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粉榕小蜂和榕树形成了传粉昆虫与植物间互利共生的典范.除了传粉榕小蜂外,榕果内还存在多类非传粉榕小蜂以及蝇类、蛾类、甲虫类等昆虫,这些昆虫在形态和生活史等方面形成了对榕树的适应;一些种类对榕树具有种层次上的寄主专一性,存在对寄主植物的适应辐射.而那些生活在榕树其它部位的昆虫对榕树的寄主专一性则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2.
榕树与传粉榕小蜂是传粉互利共生和协同进化的经典范例之一,分子钟和化石记录显示榕树与榕小蜂共生体系的起源大约在8700万年前。共生体系是如何维持如此漫长的年代?围绕这一问题国内外学者已经展开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共生体系的起源与维持的主要研究成果,旨在讨论该热点领域研究进展。促进该领域的研究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3.
榕树传粉生物学的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榕树传粉生物学是当今植物生殖生物学研究的一个热点.榕树为榕小蜂提供具生态保护作用的栖息场所和生长发育必须的营养物质,榕小蜂为榕树传粉,二者是植物和昆虫间高度专一化的互惠共生伙伴.榕树和榕小蜂各具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共生双方在形态结构、生理生态和生物学行为上高度特化和互适,在物候生活史链上环环衔接,构成一个十分复杂而精确的传粉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4.
榕树传粉生物学是当今植物生殖生物学研究的一个热点 .榕树为榕小蜂提供具生态保护作用的栖息场所和生长发育必须的营养物质 ,榕小蜂为榕树传粉 ,二者是植物和昆虫间高度专一化的互惠共生伙伴 .榕树和榕小蜂各具独特的生物学特性 ,共生双方在形态结构、生理生态和生物学行为上高度特化和互适 ,在物候生活史链上环环衔接 ,构成一个十分复杂而精确的传粉生态系统 .  相似文献   

5.
榕树和榕小蜂的互惠共生关系在长期的适应性进化中形成.探明细叶榕传粉榕小蜂(Eupristi-naverticillata)在花序发育的不同时机进入花序内,是否对榕-蜂共生系统的繁殖效益产生影响.通过人工控制传粉榕小蜂进入花序时机,确定了细叶榕雌花期时长为7d;从进蜂率、榕-蜂繁殖效率可以看出,雌花期中期为最佳进蜂时机....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6种榕树及其传粉小蜂共生体系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榕树(Ficus spp.)和榕小蜂共生体系是由宿主和共生者之间的生殖配合维系的.采用隐头花序解剖、对比观察的方法研究了福建省东北部6种榕树及其共生昆虫传粉体系的种间差异.结果表明:6种榕树花的性别分离成雌花、瘿花、雄花和两性花,植株的性表达有雌雄同株和雌性两性异株的区别,雌、瘿花有或无花柄(子房柄)单层或双层排列,雄花有散生、半集中和集中着生的分布方式,花序大小、花的数量、苞片数目、孔道苞片功能分区、出飞孔形成方式均有差异并与榕小蜂的行为相对应,每种榕树通常仅有1种传粉昆虫,6种榕树及其共生小蜂分别形成各自独立的传粉体系.显然,这种传粉体系存在丰富的种间差异性,各共生体系对传粉生物学的性状有不同的进化选择,体现了共生双方进化适合度和共生对策,维护了共生体系的稳定性和独立性.  相似文献   

