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洁 《龙岩学院学报》2006,24(Z1):68-70
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常常需要用中国英语来表达中国的传统文化特色,因为在英语中几乎找不到相应或相近的词语来表达。而在英语教学实践及调查中,笔者发现学生普遍欠缺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因此,英语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面食是中国北方的传统饮食。面食的种类很多。我们现在所吃的各种面食是怎样发明的呢? 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麦”字,但由于磨面的磨要晚到战国以后才发明,所以商周时代人们只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堪称是一部有关中国文化的百科全书,怎样让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传到西方,让欧美国家了解我国民族的优秀文化,翻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试通过对《红楼梦》霍译本中人名和典故译例的分析来探讨其跨文化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4.
中国封建文化"吃人"意象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的重要创作母题."五四"时期,以鲁迅为核心的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们痛切指出了中国传统文化"吃人"的本质,他们张扬着个性主义的大旗,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封建礼治秩序进行了深刻的抨击与刻画:从食人者"吃人"到被食者"吃人"再到残酷的"自食",一层比一层残酷,一层比一层令人发指.五四先驱者所描述的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无异于"吃人的筵宴".  相似文献   

5.
影响或制约学校体育理论问题是缺乏文化价值的认识问题.学校将体育的本质构建为强身健体的有用性来解释是学校体育理论,其本质主要是增强体质和健康,并非是"金牌",学校体育是研究体育对人体发展的规律性,运用体育课程等的形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但中国体育长期以来竞技依赖政治、经济、组织文化得到了显著发展,然而,学校体育理论观念滞后.本文探讨中国特色学校体育,揭橥怎样建设中国特色学校体育,以便更好地理解中国特色学校体育的理论思想.  相似文献   

6.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吃”越来越讲究,对营养越来越重视.怎样吃才科学?怎样吃才有益于健康?怎样调配膳食才能供给人体数量充足、比例适当的各种营养素,以维持正常生  相似文献   

7.
该文主要根据瑜伽、跆拳道的推广途径,来分析怎样推广太极拳进入国际的途径,并且提出了可行性的方案与建议。根据瑜伽、跆拳道、柔道国际推广的意义,来分析通过太极拳的传播在某种意义上可推广我国民族传统文化,扩大了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从而提高了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8.
赵扬  杨兴胜 《科技信息》2012,(8):296-296
中华传统文化作为一切中国元素的来源,几千年来无时无刻不对中华民族产生着影响。中国传统元素往往是以比喻、借喻、象征和谐音来表达内涵的。  相似文献   

9.
本书一开始引用了一句中国的名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给人一条鱼,他可以吃一天;教人捕鱼,他可以吃一辈子)。之后,作者加上一句话:“教人怎样养鱼,可以使世界有鱼吃”。  相似文献   

10.
卜霄艳 《科技资讯》2007,(22):153-154
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世界需要了解中国文化.然而,目前高校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内容严重欠缺,导致了学生不能很好地使用英语来表达中国文化,出现了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有必要引入"中国英语"概念,增加中国文化内容,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同时培养学生平等的文化观,以帮助他们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把中国的优秀文化成功地传向世界.  相似文献   

11.
《春秋》的诞生在中国史学发展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性意义——奠定了以后2000多年中国史学发展的基础。“春秋笔法”对中国史学、伦理政治直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都产生了广泛、深远而持久的影响,用简约的文字表达作者的微言大义,用谨慎的用字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与好恶褒贬成为中国文化发展的一大传统。但过分追求义理,使其在某些方面违背了史家记事真实的基本准则并被权势所利用,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你知道吗?肥皂是用脂肪做的,粉笔来自小小的海洋生物。世界上几乎每一样东西都来自大自然。快看看我们日常生活中60多种吃的、喝的、玩的、穿的、用的,都是怎样从大自然转变来的吧。科技的变化日新月异,但从原材料到成品的步骤却是基本不变的。  相似文献   

13.
青花瓷在中国古典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深受国内外友人的喜爱,但是青花瓷具体表现了中国文化何种的魅力,却很少很有提及,本论文从青花瓷各个阶段时期的特点来阐述其的魅力之处,以期着重表达青花瓷在中国历史上的出现乃是浓重一笔。  相似文献   

14.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信息化发展速度全面提升。前中宣部部长,现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副主任的刘云山在出席2007年全国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会议时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网络文化是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文化发展战略出发作出的重大部署。而网络文学作为网络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近年的发展趋势又是怎样呢?笔者将就近年来的发展结合当前实际作出初步解读。  相似文献   

15.
在外语教学中 ,文化意识的培养 ,有助于对外语的理解和应用。日本虽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也使用汉字 ,但文化背景又与中国迥然有别 ,复杂而又特殊的敬语使用、暧昧的表达等就是日本文化背景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江意 《世界博览》2016,(5):62-63
正食物和爱总是息息相关,放下餐桌,爱就开始上场了,但是怎样让孩子吃得更健康是每一位家长需要学习的重要课程。天下所有的父母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吃更多的蔬菜,好消息来了,美食作家比·威尔逊带来了福音,她说,父母们比他们自己想象的,更有能力改变孩子的口味。第一口非常重要在她的新书《第一口》中威尔逊描述了遗传学,文化,记忆和早期喂养方式如何影响了孩子的饮食偏好。她说,孩子的味觉在他们出生前就形成了。这一结论对于那些想让自己的孩子吃得更健康的父母非常有用。  相似文献   

17.
“吃了吗?”在中国,随处都可以听见。它有时是实义的,有时是虚化的,即作为问候用语出现。可是外国学生则不完全明白它的虚化义,因此,他们听到“吃了吗”这样的问话,往往误解为别人要请他们吃饭。然而,当他们知道“吃了吗”可以作问候语时,则又可能不分时间、不分场合、不分对象,见面就把它当专门问候语用,这就可能导致“吃了吗”在外国学生嘴里随意乱用。为了使外国学生更好地掌握和使用这句中国习语,应当帮助他们了解中国的文化习俗,以及这句习语的多项语义功能。“吃了吗?”可以表示问对方吃饭了没有。它是一个省略了主语和宾语的问句。它的主语和宾语虽然都省略了,但是因为表达的是实义,不会引起误解,这种交际是在吃饭时间前  相似文献   

18.
当下的文学批评界可谓"乱花渐欲迷人眼",但众声喧哗之中却有着一条清晰的主线--文化研究热,而在文化研究热之中却又聚集于大众文化批评:"身体美学"、"美丽产业"、"日常生活美学化"等理论呈一时之盛,这就导致了发端于英国伯明翰"当代文化研究中心"的文化研究一如其他理论进入中国后的情形相似,发生了变异.怎样反思这类现象?怎样建设我们自己的、能够真正面向问题的文学批评?是我们力图解决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菜名"花样百出",不仅蕴含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韵味,在语言方面也极富汉语语言特色,包含着许多修辞手法,使菜品有了视觉、听觉和味觉全方位的"包装",在形、色、意上达到了完美的结合。其中与修辞有很大渊源的文化内涵值得一探,二者的关系也很微妙。同时,随着中国文化的不断传播,菜名也被广泛关注,但最重要的是怎样正确的使用和规范。  相似文献   

20.
美籍华裔博士黄西的脱口秀节目在美国和中国均受到观众欢迎,中美两国观众文化模式、思维有着很大不同,为什么幽默效果相同?幽默是怎样产生的?本文利用关联理论,来分析幽默效果产生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