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龟鳖作为爬行动物的一类,已在地球上存在了两亿多年。在脊椎动物中,只有鱼类和两栖类的历史可与它们相比。后两类动物都是水中生活或从水到陆地生活的过渡类型,而龟鳖类则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它们的起源较鳄类还要早。虽说龟鳖类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但确有一些龟鳖终生都生活在水中。如某些淡水龟类、鳖类和海产龟类。但毋庸置疑的是,它们都是陆生祖先的后裔,它们身体的结构和生理功能都留下陆生祖先的烙印。比如,它们体表都有角质化的盾甲(鳖类和棱皮龟除外);有四肢;以肺呼吸;特别是它们必须到陆地上产卵,连海产龟类也不…  相似文献   

2.
水生哺乳动物除了鲸类外,还有海狮、海豹、海狗、海象及海牛(美人鱼)等。它们中除少数种类生活在淡水外,绝大多数生活在海洋里,俗称海兽,在全世界共有130余种。海兽的祖先都是营陆上生活的。较早的类群大约在距今六、七千万年以前又重新回到水中,经过漫长的岁月,逐渐适应水中生活,部分种类在繁殖时期才过短期的陆上生活。海兽游泳潜水的深度和潜水的时间是非常惊人的。如长须鲸可潜入355—500米的深海里。抹香鲸可能要算潜水冠军,潜水深度可达900—1134米。在南美修理  相似文献   

3.
两栖动物进化漫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是两栖动物? 两栖动物是脊椎动物的一个重要类群,尽管它们种类很少,分布也不十分广泛,但在脊椎动物进化中的意义却是十分重大,因为两栖类是从水生到陆生的过渡类群。在脊椎动物进化史上,由水生到陆生是一个巨大的飞跃。在两栖动物出现之前,所有的脊椎动物都生活在水域中,而陆地上的生活条件远比水中的要复杂多样,登陆使动物有了向更高级和更为多样化发展的可能性。两栖动物的名称很能反映这类动物的特点,它们的英文名是Amphibian,如果直译的话就是“有两种生活的动物”。因为大多数两栖动物的幼体生活在水中,像鱼一样有尾巴,并用鳃呼吸,而它们的成体在陆地上生活,用肺呼吸,尾巴消失。这个发育的过程叫“变态”,是  相似文献   

4.
温度和光照对乌龟非肺呼吸耗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行设计的实验装置检测乌龟在限氧环境下的非肺呼吸能力、耗氧量和低氧耐受极限等.研究发现,乌龟抗缺氧环境的能力极强,直至水中溶氧量低于1.5~2.0 mg/L;乌龟单位时间耗氧量最高值是0.062 3 mg/min,最低是0.000 8 mg/min,平均为0.024 5 mg/min;光照与黑暗环境对水中的溶氧量和...  相似文献   

5.
小菲 《小学科技》2012,(7):16-16
A:河马善于游泳,在水中能把头扬起,把鼻孔、眼睛和耳朵露出水面,在水里浸几个小时,所以人们常以为它们能长时间潜水。其实,河马潜水的时间最多不超过5分钟。潜水时间长了,它就把大鼻孔露出水面,  相似文献   

6.
薛志洪 《大自然》2015,(2):24-25
潮虫俗称鼠妇、木虱、土鳖或西瓜虫等,是甲壳动物中唯一完全适应陆地生活的动物。在我国南方喀斯特洞穴中,潮虫也较为常见,既有陆生种类,也有十分珍稀的水生种类。潮虫俗称鼠妇、木虱、土鳖或西瓜虫等,在分类学上隶属于甲壳动物亚门软甲纲等足目潮虫亚目,是甲壳动物中唯一完全适应陆地生活的动物。目前全球已知约3700种,而我国已记录的尚不足100种。潮虫喜欢在潮湿阴暗处生活,受到惊扰时会加速逃跑,某些种类  相似文献   

7.
<正>"丹麦大学的科学家们打造出一种特殊材料——海王,它可以让潜水员抛开笨重的氧气储罐,像鱼一样在水下呼吸"众所周知,人类无法从水中摄取氧气,因此潜水员在水下活动最核心的问题是呼吸,解决呼吸问题也就成为了潜水技术中最复杂的技术之一。海王是谁?其实,水中溶解有一定量的氧气,鱼类就是通过腮从水中摄取氧气来维持生命的。理论上,如果能掌握从水中快速摄取氧气的技术,那么人类在水下活动就不再需要携带气体。但是,人在水下保持长时间呼吸  相似文献   

8.
海洋哺乳动物通常简称为海兽,它们不仅具有和陆上哺乳动物相同的生理特征,如用肺呼吸、胎生、哺乳、体温恒定等,而且演化出了一系列适应水生环境的特殊生理构造,如身体呈纺锤形,高超的潜水能力和回声定位本领,体内具较多脂肪,使身体比重减小,且有助于保持体温等。海兽是极为重要的水产资源,其肉可食,皮能制革,脂肪可提炼重要的工业用油,与人民生活、水产事业等有着密切的关系。长期以来,由于国际海兽渔业的酷渔滥捕,使许多重要的海兽资源濒临灭绝。  相似文献   