7.
《武夷科学》2020,(1):16-28
榕树及其传粉榕小蜂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互惠共生的经典例子,每种雌雄同株的榕树还庇护着多样的非传粉小蜂,并共生形成多营养级的榕小蜂群落,是研究群落生态学的有趣模型。区域的物种库、物种的生物地理特征及种间相互作用可能影响榕小蜂群落,但研究很少。本研究选择分布于中国西双版纳和缅甸曼德勒的雌雄同株聚果榕小蜂群落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地理分布差异对榕小蜂个体大小及共存网络的影响。结果显示:聚果榕小蜂群落在两地由相同的6个种组成,但分布于西双版纳的6种榕小蜂的个体均显著大于分布在曼德勒的同种榕小蜂。在两个分布地传粉榕小蜂均为优势种,然而在西双版纳传粉榕小蜂种群较大,而在曼德勒非传粉小蜂更丰富。在两地聚果榕有不同的榕小蜂群落结构和物种丰富度,且榕小蜂共存的网络也存在变异,在两地共存网络有相同的节点、边、连接度和全局聚类系数,但是在西双版纳的共存网络有较大的直径和较高的群落矩阵温度,这表明分布于西双版纳的聚果榕小蜂群落种间互作不太紧密,群落受到的干扰较大。由此,阐明了由地理分布所驱动的榕小蜂群落变异。  相似文献   

8.
协同进化地理马赛克理论认为协同进化的物种双方的性状在种群间会出现适应性变异,且性状变异常呈现地理马赛克分布格局.在榕树与非传粉榕小蜂相互作用关系中,榕果(隐头花序)可能通过加厚果壁来降低种子和传粉榕小蜂幼虫被非传粉榕小蜂寄生的机会,而非传粉榕小蜂可能通过增长产卵器适应果壁加厚.这种现象为研究动植物协同进化在驱动双方物种性状变异的地理马赛克格局的机制,提供了理想材料.本研究选择西双版纳、宁洱、耿马、龙陵、瑞丽和澜沧6个彼此相距均大于100 km的种群,采集鸡嗉子榕(Ficus semicordatavar.semicordata)雌花期榕果和仅在雌花期产卵的非传粉榕小蜂妃延腹榕小蜂(Philotrypesis dunia)进行性状测量和变异动力分析.通过方差分析、线性回归和冗余分析,结果表明雌花期榕果果壁厚度和妃延腹榕小蜂产卵器长度的变异都存在显著的地理马赛克格局.榕果果壁厚度的地理马赛克分布格局很可能主要来自于环境异质性,主要是最低气温和平均降水的驱动,而受到妃延腹榕小蜂协同进化选择,如产卵器长度的影响不显著.另一方面,妃延腹榕小蜂产卵器长度的地理马赛克分布格局,很可能主要来自协同进化关系选择,即榕果果壁厚度的驱动,而受到环境异质性的影响不显著.尽管十分确切的结论尚需更多方面证据支持,但该研究结果强烈暗示,榕-非传粉榕小蜂系统的地理马赛克的性状分布格局中,气候因素作为最初选择压力影响榕树果壁厚度,而榕树果壁厚度进一步影响非传粉小蜂的产卵器长度.  相似文献   

9.
榕树及其传粉榕小蜂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互惠共生的经典例子,雌雄同株的榕树庇护着多样的非传粉小蜂,并共生形成多营养级的榕小蜂群落,可以作为研究群落生态学的模型。区域的物种库、物种的生物地理特征及种间相互作用可能影响榕小蜂群落,但研究极少。选择分布于中国西双版纳和缅甸曼德勒的雌雄同株聚果榕小蜂群落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地理分布差异对榕小蜂个体大小及共存网络的影响。结果显示:聚果榕小蜂群落在两地由相同的6个种组成,但分布于西双版纳的6种榕小蜂的个体均显著大于分布在曼德勒的同种榕小蜂。在两个分布地传粉榕小蜂均为优势种,然而在西双版纳传粉榕小蜂种群较大,而在曼德勒非传粉小蜂更丰富。在两地聚果榕有不同的榕小蜂群落结构和物种丰富度,且榕小蜂共存的网络也存在变异,在两地共存网络有相同的节点、边、连接度和全局聚类系数,但是在西双版纳的共存网络有较大的直径和较高的群落矩阵温度,这表明分布于西双版纳的聚果榕小蜂群落种间互作不太紧密,群落受到的干扰较大。由此,阐明了由地理分布所驱动的榕小蜂群落变异。  相似文献   

