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以过硫酸铵为引发体系,选用丙烯酸、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五种单体共聚合成了聚丙烯酸类浆料,测试了浆料的含固率、粘度、粘附力,探讨并分析了引发剂用量、乳化剂配比、反应温度、搅拌速度四个因素对浆料性能的影响,最终确定了合适的反应条件:引发剂用量0.6%~0.9%,乳化剂配比1:1,反应温度80℃,搅拌速度120转,分。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醋酸乙烯聚合中反应速率及单体转化率较低的问题,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十二烷基硫酸钠为乳化剂,采用预乳化间歇聚合工艺,研究了超声波功率、引发剂用量、乳化剂用量、单体用量、反应温度等因素对超声波辅助醋酸乙烯乳液聚合反应速率的影响,并对超声波辅助乳液聚合的机理进行了探讨,分析了超声波影响聚合的途径.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外加超声波可以提高聚合反应速率和单体转化率,聚合反应的表观活化能达51.55 kJ/mol.  相似文献   

3.
根据分子设计原理,对苯丙(苯乙烯-丙烯酸酯)乳液配方工艺进行优化,重点考察了引发剂、乳化剂及功能性单体的用量对苯丙胶乳的粒子形貌、储存稳定性、粘度及粘结强度等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m(苯乙烯)∶m(丙烯酸丁酯)≈1∶1,引发剂和功能性单体的质量分数分别为单体总量的0.3%和2%,阴离子、非离子乳化剂复配使用,并采用引发剂滴加工艺,制备的胶乳具有较好的纸塑粘结性能.  相似文献   

4.
SIS接枝改性胶粘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丙烯腈、丙烯酸为单体对SIS进行接枝共聚制备溶剂型胶粘剂的工艺进行了探讨.同时研究了引发剂用量、单体用量及配比、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胶粘剂性能的影响.适宜的单体用量为SIS总质量的20%左右.引发剂用量为SIS的0.8%~1.0%之间。反应温度78~80℃,反应时间3.5~4h.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丙烯酸类单体为主要原料,通过半连续聚合工艺,合成了聚丙烯薄膜用高耐水白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考察了聚合型乳化剂、引发剂、种子乳液及内外交联单体用量乳液及压敏胶性能的影响。综合乳液性能及压敏胶性能得出:当反应型乳化剂SR-10/X-209=1:1用量为2.5%、引发剂用量为0.6%、种子乳液用量为3%,内交联单体为乙酰乙酸基甲基丙烯酸乙酯(AAEM)用量(占总单体总量)为0.5%、外交联单体为Silok627用量(下同)不超0.5%时所制备的压敏胶在聚丙烯薄膜上的粘结性能适中且具有优异的耐水白性。  相似文献   

6.
乳液型丙烯酸酯复合胶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采用预乳化和半连续法乳液聚合工艺,合成了一种水乳型丙烯酸酯复合胶。探讨了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单体配比、功能性单体的用量等因素对复合胶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将阴离子型乳化剂和非离子型乳化剂复配为乳化体系,以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使用有机硅KH-560对纳米SiO2进行表面接枝改性,并与丙烯酸酯单体进行原位共聚制备种子乳液。在壳层预乳液中添加活性交联单体丙烯酸(AA)和丙烯酸羟乙酯(HEA),采用预乳化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工艺制备热交联型丙烯酸酯乳液。考察了乳化剂配比和纳米SiO2用量对涂膜耐水性和耐热性能的影响,利用透射电镜(TEM)和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对乳液的形态、粒径分布及组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乳液粒子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特征;通过加入氨基树脂配成热交联涂料,涂膜的热稳定性、耐水性和硬度均得到了明显提高。阴离子、非离子乳化剂质量比为1∶3,HEA和纳米SiO2质量分数分别为成膜物质的11.0%和9.97%时,得到的热交联型丙烯酸酯乳液性能较佳。  相似文献   

