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灰色杂毛虫,新种 Cyclophragma tephra Hou,sp.nov.(?)蛾身体和翅灰黑色,略带褐色,触角羽枝灰黑色,梗节浅灰色,下唇须呈角状前突,胸背具鼠灰色长鳞毛。翅上鳞片很薄,前翅横线纹不清楚,中室端白点明显,白点周围灰黑色。亚外缘斑列呈黑褐色,长形斜列,内侧衬不明显的灰白色,整个斑列略呈弧形排列,末二斑大而明显。后翅色浅,无斑纹,双翅外缘呈曲波状,翅反面污灰褐色,无斑纹。足胫节呈褐色和浅黄褐色相间的5枚花斑。翅展46毫米,体长24毫米。雄性外生殖器之大抱针略呈拇指状,抱囊距大抱针分离,尖桃形,抱足端部骨化较深,端缘具四枚齿突,端部齿突大而弯曲。阳具呈尖刀状,刃部具一缺刻。  相似文献   

2.
姬蝽科(Nabidae Fieber)是半翅目中的一个小科,多为捕食性,捕食各种小型软体昆虫如蚜虫、螨类等,对上述昆虫的大发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本科昆虫的体一般小型,狭长成长椭圆形,通常6—10毫米,多为暗色,有些种类具鲜艳的红或黄色斑纹;触角4节,具单眼;足细长,前足捕捉式;喙4节,弯曲;前翅分革片、爪片及膜片,有长翅型、短翅型和有些种类无翅。  相似文献   

3.
孔雀蝴蝶是鸟类最爱吃的一种美味,它们经常先一动不动地装死,然后把带有眼状斑纹的翅膀突然展开。这足以把捕食鸟吓退,保住自己的性命。虽然蝴蝶的眼状斑纹一直以来都被视为它们吓退捕食者的武器,但并没有什么实验性证据来证明这一点。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的研究人员对此进行了试验,他们用笔将孔雀蝴蝶翅膀上的眼状斑纹涂掉,然后将它们交给捕食鸟蓝冠山雀。结果发现,20只斑纹被涂掉的孔雀蝴蝶中有13只被鸟儿吃掉了。而在34只斑纹没有被涂掉的蝴蝶当中只有一只被吃掉。一个很大的疑问是:在后一种情况下,为什么鸟儿不去招惹这些无害的蝴蝶呢?格…  相似文献   

4.
《大自然》2019,(5)
正幽斑金灰蝶(Chrysozephyrus zoa)隶属灰蝶科金灰蝶属,在我国分布于陕西、四川、甘肃和浙江等省。幽斑金灰蝶是中型灰蝶。雌、雄蝶前后翅背面斑纹差异明显:雄蝶前后翅背面的底色为黑色,中室及周边有金属质感的绿色斑纹,且前后翅外缘有较宽的黑边,其中前翅的黑边明显窄于后翅,也有部分个体后翅的绿色斑纹不明显,甚至趋于  相似文献   

5.
白肩天蛾属(Rhagastis RothschildJordan,1903)在中国分布有9种.于2017年上半年和2018年上半年分别对贵州荔波县茂兰自然保护区和海南乐东县尖峰岭地区进行考察并采集到一些天蛾标本.在对长喙天蛾族(Macroglossini Harris,1839)的标本进行整理之后发现,其中一些标本为宽缘白肩天蛾(Rhagastis acuta Walker,1856),这是该种首次在中国境内被记录.对该新记录种雄性成虫的形态进行了描述且附图,并对中国白肩天蛾属目前已知的种类进行了记述.  相似文献   

