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省寥若晨星的优秀专家中,有一位自学成才的传奇人物,他就是现任山西省肿瘤医院麻醉科副主任的赵嘉训主任医师。赵嘉训同志自1973年到山西省肿瘤医院工作以来,刻苦钻研技术,不仅在临床麻醉和危重病人急救方面具有了很高的造诣,而且勇于创新,先后完成了针头刷...  相似文献   

2.
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胸腔外科专家,在心脏内科、麻醉科、病理科、放射科等科室的配合下,采用超高温多电极“集束巨能刀”技术治疗肺癌获得国内首次成功,从而为这类患者提供了优良的科学治疗途径,标志我国治疗肺癌技术研究已跨入世界先进行列。随着肺癌的发病率迅速上升,它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由于采用传统手术切除治疗肺癌危险性高,并发症多,创伤大,对病人康复影响较大。自80年代以来,各国科学家纷纷探索采用射频介入微创技术治疗肿瘤,并取得了巨大成功,特别是在心脏、前列腺、大脑等疾病方面应…  相似文献   

3.
<正> 硬膜外穿刺术应用于临床麻醉,即硬膜外麻醉已有七十余年的历史,它已被临床医生所熟悉。但是,硬膜外穿刺术除了用于麻醉外还可用来治疗或辅助治疗多种疾病,也可用来解除或减轻某些疾病给患者带来的疼痛。自1974年以来,我们曾将硬膜外穿刺术用于肠梗阻、嵌顿性疝、破伤风、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腰腿痛、术后病人止痛,急性腰扭伤以及腰穿后头痛等多种疾患,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何永明 《甘肃科技》2001,17(6):63-63
临床资料:患者陈××,男性,36岁。全身远端指关节疼痛5年余,确诊类风湿性关节炎。长期服用强的松,雷公藤等药物治疗。双手食中远端缺血性坏死,右足背动脉动减弱。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部钝疼,疼痛以左上腹为重,在当地医院对症治疗,效果不佳,转本院求治。入院体查:T37℃ P90次/分 R25次/分,BP12/8Kpa。神清,精神差,激素面容,中度贫血貌。腹膨隆,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腹壁静脉无怒张。全腹轻压痛,肌卫(+)。未触及包块,肝脾未触及。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减弱。腹穿抽出黄绿色脓液,内有大量絮状物。诊断为化脓性腹…  相似文献   

