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生态图书馆是图书馆未来的发展趋势。阐述了生态图书馆的概念,深入分析了我国生态图书馆建筑的发展现状,讨论了国内外生态图书馆建筑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2.
生态脆弱性、可持续发展与生态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脆弱性是生态系统暴露在威胁之下而具有的敏感性和恢复力.生态脆弱性是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作为生态脆弱性之极端表现的全球性环境危机的出现,人类开始反思自己的发展现,从而提出可持续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是对传统发展观的一种否定.更重要的是,它具有深刻的生态伦理意蕴,引发了生态伦理内部的扬弃,即超越绝对人类中心论和生态中心论的对立,走向相对人类中心论.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生态图书馆建筑的内涵,阐述了生态图书馆建筑的设计原则,探讨了生态理念在我国图书馆建筑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4.
樊国华 《南昌高专学报》2006,21(5):25-26,28
全球性的“生态危机”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生态伦理理论对人类行为进行了反思,提出要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可持续发展观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了新范式,循环经济模式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征。  相似文献   

5.
生态建筑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但面对世界范围内人口剧增、土地严重沙漠化、自然灾害频发、温室效应、淡水资源的日渐枯竭等人类生存危机,21世纪人类共同的主题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对于建筑的发展来说,必须由传统高消耗型发展模式转向高效能生态发展模式,而生态建筑正是实施这一转变的必由之路,生态建筑是中国城市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6.
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但面对世界范围内人口剧增、土地严重沙漠化、自然灾害频发、温室效应、淡水资源的日渐枯竭等人类生存危机,21世纪人类共同的主题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对于建筑的发展来说,必须由传统高消耗型发展模式转向高效能生态发展模式,而生态建筑正是实施这一转变的必由之路,生态建筑是中国城市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7.
祝枫 《科技资讯》2011,(21):79-79
生态建筑是在现代建筑的基础上提出的概念。建筑的生态设计主导理念强调以人为本,提倡科技的前导性,强调人是自然的主人,依靠自然,利用自然,发展自然,保护自然。钢铁工业、化学工业、玻璃工业等现代材料工业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现代建筑业的物质基础。高科技的发展使新的结构技术、智能技术、照明技术等在新型建筑设计中广泛应用。使得现代建筑业为人类提供更加舒适优越的工作环境和人文环境。下面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探讨了现代城市良好居住环境规划与建筑生态设计的问题,以期实现未来建筑的以人为本目标,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8.
宋恺  向奎  吕光辉  郭开杰  田萌萌 《科技信息》2012,(18):49+51-49,51
建筑是人类的智慧结晶,不仅满足生活的需求,而且得到精神上的升华。建筑随着时代的发展,同样出现了各种风格。每个建筑与自然的关系非常密切,形成一种低能耗、高效率、无污染、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并使人、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形成一个生态循环系统。新建筑的发展将有旧建筑的出现,旧建筑的改建满足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在节能的条件下新旧结合。本文以湖北省荆州市长江大学东校区的一个旧厂房进行建筑改建实验研究。随着人类的需求、城市职能的调整、空间结构的变化、经济的发展等,绿色再生建筑是人类新的追求。  相似文献   

9.
邱耀 《科技信息》2011,(11):I0390-I0391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对长江流域开发建设和综合治理新模式的探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城市化进程,低碳建筑在营造城市更加可持续的未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对英国Bedzed太阳村等"产居一体.绿色低碳"开发模式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发展低碳建筑,可持续地开发建设鄱阳湖经济区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0.
基于生态文明的建筑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建筑生态学的认识和研究,认为生态文明是建筑(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哲学基础,并提出了实施生态文明建筑观的基本原则、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湘西民居在一系列生态理念的指导下,做到自然、建筑和人三者之间的和谐;在有限的条下取得了“舒适、健康、高效和美观”的居住环境.力求为当今生态住宅的理念及精神提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并强调现代化人居并非只存在于外来的建筑.  相似文献   

12.
生态建筑及其设计探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随着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和全球能源危机的加剧,生态建筑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通过对生态建筑最基本的内涵和已有探索成果的介绍,呼吁发展真正适合当地现状条件的生态建筑,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贵州可持续发展能力定量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定量测度可持续发展能力是目前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课题和前沿领域.其核心是确定人类是否生存于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范围内.本文介绍了Wackemagel M等1996年以来提出和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的定量测度方法——生态足迹法,并运用此方法计算和分析了贵州省2001年的生态足迹.其生态足迹由三个部分组成:1)生物资源;2)能源消费;3)贸易调整.按照这种方法计算,贵州省2001年人均生态足迹为1.49525hm^2,人均生态足迹赤字为1.153433hm^2.反映出目前贵州的生产、生活强度已经超过了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区域生态系统处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利用和压力之下.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提高贵州省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途径,最后还讨论了方法本身存在的一些缺陷.  相似文献   

14.
甘肃的自然生态条件与农业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持续农业强调在发展农业经济的同时,注重资源的节约和生态环境的保护.甘肃经济落后,生态问题严峻,农业的持续发展具有很大的实践价值和科学意义.在分析甘肃的自然生态条件以及所面临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甘肃农业持续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基于修正的生态足迹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传统的生态足迹模型在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中存在的不足,将其分为消费性生态足迹和生产性生态足迹,并以苏州为案例,计算分析了其1993年~2002年的可持续发展状况,测算了其历年的生态经济系统发展能力.结果表明:苏州十年的人均生产性生态赤字均小于全球人均生态赤字0.4 hm2,人均消费性生态赤字则均大于0.4 hm2,其生态环境是区域可持续、全球不可持续型,且生态效率逐年提高;生态经济系统发展能力逐年上升,增加生态足迹多样性是增强发展能力的有效途径;修正后的生态足迹模型及采用的发展能力测算方法可较准确评价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可持续发展观是时代呼唤的产物,分析了马克思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理论的生态文明蕴意,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采用生态足迹的方法计算福州市2006年人均生态足迹供需数量,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分析了福州市2001-2006年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过程,阐明了福州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现状.对福州土地生态规划的编制提出建议,以维护福州土地的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生态住宅建设的发展必须继承我国传统民居的生态观,大力借鉴国外生态住宅建设的丰硕成果,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运用国外的先进的生态技术,在此基础上的创新是我国生态住宅建设及发展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9.
针对当前生态校园规划设计中普遍存在着生态学原理与生态技术拼凑的误区,以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新校区规划为例,运用生态整合的策略,从校园土地利用的生态化,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校园功能体系,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建筑设计注重功能的合理性和气候的适应性方面进行分析.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建筑与环境融洽的生态校园做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小城镇发展可持续性定量测度的生态足迹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发展可持续性定量测度的核心是确定人类是否生存于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范围之内,生态足迹方法是一种定量测量人类对自然利用程度的新方法。将生态足迹方法应用于小城镇发展可持续性的定量测度,对重庆市巴南区南泉镇2002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实证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南泉镇2002年人均生态足迹赤字为0.391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