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压喷射注浆法,就是利用钻机把带有喷嘴的注浆管钻进至土层的预定位置后,以高压设备使浆液成为20~40Mpa的高压流从喷嘴中喷射出来,冲击破坏土体。当喷射流的动压超过土体结构强度时,土粒便从土体中剥落下来与浆液搅拌混合。并按一定的浆土比例和质量大小有规律的重新排列,浆液凝固后,便在土体中形成一个周结体,提高地基的抗剪强度、改善土的变形性质,使其在上部结构荷载直接作用下不产生破坏或过大的变形。  相似文献   

2.
高压喷射注浆法,就是利用钻机把带有喷嘴的注浆管钻进至土层的预定位置后,以高压设备使浆液成为20-40Mpa的高压流从喷嘴中喷射出来,冲击破坏土体。当喷射流的动压超过土体结构强度时,土粒便从土体中剥落下来与浆液搅拌混合。并按一定的浆土比例和质量大小有规律的重新排列,浆液凝固后,便在土体中形成一个固结体,提高地基的抗剪强度、改善土的变形性质,使其在上部结构荷载直接作用下不产生破坏或过大的变形。  相似文献   

3.
郝红曼  曾鹏  路昌顺 《科技信息》2010,(15):299-299
高压喷射注浆是利用钻机造孔,然后把带有喷头的注浆管下至土层预定位置,以高压把浆液或水、气从喷嘴中喷射出来,形成喷射流冲击破坏土层,土粒从土体剥落下来,一部分细颗粒随浆液冒出地面,  相似文献   

4.
李广海 《科技资讯》2006,(30):50-50
高压旋喷注浆方法是利用旋喷设备,将带有特殊喷嘴的注浆管置入土层,以高压喷射流强力冲击土体,使浆液与土体充分搅拌混合,经凝固在土中形成固体。它广泛应用于建筑地基地质勘探等上程。国内用于高压旋喷往浆的钻机,多数是利用岩心钻机改制而成。这类钻机的转速和提升速度不能与旋喷工艺的最佳参数相匹配,所用钻具,以单管钻具比较成熟,双管、三管钻具的应用均不够理想,主要原因是密封的可靠性差,使用寿命短,容易出现泄露、串浆等现象,易出现孔内事故。因此,需要研制性能好,适用范围比较广的新型旋喷钻机及其配套钻具。  相似文献   

5.
旋喷桩地基加固技术,是利用钻机把带有喷嘴的注浆管钻至土层的预定位置后,以高压设备使浆液或水成为20MPa左右的高压水流从喷嘴中喷射出来,冲击破坏土体,同时钻杆以一定速度向上提升,将浆液与土粒强制搅拌混合,浆液凝固后,在土中形成固结体,即为旋喷桩。运用该技术加固地基,具有施工方便,工艺简单,地基加固见效快,耐久性好,施工工期短等优点。结合具体的工程实践,着重介绍了旋喷桩加固地基的施工主要技术措施,阐述了旋喷桩施工准备和具体施工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为同类工程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6.
吉富锐  时松霞 《科技信息》2011,(11):254-255
高压旋喷注浆法广泛地应用于水工建筑物的防渗工程,以高压旋转的喷嘴将水泥浆喷入土层与土体混合,形成连续搭接的水泥加固体。施工占地少、振动小、噪音较低,但容易污染环境,成本较高。实践证明此法对处理淤泥、淤泥质土、粉质黏土、粉土、砂土、砾石、卵石等松散透水地基或填筑体内有良好的防渗效果,对于特殊的不能使喷出浆液凝固的土质不宜采用。本文对高压旋喷桩的施工工艺作了简要的论述,同时还提出了关于高压旋喷桩施工中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7.
随着建筑科技的进步,地基加固处理的方法不断更新,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层出不穷。压密注浆工艺是通过注浆管在有压状态下将浆液注入土中,在注浆管周围形成浆泡和浆土结合体,并使土体得到挤压密实,对地基土起到综合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8.
尤立峰  王宗礼  尤立委 《甘肃科技》2010,26(12):135-136
高压喷射灌浆是一种采用高压水或高压浆液形成高速喷射流束,冲击、切割、破碎地层土体,并以水泥基质浆液充填、掺混其中,形成桩柱或板墙状的凝结体,用以提高地基防渗或承载能力的施工技术。该技术对坝体的原结构影响较小,施工较简单,工程造价相对较低,对坝基防渗加固具有较明显的技术优越性。但是,高压喷射注浆防渗应用于工程中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水压水量、气压和气量、浆压和浆量、喷嘴直径、提升及旋转、摆动速度等。在工程应用中,必须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高喷工艺。  相似文献   