5.
骨转移是癌症三大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疼痛和骨破坏是其最常见的症状,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磁共振引导下聚焦超声(MRgFUS)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无电离辐射、无剂量限制、可以重复治疗的治疗方式,在癌性疼痛缓解和肿瘤进展控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本文从MRgFUS治疗骨转移瘤的基本原理、手术方法、治疗标准、疗效评价、治疗并发症及预防等方面,对MRgFUS治疗骨转移瘤的相关研究进行综合分析,以期为后期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该研究通过对上腹部手术病人采用术前、术后连续应用非甾类抗炎药;手术切皮前经静脉和硬膜外腔注入镇痛药:术毕由切口直接灌注局麻药等多途径给药方法进行疼痛治疗的研究表明,多途径给药镇痛术不仅镇痛效果优良,无明显副作用,而且能有效降低手术应激反应,改善糖代谢紊乱,对于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疼痛学作为麻醉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正迅速发展,许多医院疼痛诊治工作已卓有成效,体制、管理、质量控制方面也日臻完善.但在基层情况就不尽人意.在杭州市麻醉质控中心对其所属50家医院进行的专题调查中,发现基层医院普遍存在不少问题,现把有关情况报道如下:一、存在问题1.管理不善(1)重视力度不够:卫生部有关文件下发已9年,但麻醉科与其他科室的关系尚未完全理顺,不能真正脐身于临床科室的地位,在管理权限、人员配备、设备添置等诸多方面问题尤为突出.(2)监督措施不力:疼痛门诊虽已制订了工作制度和操作常规,但缺乏行之有效的监控措施.即使进行医疗大检查,疼痛门诊也往往是个被遗忘的角落.(3)基本诊治条件不到位:由于医院资金短缺,因此疼痛门诊的设备尚没有完全到位;由于医疗用房匮乏,所以疼痛门诊与其他科门诊相居一室,各科只得轮流出诊.2 诊治水平不高(1)诊治人员素质不一:由于种种原因,造成部分医院麻醉科人员缺编,学历结构失衡,水平参差不齐,难以与疼痛学发展形势相匹配.(2)诊治方法不当:个别诊治者对有关解剖、生理、病理、药理知识一知半解,轻诊断重治疗,或者是不会诊断,只会操作,缺少相关学科的知识,头痛医头,脚痛治脚.以上种种,严重制约了麻醉疼痛门诊的发展.二、整改措施如何改变现状,笔者认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HIFU技术治疗癌瘤的临库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应用FEP-BY01型高能聚焦超声肿瘤治疗机临床治疗78例中晚期腹腔、盆腔、多种脏器癌瘤,并将全部病例分为空腔脏器和实质脏器癌瘤两大类,按各自的标准进行疗效判断,并从疼痛、皮肤的灼伤、腔肠出血、穿孔及其它方面进行安全判断。结果 空腔脏器肿瘤32例,出院时65.6%肿瘤脱落消失,34.4%萎缩。实质脏器癌瘤46例;治疗后15.6%显著疗效,80.4%有效,无效4.3%(因肋骨阻挡),与放化疗合用可加速肿瘤脱落或萎缩。结论 HIFU技术对控制肿瘤有肯定疗效,并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其相关医学基础研究须尽快开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的技术特点和其在临床疾病诊断应用中的价值。方法:45例行三维动态增强MRA检查的患者,其中血管病变28例,肿瘤12例,正常5例,分为颈部、胸部、腹盆部、上肢及下肢5部分。经静脉注入Gd-DTPA,三维FSPGR序列冠状位扫描,采用最大密度投影法重建血管,其中下肢血管11例采用三段移床法扫描,能一次全程显示腹盆及下肢血管树情况。结果:靶血管显示优者28例,良者15例,差者2例。优良率为95.6%。结论:三维增强MRA对颈、胸、腹盆部、上肢及下肢大血管病变显示良好,不但能清楚显示血管本身病变、病变与血管关系、血管与周围组织关系,而且在血管侧枝循环方面甚至优于DSA。特别是三段移床动态扫描腹盆部及下肢血管,能一次全程显示从腹主动脉分叉到足部的动脉血管树,更直观、整体。对腹盆部肿瘤患者,能较好的显示血管与肿瘤的关系,为手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手术中静注血管活性药物及麻醉辅助药往往可引起局部疼痛,甚至静脉炎,尤其是安定,现将我院1999年施行硬膜外麻醉病人抽取80例,随机分成阻滞区域的实验组与非阻滞区域的对照组,在两组中静注此类药物引起局 部疼痛及静脉炎进行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结果表明,在术中阻滞区域使用安定可有效预防和缓解注射部位疼痛及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硬膜外自控镇痛对剖宫产术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硬膜外自控镇痛对剖宫产术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0年3月~2000年10月在我院施行剖宫产的产妇115例,其中65例于剖宫产手术结束后留置硬膜外导管并施行术后自控镇痛,收入观察组;另50例剖宫产手术结束后即拔除硬膜外导管,不施行术后自控镇痛,收入对照组。结果:施行自控镇痛对剖宫产病人术后的镇痛效果非常显著;术后伤口疼痛减轻,患者能及早下床活动,促进机体的康复;能作到有效地早期哺乳,促进母乳喂养;而对剖宫产术后子宫收缩、产后出血及胃肠道功能的恢复无明显影响,术后病人尿潴留情况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硬膜外自控镇痛可广泛应用于剖宫产术病人的镇痛。  相似文献   

12.
麻醉学是一门研究临床麻醉,生命机能调控,重症监测治疗和疼痛诊疗的科学,通常用于围术期或急救重症患者过程中,我国在东汉时期就已经对麻醉学问有所研究。通过职业道德教育、麻醉安全教育、术前访视教育、麻醉查房教育、案例教学、医学模拟教学、建立教学讨论群等方面探讨规培生的麻醉教学问题,以提高规培生在麻醉科的临床麻醉教学质量及操作技能。  相似文献   