6.
通过调查,报道福建省寿宁县天蛾科(Sphingidae)昆虫24种,隶属4亚科18属;其中2种为福建省新纪录种,天蛾亚科(Sphinginae)的霉斑天蛾[Smerinthulus perversa(Rothschild)]和目天蛾亚科(Smerinthinae)的黄山鹰翅天蛾(Ambulyx sericeipennis Butler)。整理了寿宁县天蛾科昆虫种类名录,并附相关形态特征照片。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北京地区天蛾的种类、数量及寄主植物的调查,首次报道北京地区共有天蛾24属38种及亚种,并且首次报道了川锯翅天蛾等种类在北京地区的分布,经调查,北京地区天蛾的寄主植物有27科,通过食性分析发现多食性种类占大多数,还对天蛾的生物防治方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8.
伊犁位于祖国的西部边陲。由于伊犁河水及天山山脉向西方延伸,相邻各国的野生动物也时常会顺着河流或山脉从千里之外扩散和渗透到新疆境内。有许多这样的例证:如松鼠、麝鼠、黄雀、欧亚鸲、红尾鸲、草原百灵、黑百灵、家八哥、大红鹳(火烈鸟)等等。作者于1994年4月、1998年6月、8~10月、11月,在新疆伊犁地区曾多次采集和观察到我国鸟纲、雀形目、雀科一新纪录——欧金翅 Carduelis chloris(Linnaeus,1758)。该鸟全长141~156毫米,体重约31克,翅长89~97毫米,尾长58~62毫米,嘴峰10~12毫米。其头顶暗灰色,额部泛绿色,后颈、背部暗黄绿色,至腰逐渐为黄色;翼和尾基两侧有明显的黄斑;下体大致为草绿色或灰绿色。欧金翅与东方金翅(C.sinica 或称中华金翅)相近似。区别在于东方金翅的体形较小,翅比较短,肩和背部深栗褐色,胸、  相似文献   

9.
1983年春天,我们在鸟类野外考察过程中,发现白腹黑啄木鸟的一个亚种为国内新纪录,现把这亚种拟名为白腹黑啄木鸟东南亚种Dryocopus javensis feddeni (Blyth,1863)。 (注) 1(?)。福建顺昌县埔上公社(海拔134米)1983,Ⅲ7。体重320克,翅长230毫米。上体光辉黑色,颈项羽冠为猩红色(scarlet—crimson),腰白,外侧飞羽(第三至第六枚)的末端均具白色细点,下体亦黑,但腹部、两胁、腋羽及飞羽基部却均为白色。这种  相似文献   

10.
雕姬蜂属Zaglyptus Foerster隶长尾姬蜂亚科Ephialtinae,瘤姬蜂族Pimplini。本属成虫特征前翅长3.0—9.0毫米;体稍长并细于大部分其他瘤姬蜂族的姬蜂;后头脊完整,中央不下弯;并胸腹节中等长,无中纵脊,在侧方亚端部有一个瘤状突起,此瘤在雌蜂非常突出而在雄蜂弱;无小翅室;后小脉通常在中央上方曲折;腹部第一节背板短宽,在中央正后方每边有一斜沟;第二节背板基侧角和后侧角有相当明显斜沟,从而共同围成一隆起  相似文献   

11.
白腹锦鸡     
白腹锦鸡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是雉类中羽色最华美的种类之一.雄鸟的头、胸、上背和两翅复羽均呈闪耀金属光泽的翠绿色或紫蓝色;头顶有一绺丝状的紫红色冠羽,枕部披着白色镶蓝边的羽毛形成的翎领;下背和腰为黄色,尾上复羽朱红,长长的尾羽密布黑、白相杂的云状斑纹,腹白似  相似文献   

12.
蜉蝣是一种比较古老的昆虫,早在3.2亿年以前就出现在地球上了。人们通常认为蜉蝣寿命很短,朝生暮死,那么真是这样的吗?蜉蝣(Ephemerida hexagenia)是昆虫纲、蜉蝣目的动物,全世界已知2100多种,我国有80多种。蜉蝣的成虫体长3~27毫米,复眼特别大,触角很短,口器退化,根本不能进食;背上有两对半透明的、膜质的翅膀,上面有纵褶;前翅大,后翅小或完全退化,而且翅极易脱落;腹部细长,有11个环节,尾部有3条长尾毛;足细弱,不能用作爬行,只供停歇时攀附之用。  相似文献   

13.
报道了为害中药材黄桅子花蕾及嫩枝髓部的砧心虫,是多羽蛾科一新种,定名为桅子多羽蛾 Orneodes gardeniflora Dai,Sp.n.1989.该蛾体7~11mm,翅展16~21mm,体淡黄色有光泽、翅深分裂,前后翅各6裂,裂片两侧密生缘毛,翅有黄白相间的横带斑,内横线和中横线有深褐色鳞片簇状斑.除前翅第一裂片,其余裂片的亚缘线有一深褐色小点,另在第二裂片的中横线与外缘线处各有一深褐色小点,翅的亚缘线至外缘均有淡黄色缘毛.雌雄蛾花斑基本相似.新种与近缘种 O.baihua;O.beinongdai;O.japonica;O.spilodesma;O.flavofascia 在体型及花斑上均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舞蹈每年三、四月间,在紫金山麓的一个山谷的出口处,便出现一些形态素雅的小粉蝶.它们体黑、翅白,襟翅反面布满绿色斑块.有的翅形圆钝,有的翅顶呈钩角状;有的一身缟素,有的前翅染成鲜明的橙黄色,有的前翅顶角缀有橙斑.它们在春日的阳光下款款而飞,闪闪点点,有时又成群成串地盘旋追逐.山溪从正值出笋的毛竹林中蜿蜒流出,流到这  相似文献   