10.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具有极高的榕树种类多样性,榕树与其专一传粉榕小蜂互惠共生,在这个互惠系统中除寄生非传粉榕小蜂外,线虫伴随榕树和榕小蜂的繁殖周期有规律地生存和繁衍,这些线虫与榕树及其传粉榕小蜂关系密切,且存在明显种的专化性.选择分布于西双版纳热带地区的32种榕树,包括雌雄同株14种和雌雄异株18种,对自然寄生于榕树隐头果内的线虫物种多样性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在32种榕树中,有19种榕树的隐头果内寄生了24种线虫,其中7种线虫为已知种,17种是尚未描述的新种,在雌雄异株榕树上,线虫寄生雄果是成功的选择,寄生雌果则由于缺乏传粉榕小蜂携带传播,繁殖适合度为零.但仍发现6种榕树的雌果内寄生有线虫,这说明线虫能准确定位传粉榕小蜂雌蜂,但没法选择雌雄果.首次调查了西双版纳热带地区榕树寄生线虫多样性,结果很好地丰富了我国乃至亚洲热带地区榕树寄生线虫的物种数及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
《武夷科学》2020,(1):1-15
植食性昆虫和植物均能与微生物形成密切关系,它们各自的生态功能及相互关系也常被共生微生物所影响。近年来,随着分子水平研究方法的进展,植食性昆虫和植物中很多可遗传共生微生物(细菌、真菌等)被发现。共生微生物能够在营养、生殖、防御和解毒等方面给宿主带来显著影响,并与宿主形成竞争、互利或寄生等关系。植食性昆虫体内的含菌胞、肠道、血淋巴、唾液腺等常含有重要功能的共生微生物。新的分子生物学手段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应用使得我们能够增加对宿主和共生微生物(即使处于低丰度)之间关系的了解。本文尝试总结了植食性昆虫和植物共生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其关系、昆虫和植物互作机制、昆虫共生菌解毒植物毒素等方面的近期证据,突出强调了应以系统观思维来理解共生微生物、植食性昆虫和植物间的功能关联,并就将来值得研究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你有没有听说过,一种植物离不开它的寄生虫,失去了虫的寄生,植物就将断种,永远在地球上消失。你有没有听说过,全由植物哺育的这种昆虫,似乎非常懂得“知恩图报”。因而其大部分的雌性成虫专为植物传粉效力,传粉以后,怀着满腹的虫卵死去。本文将向你介绍一对“合则皆旺,分则皆亡”的动植物共生关系的探究和发现经过。这是一项持续了17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项目。几十年的困惑1991年9月,我国的一级学术刊物———《生态学报》发表了一篇题为《薜荔榕小蜂与薜荔的共生关系》的文章,揭开了我国这一领域研究的序幕。…  相似文献   

13.
《大自然》2016,(3)
正自然界中,"互利共生"的现象很普遍,往往也很精彩。海洋中的珊瑚和虫黄藻之间是怎样互利共生的?它们共同演绎了怎样一个协同演化的有趣故事?今天我们要讲一个"在一起"的故事。自然界中充满了这样的故事,比如蝴蝶、蜜蜂等昆虫可以为植物传粉,植物则提供花蜜作为回报;蚜虫吸食植物的汁液,在体内"加工"后排出含糖的营养物质,吸引蚂蚁前往吸食,而蚂蚁反过来为蚜虫提供保护,  相似文献   