9.
高压固结注浆就是用高压注浆泵把具有一定压力的水泥浆液通过高压注浆管强行注入基体中,浆液以填充和渗透方式排挤出基体层孔隙内部分或大部分水和空气,并占据其位置.经过一定时间后水泥浆液凝固,把原来松散的颗粒或裂隙胶结为一个整体,使颗粒骨架变得更紧密达到人工加强地基的固结稳定,以提高基体的抗压、抗剪、抗震动液化能力,从而阻止或控制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高压固结注浆对处理软弱层、砼离析、溶洞、固结沉渣、填充硬质层孔隙等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达到了良好的效果.该文结合工程实例,阐述了高压固结注浆在大连地铁站后浇带的成功应用,并大大的降低了工程成本,对类似工程可起到借鉴和推广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论述结合工程实例,介绍在兰州市城区污水全收集管网工程顶管施工中,首次采用高压喷射注浆法,对松散砂砾层结构进行加固,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高压喷射注浆法按喷射流移动方式分为旋转喷射(旋喷)和定向喷射(定喷),旋喷时喷嘴边喷射边旋转和提升,固结体呈园柱状,形成旋喷桩体,与周围土体形成复合地基,主要在工民建工程中用于加固地基,提高地基的抗剪强度,改善土的变形模量。  相似文献   

11.
高压注浆就是用高压注浆泵把具有一定压力的水泥浆液通过高压注浆管强行注入基体中,浆液以填充和渗透方式排挤出基体层孔隙内部分或大部分水和空气,并占据其位置.经过一定时间后水泥浆液凝固,把原来松散的颗粒或裂隙胶结为一个整体,使颗粒骨架变得更紧密达到人工加强地基的固结稳定,以提高基体的抗压、抗剪、抗震动液化能力,从而阻止或控制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结合工程实例,阐述了高压注浆对挖孔桩底部离析及软弱层的成功处理,并大大降低了工程成本,对类似工程可起到借鉴和推广作用.  相似文献   

