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申请的专利“谷物脉动流化分选机”、“喷油嘴流量试验台”、“食用液体菌种培养罐”、“约束式磁力驱动泵”和“磁力驱动旋喷电解抛光槽”等五件,最近被中国专利局审查通过,授予专利权。这些专利申请的授权和实施,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繁荣,无疑将起一定的作用。我院五件专利申请最近被授予专利权$江苏工学院科研处~~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大间隙、高转速条件下磁力传动系统的能量传递规律,研究行波磁场驱动的大间隙磁力驱动技术;通过微型轴流式血泵外磁场驱动,对大间隙磁力驱动系统各部分能量耗散进行研究,建立系统能量传递效率的数学模型.通过轴流式血泵泵水实验,得到血泵在耦合距离20 mm和30 mm时的最大能量传递效率,即磁力传动系统的最佳工作点,并通过与理论解析值相比较,得到大间隙磁力驱动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的变化趋势,确定磁力驱动系统能量传递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提高磁力驱动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提供了途径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广东华宝空调器厂CIMS应用工程 广东华宝空调器厂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HB-CIMS)是根据装配型家用电器行业“批量大、以装配为主、节奏快、实时性强”的生产特点和存储型、市场驱动为主的经营特点,按照“效益驱动、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的指导方针和“实用、可靠、开放、先进”的总体设计原则而规划设计的。根据企业生  相似文献   

4.
磁力传动机构是近年来得到广泛应用的新型驱动机构,本文首先分析磁力传动机构设计的主要内容和设计方法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讨论几种磁力耦合传动机构传递力矩计算方法的局限,介绍了平面轴向、同轴径向磁力耦合传动机构传递力矩的工程计算方法及其在纺织机械中的应用设计实例.  相似文献   

5.
高速轴向磁力驱动机构是一种用来实现力或转矩(功率)无接触传递的机构。根据轴向平面磁力耦合原理设计了轴向磁力驱动机构的测试平台,能测试其在不同磁场条件下,主、被动转子的转速、扭矩、磁场间隙等动态性能参数。实现了对大气隙轴向磁力传动的主要参数的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任务驱动型的教学方法在计算机教学课程中的应用.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将教程的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个“任务”,将这些“任务”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每一个任务的设计要求来源于生产实际,精心挑选出既满足教学大纲的要求,又能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任务”.这是任务驱动型教学方法的重点,也是难点.  相似文献   

7.
永磁磁性传动器驱动扭矩的分析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气隙磁场分析出发,探讨了磁性传动器驱动扭矩的计算方法,并应用于圆筒型永磁磁力传动联轴器实例研究。  相似文献   

8.
创新是推动区域发展变革的关键因素,同样对数字化发展有重要驱动作用.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 QCA)方法,以中国31个省份(直辖市、自治区)为样本,研究创新驱动区域数字化水平提升的组态路径.结果表明:(1)各单一创新要素均不构成驱动高、非高数字化水平的必要条件,数字化水平是多种创新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存在4条驱动高数字化水平的组态路径,按其核心条件差异可分为“技术-资源支撑型”“主体-环境协同型”“知识-政策-资源-环境联动型”等三类组态路径;(3)存在4条非高数字化水平的组态路径,按其核心条件差异归纳为“人才-经费短缺型”“知识-政策匮乏型”和“主体-资源抑制型”等三种类型的组态路径.  相似文献   

9.
永磁磁性传动器驱动扭矩的分析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气隙磁场分析出发,探讨了磁性传动器驱动扭矩的计算方法,并应用于圆筒型永磁磁力传动联轴器实例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大间隙、高转速条件下磁力传动系统的可靠性,提出行波磁场驱动的大间隙磁力传动技术,研究磁力传动系统窄间数学模型.首先,分析系统主动磁极(电磁体)磁极状态和从动磁极(永磁体)转动状态之间的关系,确定驱动水磁体转动的电磁体4个磁极状态及切换顺序;其次,基于磁路基本原理,通过磁场分析和建模,以电磁体4个磁极状态之一的NS(N表示其左极、S为右极)为例,对电磁体的空间磁场分布进行研究并建立空间磁场数学模型;最后,以MATLAB为平台对4个磁极状态的空间磁场数学模型进行求解,将求解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电磁体空间磁场数学模型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1.
运用全球价值链方法,结合采购者驱动型价值链的特点及非股权控制的相关理论,论述了沃尔玛扩张过程中商业模式的转变及其对生产企业非股权控制的实施途径等,认为以沃尔玛为代表的跨国渠道商是以非股权控制模式对全球生产企业进行控制的,其作为采购者驱动型价值链的主导者,根据不同国家不同公司的比较优势来分配不同的服务工序环节,以优化资源配置,并对各服务环节上的生产企业进行有效控制,最终实现整条价值链的全球整合.  相似文献   