8.
含氟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有机氟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等为共聚单体,制备含氟丙烯酸酯乳液.探讨乳化剂种类、乳化剂量、反应温度、引发剂量、恒温时间和氟单体含量等各种工艺条件对乳液聚合性能的影响,并对制备的乳液进行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接触角等表征,结果表明在使用R-A/R-D复配乳化剂,乳化剂用量为0.24 wt%,反应温度为85℃,引发剂用量为0.3 wt%,恒温时间为2.5 h,氟单体含量为20 wt%时制备的乳液具有很高的转化率和较低的凝聚物含量,乳液转化率达到99%,凝聚物含量为0.19 wt%.制备的乳液涂膜后,乳胶膜具有很好的疏水性.  相似文献   

9.
采用乳液聚合中的预乳化工艺,制备碱玉米秸秆接枝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酰胺(AM)新型固沙抑尘剂。考察了单体配比、丙烯酰胺用量、乳化剂用量、引发剂过硫酸铵(APS)用量、反应温度以及碱玉米秸秆加入量对合成产物性能的影响;然后采用FT-IR、HPLC、TG-DTA对产物进行表征,并对固沙抑尘剂的表面固沙效果、保水性和抗压强度等应用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单体质量配比(mBA∶mMMA)为7∶3、AM质量分数2%、乳化剂质量分数5%、APS质量分数0.6%、碱玉米秸秆质量分数5%、聚合温度为75℃时,固沙抑尘剂乳液的黏度、流动性、稳定性以及产品外观良好,在320℃下热稳定性良好,保水性和压缩强度可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以两亲聚合物P(C9-AA)作乳化剂,制备大颗粒及具有一定稳定性的苯丙乳液的方法;讨论了乳化剂,温度及引发剂用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P(C9-AA)作乳化剂时,乳化剂用量为单体质量的1.0%,引发剂用量为单体质量的1.2%,99℃下可以合成性能良好的苯丙乳液。  相似文献   

11.
乳化剂是乳液聚合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聚合物乳液的应用性能具有一定的影响。以苯乙烯丙烯酸酯(SAE)表面施胶剂的合成为例,研究了乳化剂的用量对SAE合成及性能的影响。以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和丙烯酸为单体,硫酸亚铁-过氧化氢作为引发体系,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壬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作为乳化剂,并加入适量的淀粉,合成了苯乙烯丙烯酸丁酯(SAE)聚合乳液。利用正交实验的方法,比较了乳化剂用量、淀粉用量、SDS占乳化剂的比例及预乳化转速等因素对苯乙烯丙烯酸酯(SAE)表面施胶剂合成效果的影响,并且探讨了采用不同的表胶添加量对纸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表面施胶剂性能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乳化剂用量;最佳工艺方案为乳化剂总用量为单体量的2%、预乳化转速为600 r/min、淀粉用量为单体量的20%、SDS占乳化剂用量的1%;以最佳方案合成的表面施胶剂对纸张进行表面施胶,Cobb值可达到39.2 g/m2;表胶添加量为淀粉绝干量的5%时,相对于未添加时的纸张,Cobb值下降了58.4%,表面强度上升了57.7%。  相似文献   

12.
利用DOE(Design of Experiment)实验设计方法中的Plackett-Burman和全因子设计方法,采用乳液聚合法,以酶转化淀粉作为乳化剂,以聚苯乙烯、丙烯酸和丙烯酸丁酯作为单体合成纸张表面施胶剂。结果表明:引发剂用量(A)、反应温度(B)、滴加时间(C)以及单体用量与反应温度的交互作用(AC)是影响成纸表面强度的关键因子;建立了纸张表面强度(S)与各关键因子之间的数学模型:S=-17375 0+196259A+15B+48375 0C-4125AC,并对数学模型进行了验证。最佳合成条件为:淀粉酶反应温度80 ℃,淀粉酶反应时间10 min,淀粉与单体质量比为1〖DK〗∶1,丙烯酸的质量分数为2 %,单体苯乙烯与丙烯酸丁酯质量比为6〖DK〗∶1,引发剂H2O2与FeSO4质量比为1〖DK〗∶1。合成表面施胶剂的固含量(质量分数)为2613 %,黏度为283 mPa〖DK〗·s,玻璃化温度为7072 ℃。  相似文献   

