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节能减排是我国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路线的重要举措,其目的是减少能源消耗,降低一些废弃物的排量,促进环保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调研发现,在建筑能耗中建筑采暖通风空调是消耗能源最多的部分。因此,加强对建筑采暖通风空调工程节能减排工作,能缓解当前能源短缺,实现资源最大化的价值,进而提高人们生活质量。该文对新时期建筑采暖通风节能减排展开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住房和城市集中供热的商品化经营,如何实现集中供热系统的分户供热和分户计量热量,成为当前供热工程技术迫切要求解决的课题。这是由于商品房是以户为单位出售、采暖费是以户为单位收缴的原因所致。本文就集中供热系统的温度控制和热量计量技术进行一些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采用住宅建筑节能技术可改善住宅建筑的室内热环境、提高住宅的保温隔热性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空调采暖和降温期间的建筑使用能耗,从而降低居民的用电量,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4.
黄厚华 《科技资讯》2008,(32):66-66
建筑内的物理环境对居住者和使用者的舒适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为了抵御恶劣的自然环境,人类利用各种空气调节手段营造舒适的热环境,但通过传统主动空调形式获得满意的室内环境往往需要消耗大量的社会资源和能源。居住建筑的节能研究从社会发展来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试就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建筑空调成为创造室内舒适环境、保证生产工艺,提高工作效率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保证。然而空调在营造舒适环境的同时,也在消耗大量的能源,其发展方向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能源应用和环境保护等各方面内容。因此分析空调的能耗现状,有利于采取节能措施的实施。  相似文献   

6.
国外绿色建筑面面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颖心 《科技潮》2005,(6):13-15
绿色建筑是解决城市建设中能源和资源消耗过多的问题的一个好方法。绿色建筑的含义是指尽可能少消耗资源和能源、与环境生态友好、能够为人类提供健康舒适环境的建筑。自上世纪70年代能源危机以来,建筑节能就得到发达国家的重视。特别是近年来,保护地球环境、保证地球上的人类能够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识,比节能建筑含义更广泛的绿色建筑或称生态建筑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重点。目前国际上已建成的绿色建筑有很多,笔者只是选取了少数几个有典型特色的项目给予简要介绍。这几个项目根据地区自然气候条件和建筑功能,因地制宜采用了不同的绿色建筑技术手段,其成功的经验希望能对我们有关建筑从业人员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7.
自然通风是当今建筑普遍采取的一项改革建筑热环境、节约空调能耗的技术,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根本目的就是取代(或部分取代)空调制冷系统。本文探讨了通过合理的建筑方案设计等措施来实现通过自然通风达到建筑物降温的目的,从而实现目前大力提倡的建筑节能环保的大目标。  相似文献   

8.
李安民 《科技资讯》2014,12(17):48+50-48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开始在建筑中安装大量空调用于取暖或是降温。暖通空调在空调系统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同时它在供暖和通气上都非常具有优势。但是有个非常大的问题就是电能消耗十分严重。目前,我们使用的多种能源都是不可能再生的,为了将来的持续发展,我们在使用能源时必须做到合理性。我们只能通过对能源的节约,尽量节省使用一些不可再生资源,保留下资源才能让我们子孙进行发展。从相关数据得知在能源总消耗中建筑能耗就占有了32.5%,暖通空调的占比是最大的。面对能源消耗巨大的当下,合理利用能源,节省能源就是福人类的壮举。笔者通过当前能源消耗巨大的分析,就暖通空调的节能措施进行深入研究,希望能给节能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程襄武 《科技信息》2010,(35):I0054-I0055
文章以热源方式、输配方式、冷热源与未端设备布置的集散度、自控方式、网络化、信息化等方面对城市建筑空调形式进行了详细划分,并得出可持续建筑空调形式的应用方向的简要分析结论。论述应用可再生能源及建筑围护结构的建筑本身型建筑空调形式是可持续建筑空调形式的理想目标。当前可持续建筑空调形式的工程应用应在技术结合型的基础上,增强被动式形式应用,并选择可持续效应较好的主动式形式。  相似文献   