13.
核医学放射性核素治疗的研究现状及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射性核素的临床应用及研究已历数十载,已有碘-131、磷-32、锶-90及钇-90等众多放射性核素被成功用于治疗良恶性疾病。随着新的放射性核素及药物不断应用于骨转移瘤疼痛治疗、神经内分泌肿瘤及其他良恶性肿瘤治疗,放射性核素治疗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放射性核素治疗已进入蓬勃发展期;在亚洲,由于甲状腺和肝脏肿瘤的高发病率,促进了放射性核素治疗及其靶向治疗研究的日益发展。随着放射性核素与其他药物的联合应用,放射性核素治疗肿瘤的临床价值必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替扎尼定联合地塞米松防治硬膜外麻醉后腰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ASA Ⅰ级~ASAⅡ级进行硬膜外麻醉的患者3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53例、对照组151例.观察组局麻同时注入地塞米松5 mg,术后出现腰背痛患者在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替扎尼定止痛治疗;对照组术中仅单用局麻药及术后安慰剂止痛治疗.比较两组术后疼痛情况、止痛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153例患者中出现腰背痛者43例,占28.10%;对照组151例患者中出现腰背痛者63例,占41.72%.观察组腰背痛发生率要明显低子对照组(X2=6.21,P<0.05).观察组中重度腰背痛患者发生率明显要低于对照组(X2=3.86,P<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2,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地塞米松硬膜外腔注入能有效防止硬膜外麻醉后腰背痛发生,替扎尼定能有效治疗硬膜外麻醉后腰背痛.  相似文献   

15.
病人,女性,37岁,因腹痛腹伴恶心呕吐二小时入院,查体一般状态欠佳,神志清,腹对称,全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肝浊音界消失,肠鸣音减弱,腹透右侧膈下可见游离气体,故诊断为上消化道穿孔诱发性腹膜炎.故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日窦部小弯侧,可见-3×3×4cm3大小的肿块,质硬肿块中央部有一的0.5×0.5cm2大小穿孔,周围散在肿大的淋巴结,术中诊为为胃癌穿孔,故行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结肠前置空肠吻合术,术后病人恢复较好,术后病理为溃疡型低分化腺癌,术后一年半,病人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有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腹主动脉闭塞合并双肾动脉闭塞的病因与抢救措施.方法对突然出现腰腹痛和双下肢疼痛伴麻木4 h的患者行腹主动脉造影,造影证实该患者为腹主动脉合并双肾动脉完全闭塞,行介入治疗和清栓术治疗.结果清除部分血栓,患者恢复血流5 min后发生高血钾,引发心脏骤停死亡.结论急性腹主动脉闭塞合并双肾动脉闭塞死亡率高,主要死因是心脏毒性物质的吸收、高血钾、酸中毒、肾衰竭致心脏骤停,抢救成功的关键是尽早开通患者闭塞血管.  相似文献   

17.
延髓腹外侧区的神经通路及其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延髓腹外侧区有广泛的传入传出联系,在调节血压、呼吸、疼痛以及内脏活动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简要叙述了延髓腹外侧区的传入传出神经纤维联系及其功能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为了全面、客观的掌握目前我国癌症患者疼痛现状,进一步贯彻和落实“癌症病人三级止痛阶梯治疗”工作,提高癌症患者生存质量,卫生部于1997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次癌症患者疼痛现状调查,我省也列在其中。1调查内容癌症患者疼痛情况及疼痛严重程度;临床癌痛治疗方法与治疗效果的评价;目前临床上未能有效贯彻“癌症三级止痛治疗”的可能因素。2调查结果在1555份问卷中,发生过与癌症相关疼痛者958例,癌痛发生率占61.60%。在癌痛原因的调查中,肿瘤的进行性发展(如压迫、浸润和转移)占85.1%(823/967…  相似文献   

19.
观察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将腰椎间盘突出症620例随机分为臭氧治疗组400例和硬膜外治疗组220例。臭氧治疗组以臭氧髓核消融术为主辅以手法和中药外敷,硬膜外治疗组以硬膜外注药为主辅以手法和中药外敷,比较两组疗效。一年后随访,臭氧组优290例、良50例、好转40例、无效20例,硬膜外组优32例、良45例、好转66例、无效77例,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臭氧组疗效明显优于硬膜外组,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慢性软组织损伤疼痛是人类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国内外治疗学上的老大难问题,国内外学者为之长期进行研究和探索,并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和创立了各种不同学说,但始终未能使慢性软组织损伤的临床治疗走出困境。朱汉章[1]发明小针刀疗法,诞生了“针刀医学”,为慢性软组织损伤疼痛的研究和治疗找到了一种简、便、廉、验的治疗方法。笔者3年来应用小针刀治疗慢性软组织损伤疼痛500例,取得较为满意疗效,兹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共统计门诊及住院患者500例,均诊断为“慢性软组织损伤”所致疼痛,亦均属小针刀治疗适应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