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7 毫秒
1.
五权宪法思想和"权能分治"说是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它们在思想来源、基本原则等方面均有共同点。其中,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政治学说是其共同的主要思想来源,人民有权和政府有能是其皆有的基本原则,在它们的体系中所设计的五权分立也并非分权制。  相似文献   

2.
从孙中山的公开言论看,他对于如何“凝省为国”的思考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变化过程。尽管孙中山根据现实政治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凝省为国”方略,但他最理想的建国方略始终是单一制集权国家。然而“集权”并不等于“专制”,孙中山的地方自治思想与他武力统一中国,建立单一制国家政权的构想并不矛盾。也正是孙中山一贯秉承着民权主义理想,这才使得他的武力统一与直皖等军阀的武力统一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权能分治”说的产生有其深厚的中外思想渊源,是各种思想的结晶,但其主要是直接承套西方的民主思想。这里,影响孙中山“权能分治”说产生的西方因素具体包括西方启蒙思想家卢梭的“主权在民”思想、孟德斯鸠的分权学说和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家的人民主权思想与建国原则。  相似文献   

4.
“五权宪法”思想是孙中山“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人类的政治文明成果,它启示我们:搞现代化建设必须首先提高人民的公民意识,使政治现代化与经济现代化同步进行。同时,监督机构必须具有独立性和权威性:建立全国性的考试制度,确立良好的用人机制,建立民主、文明、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1866—1925),又名孙文,号逸仙,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县)翠亨村人。1895年2月,他在香港组织“兴中会”,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国政府”的革命口号。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他以鲜明的革命民主派的立场,同以康有为为代表的改良派作了尖锐的斗争。1905年,他创立了“同盟会”提出了“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的政冶纲领。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中国三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但是,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的果实很快就被窃国大盗袁世凯篡夺去了,中国依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状态。于是,孙中山继续进  相似文献   

6.
民生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重要内容,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的起点和归宿,也是他奋斗一生的目标。民生主义的提出不仅对当时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而且对当代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力图从孙中山民生主义的思想来源、主要内容、当代价值等几个方面进行梳理,以使人们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的吏治思想是其民权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辛亥革命之后,中华民国的成立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执掌国家政权成为现实,为了防止民主共和国的官吏从社会公仆变成人民的主人,孙中山对国家官吏的选拔、任免和考察提出了完整的设想。归纳起来,它们主要体现在这三个方面:第一,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官吏是人民的公仆。第二,国家官吏须通过选举与考试才能被任用。第三,人民有监督与罢免国家官吏之权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在创立民权主义理论的过程中,扬弃了西方的代议民主制,倡行复合民主制;扬弃了西方的三权分立制,倡行五权分立制;扬弃了西方的两党制,倡行革命党一党制.孙中山对西方民主制度的诸多扬弃,启示后人既要学习近代西方文明,勇于引进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又要适合中国的国情而有所选择,绝不能全盘照搬西方的民主政治模式.  相似文献   

9.
评卢梭的公意与主权学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卢梭提出“公意”概念的目的“含义及其形成过程,进而考察卢梭的“主权论”学说的实质,还卢梭是现代民主理论倡导者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0.
卢梭是十八世纪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在教育史上引起了一场革命。从他对旧的传统教育的批判中,使人们醒悟到,重视儿童的身心特点是多么重要。他所提出的许多问题,至今仍需作进一步的研究。“自然人”和“自然教育”问题,是他的教育思想中的核心问题,笔者拟就这两个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意见。一、关于卢梭的“自然人”的问题卢梭认为应将培养“自然人”作为教育的目的。从《爱弥尔》问世起,关于“自然  相似文献   

11.
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以西方资产阶级伦理学说为理论武器,努力否定中国封建伦理对妇女的束缚。孙中山倡导男女平权,反对缠足恶俗对女子的形体压迫,尊重女性的人格尊严与权利,主张妇女成为具有独立人格与精神的新国民,提倡社会给予女性以特殊关爱。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促进中国妇女伦理发生历史性变革,有力推动了近代妇女解放和社会的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12.
蒋介石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个重要而复杂的人物,他的“以此制彼”思想是在传统文化、孙中山“联甲制乙”思想以及当时恶劣国际环境等各种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并且贯穿于他的军事政治生涯。福建事变的产生和败亡都和蒋介石的这一思想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民生是一个中国特色的概念,但不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等同于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孙中山的民生主义虽然是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中国化的文化资源,但在世界观、经济理论基础与制度设置等诸方面与马克思主义有本质区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理论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毛泽东是20世纪中国历史巨变中的两位伟人,他们都曾提出过赶超发达国家的战略思想。他们的赶超思想蕴涵着很大的相同点,但由于时代和阶级的不同,他们的战略思想也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皖南歙县程氏家族是清代颇负盛名的簪缨仕宦、世代书香之家,其后人程善之不仅是南社成员,还是同盟会会员。上世纪初他在扬州任教;辛亥革命中追随孙中山,任大元帅府评议;二次革命失败后,回扬州继续从事教育事业。1928年起主笔《新江苏报》,直至逝世;"九·一八"后曾积极进行抗战宣传。他喜好佛学,但亦积极进行文学创作,作为南社社员,他的诗、词、小说都颇有影响。然而关于程善之的家世、生平却很少有人谈及,现就其家世、生平作一简单的考述。  相似文献   

16.
以著名的5A级景区中山陵园风景区为例,运用模糊评价法测评游客满意度,并做人口统计学特征满意度差异研究.结果显示:游客满意度不高;不同月收入、年龄、文化程度和职业的游客对部分因子的满意度以及总体印象的评价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孙中山的中央与地方关系思想由三个部分组成即均权主义、地方自治体系架构和民族自治。均权主义学说包括了均权的主体、均权的对象、均权的标准等方面,构成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核心。地方自治是整个民主共和的基础,但它与中央与地方关系紧密联系。通过这一理论,孙中山实际上构建了一个从城镇乡地方自治,中经县自治,再到省自治的地方自治体系,这是他的地方政制设想的基本内容。在如何处理中央与少数民族地方关系上,孙中山形成了大中华民族观、民族平等、扶植弱小民族以及自决自治的思想。  相似文献   

18.
辛亥革命爆发以前,孙中山与宋教仁对如何实现共和政治有着不同的设计,其要点是需要一段时间革命党独揽大权还是立即实行民主宪政;是权力比较集中的总统制还是限制总统权力的内阁制;是一党制还是两党制。由于武昌起义以后的政治现实,孙中山和宋教仁的设计都没有实现,共和政治的建立陷入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