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本文使用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城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城乡总人口等数据,计算出反映地区差距的指数,并分析我国的地区差距。  相似文献   

2.
基于1980-2015年的统计数据,采用协整模型和状态空间模型,研究了韶关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数量关系。结果表明:韶关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性支出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和短期动态关系,边际消费倾向处于0.45~0.53之间,平均消费倾向处于0.61~0.67之间,总体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3.
现代消费理论表明,影响居民消费性支出的主要因素是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消费倾向和物价水平等。依据协整理论可测度出广东韶关城区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物价水平之间的长期均衡及短期的波动关系。  相似文献   

4.
根据安徽铜陵市1990-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统计数据,依据凯恩斯消费函数,运用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铜陵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人均消费支出的长期和短期影响,发现两者无论在长期还是在短期内均存在高度的相关性,并对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尝试用非参数回归方法研究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的关系,应用非参数局部多项式估计方法对广西1980年~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克服了传统线性回归模型在讨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关系的不足。实证结果表明非参数回归方法优于线性回归方法.  相似文献   

6.
以咸阳市、陕西省和全国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统计资料为基础,运用对比方法分析了1991—2004年咸阳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规律。  相似文献   

7.
《世界博览》2010,(3):13-13
通过对中国1995~2005年间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居民的消费需求因素进行计量分析,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教授方福前发现,中国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消费支出高度相关。而且在这11年里,中国居民消费函数相当稳定,医疗、教育和住房体制改革对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影响不同,目前的一些流行观点得不到计量结果的支持。  相似文献   

8.
《世界博览》2010,(1):13-13
通过对中国1995~2005年间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居民的消费需求因素进行计量分析,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教授方福前发现,中国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消费支出高度相关。而且在这11年里,中国居民消费函数相当稳定,医疗、教育和住房体制改革对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影响不同,目前的一些流行观点得不到计量结果的支持。  相似文献   

9.
根据武汉统计数据(1980-2009),利用协整理论,对城市居民人均收入与消费支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动态分析,建立了消费收入误差修正模型。结果表明:当期人均消费与当期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前期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前期的人均消费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关系;存在从收入到消费的Granger因果关系;前期人均消费对当期人均消费的有一定影响,当期收入对当期消费有较大的影响;收入与消费之间存在较强的短期动态调整机制。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刺激和人民需求的双重作用下,我国旅游业迅速发展,然而如何让旅游业对第三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产生更大的贡献,即如何增加我国的旅游消费需求,是我们应该注重的问题。选取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黄金周制度三个变量建立VAR模型,得出人均可支配收入与黄金周制度对旅游消费支出具有直接、长期持续的促进作用。并提出增加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强居民旅游消费观念、建立合理的假期制度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作了改进,以重庆市城镇居民为研究对象,以2000-2008年重庆市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备类消费支出横截面数据为基础,对改进后的ELES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估计,分析出21世纪以来重庆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具体特征:随着城镇居民收入的增加,总的边际消费倾向有所下降,消费倾向有所转移;不同的消费群...  相似文献   

12.
可支配收入是影响城镇居民消费最具决定性的因素,在对云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性支出与全国平均水平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得出2006年云南城镇居民收入超过万元、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与可支配收入之间存在简单线性回归关系的结论,提出建立正常增效机制、大力发展经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制定满足各层次居民消费需求的消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牟善峰 《科技资讯》2006,(26):204-205
本文根据协整理论与误差修正模型,利用1980—2004年度数据以上海市为例对收入与消费的协整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市城镇居民家庭的人均消费与收入之间存在单向的长期稳定因果关系,即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动是影响人均消费变动的原因,而人均消费变动不是影响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方面,研究江苏城镇化进程中城乡文明的差异。选取江苏省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乡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城乡居民住房建筑面积、城乡平均每百户年末耐用品拥有量等要素,分析物质文明的差异;选取城乡人口受教育程度、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城乡省级道德模范分布、城乡居民生活满意度等要素,分析精神文明的差异。从经济发展、教育资源、消费心理、文化特质、生活环境等方面,分析城乡文明差异的原因,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平行数据”(Paneldata)指在时间序列上取多个截面 ,在这些截面上同时选取样本观测值所构成的样本数据 .以中国 2 0个省市的 2 1年的城镇居民人均年生活费支出 ,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的平行数据为样本 ,利用固定效应模型设定的假设检验方法 ,比较了中国 2 0个省市间的消费水平与消费倾向之间的差异 .再将数据分成三组分别建立消费、收入的平行数据线性回归模型 ,分组比较了不同省市间的消费水平与消费倾向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可支配收入是影响消费支出的重要因素,主要讨论ARIMAX模型及其在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关系上的应用.首先将重庆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取对数并且作一阶和二阶差分序列画图,结合单位根检验来判断其平稳性,并且进行协整检验;其次,用最小二乘法估计参数建立了反应重庆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的ARIMAX模型,并用重庆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和拟合值的拟合图与其相对误差百分比不超过9.3%来表明ARIMAX模型用于研究居民消费效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17.
居民的旅游消费水平和可支配收入在理论上具有长期的因果关系。通过对1994-2008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旅游消费水平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进行ADF检验,可以看出,我国城镇居民的人均旅游消费水平和人均可支配收入都是一阶单整,通过EG两步法进行协整检验可以看出两者具有长期协整关系。最后通过ADL模型回归结果看出,我国城镇居民的人均旅游消费水平显著受滞后三期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影响,滞后三期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1%,则人均旅游消费水平增加大约0.3%。  相似文献   

18.
根据消费者的"心里账户"认知差异,将居民收入分为主动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分析了城乡居民不同的消费行为和两种不同收入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城乡居民改变消费策略时倾向于调整自己的转移性收入;城镇居民的主动性收入边际消费倾向高于农村居民的主动性边际消费倾向,且波动更剧烈,但农村居民转移性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高于城镇居民的转移性收入边际消费倾向;城镇居民主动性收入在消费中的贡献份额相对稳定,而农村居民主动性收入的贡献在2001年后迅速下降,转移性收入在消费中的贡献度逐步提升.因此,为了提高消费需求,政府的民生财政支出政策应该侧重于增加农村居民转移性收入、提高城镇居民主动性收入,同时应该建立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9.
当前甘肃民族地区持续恶化的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状况,已引起社会各界高度重视,有效治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事关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和全面小康社会建成。本文以甘南州为例,选取2000~2015年的数据,借助Eviews软件分别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建立ARMA模型,并以2011~2015年的实际值进行验证,得出模型预测效果较优的结论。最后利用该模型对2016~2018年甘南州城乡收入差距实施短期动态预测,结果表明,未来三年甘南州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距会持续拉大而相对差距逐年缩小,接着给出了进一步治理甘南州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持续提升,消费结构升级不断加快居民收入稳增,为增强消费需求提供重要保证近年来,随着国家一系列促进居民收入增长的各项政策的落实,城乡居民收入一直保持了比较快的增长,而且快于GDP增速。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3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1%,GDP增长7.7%;2014年居民人均收入增长8.0%,GDP增长7.3%;2015年居民人均收入增长7.4%,GDP增长6.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