12.
后注浆微型钢管桩具备施工速度快、布置形式灵活、承载力高等优点,在输电线路基础工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有关注浆后桩-土界面力学行为与强度特性尚未得到定量认识,因此,需要开展后注浆钢管桩桩-土界面力学特性及微观结构的试验研究.依托国网沧州东光北变220 kV线路工程,对原状土和不注浆钢管桩、后注浆钢管桩桩侧不同水平距离处土体及桩-土界面进行现场取样,通过室内试验分析了注浆作用对土样变形及抗剪强度参数的影响,借助微米CT扫描仪和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测试手段,从微观层面对比分析注浆作用下桩-土界面结构的变化及浆液进入原状土体的程度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注浆后浆液的渗入使得土体结构更加密实且黏聚力明显增大,但浆液影响范围有限.研究成果可为该桩型加固机理的揭示及工程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新建地铁极近距离下穿既有运行地铁的设计和施工是其重点和难点,土质条件和地下水赋存等条件是其控制性因素.以南京地铁5号线三山街站-朝天宫站盾构区间隧道出三山街站下穿既有地铁1号线为研究背景,研究软流塑地层新建地铁下穿既有运行地铁的设计和施工要点.分别选取3种地层加固方案确保盾构机顺利穿越隧道:方案1(管棚+水泥土搅拌桩+袖阀管注浆联合加固)、方案2(微扰动注浆加固)、方案3[水平旋喷桩全方位高压喷射(metro jet system,MJS)加固)],通过对方案加固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最终选定方案1.随后在选定方案的基础上研究了土舱压力和注浆压力对既有隧道位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土舱压力在0.19 MPa以内变动时对隧道控制效果最显著,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注浆压力不宜过大,以防水泥浆液劈裂土体造成土体破坏,应实时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不同土体中水泥-水玻璃浆液扩散规律,基于浆液劈裂土体形成的裂缝形状和宾汉流体在平板裂缝中的流变方程,推导出不同土体中水泥-水玻璃浆液黏度、流量、注浆压力差、浆液扩散距离的计算公式,计算分析不同土体中水泥-水玻璃浆液的黏度、注浆压力以及裂隙高度对浆液扩散距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浆液扩散距离随浆液黏度的增大呈非线性减小,随注浆压力的增大呈非线性增大,裂隙高度增大使浆液扩散距离迅速增大;通过注浆后工程现场取芯试验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验证了不同土体中浆液扩散距离和劈裂缝高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为揭示高压注浆过程中浆液的扩散规律与压密效果,运用颗粒流方法对不同注浆压力、不同土体黏结力、不同土体摩擦因数下浆泡半径以及注浆效果的细观规律和机理进行分析。采用颗粒流fish语言建立注浆过程模型,采用伺服机制施加不同注浆压力模拟注浆过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注浆压力增大,注浆点周围的土体不断被压缩,孔隙率变小,且0.5 m内土体最易受影响,变形速率最快;与此同时,注浆压力增大,周围土体的附加应力不断增加;对于特定的土体条件,都存在1个最佳注浆压力;土体颗粒之间的黏结力对于浆液扩散的影响较大;土体黏结力较小时,注浆后浆泡半径随注浆压力增大变化明显,但当黏结力较大时,浆泡尺寸基本不随注浆压力变化,即土体黏结力较大时,压密注浆效果大大削弱;土体颗粒之间摩擦因数的变化对注浆效果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基坑土体加固的方法转经济简单实用的方法有注浆法、高压喷射注浆法、深层搅拌法以及粉体喷射法等。本文对粉体喷射法在建筑基坑土体加固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苟胜荣  景祥 《河南科学》2019,37(9):1447-1451
运营期间铁路路基出现沉降病害时,通常采用注浆法进行加固.对于湿陷性黄土铁路路基,注浆加固后土体承载能力是否得到提高至关重要.对已经发生病害的某湿陷性黄土铁路路基原状土进行取样试验,然后采用注浆法进行路基加固并对注浆加固后土体取样试验,对比确定注浆加固效果.结果表明,对于密实度和承载能力均较低的既有铁路路基,通过注浆法加固之后,浆液可以填充于地基缝隙中,有效减小地基土的孔隙比,增大地基的密实度,提高承载能力,为湿陷性黄土地区铁路路基加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盾构隧道壁后注浆浆液时变半球面扩散模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在假定注浆浆液为粘度时变性流体且浆液沿半球面扩散的前提下,应用达西定律对盾构管片注浆扩散半径及浆液对管片产生的压力进行了理论推导,得到了浆液扩散半径及对管片产生的压力的计算式.通过具体实例,对比分析了考虑浆液粘度时变性和不考虑浆液粘度时变性2种条件下注浆压力、注浆时间、浆液初始粘度、土体渗透系数对浆液扩散半径及浆液压力的影响,得到了浆液压力的分布形式.分析结果表明,注浆压力和土体渗透系数较大且注浆时间较长时,浆液的粘度时变性对浆液扩散范围和压力的影响显著;可通过调整注浆压力、注浆时间、浆液特性来调整注浆效果.  相似文献   

19.
自主研发了1套随钻跟管桩桩侧注浆物理模型试验系统,定量表征了桩侧形成的注浆结石体.得到如下结论:浆液的厚度表现出下部厚上部薄、远离出浆口位置变薄靠近注浆口位置变厚的变化规律,这与浆液的黏滞性及浆液自重造成的压力损失密切相关;以出浆口所在轴线为对称轴,两侧浆液的厚度并不是严格的对称关系,右侧浆液的厚度大于左侧浆液的厚度,这与浆液和土体的非均质性有关;单孔静压注浆时,如果未设置排气孔,则在出浆口对面的一侧空气容易被浆液密封从而导致出浆口对面一侧注浆效果较差,这充分说明了随钻跟管桩桩侧布置出气管的重要性;随着距离出浆口的水平距离越来越远,浆液的厚度也越来越小,且高程越大浆液厚度下降的速度越大;如果模型桩的直径足够大,1个注浆口就很难满足注浆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高压沼气对浅部砂质粉土工程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长江口越江通道的盾构法施工隧道工程为背景 ,结合非饱和土双变量强度理论 ,研究在越江通道 (隧道 )施工过程中遇到的浅层 (砂性土层 )高压沼气地质灾害问题 .试验采用GDS系统 (geotechnicaldigitalsystems,岩土数字系统 ) ,进行非饱和土三轴试验 ,模拟含高压沼气地层中气体的分带特征与高压沼气释放后气压力的变化对土体强度的影响 ,以及沼气释放后破坏轴应力的变化 .实验结果表明砂性土土体强度随着气体压力的升高而升高 ,到达某一气压时 ,强度达到峰值 ,然后土体强度随气压升高而下降 ,土体具有很强的流动性 .同时研究了高压沼气从砂性土层中缓慢释放和强烈喷发这 2种形式对砂性土层结构和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