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色谱和光谱法分离鉴定北五味子的化学成分,分离得到三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五味子甲素(Wuweizisu A,Ⅰ),Gomisin G(Ⅱ),柠檬酸(Citric acid,Ⅲ),其中化合物Ⅲ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北五味子的抑菌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传统中药北五味子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验证了前人关于北五味子在体外有抑制痢疾杆菌作用的实验结果,深化了对北五味子的抑菌范围和抑菌强度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北五味子属植物研究进展点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全面地研究了产于中国的北五味子属植物,归并了A·C·Smith建立的两个变种,填补了前人遗留下来的一个种和一个变种的雄花描述空白。  相似文献   

4.
北五味子(Schizandra chinensis Baill)是木兰科(Magnoliaceae)植物。用于中药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浆果与种子含有一种刺激神经兴奋的物质,通常用于消除疲劳、治疗神经衰弱。因此对五味子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将有很大的实际意义和光明的前景。北五味子的生态学特性北五味子是攀缘植物,在北纬50度以南5月中旬开始发芽;植株的粗细长短随纬度增高而递减。在纬度较高的小兴安岭北坡,植株明显受到气候条件的抑制,小兴安岭的五味子植株主攀缘茎粗一般很少超过1.8cm;而蔓茎长多在3~6m之间。五味子的芽为腋生,枝芽长3—4cm,叶片互生,长5—10cm,宽3—5cm,呈倒卵形,先端尖、叶基楔形,有少许不明显的乳头状延伸的锯齿,浅绿色,微肉质,干燥时变褐色,背面沿叶脉有柔毛,叶柄粉红色,五月下旬至六月上旬叶生长茂盛,九月中旬叶变黄,九月下旬开始落叶一直延续到严冬。五味子的花是雌雄同株植物,单性花,横向长1cm,有时为不明显的两性花。授粉方式以虫媒为主,自花授粉为辅,花期15~20天。成熟浆果1—40枚。浆果成熟时呈鲜红色,穗状。五味子的地上攀缘茎  相似文献   

5.
南、北五味子抑菌活性差异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牛津杯法和平板二倍稀释法检测了2种五味子水提取物对8种细菌和1种真菌的抑菌活性差异.结果表明2种五味子提取物对8种供试细菌大肠杆菌ATCC25922和ATCC35218、普通变形杆菌CMCC49027、沙门氏菌CMCC50094、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枯草芽孢杆菌CMCC63501、粪肠球菌CMCC32219和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真菌白色念珠菌ATCC10231不具有抑制作用,对同一种供试细菌北五味子的抑菌圈直径显著大于南五味子,最小抑菌浓度比南五味子至少高1个稀释倍数.  相似文献   

6.
姜洪喜 《科技资讯》2006,(15):142-143
五味子(北五味子、山花椒)——木兰科、五味子属。五味子在我省主要分布在小兴安岭以南各林区,甚普遍常生于次生阔叶林中,缠绕在乔木或大灌木的树干上,直达枉顶。果为著名中药,又可酿果酒。  相似文献   

7.
天女木兰与北五味子的比较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北五味子对果蝇繁殖力的影响.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重量的北五味子干燥果肉粗粉进行果蝇培养,在一定时间内统计完成羽化的F1、F2果蝇的数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添加北五味子的3个处理F1羽化成虫数量显著增多(P<0.05),其中,添加1%北五味子干燥果肉粗粉的处理果蝇数量较对照增加了45.75%.这表明北五味子能够显著地增强果蝇的繁殖力.本研究为果蝇的高效培养繁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北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Turcz.)Baill.)是多年生野生木质藤本植物,果实既是我国常用名贵中药材又是加工果酒和果汁饮料的原料。由于长期掠夺式采摘等人为因素的破坏,野生资源匮乏。笔者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提供北五味子人工丰产栽培技术,供各位在生产实际中参考。  相似文献   

10.
观察了北五味子的树液流动、萌芽、开花、结果、落叶各期生长发育规律,为生产和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将五味子和甘草进行薄层色谱鉴别(TLC),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五味子醇甲的含量.结果表明:TLC法可明显鉴别甘草、五味子;五味子醇甲质量浓度在0.021~0.189 m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8.14%,相对标准偏差为2.01%.说明该实验的精密度、准确度、重现性、稳定性好,实验合理、可行、质量可控.  相似文献   