10.
上海地区冬季建筑室内热环境实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上海市非空调房间冬季室内热环境进行了连续测试,并在对测试结果进行详细分析和讨论的基础上,与北方典型城市非采暖房间冬季室内热状况进行了对比,指出了上海市非空调房间冬季建筑室内热环境特征。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常州市近30年热岛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且分析城市热岛强度与植被、水体以及其他土地覆盖类型之间的关系。【方法】以整个常州市为研究对象,利用Artis&Camahan 的辐射校正温度反演法进行了地表温度反演,分析了常州市1988—2014年的城市热岛效应及空间变化。【结果】常州市在近30年来城市热岛范围,城区主要热岛区域与建成区保持一致,大量的人工下垫面、高密度建筑等扩张,造成高温区逐渐增多,热岛效应也越来越明显。【结论】常州市的热岛分布特征与常州市的土地利用类型有较好的一致性。低温区主要集中在植被和水体的区域,植被能够有效地起到降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大量城镇人口导致各大城市人口密度不断增加,高密度的城区热岛现象开始加剧。公园绿地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缓解热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天津中心城区8处较大的公园绿地为实证对象,基于2013年Landsat8 ETM+影像,通过单窗算法分析其降温效应。研究表明:公园面积及植被覆盖度是热岛效应最重要的影响因子,水体比例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地表温度;各公园的最大降温强度和降温距离差异较大,降温强度温差约2.72℃,降温距离相差195 m;城区面积较大的公园降温效应更明显,水体比例高于30%或植被覆盖度高于10的公园降温效应较理想;并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构建了公园的降温效应模型。研究成果为天津中心城区及类似高密度城区的公园绿地规划提供了有效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基于Landsat TM的西安市城市热岛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全球高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城市热岛被认为是主导整个城市环境的要素之一,在城市公共健康、空气质量、能源消耗等方面已产生深远影响.笔者利用Landsat TM影像对西安市热岛情况和城区土地覆被进行解译,得到西安市土地利用图和热岛相对强度空间分布图,并研究分析了城市热岛同城市土地覆被之间的关系.土地覆被类型亮温分布由高到低依次是:商业和工业用地、未利用地、居民住宅用地、绿地、水体;亮温与NDVI有良好的反相关关系.通过对西安热环境的研究揭示了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市规模的发展变化,有助于引导西安市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人居环境质量,为城市综合评价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建筑物的暖气、冷气和照明方面的能源消耗占全世界2/3,而且会造成大量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是全球变暖的主因,因此未来的建筑物必须更加的节能环保。空气胶、混合太阳能照明系统、绿色屋顶、纳米光电电池这四项前卫科技,都可以有效的改善建筑的节能环保,比如更有效的防止热能损失,大幅减少未来建筑冷暖能源花费,并且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和污染;使用混合太阳能照明系统,达到节能80%以上的效果,而且更有益健康,得到高品质的照明;构建大规模的绿色屋顶,把大自然带进人工环境,大幅改善都市气温以及热岛效应;利用纳米光电电池技术使用太阳能,减少对石化燃料的依赖,使建筑物可以自行发电。  相似文献   

15.
城市绿地灌溉作为城市重要的水文过程,研究其对城市气象条件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城市精细化预报并理解城市水循环过程。基于WRFV3. 7. 1模式,选取Noah/SLUCM陆面及城市冠层模型,以2010年夏季一次强烈的高温热浪天气过程作为天气背景,模拟分析了城市绿化灌溉对于中国东部重要城市南京的气象环境的影响。结果显示,绿地灌溉对城市地表能量平衡存在较大的影响。城市地区潜热最大增加45 W/m~2,地表温度最大减小0. 25℃。绿地灌溉对于城市地区边界层内的气温的有降低的作用,在边界层附近下降得最为明显,而边界层以上的温度则略有上升。对于日趋严重的热岛效应,城市绿地灌溉有减弱其强度的作用,在09:00时,可以将热岛强度最大减小0. 25℃。  相似文献   

