中只限于105、106、107、108、109号元素,共五个元素名称。《化学命名原则》(1980)增补了105号元素的名称当时定名为“”。并建议从106号以后元素采用IUPAC的建议,中文定名为1XX号元素,例如:106号元素中文名称就叫106号元素。这样冗长的定名给使用者增加了困难。1994年IUPAC无机化学命名委员会又重新提出了仍以人名命名新元素名称。1997年IUPAC大会召开前,代表我国参加会议的当时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张存浩院士先在中国科学院化学部院士会议上,听取了部分院士的意见并出席了大会。1997年8月27日在该会上获得表决结果并以IUPAC名义发表正式文件,对101—109号元素重新定名。我们收到IUPAC对101—109号元素的重新定名的决定后,经全国名词委化学名词审定分委员会研究,认为根据IUPAC的决定应重新拟定101—109号元素的新的中文名称,并提出了如下几个原则性的意见:(1)101—109号元素名称仍采用以往使用的形声造字的方法;(2)避免与100号以前的名称同音,不使用多音字和怪异字,笔画要简单;(3)使用简化字;(4)所造之字符合汉语的文字规范;(5)其中101—104号元素“钔、锘、铹、”已使用多年,并与IUPAC最新确定的定名相吻合,故不作修改。原则确定后我们提出了定名初步建议,并向全国化学界、物理学界、语言文字学界广泛散发征求意见。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受到广泛的关注,对五个需要重新制定中文名称的元素,提出了40多个供选择的意见,意见收到后我们还专门请社科院语言研究所对所提的汉字进行考证,提供选字依据。1998年1月在京召开了101—109号元素中文名称审定会,参加会议的有:化学家、物理学家、语言文字学家。专家们对收集到的意见逐字进行分析,最后确定了101—109号元素中文名意见,并报请全国名词委批准。对101—109号元素名称中使用的汉字还征得了国家语言工作委员会同意。这次在101—109号元素名称审定过程中有以下两个方面体会。(一)此项工作虽然以化学名词审定委员会负责组织,但这是一个跨学科的工作,既要在化学界得到认同,同时也要听取物理学界、语言学界的意见,在工作中既征求有关专家的意见,也广泛听取科技、语言文字工作者的意见。经过反复讨论研究最后才确定下来。这样制定出的名称才能有代表性和广泛的群众基础。(二)101—109号元素的名称是由海峡两岸科学家共同制定的。92号以前的元素名称两岸均采用1944年当时“教育部”公布的元素名称。后来两岸相互隔绝了三十多年,很少有学术交往。故以后对应于IUPAC修改的定名和补充的新名,两岸分别制定中文名称。虽都遵循1944年的定名原则,但仍有8个名称音同而字不同。在此期间大陆为了避免使用同音字作为元素名称将14号元素“矽(Si)”改为“硅”,71号元素“镏(Lu)”改为“镥”。所以在100个元素名称中两岸有十个元素名称用字存在差异。虽然两岸的造字方法均为左形声的形声字,但由于没有沟通,故所选用的形声字不同,而造成差异,影响了两岸和华语地区的交流。这次重新制定101—109号元素名称的过程中我们组织了两岸三地的近百位科学家和语言文字学家,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定名的交流,仅与台湾化学会化学名词委员会就进行了多次书面协商,我们也把他们的意见带到1998年1月中旬召开的无机化学名词组扩大会议上。会议对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逐字分析研究,最后确定了101—109号元素的名称,依次是钔、锘、铹、、、、、、。这次两岸专家经过研究、协调,使101—109号元素有了一致的中文名称,这是两岸隔绝以来一次成功的合作,对今后推动两岸化学名词统一和科技交流将起到积极作用。* 王夔院士是第四届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化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