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于语义相关度计算的汉语词义消歧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义消歧(WSD)一直是自然语言处理(NLP)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本文以语义资源-《知网》为基础,从语义角度出发,抽取《知网》中义原之间的多种复杂关系,结合词性、词语组合等信息,提出一种基于相关度计算的汉语词义消歧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处理汉语WSD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基于领域知识和词向量的词义消歧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无标注文本构建词向量模型,结合特定领域的关键词信息,提出一种词义消歧方法。以环境领域的待消歧文本作为评测语料,通过与Lesk等其他消歧方法进行比较,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通过引入不同的领域知识,证明该方法亦可在其他领域的文本消歧任务中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3.
宋代集句体词是宋人创造的一种全新的词体,特征显著:词调体式上多用短调,句式多五、七言形式,集句手段比较灵活,题材则以诗句为主体,包括了经、史、散文、词中句段。对集句体词的形成,除了宋人经典意识以及集句诗流行的影响之外,还与魏晋六朝尤其是唐末以来的摘句批评这一文学批评方式,以及书籍印刷技术的发展有关。从宋词雅化及诗词校勘等方面看,宋代集句体词对词学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唐宋词属于诗歌形式,却与诗歌不同,它是一种独立的文类。正是如此,在中西学界翻译术语中的词与词牌时,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译文,这种局面既不利于中西文化的交流,也阻碍了中国文化在英语世界的传播和推广。基于此,极有必要对这两个术语的翻译进行探讨,即在进行术语词翻译时,可直接采用音译法来体现词的独立性;而在翻译术语词牌时,由于词牌名已不再反映其相配的音乐,译者应根据实际内容自译题目则可。  相似文献   

5.
娱乐、抒怀与社交是词的主要功能。晚唐、五代和北宋词主要是以音乐形式应用于娱乐场合。北宋中期以后,随着词在社会上的广泛流行,其社交功能逐渐增强,宴词、寿词大多是社交活动的产物。进入南宋,国事变迁,词的创作与传播环境发生变化,抒怀言志成为词的主要功能之一。  相似文献   

6.
箫是一种乐器,演唱曲子词时常用来伴奏。箫吹出的曲调多样,又具有"哀怨"的基质,这使它在诗词中成为一种文化内蕴丰富的意象。文人们又凭借箫声内涵丰富的特质,营造出情景交融的别样的意境。人们借助它为宴饮助兴;人们用它来寄托内心情思,抒发感想。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和文化的沉淀,箫逐渐有了独特而稳定的文化意蕴,成为萦绕在文人骚客们心头的遗响。  相似文献   

7.
词义消歧在自然语言处理中一直是一个难点问题,同时,也是很多领域都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和统计方法相结合的有导词义消歧模型,详细讲解了BP神经网络原理;对使用这种混合人工智能的消歧模型的可能性和优越性进行了讨论;通过试验发现实际和预测结果的误差并不随着试验迭代次数而递减,而是实际误差随着次数的增加在零的附近呈现波动状态,即使用很少的迭代次数也可以得到比较好的结果.由此得出,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在词义消歧的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词与燕乐(俗乐)结合,使得词本身的风貌整体上呈现出民间文艺的特征。南宋时,雅乐的介入,使得词风开始更深程度地转向“骚雅”;而原本的俗乐慢慢融合到其他民间曲艺中。  相似文献   

9.
论宋词的俗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俗化是与宋词雅化进程相伴生的一条演进线索.它通过题材的适俗化、技法的通俗化、情趣的平俗化、语言的浅俗化,使宋词具有向唐五代曲子词回归的趋势,并可与元曲通俗化的发展潮流相对应.但由于词论的导引和文学史书写的选择性,这一潜藏而行的线索,并没有得到足够的注意.  相似文献   

