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亚地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中之重。在广大中亚国家表面持“积极支持和参与”态度的背后,“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面对着较为严峻的问题与挑战。“丝绸之路经济带”并非传统意义上中国经营势力范围、争夺地区主导权的国家政治与安全战略,而是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中,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新形态、新内容。它的最终目的是与相关国家共同打造一个繁荣发展的经济带。  相似文献   

2.
2013年以来,“丝绸之路经济带”已引起我国最高决策层的重视,即将成为我国和中亚各国共同推进的跨洲区域合作。西藏从唐代起就通过唐蕃古道、茶马古道等古商道、驿道或贡道与古丝绸之路相连接。改革开放以后,西藏经济北向、东向发展步伐加快,通过青藏经济一体化,融入“大西南经济圈”,可以说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融入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文章通过阐述西藏和丝绸之路的关系,试图说明西藏加入或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意义及可能性,并对西藏借助该经济带促进自身外向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数字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经济发展与数字经济相结合的最新产物,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测度成为近年来的焦点话题。为建立数字基建评价的指标体系,搜集2019年15个沿线省份的相关数据,利用熵值法和K-means聚类分析法,对我国“数字丝绸之路经济带”相关省份的数字基建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当前数字基建存在投资疲软、基础工程设备不完善、专业技术人员短缺等问题。采用K-means聚类分析,将15个沿线省份的评价指标数据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类别的详细特征将其归结为引领型、新秀型、追赶型和发展型4类。结合“数字丝绸之路经济”的发展举措,针对不同省份提出进一步发展数字基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是我国向西开放,推动国内经济社会平衡发展的重要战略,而甘肃省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黄金段的宏伟目标,省内的金融机构应当深刻理解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内涵,在这次难得的机遇中发挥好自身合理配置资源的作用,推动区域经济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确理解”丝绸之路经济带”,是推进其顺利实施、避免引发其他国家不解甚至对立的首要前提。  相似文献   

6.
"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新一届政府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开启了中亚之旅之后,倡导的一种创新合作"新模式"。它既是我国现行的一项国家战略,同时又是新疆近一个时期工作的一个侧重点,其意义重大而深远。自古以来就位居丝绸之路交通枢纽和要道的昌吉回族自治州,如何解析这一重大社会命题,并以其厚重的历史文化优势以及全新的政策先导优势,参与实施这一重大社会工程建设,是我们面临的又一新的重要任务和历史选择。  相似文献   