15.
卢汰春 《大自然》2012,(1):58-59
白耳奇鹛(Heterophasia auricularis)又被称为白耳画眉,是一种小型鸣禽。它体重48克左右,全长约229毫米;头部具光泽黑色;有显著的白色贯眼纹和白色耳羽;背部黑褐色,腰和尾上覆羽栗色;下体除喉、胸为灰黑色外,余部均为栗色,尾下覆羽淡褐色。因其具有显著的白色耳羽,故又名“白耳子”。白耳奇鹛仅见于我国台湾地区,是中国鸟类特有种之一。  相似文献   

16.
我们于1982年6月在安徽黄山地区采集到一种罕见蟹蛛。经鉴定,应隶属于瘤蟹蛛属。Phrynarachne Thorell,1870。由于其体形特征和外雌器结构特异,与已报道的种类有显著不同,故认为是一新种,拟定名为黄山瘤蟹蛛Phrynarachne huangshanensis sp.nov.记述如下: 雌蛛:体全长9毫米,头胸部长4.2毫米,宽4.2毫米,腹部长5.5毫米,宽6毫米。头胸部长宽相等。背甲褐色。前眼列较短,强后凹,前侧眼略大于前中眼;后眼列较长,微  相似文献   

17.
黑眉锦蛇     
姜雅风 《大自然》2012,(6):74-76
黑眉锦蛇(Flaphetaenitra)的主要特征是头体背面黄绿色或棕灰色,眼后具一条黑色眉状纹,这是其最主要的鉴别特征:体前部背面具有如秤星般的黑色梯状横斑,体后部有四条黑色纵纹直达尾端,背鳞中央数行起棱;无毒。在我国不同的地区,人们根据其颜色、斑纹等特征,称它为黄颌蛇、黄喉蛇、黄长虫、菜花蛇、三索蛇或者秤星蛇等。  相似文献   

18.
本文前两作者于1982年6—7日间在安徽黄山和九华山采到一种跳蛛,经鉴定,为我国一新纪录种——弗氏巢跳蛛Viciria Vlijmi proszynski,1977。迄今笔者仅见到此种雄蛛触肢器的腹面图,而其详细鉴别特征及雌蛛外雌器均未见有记载,故描述如下,以供参考。雌蛛体长9.3—11.1毫米。体长9.2毫米的标本测量如下:头胸部(长×宽)4.37×3.58毫米,腹部4.82×2.47毫米。眼区长不到头胸部长之半(1.80∶4.37毫米),眼区长小于宽(1.80∶2.30毫米)。第二行眼小,约位于第一,三行眼的中间。各眼周围有黑圈,第三行  相似文献   

19.
正黄钩蛱蝶(Polygonia c-aureum)又名"黄蛱蝶",广泛分布于东亚地区,在泰山极为常见。其翅展通常不足60毫米,翅缘凹凸分明,雌雄体色相近。秋冬时节,黄钩蛱蝶会飞到不为人知的角落里躲避严寒;阳春三月,它们缓缓飞舞,在葎草和大麻叶上产卵。黄钩蛱蝶的卵呈香瓜状,卵径约0.5毫米,表面有10条纵脊。卵期约3天,幼虫孵出后会吃掉卵壳,  相似文献   

20.
梨六点天蛾(Matumbagaschkewitschicomplacens)是苹果、梨、枣等果树的常见害虫,本研究观察了该虫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结果表明,雌成虫有长翅型和短翅型,虹吸式口器,长3—7toni。幼虫有黄斜线绿色型、黄斜线淡蓝绿色型、黄斜线黄色型、黄斜线镶嵌型、黄斜线圆斑型等5种类型。在河北冀东地区每年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