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究胡枝子属植物的抗旱机制,对三种胡枝子植物采用苗期15%PEG溶液胁迫不同时间梯度(0 h、6.5 h、13 h、19.5 h、26 h),进行生理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尖叶胡枝子和牛枝子的幼苗相对含水量均呈现下降趋势,达乌里胡枝子在各个处理梯度上的相对含水量无显著变化(P>0.05);与对照相比,3种胡枝子的SOD活性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不同植物的生理响应不同。3种胡枝子在各个时间梯度处理下的丙二醛含量与对照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表明经15%PEG溶液6.5 h~26 h的干旱胁迫,未对3种胡枝子的幼苗细胞膜造成显著伤害。  相似文献   

2.
该文以大量翔实的调查资料,从生态学、地理学、灾害学、农经学相结合的角度,分析论证了西北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制约粮食生产发展的因素,干旱发生规律及共主要类型,进而对该区干旱缺水的因素进行了深层次的研究;对粮食及农业生产的防旱抗旱减灾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沙棘喜光性强.并能适应庇荫和潮湿的土地.可生于疏林下或阴坡,尤其以阴坡湿地生长最为茂盛。对气候和土壤适应性强,抗寒、抗风沙.并耐干旱和高温,在一50℃的严寒地区也可以安全越冬。夏季不畏酷热,在地面60℃的高温下也不致枯死。沙棘对土壤要求不严,耐盐碱、水湿.更耐干旱瘠薄。可在石质土地、丘陵以及黄土高原的塬、阳坡、阴坡、沙地和平原、河岸、沟谷、低湿地、河滩、洪积扇和低盐渍的土地上生长。  相似文献   

4.
干旱对北京东灵山4种木本植物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土壤干旱过程中北京东灵山辽东栎林4种木本植物(辽东卡乐Ouercus liaotungensis.大叶自蜡Fraxinus rhynchophylla,柔毛绣线菊Spiraea pubescens和二色胡枝子Lepsedeza bicolor)盆栽幼苗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及叶肉导度(gm)的变化。结果表明:干旱引起Pn,gs以及gm降低,但两种乔木幼苗的Ci没有降低反而在严重干旱时出现增加,两种灌木幼苗的Ci保持相对稳定。说明干旱引起4种植物光合的下降主要是来自于非气孔因素gm的限制.而不是由于气孔的关闭引起对CO2供应的制约。  相似文献   

5.
西南喀斯特山区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喀斯特山区、沙漠边缘及黄土高原是我国的生态环境脆弱带。喀斯特山区特殊的地质地貌环境,造成了喀斯特地区“地高水低”、“雨多地漏”、“石多土少”、“土薄易旱”,致使出现特有的湿热气候下的喀斯特干旱缺水。根据喀斯特地区的特点,提出了在喀斯特地区应因地制宜,采用“集雨工程”、“集流工程”、“提水工程”及兴建地下水库、溶尘洼水库、地表低坝等小微型水利工程,实施分散拦蓄、分散供水,以化整为零方式解决喀斯特山区整体性的干旱缺水问题。  相似文献   

6.
利用塔城夏季帕尔默干旱指数数据,分析其与降水、气温等气候要素的关系,发现帕尔默干旱指数与降水、气温等气候要素存在明显的相关。由于考虑了多个气候因子和时间因子的影响,帕尔默干旱指数能反映出动态旱涝的累积演变过程。分析指数发现,近82年塔城地区极端干旱年份与树轮记录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并在近30年有上升的趋势。塔城的帕尔默干旱指数在近82年中主要以2~8年的周期振荡为主。  相似文献   

7.
黄土高原环境恶化的自然背景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根据黄土高原自然环境的演变规律 ,认为从千年尺度的季风气候变化趋势来看 ,目前仍然处在一个延续 31 0 0多年的相对干旱低温时期 .黄土高原属于环境敏感带 ,当前显著的气候干暖化发展趋势 ,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灾害性变化 ,是当地资源环境对于全球变暖的响应造成的 .数十年来对于水、土和生物资源的过度开发 ,是造成黄土高原及其毗邻荒漠草原地区广泛的沙漠化、土壤侵蚀、河水断流、湖泊干涸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8.
黄土高原环境恶化的自然背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黄土高原自然环境的演变规律,认为从千年尺度的季风气候变化趋势来看,目前仍然处在一个延续3100多年的相对干旱低温时期。黄土高原属于环境敏感带,当前显著的气候干暖化发展趋势,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灾害性变化,是当地资源环境对于全球变暖的响应造成的。数十年来对于水、土和生物资源的过度开发,是造成黄土高原及其毗邻荒漠草原地区广泛的沙漠化、土壤侵蚀、河水断流、湖泊干涸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9.
该文以大量翔实的调查资料,从生态学、地理学、灾害学、农经学相结合的角度,分析论证了西北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制约粮食生产发展的因素,干旱发生规律及其主要类型,进而对该沤干旱缺不的因素进行了深层次的研究;对粮食及农业生产的防旱抗旱减灾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陇南特大干旱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降水概率百分率分析方法对陇南干旱和历史上的几次重大干旱年份进行对比分析,揭示了这次干旱的气候特征和历史上的位次。为研究预测我区干旱天气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华北冬小麦作物气候干旱指数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为农业干旱指标,降水距平百分率未考虑底墒作用,不同发育期水分对产量影响不同.利用降水距平百分率指数构建了华北冬小麦作物气候冬小麦干旱指数.该指数将冬小麦不同发育阶段的水分产量反应系数应用到降水距平干旱指数中,同时量化底墒对冬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通过对河南省卢氏县冬小麦历年干旱和减产率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作物气候指标负距平百分率和减产率的相关性明显高于降水负距平百分率和减产率的相关性.作物气候冬小麦干旱指数在评估冬小麦干旱时要优于降水距平百分率,将作物和气候干旱相结合能更准确地评估冬小麦干旱,弥补降水距平百分率作为农业干旱指数只涉及气候干旱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姜文俊  牟葵 《汉中科技》2013,(3):43-43,34
本文重点阐述了在干旱阳坡地域造林成功的关键是选择适宜的树种,采用容器苗,并对其育苗和造林技术进行了探讨,指出在与当地气候条件类似地区以11月份栽植最有利于成活。  相似文献   