7.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甘肃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黄金段,甘肃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注重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产业发展呈现出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新兴产业增速明显、第三产业领先发展、循环经济有效推进等新特征,然而,工业结构重型化、战略性新兴产业贡献小、农业现代化发展缓慢、非公有制经济比重低等问题依然存在。基于此,提出加快甘肃产业结构优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以中国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所涉及的西北五省、西南四省为主要研究范围,以该区域的4A、5A级景区为研究对象,探讨该区域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异特征,以期为旅游资源开发提供指导。在大量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对该区域景区空间分布现状及特征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结论显示,中国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旅游景区资源类型多样,地文景观类旅游资源比重较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均衡程度不高,西南四省的旅游景区密度大于西北五省,虽然西北五省的旅游景区资源也相对丰富,但是受到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交通通达性、配套设施建设等因素影响,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着发展建设不均衡、分布不均匀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河南科学》2016,(3):417-423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提出构建以郑州—西安双核心引领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城市群.郑州—西安双核引领的城市群建设与国家战略高度契合,具备较为完备的现实基础,但也存在功能联系薄弱、发展模式模糊的问题.新时期,以郑州、西安为龙头,以洛阳、巩义、三门峡、渭南为节点,争取国家宏观层面协调,集中优势力量,加快推进郑州—西安陆桥通道建设,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黄河流域经济带的隆起带动区,对于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完善我国区域空间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西安市对外贸易的现状出发,分析西安在区位、物流设施、产业构成以及科教文化方面的优势以及金融市场不完善等劣势,并结合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的机遇与挑战,从调整出口商品内部结构、发展服务贸易与技术贸易以及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中心三方面提出具体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宁夏开放型经济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宁夏需要结合自身优势和所处的开放阶段,在宁夏对外贸易开放度、吸收外资开放度和旅游开放度现状的基础上,谋划促进内需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对策。主要做好加速推进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进一步推进面向阿拉伯国家和地区的全方位开放、营造良好的承接产业转移的营商环境、完善大通关机制和开放通道建设。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西安市对外贸易的现状出发,分析西安在区位、物流设施、产业构成以及科教文化方面的优势以及金融市场不完善等劣势,并结合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背景下的机遇与挑战,从调整出口商品内部结构、发展服务贸易与技术贸易以及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中心三方面提出具体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丝绸之路经济带”高级别旅游景区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分析、地理集中指数、不均衡指数、资源丰裕度指数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借助Arc GIS空间分析工具,对“丝绸之路经济带”高级别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发现:(1)“丝绸之路经济带”高级别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属凝聚型.(2)“丝绸之路经济带”高级别旅游景区主要分布在四川、广西和陕西3省(自治区),这3省(自治区)高级别旅游景区数占总体的56.69%,而重庆、青海、宁夏3省(自治区、直辖市)仅占总体的12.29%,高级别旅游景区呈不均衡分布;并在陕西形成高密度核心,四川、重庆、广西3省(自治区、直辖市)形成次密度核心,其他省份密度较低.(3)从发展状况看,四川、陕西、广西3省(自治区)属于明星型省份;青海、宁夏、甘肃、云南4省(自治区)属于瘦狗型省份;重庆属于金牛型省份;新疆属于问题型省份.(4)旅游资源禀赋、自然因素和旅游市场条件中的地区生产总值、旅游地常住人口数、旅游接待人次数、交通网络通达度都对“丝绸之路经济带”高级别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决定力强.  相似文献   

14.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5,(4):117-121
论述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宏阔背景及其可能性和可行性,从国家发展和区民俗传播角度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应立足于国家战略发展,寻求创新路径的地缘性、层次性、阶段性、生态性、互动性等发展,认为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环境中民俗传播的习染性、回环性、启迪性、、创新性对当今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选取丝绸之路经济带9省域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点)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最近邻指数、核密度估算法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对研究区域内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空间分布格局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9省域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点)最近邻指数R≈0.5224,呈集聚型分布;通过空间密度分析得知,9省域内形成了3个明显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相似文献   

16.
在2008中国能源状况和国际合作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说,国家能源局将积极推进可再生能源发展。  相似文献   

17.
通过构建旅游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和综合评价法测算2009年、2012年、2015年和2018年丝绸之路经济带各省区旅游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综合评价指数,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及相对发展模型研究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表明:1)研究期内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耦合协调发展区域差异明显,空间格局上呈现出东部、南部高于其他地区的差异特征,不平衡问题突出;2)旅游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耦合协调水平整体偏低,总体水平还处于濒临失调阶段,旅游业发展还需要更长时间与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磨合;3)旅游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耦合协调发展过程具有一定稳定性,但处于边缘省区的协调发展水平易出现极化的现象,未来应重视旅游业与生态文明建设耦合协调质量的提高,促进旅游业与生态文明建设优质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为掌握中亚留学生(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留学生)在华教育发展现状,通过调查问卷与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式,了解中亚留学生的来华动机、学习情况、生活习惯、思想动态、存在困难等方面的情况,深入探讨中亚留学生管理与服务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建议,以不断扩大中亚五国在华留学生的规模,培养出更多知华、友华、爱华的留学生,为国家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战略服务。  相似文献   

19.
20.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提出的一种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新模式,其目的是为了推动中国经济全球化发展。土地利用变化是影响区域发展的关键要素,因此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研究对该战略的实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1980年和2005年西北五省土地覆被数据为基础,分析该区域25年来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西北五省25年间林地、草地、未利用地的面积减少,耕地、建设用地、水域的面积增加;利用CA-Markov模型结合土地利用面积转移概率矩阵模拟2005年土地利用格局并预测2030年的土地利用情况,结果表明,2005年模拟数据的精度符合预测要求,2005—203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趋势与1980—2005年的变化趋势保持一致。研究区生态环境脆弱,应加强对其的保护以帮助"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