12.
角倍蚜瘿内世代营养环境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盐肤木幼嫩复叶萌发早晚不同,其内含可溶性糖、单宁和维生素C的浓度有较大的变幅,与角倍蚜的致倍率呈正相关关系,氨基酸总量则变化较小。不同产量水平典型样地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含氮较高的叶片不利于角倍蚜的寄生,而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或氮素水平与叶组织的氮浓度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调控寄主林的营养环境,削弱盐肤木的抗蚜性,可视为提高倍蚜致倍效果的增产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中国淡水蛏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报道了以解剖法对中国淡水蛏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研究的结果。并与蛏科的缢蛏和刀蛏科的尖刀蛏的形态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4.
中国柽柳(Tamarix chinensis)属于盐生植物。本文采用石蜡切片法对于分布于埃及红海岸的中国柽柳的茎、叶的解剖结构进行了观察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埃及中国柽柳具有显著的盐生植物结构特征,突出表现在:叶的表皮细胞外覆有发达的角质层,气孔下陷,形成气孔室;茎、叶的表皮上有盐腺;茎、叶的表皮内侧为栅栏组织细胞层,细胞内有较多的叶绿体。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中国淡水蛏(Novaculinachinensis)人工催产的方法和结果.采用氨水浸泡、流水刺激、阴干和低温处理等方法,进行单、双因子比较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催产方法,其效果有显著的不同,不论采用何种方法催产,对雄体的催产速度多是快于雌体.阴干、阴干+流水的方法催产不能成功;流水刺激和低温处理的方法虽然能催产,但催产率非常低;氨水浸泡或阴干+氨水浸泡的方法均能成功催产.亲贝采用体积分数为5×10-5和1×10-5的氨水浸泡1h催产效果最好,潜伏期不到40min,催产率高达60%以上.  相似文献   

16.
以山苦菜无芽嫩茎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经过继代培养后,以生长状态良好的愈伤组织进行分化培养,继续进行分化苗的生根培养,建立起山苦菜的无性系.结果表明:MS+BA(1.0mg/L)+NAA(0.1mg/L)+蔗糖(30g/L)是愈伤组织诱导和继代培养的最佳培养基;愈伤组织分化的最佳培养基为1/2MS+蔗糖(15g/L);诱导不定芽生根的最佳培养基是1/4MS+IAA(0.2mg/L)+蔗糖(20g/L);山苦菜试管苗移栽的最佳基质为1/2园土+1/2河沙.  相似文献   

17.
角倍及盐肤木叶片形态构造解剖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盐肤木叶片的解剖分析后初步认为,角倍蚜选择盐肤木复叶叶翅作为寄生部位,是由盐肤木叶片的形态构造所决定的,叶翅的厚度是小叶的2.3倍,叶翅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的比率只有小叶的1/5,角倍蚜干母寄生于叶翅的致倍效果明显好于小叶,寄生在小叶上角倍壁的厚度、平均重量均小于寄生于叶翅上的角倍、无叶翅或叶翅狭窄的浓盐肤木不宜作为角倍林的夏寄主树。角倍具发达的贮存组织和通气组织,角倍形成1月后,瘿壁的厚度停止增长,虽然以后近5个月内其直径增长十几倍,体积增长数百倍,但瘿壁厚度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大鼠的分组对照实验,研究了五味子多糖和游泳运动对疲劳大鼠大脑皮层自由基代谢的影响.实验表明,适宜的游泳运动和五味子多糖可以防止力竭大鼠大脑皮层缺血缺氧所导致的脂质过氧化,清除自由基危害,延缓大鼠中枢神经疲劳的出现.  相似文献   

19.
对太白红杉总DNA提取方法进行了探讨,并对其不同部位和器官、不同处理方式材料进行了提取实验研究.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限制性内切酶处理等方法对所提取的DNA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改良后的CTAB法,对于太白红杉总DNA的提取是一种良好的简单易行的方法,无论是烘干后的材料还是新鲜材料提取的总DNA中基本没有蛋白质及酚类污染.该方法可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DNA样品,并可根据需要对样品进行适当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