16.
奥克曾用热量平衡方程解释城市热岛.但该方程忽略了植物光能富集和分解在城市热岛形成中的作用,本文弥补了此一不足.提出了绿色植物将光能转化为潜能.城市燃烧干物质将潜能转化为热能.这是城市热岛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一种城市热岛强度的计算方法——以合肥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热岛是指城市化过程中城区高空以及近地面大气温度高于城区以外郊区的现象。城市热岛强度是城市热场分布的重要表达手段,目前,对专门研究城市热岛强度的计算方法讨论较少。本文利用Landsat5数据,基于遥感相关理论,以合肥市为例,反演出城市地表亮温,同时引入城市形态分维理论,使用改进的半径法对合肥市的城市热场状况进行研究,发现亮温的水平分布在城市建成区与非城市建成区间有突变现象,并以此分析城市热力场的空间分布,得到热岛强度计算公式,从而得出城市热岛强度的表达方式。在城市热岛强度计算过程中,着重考虑了城市热场分布特征,克服了在研究城市热岛时寻找郊区气温值的困惑,这对于城市热岛强度的表达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遥感监测城市热岛强度及其作为生态监测指标的探讨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热岛效应”现象是现代城市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利用TM卫星遥感数据的分析结果,根据地理相似准则,提出以相对亮温来表示热岛强度,并将此无量纲因子应用于比较不同城市同一的不同小区;或同一小区不同时期中的热岛强度的差异,以此探讨利用遥感技术监测城市热岛强度的可能性。并提出将城市热岛强度作为城市生态环境状况的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基于太原市区2000,2006,2010年三期Landsat遥感影像,通过对热红外数据的地面亮温反演,研究城市热岛的空间分布及时空演化规律,并结合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张特征,探讨城市热岛效应的分布范围和发展趋势与城市化进程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10年间,太原市城市热岛的范围不断扩大,向西和向南的扩张最为明显,这与建设用地的扩展较为一致;但二者也有显著的不同,2000-2006年,建设用地以工业用地发展为主,扩张范围较小,而这些高耗能的产业造成热岛范围的大面积扩张,进一步加剧了城市热岛效应,2006-2010年,建设用地扩张范围较前期大,但以房地产、高新产业等为主,热岛效应在一定程度受到了的控制,扩张幅度较前期有所收敛.  相似文献   

20.
“十五”以来,太原市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人为活动以及下垫面的变化会影响太原市地表温度的时空分布,城市热岛现象也随之发生变化。为了对太原市今后城市发展及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利用Aqua/MODIS、数字高程、土地利用分类、城市灯光等多源卫星资料计算太原市2003~2019年城市热岛强度和城市热岛比例指数,分析太原市城市热岛效应时空变化特征,并结合高空间分辨率的Landsat8数据分析太原市热岛区和冷岛区下垫面特征。结果表明:2003~2019年,太原市辖区各县(市、区)城市热岛效应较强的月份主要发生在7月~9月,且多在8月城市热岛效应最强,辖区各县(市、区)中小店区城市热岛效应最强;近20年来,太原市辖区各县(市、区)城市热岛强度变化趋势不同,南部的小店区、晋源区和清徐县城市热岛强度整体增加趋势明显且逐渐相连成片,在今后城市发展中应重点关注,北部、东北部和西南部郊区的强冷岛区域的面积增加显著,有效缓解了所在县(市、区)的热岛强度;在城市发展建设中,注意金属、混凝土或塑胶等建筑吸热材料对局部热岛效应的加强作用,可通过大面积水体、植被等缓解局部地区热岛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