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福建通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经济得以快速增长.但是,与东部其它地区相比,科技创新能力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制约着福建经济发展速度.本文通过横向比较,主要指标采用人均的方式,分析福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科技创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科技创新能力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起到日益重要的作用,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将重心模型引入到我国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差异演变的研究当中,计算了1996-2012年我国科技创新重心并分析了其演变特征,通过比较分析和定量研究总结了驱动我国科技创新重心演变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科技创新重心16年来快速向东南方向移动,逐渐偏离我国几何中心;我国科技创新重心与高技术产业重心、经济重心和研发投入重心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经济结构与增长方式、科技资源的空间集聚、科技创新环境是驱动我国科技创新重心移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科技创新是驱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核心和关键支撑,对产业结构、劳动方式、社会管理等生产关系要素具有决定性影响。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已成为当代经济社会的重要建构,在驱动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整体性、层次性、开放性、非线性、竞争性与协同性等特征。动力机制和协同机制是科技创新驱动系统的宏观形成机理,人员循环、信息循环和产品循环的三螺旋结构是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微观机理。  相似文献   

4.
<正>全球日益严重的资源衰竭、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越来越制约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低碳发展已成大势所趋,低碳科技则是驱动低碳发展的关键手段。低碳科技将颠覆以化石能源为基石的工业文明发展模式,带来能源利用方式的全新革命。而发展低碳科技,离不开政府的政策引领。只有最大限度地发挥政策的引导、规范、制约作用,才能更好地促进低碳发展。科技驱动低碳发展的能源政策(一)转变发展方式世界能源科技蓬勃发展,特别是一些战略性能源高科技将成为促进国家能源发  相似文献   

5.
知识经济时代,国家经济发展逐步从劳动力、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转向知识、信息、科技创新等高级生产要素的投入.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对今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实证研究科技创新能力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本文构建了两者的测评体系对全国各省及直辖市的科技创新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科技创新能力是否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影响.研究表明:科技创新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存在正向关系但不完全相关,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应从科技创新技术、组织、制度维度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围绕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如何推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进行分析,提出了科技创新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依据现状、制约因素给出了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7.
丁浩  陈长永 《河南科学》2020,38(6):997-1006
以中国31个省份为研究对象,构建了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分析评价了2009—2016年间中国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总体水平和时空动态演化,并运用证实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分析了驱动因素.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水平总体不断提升,但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差距十分显著且呈现差距不断拉大的态势;中国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存在一定的集聚特征,但总体空间格局无明显变化,省域的科技创新活动的空间结构具有一定的路径依赖;高技术产业基础、科技创新投入、科技资源丰度是驱动中国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时空变化的3个核心因素.  相似文献   

8.
县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区域经济发展与创新的重要支点。加快县域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是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本文通过分析安徽省59个县(市)创新能力监测数据,总结安徽省县域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做法与成效,分析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加强县域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科技创新是驱动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实现后发赶超的动力源泉。基于对欠发达地区——湘西地区科技创新能力情况进行的实地调研与统计,在分析比较欠发达地区科技创新能力的基础上,对欠发达地区科技创新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进行探讨,并就如何培育欠发达地区科技创新能力,通过创新驱动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0.
运用因子分析法,借助SPSS统计软件对陕南城市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分析.首先构建地级城市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并从2007—2012年统计年鉴中得到相关指标的具体数据,然后对陕南3个城市低碳经济水平进行了客观的综合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汉中市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其次为安康市,商洛市排名第三;汉中市的社会生活因子和科技因子得分位于三市之首,而安康市的资产收入因子、环保因子得分最高等.最后对陕南城市低碳经济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