12.
推动工业互联网赋能“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转型,是解决制造业“卡脖子”技术难题的重要抓手,也是实现区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在科学界定核心概念的基础上,基于价值共创理论和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从企业内部和外部产业链两个维度深入剖析工业互联网赋能“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作用机理。以河北省为例,梳理“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特征事实及突出问题,问题主要表现为:转型基础薄弱、管控集成率低、人才供给不足、服务供给不足和配套措施不足。最后,工业互联网赋能河北“专精特新”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实现路径可分为网络强基驱动、平台发展驱动、数据共享驱动和安全防护驱动。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大间隙磁力传动下系统的驱动能力、传递效率和稳定性,提出三齿槽定子驱动轴流式血泵的大间隙磁力传动技术,对系统的驱动力矩和空间磁场分布电磁特性进行研究。建立三齿槽定子驱动力矩和空间磁场理论模型,利用MATLAB软件解析求解理论模型,并将解析值与ANSYS数值求解值对比,通过实验对驱动力矩和空间磁场理论模型和仿真模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驱动力矩和空间磁场数学模型正确;血泵在运行过程中稳定,连续运转过程无失步现象,系统传递效率提高;增大电流和减小主从磁极距离能提高驱动能力;主从磁极相对位置在x方向位于0 mm,y方向距离小于60 mm,z方向在±1.5 mm内,可提高系统驱动能力。该研究为大间隙磁力传动技术的可行性提供了途径和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将Piezo更好地应用于辅助生殖、转基因动物生产、RNA干扰等与显微操作相关的工作,利用显微照相技术对拉制的显微操作针进行测量,找出PN-30型拉针仪制备Piezo操作针的参数.结果表明,热度这个参数与微针过渡段的长度成正相关,而副磁力这个参数与微针过渡段的长度和最适段的长度成负相关.制备固定针时,热度-副磁力-主...  相似文献   

15.
大间隙磁力传动系统驱动力矩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行波磁场驱动的大间隙磁力传动系统,通过磁场分析,以系统电磁体4个磁极状态之一的NS(电磁体左极表示为N,右极为S)为例,对电磁体的空间磁场分布进行研究,建立了系统空间磁场数学模型;通过数值计算和推导,建立了系统驱动力矩计算模型;以Matlab为平台对大间隙磁力传动系统的驱动力矩计算模型进行解析求解,并应用ANSYS软件对系统的驱动力矩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增加线圈匝数、线圈通电电流和永磁体磁化强度,减小电磁体和永磁体间耦合距离,将电磁体和永磁体的相对位置沿y方向两侧(左侧或右侧) 置于5~10 mm范围内等方法,可提高系统的驱动力矩.  相似文献   

16.
科技金融是科技创新的基础性支撑要素,促进科技金融发展对于助力区域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构建科技金融助力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整合性分析模型,并以中国内地31个省域为案例,从组态视角探讨了科技金融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组合因素和提升路径。研究发现:(1)科技金融并不能通过单个变量达到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效果,而是通过条件组态形式发挥作用;(2)科技金融促进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路径有4条,可归纳为3种构型,分别为“资源-环境”型、“技术驱动”型和“全维驱动”型,技术条件在其中发挥主要作用,全维驱动型分布最普遍;(3)科技金融抑制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路径有4条,亦可归纳为3种构型,分别为“技术-环境”不足型、“资源-环境”匮乏型和“全维驱动”缺失型,环境条件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全维驱动缺失型分布最普遍。  相似文献   

17.
技术创新与产权驱动性研究□古绪鹏陈翔一、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按熊彼特(JosephASchumpeter)的说法,“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实现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一种从未有过的“新组合”,并引入生产体系,在他看来,企业是推出新产品,采用...  相似文献   

18.
介绍磁力驱动泵滑动轴承的使用条件,概述几种该条件的材料的特性及选用知识,同时设计出几种滑动轴承的结构形式,通过实际运行,取得了成功,从而解决了磁力驱动泵因轴承故障而停泵的问题,并通过对轴承的特殊设计,使其能够在比较复杂的环境下运行,拓宽了磁力驱动泵的使用领域。  相似文献   

19.
杨英 《科技资讯》2013,(24):119-119
大多数制造生生产是属于“离散型”的,生产的零件多,工序多且伴随的随机因素多,这就需要实现生产的自动化,保证高稳定的产品质量与提高经济效益.数控机床自然而然的走进了企业.如何选用数控机床,正确操作数控机床,日常的维护保养和故障的维修等问题关系到企业的发展,产品的质量,人员安全.本文从数控机床的选用、操作、维修保养等多方面论述安全管理问题,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生产活动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核反应堆控制棒水压驱动技术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介绍了控制棒水压驱动系统的技术方案、工作原理、技术效果和安全特性。在对清华大学发明的水力驱动控制棒系统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商用压水堆磁力提升器的优点,开发一种新型内置式控制棒驱动技术。该驱动技术解决了磁力提升器把驱动机构置于核反应堆压力壳外的缺点,但保留了抓式机构驱动的优点;解决了水力驱动控制棒系统动压驱动因工况变化而引起的驱动特性的复杂性的缺点,继承了内置式控制棒驱动机构不贯穿压力壳、传动线短、避免了弹棒事故等优点。该驱动技术主要应用于一体化布置核反应堆,可以推广到其他研究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