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聚硅氧烷—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原油破乳剂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用乙氧基二甲基聚硅氧烷(ethoxydimethyl-polysiloxane)和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ployoxyethylene-polyoxyproplene)为原料,合成了系列聚硅氧烷-聚氧乙烯原油破乳剂,并针对吉林油田的原油进行了破乳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聚硅氧烷链一定时,原油破乳率与聚醚对乙氧基聚硅氧烷中乙氧基的取代率有关,在聚醚链中引入聚氧丙烯链有利于提高破乳率,具有适当取代比和聚醚  相似文献   

2.
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不同长度侧链的共轭聚合物。所得共轭聚合物主链由芴、苯和苯并噻二唑组成,侧链连有不同长度的烷基季铵盐。季铵盐的引入不仅提高了该类聚合物的水溶性,而且能够与肿瘤细胞快速结合并杀伤。研究工作考察了侧链烷基的不同长度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结果表明:随着侧链烷基碳链的增长,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增强。该研究工作为下一步制备生物复合纳米颗粒并应用于肿瘤组织和活体实验提供初步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对-(4-烯丙氧基苯甲酰氧基)苯甲酸联苯酚酯,将其与聚甲基氢硅氧烷反应得到侧链型液晶聚硅氧烷。用红外及^1H-NMR方法证实了所合成的单体及聚合物的结构。从NMR谱上得出,聚合物含有17.6%的α-加成侧链,与作者不久前提出的液晶聚硅氧烷一般都含有一定比例的α-加成侧链的推测相吻合。此外还用热台偏光显微镜方法研究了单体与聚合物的相行为。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硅碳结合型的聚硅氧烷—聚醚接枝共聚物ZW51的表面化学性质作了一些研究,并与硅氧碳结合型产物进行了比较。结果证明:(1)ZW51的表面活性强、效率高。其水溶液的临界胶团浓度(cmc)约为0.025%(wt),Υ_(cmc)=32达因/厘米;(2)稳定性好,在中性水溶液中贮存40天或在酸性水溶液(PH=3—4)贮存一周后,其表面张力几乎不变;(3)在有机溶液中也显示了一定的表面活性。  相似文献   

5.
考察一类含有密集疏水侧链具有刷形分子骨架结构的阴离子两亲聚合物AMPS-AMC12S溶液体系表面张力受聚合物浓度及盐的影响,研究了阴离子、阳离子以及两性离子型的小分子表面活性剂对聚合物体系表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疏水含量较高的聚合物溶液具有更低的表面张力,盐的存在可使聚合物溶液的表面张力升高,升高程度随聚合物疏水含量升高而减小;由于电荷屏蔽作用,聚合物与相同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较弱,与相反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较强;聚合物与相反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之间的相互作用使体系的表面张力高于表面活性剂单一体系,表面活性剂浓度增大甚至使体系出现絮凝和沉淀的现象;聚合物与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样使体系表面张力升高,而表面活性剂浓度增大不会导致体系出现絮凝或沉淀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利用Flory的构象统计理论和改进的大侧基 旋转异构态模型方法,推导了对称双取代基链均方回转半径特征比〈S2〉/2xl2和温度系数d(ln〈S2〉)/dT公式,可以研究聚硅氧烷链的柔性及温度特性.根据聚二甲基硅氧烷链(PDMS)特征比与链长x关系和均方回转半径与温度T关系的公式,计算得到PDMS长链特征比和温度系数分别为1.086和0.76×10-3deg-1,与实验值分别为1.07和0.51×10-3~0.78×10-3deg-1范围符合.结构式为 [Si(C2H5)2O]x 和 [Si(C2H7)2O]x 的聚硅氧烷链具有比PDMS更大的特征比,因此它们的柔顺性相对变弱.  相似文献   

7.
使用法国I.T.Concept公司生产的Tracker全自动液滴界面张力仪,通过对悬挂气泡/液滴的面积采用正弦振荡方案,利用滴外形分析方法测定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发泡剂)HY—3溶液的表面/界面扩张黏弹性质。利用气泡(液滴)扩张压缩法研究了动态表面张力和表面扩张黏弹模量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升高,HY—3溶液的表面张力逐渐降低,但当表面活性剂浓度达到临界胶束浓度时,HY—3溶液的表面张力不再降低;温度升高,HY—3溶液的表面张力降低,有助于提高液膜的稳定性。随着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升高,表面扩张黏弹模量逐渐增大,但当表面活性剂浓度达到临界胶束浓度时,HY—3溶液的表面扩张黏弹模量开始减小;随着扩张频率的增大,表面扩张黏弹模量增大,液膜的机械强度增大,其自修复能力强,导致泡沫体系抗形变能力增强,泡沫稳定性呈现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通过羟烷基硅油对端羧基超支化聚酯的改性反应,制备了聚硅氧烷改性两亲性超支化聚酯(HBPPSi),并采用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谱(1H-NMR)对HBPPSi的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表面张力测试、动态激光光散射(DLS)和透射电镜(TEM)对HBPPSi在溶液中的自组装行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HBPPSi在溶液界面上具有良好的自组装行为,可以在乙醇/水的混合溶剂中形成不同形态和结构的聚集体。在此基础上将HBPPSi与二甲基硅油、疏水性白炭黑等复配制得乳液消泡剂,具有良好的消泡及抑泡性能。  相似文献   

9.
在合成一系列阴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基础上,使用表面张力仪和旋转滴界面张力仪考察了阴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亲水头基、疏水碳链、间隔基团)对其溶液表、界面活性的影响。研究发现,疏水链和间隔基团碳数相同时,磺酸盐双子表面活性剂具有更高的表面活性,羧酸盐双子表面活性剂的界面活性更高。间隔基团碳数相同时,随着疏水链碳数增加,双子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降低溶液表面张力的能力、吸附效率均先上升后降低,界面活性升高。疏水链碳数相同时,随着间隔基团碳数增加,双子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降低溶液表面张力的能力、吸附效率均先上升后降低,界面活性降低。结果表明,阴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的变化影响到其溶液的表、界面活性,在一定的条件下,调整阴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可以使其溶液具有较为优异的表、界面活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铂金板法测定羧酸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CGS-12)的表面张力曲线,考察了溶液pH、无机盐以及醇的加入对CGS-12表面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滴体积法测定CGS-12的动态表面张力曲线,并探讨其动态吸附机理。结果表明,CGS-12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和临界表面张力(γcmc)分别为80μmol/L和26.37mN/m;当溶液pH值为6时,CGS-12的表面张力值最低,且其表面张力随溶液pH的变化具有可逆性;CGS-12的表面张力随NaCl浓度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CGS-12的表面张力随着CaCl2浓度的增大先增大后基本不变;CGS-12的表面活性随着正丁醇浓度的增大而增加,随着醇碳链长度的增加,cmc的变化并不明显,但γcmc却明显降低;动态表面张力结果表明,CGS-12浓度较低时,吸附初期为扩散控制,吸附后期为混合动力学控制,浓度较高时,吸附初期曲线难以模拟,吸附后期为混合动力学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