9.
海产无脊椎动物呼吸强度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测试的18种海产经济无脊椎动物的呼吸强度进行的系统比较研究表明:日本和螺类,随时间的延长其呼吸强度呈逐渐下降趋势。说明对氧的含量的敏感性强;而蛤类则随时间的延长其呼吸强度呈逐渐上升趋势,说明对氧的含量的敏感性差.呼吸强度与动物的生活习性有关.习见织纹螺、短滨螺接近陆生生活,呼吸强度最强;日本呼吸强度次之;再次为一般螺类;最弱的为蛤类.  相似文献   

10.
海豹档案     
科名:海豹科纲名:哺乳动物纲分布地区:温带和寒带的沿海地区身长:约1.5米体重:120~150千克主食:鱼类、甲壳类和贝类游速:约27千米/小时全球海豹共有18种,北极地区有7种,南极地区有4种。它们善潜水,一般可潜100米左右。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海中,而产仔、哺乳、交配和换毛时则在陆地或冰块上。海豹档案@安东  相似文献   

11.
龟是一类古老的动物,在地球上生存了3亿年。长期的自然进化,使龟的身体结构和生活环境保持了高度的协调性,特别是淡水龟类,既适宜水中生活,也适应陆上活动,而且不同种类的淡水龟对水的依赖程度不同,生活方式也多样,其身体结构也  相似文献   

12.
螃蟹是一种生活在水中的甲壳类动物,它们和鱼一样用鳃呼吸,不过它们的腮和鱼鳃不一样。鱼的腮睦在头部的两侧,像几把红色的梳子。螃蟹的腮长在哪儿呢?  相似文献   

13.
<正>在医院里,医主会给需要做手术的患者麻醉。其实,一些动物也会"麻醉术",但它们并非为了救死扶伤,而是为了捕猎其他动物、吸食血液。下面,我们来认识它们吧!萤火虫全世界已知的萤火虫大约有2000种。它们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喜欢生活在湿润的环境中,复眼发达,通常在夜间活动。雄性萤  相似文献   

14.
由于爬行动物非常繁盛,地球历史上的中生代被称为“爬行动物时代”。在此期间,爬行动物的辐射演化异常剧烈,不但产生了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的陆生恐龙类,占据淡水湖泊的水生爬行离龙类、鳄类、龟鳖类,以及柄息于海洋的鱼龙、蛇颈龙及沧龙等,而且分化出了多种多样的空中主宰者——翼。龙类。  相似文献   

15.
春暖花开的好天气,去海南岛游泳吧!小心,调皮的喳喳可是带着他的宝贝橡皮筋,准备在水中展开“攻击”,叽叽怎么一点儿都不害怕呢!在水中被橡皮筋弹到不会疼吗?在水里被雷击中会变聋吗?水中可以浮起星星吗?潜水病是怎么回事?水螳螂可以像鱼一样在水中呼吸吗?玉米博士马上为大家揭开水中奇异事件的面纱。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野生动物管理实践中,林业、渔业部门屡屡发生对陆生、水生野生动物的管理权限之争,尤其表现在对外来鳄类、龟鳖类等动物的管理上。笔者现从法律、行政法规的角度,谈一下我国野生动物管理权限的归属问题。首先,需要明确《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的保护对象。《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二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  相似文献   

17.
海马,并非顾名思义的“生活在海里的马”,而是一种小型的硬骨鱼类,体长一般在6~20厘米,分类上隶属于刺鱼目、海龙科、海马属。海马是个大家族,全球都有分布,主要生活在热带和温带海洋中。我国自南至北的近陆浅海均有它们的踪迹。世界上最大的当属太平洋海马,体长约30厘米,最小的可能是近期海洋生物学家在马来西亚海域13米深的水中发现的一种海马,只有16毫米,仅相当于成年人一根手指头的宽度,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小的海马种类。与其他鱼类相同,海马也用鳃呼吸,背部有鳍,食物通过吻进入腹中,且终生在水中生活。与其他鱼类不同的是,海…  相似文献   

18.
鳄鱼能在水底连续潜伏1个多小时,它不仅仅是为了窥视猎物,而且是为了杀死猎物。潜水哺乳动物——鲸、海豹、水獭虽不能在水下呆这样久,但它们都比人在水下呆更长时间。这是因为在潜水动物的肌肉里含有大量肌红蛋白——也能储存氧气的血红蛋白类物质。在潜水时,它们利用的正是储存在肌肉中的氧气。但是尼罗河鳄鱼肌肉里的肌红蛋白却比潜水哺乳动物少100倍。最近,英国剑桥大学一组研究人员查明,鳄鱼长时间潜伏水底的秘密在于它的血红蛋  相似文献   

19.
在自然界中的被子植物,除大多数生活于陆地外,尚有不少种类生活于水中。水生被子植物生活的环境与陆生者绝然不同,这些植物由于长期适应的结果,在其形态上,内部结构上和生理特性上均有着极大的变异。这些变异情况的研究,使我们对进一步了解米丘林生物学中的主要问题——有机体与其生活环境的统一,将具有很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A:人们在潜水时,为了保证氧气的摄入都要背氧气瓶,为什么人不能像鱼一样在水中正常呼吸、生存呢?鱼之所以能够在水中畅游,与它们的呼吸方式是分不开的。鱼的呼吸器官——鳃是敞开式的,由很多鳃丝组成,每条鳃丝上还有无数的鳃小片,毛细血管极其丰富,形成极大的表面积。随着鳃盖的开合,水不断流过鳃丝,完成气体交换。而人的肺几乎是封闭式的,只通过狭窄的呼吸道与外界相连。负责气体交换的肺泡虽然表面积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