13.
以乙酸乙烯酯、苯乙烯、丙烯酰胺、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为单体,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等配制成的复合乳化剂为乳化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自由基乳液聚合法,合成了高性能化学浆料,并进行了浆料性能测试及浆纱试验.结果表明:通过优化单体配比所合成的浆料具有高黏着力、低吸湿、低再黏等性能,与P24变性淀粉配合,作为主浆料取代PVA上浆,其浆纱质量好,织造效率高,布面质量好,得到用户的好评.  相似文献   

14.
 微波辐射可促进单体或反应液快速升温,活化某些基团,对大分子链无损伤。与传统加热方法相比,微波辐射使聚合反应和产物干燥过程一步完成,可简化工艺流程,缩短反应时间,降低耗能。以淀粉、丙烯酸为主要原料,过硫酸钾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采用微波辐射法制备高吸水树脂。通过正交试验研究反应单体/淀粉比值、丙烯酸中和度、引发剂和交联剂的用量对高吸水树脂吸水性能的影响。得到最佳聚合反应条件为:单体/淀粉为9:1,引发剂用量0.4%,交联剂用量0.08%,中和度85%,微波低火加热5min,产品吸水倍率580.45g/g,40min吸水达到饱和。影响树脂吸蒸馏水倍率的因素由主到次为:单体/淀粉>丙烯酸中和度>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最优方案为A2B2C3D3。对最佳合成的产品进行了扫描电镜表征,并通过热重分析发现产品的热稳定性较好,产品可在较高温度下稳定使用。微波辐射法可大大缩短反应时间,简化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5.
含功能性单体的苯/丙乳液的聚合稳定性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采用乳液聚合工艺,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合成了含功能性单体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和丙烯酸的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乳液,系统研究了乳化体系、引发体系、含功能基单体含量、聚合工艺和聚合温度等对乳液聚合过程稳定性的影响,发现聚合温度降低,采用半连续聚合工艺以及适当提高乳化剂的浓度均有利于乳液聚合反应的稳定性提高。  相似文献   

16.
水性预交联聚丙烯酸酯涂料印花粘合剂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预交联技术合成出水性聚丙烯酸酯涂料印花粘合剂.研究了交联单体、功能单体、乳化剂和引发剂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交联单体的选择及用量是预交联技术的关键;功能单体对胶乳粒子大小及分布有较大影响;用阴/非离子复配的乳化剂能使聚合体系达到较好的稳定性;引发剂为单体总量的0.6%.  相似文献   

17.
核壳结构含氟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预乳化-半连续滴加法合成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丙烯酸丁酯(BA)为核,以含氟单体和前二者进行复配预乳化滴加聚合得到具有核壳结构的氟丙乳液.研究了乳化剂用量及配比、交联单体(HEMA)用量、含氟单体用量对核壳聚合过程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含氟单体用量的增加,乳胶膜的耐水性、热稳定性以及耐溶剂性都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8.
INTRODUCTIONThe conversion from acid to neutral papermaking will bring about great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 A new kind of neutral sizing agent with fine quality and low price can accelerate the conversation.WSF-Sizing Agent is a new kind of waterproof agent especially for paper tableware. It is a high polymer waterproof material coming from the polymerization of methyl methacrylate, propenyl nitrile and cation monomer. The uses of technology focus on the emulsion polymerizati…  相似文献   

19.
在不同磁场强度下,用苯胺单体(An)和氧化剂过硫酸铵(APS),掺杂剂磺基水杨酸(SSA),乳化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合成了导电聚苯胺(PAn)。研究了氧化剂和掺杂剂用量对PAn掺杂率和电导率性能的影响;并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粒径分析、腐蚀电位曲线表征了PAn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磁场对苯胺聚合的影响是正向的,磁场能减少掺杂剂的用量、提高产物的电导率;在乳化剂n(SDBS)/n(An)=0.45,氧化剂n(APS)/n(An)=0.8,掺杂剂SSA 0.3 mol.L^-1时,合成的PAn电导率最大;在磁场环境中合成的PAn导电性、粒径、防腐性、规整性等各方面与无磁场作用的产品相比均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