14.
上海师范大学奉贤校区具有林地、水域、芦苇地、林水混合区等多种生境,其丰富的植被与鸟类是校园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因子.本研究通过样点法和样线法,统计到校内45种植物及42种鸟类,发现植物对鸟类具有取食果实、繁殖寄巢、停栖休息、遮挡隐蔽等功能,而鸟类对植物而言具有传播种子等作用,因此校园植物和鸟类存在多种共生关系,其中主要包括互利共生、偏性共生和无关共生等.调查结果还表明,多种生境中,林水混合生境具有更高的物种多样性.该研究发现的植物与鸟类的共生关系,为未来城市绿地服务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功能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植食性昆虫和植物均能与微生物形成密切关系,它们各自的生态功能及相互关系也常被共生微生物所影响。近年来,随着分子水平研究方法的进展,植食性昆虫和植物中很多可遗传共生微生物(细菌、真菌等)被发现。共生微生物能够在营养、生殖、防御和解毒等方面给宿主带来显著影响,并与宿主形成竞争、互利或寄生等关系。植食性昆虫体内的含菌胞、肠道、血淋巴、唾液腺等常含有重要功能的共生微生物。新的分子生物学手段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应用使得我们能够增加对宿主和共生微生物(即使处于低丰度)之间关系的了解。尝试总结植食性昆虫和植物共生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其关系、昆虫和植物互作机制、昆虫共生菌解毒植物毒素等方面的研究,突出强调应以系统观思维来理解共生微生物、植食性昆虫和植物间的功能关联,就将来值得研究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大自然》2016,(4)
正花粉是有花植物的重要繁殖特征,同时也承载着植物与其传粉者协同演化过程中的直接选择压力。榕属是高等植物中最奇特的一类植物,它的花是隐头花序,榕树只允许榕小蜂类群给它传粉授精,形成有性繁殖的种子。在全球800多种榕树中,有一半是雌雄同株的,另一半是雌雄异株的;在传粉模式上,一部分榕树是主动传粉类群,其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福州细叶榕中榕小蜂的种类,对3个样地的细叶榕雄花期隐头果进行定时、定点采集,观察与鉴定,从510个花序果内共收集到榕小蜂26 375只,隶属于小蜂总科中的4个科11个属的18个种,其中只有1种传粉小蜂,为榕小蜂科的Eupristina verticillata Waterston,其余17种为非传粉小蜂,分别属...  相似文献   

18.
杜鹃花繁殖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杜鹃花孢粉学、繁育系统及传粉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提出杜鹃花属植物繁殖生物学未来的研究可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1)探讨杜鹃花属孢粉学线形结构的花粉呈现的进化意义;(2)在中国喜马拉雅地区,研究不同地点的相同物种和不同物种繁育系统,分析杜鹃花繁育系统多样性的相关因子,了解传粉系统及传粉昆虫的多样性,揭示杜鹃花属的传粉者特点;(3)选取合适的基因片段,重建杜鹃花属的系统,通过系统树找出可能是杂交起源的种类,纠正经典分类学在杜鹃花属系统位置构建方面的偏差;(4)对比不同杂交群体的繁殖生物学特性,找出传粉昆虫对不同亲本和杂交个体施加选择压力的差别,明确在物种的杂交形成过程中传粉昆虫对生殖隔离的选择作用。  相似文献   

19.
综述了烟粉虱Bemisia tabaci(Hemiptera:Aleyrodidae)共生细菌的多样性及研究现状.烟粉虱以植物韧皮部汁液为食,体内存在原生共生细菌和次生共生细菌.原生共生细菌可以提供寄主昆虫食物中缺乏的必需氨基酸,而次生共生细菌的功能目前尚不清楚,但可能在影响寄主进化的间接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指出共生细菌功能研究的"瓶颈"在于无法实现体外纯培养.最后,讨论了共生细菌在害虫防治方面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真菌与昆虫是自然界存在的两个最大生物类群.两者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复杂而密切关系,无论在昆虫的体表还是昆虫的体内,都存在着丰富的真菌类群.许多昆虫都与真菌间形成了互惠的共生关系,因而才得以更好的利用资源、适应环境和占领新的生境.研究真菌和昆虫的互作和协同进化对于我们认识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物种的分化、生物地理分布等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