10.
以提高洪水资源利用率为目标,研究利用实时水雨工情及短期雨洪预报等综合信息的汛期库水位实时动态控制方法,即改进的预蓄预泄法.应用实例表明,在不降低水库上下游防洪标准的前提条件下,可使桓仁水库及梯级库群的发电效益明显增加.该综合信息的汛期库水位实时动态控制方法,对北方水资源短缺地区调节性能较高的大型水库(水电站)汛期实时调度,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现有的诗词生成方法忽略了风格的重要性。另外,由于宋词大部分词牌词句较多,逐句生成宋词的过程中容易产生上下文缺乏连贯性的现象,在上下文连贯性方面仍存在提升空间。针对这两个问题,在编码解码的文本生成框架基础上,引入自注意力机制的句子表示算法计算多注意力权重矩阵,用于提取词句的多种重要语义特征,让模型更多地关注上文的显著信息来提高上下文连贯性。引入条件变分自编码器(CVAE)将每条宋词数据转化为隐空间中不同风格特征的高维高斯分布,从各自的分布中采样隐变量来控制宋词的风格。由于自构建的宋词语料库缺少完整风格分类标签,使用具有风格标签的宋词微调BERT模型,将其作为风格分类器标注全部的宋词数据。在上述关键技术的基础上实现了宋词生成模型,生成上下文连贯的婉约词以及豪放词。通过与其他4种基准方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引入自注意力机制的句子表示算法和条件变分自编码器,在上下文连贯性和风格控制方面有一定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初步总结宋词的传播方式,将其分为歌唱、评价、文字、唱和四种传播类型,包括酒宴歌唱、名句、品评、刊印、书写、题壁、唱和、次韵等多种方式;并分别讨论各种方式对宋词发展的影响,认为宋词的繁荣、宋词的风格流派的形成、体式改变、题材创造、词的文体地位的确立等问题都与宋词传播有相当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北宋时期,潘阆首先在词中写意城市风光,柳永则真正开拓了以词描摹城市风情的新境域,张先对此也有贡献;韩琦、苏轼、仲殊、秦观、周邦彦等词人则继续把城市风情词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4.
语言的运用在宋代女性的词作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从五个侧面阐述了女性词作的语言特色,展示了女性创作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5.
“帘”意象在唐宋词中出现频率极高,有着丰富的审美意蕴:艳美、柔美、幽美唐宋词人喜用“帘”意象是时代特殊的审美风气、士人“女性化”心态及词“应歌而作”的体式功能造成的。  相似文献   

16.
辛派南传是与"苏学北行"同样值得关注的词史现象,广东是辛派南传指向中需要给予特别注意的一个点。南宋是广东词史上的第一个鼎盛期,最重要的标志是,深受稼轩风影响的岭南雅健词风在此期间正式形成,并完全定型,成为广东词坛基本上一以贯之的主导风格。明末清初,广东词人对稼轩风的接受受国是剧变的外在推动而达到高潮,多种因素交融之下形成的雄直文风开始上升为广东一地特有的文学风尚。中清以降,浙、常二派先后入主广东词坛,辛派南传汇入其中,兼以不间断地受到主要来自于本土词论方面的强化,成为粤东词统稳定的受容成分。以理清辛派南传的大致脉络及其相关问题为线索,有助于从一个特定的侧面扫描全粤词史,尤其是明了广东词坛主导风格之确立及其源远与流长。就此意义而言,当宋词研究总体上渐趋进退维谷之际,基于全史域的区域词学研究或许是一个不错的学术选择。  相似文献   

17.
莲是受历代文人关注和喜爱的一种名花异卉,也是宋词中十分突出和重要的一种花卉意象。词人对莲的物色美有全面而深刻的体认,从莲的叶、花、柄、莲蓬、莲子、藕的局部特征,到一株莲、一片莲的风姿,从莲的花香,到其叶、柄、藕的香味,从嗅觉到味觉,对不同环境诸如雨中、风里、月下的莲的神态等,都有出彩的描绘。体现出宋人怡情自然、高雅脱俗的生活情趣,显示了宋词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8.
基于连接文法的双语E-Chunk获取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面向机器翻译领域的扩展Chunk概念·EChunk是在Chunk概念基础上基于语义惟一性的一种扩展形式,其具体形态表现为具有无歧义性、复现性、可嵌套性、内部结构句法自足性的无歧义机器可翻译单元·讨论了使用连接文法的连接因子进行英语EChunk的识别技术和双语EChunk获取方法·双语EChunk库的建立必将为基于Chunk的机器翻译技术提供极大的支持·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代文学之胜的宋词发展流变是一个充满矛盾同时也是充满了活力的进程:在审美观念上,虽然雅化潮流成为一种强势往前推进,但是,俗词的创作传播作为一种源于市井民间的活力涵养着词的生命肌体;理性上的拒斥与实践的热衷这一心理矛盾使宋词从政治教化的重负中逃逸出来,保持一种感性鲜活的审美品质;执着悲哀与超越悲哀两极的情感趋向冲撞对流衍化出宋词丰富多采的审美形态;在性别上,一种整合了双性特点的的抒情范式使宋词具有了更为隽永的滋味;文体上虽有尊体与破体之辩,但在创作实践中,词的破体而行却为词带来了多元多姿的审美风貌;风格上婉约与豪放的消长变化这组过去探讨的最多的矛盾则更多的和以上五组矛盾有着密切的关联。  相似文献   

20.
文本分类(Text Categorization,TC)指的是把一个自然语言文本,根据其主题归入到预先定义好的类别中的过程.文本分类是自然语言处理的一个基础性工作,也是近年来人们研究的热点话题.针对朴素贝叶斯算法在小样本集分类效果不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对其进行了改进和调整,提出了基于改进的朴素贝叶斯文本分类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