13.
通过调查具有岩溶地区代表性的粤北连江流域部分岩溶石山区干旱缺水状况,剖析干旱缺水现象形成和演变的影响因素,研究干旱缺水问题的防治对策,为当地解决干旱缺水问题提供可靠的地质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实验采用聚乙二醇6000(PEG6000)在室内模拟干旱条件,研究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对多花胡枝子相对含水量、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旨在探求其在沙质条件下的生存能力.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强,电导率和丙二醛(MDA)明显增加,而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叶片相对含水量均呈显著下降趋势.以30%PEG6000处理对多花胡枝子的伤害最大.在胁迫处理12h,30%浓度处理的植株电导率高至(50.7%)比对照组高13.4%;SOD活性最低为100.4 U/g;在胁迫处理24h时,10%浓度处理的植株脯氨酸含量高达1 024 Ug/g,此后逐渐降低;在处理48h时,30%浓度处理的植株MDA含量为17.58 nmol/g,高于其他胁迫处理.在PEG6000处理过程中,处理0~12h为植株的抗性阶段,处理12~48h为植株的耗尽阶段.可见,在干旱胁迫下,多花胡枝子可以通过改变体内物质含量来提高抗性,渡过逆境.  相似文献   

15.
1997年,陇南发生了历史罕见的大旱。本文分析了陇南地区干旱天气气候特点的大气环流特征,以及干旱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巨大损失,并对1997年的夏伏(秋)干旱与历史上的严重伏(秋)干旱年份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6.
黄土高原整治和农业建设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认为黄土高原整治和农业建设是一个自然科学问题,也是一个社会学问题、一个经济学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应抓住主要矛盾,遵循自然规律、社会规律、经济规律,予以辩证思维、客观分析,最终落实为积极的行动,解决关键问题。现就此加以探讨,仅供参考。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客观性在地貌地质方面,黄土高原下伏古地貌在史前已形成,其起伏不平的石质下垫面,及覆盖其上的黄土,客观上更易造成水土流失。在气候方面,显然大的气候变化是无法逆转的,在冷温、旱涝交替的同时,黄土高原气候必然趋于干旱。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温室效应…  相似文献   

17.
运用PV技术研究了土壤干旱胁迫下四种盆栽植物幼苗(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大叶白蜡Fraxinus rhynchophylla、柔毛绣线菊Spiraea pubescens和二色胡枝子Lepsedeza bicolor)叶片的细胞水分关系,以期认识叶片细胞水分在叶龄及生长型上的差异.结果发现:幼叶的渗透调节大于成熟叶和老叶;干旱增加了叶片细胞束缚水含量(θ)和细胞壁弹性模量系数(ε),降低了叶片水分饱和状态下的渗透势(ψsat)、质壁分离渗透势(ψxtlp)、质壁分离时细胞水分相对含量(RWCtlp),以及水分饱和状态下的重量与于重的比率(TW:DW).于旱引起两种乔木幼苗叶片的细胞水分参数显著变化,而对两种灌木影响不显著,说明前者的抗旱性较强.同时也表明植物叶片细胞水分关系和植物的生长型有关系.  相似文献   

18.
宝鸡市干旱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是宝鸡市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根据宝鸡市1953年~1997年11个县站的干旱史料,统计分析得出干旱的时空分布特点是:川原地区干旱突出,山区较轻,春夏旱严重,秋冬旱较轻;气候特征表现为:大旱年降水偏少程度减少60%以上,气温偏高0.7~3.5℃。最后,探讨了干旱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当某个地区严重干旱时,科学家就能为当地实施人工降雨。为什么人可以让老天降雨呢?  相似文献   

20.
分形理论在吉林西部干旱指数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指数反映了气候的干旱程度,干旱指数的年际变化能够体现一个地区气候的演变.吉林西部降水不足,蒸发量大,干旱程度逐渐加剧.应用分形理论,首先进行了吉林西部1951-2003年共53 a干旱指数的R/ S分析,计算出Hurst系数,结果表明吉林西部的干旱指数在时间序列上具有显著的自相似性.在此基础上,应用连续变维分形模型预测了2004-2023年的干旱指数,结果表明该区气候将继续向干旱的趋势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