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对传统酸奶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进行了高浓度混合培养的研究。综合利用中和法、补料培养法及好气培养法等,确定了L.b和S.t的最佳培养工艺条件。其最佳培养基配比为:脱脂奶粉10%、乳清粉1%、酵母膏1%、磷酸氢二铵0.25%;培养过程控制pH值为5.8~6.3,摇床培养((85~100)r/min)4h后,补加2%乳糖;继续培养至5.5h后结束,菌数达到25.75亿个/mL  相似文献   

2.
对影响根霉2^#(Rhizopus sp.2)产生生淀粉分解酶的碳源、氮源、无机盐、温度、pH值等进行优化组合试验,摸索出了一个最佳的产酶条件,该条件为:木薯渣5%、花生麸0.75%、尿素0.1%、K2HPO40.1%、MgSO40.075%、pH值5.0、32℃摇瓶培养96h。使用该条件可使得发酵酶液的酶活达到7.75U/mL。  相似文献   

3.
以生产性针织印染废水为基质,将七种高效脱色菌及紫色非硫光合细菌固定在活性污泥载体上,投加至UASB+AF反应器中,在常温下起动成功,培养出颗粒污泥。培养条件:水温20~23℃;pH值7.2~7.5;容积负荷0.5kg,COD/m ̄3.d~5.0kg,COD/m ̄3.d;水力停留时间(HRT)由31h缩短至10h;色度去除率90%以上,COD去除率70%以上。  相似文献   

4.
果胶酶对葡萄汁非酶褐变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果胶酶(国际命名分类号为:EC3.1.1.11)在不同用量、酶解时间、作用的PH值和作用温度和葡萄汁非酶褐变进行4因素4水平正交试验,找出褐变度最低的果胶酶作用最佳条件是:果胶酶用量为0.15g.kg^-1果浆;酶解时间2h;pH值为3.5温度是45℃。通过酶处理与对照的非酶褐变的反应物含量进行比较,发现酶处理能提高非酶褐变反应物的含量。  相似文献   

5.
染料脱色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某些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土壤中分离到1株染料脱色真菌,经鉴定为温特曲霉HD1。该菌具有较宽的温度和pH值生长范围,最适生长温度和pH值分别为30℃和4.0.HD1具有利用多种碳源和氮源进行生长以及较强脱色5种不同的结构染料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用微电极研究了316L不锈钢楔形缝隙在3.5%NaCl溶液(室温)中的溶液化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两种不同缝隙开口情况下,缝隙内各点的Cl-都发生了富集,pH也都降低;当缝隙开口为1.36mm时,缝隙内Cl-浓度随时间和与缝口距离的增大而增大,pH值随之下降,最高Cl-浓度为1.6mol/l,最低pH值为5.01;当缝隙开口为0.22mm,最高Cl-浓度为1.1mol/l,最低pH值为3.1.缝隙内溶液酸化是由于金属离子的水解和Cl-的共同作用,缝内金属氯化物浓度甚至可以达到饱和态。  相似文献   

7.
木聚糖降解菌的筛选和木聚糖酶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筛选两株生长快、产木聚糖酶活力高的菌种;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AN01)、链霉菌(Streptomycessp.Str7B),酶活力分别达128mg/L·min和176mg/L·min;酶反应最适温度分别为60℃与50℃;最适pH值为5.0和6.0,并分别在pH2.2~5.0,5.8~6.4酶活性稳定;在60℃条件下保温1.5h,酶活力分别剩余20.5%,88.5%,其中AN01株原酶液在90℃保温10min,活力仍剩余14.5%.Cu2+对酶活表现出极强抑制,Fe2+,Mg2+,Ca2+等离子则有促进作用;用纸层析法探讨了不同培养时间各种产物产生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测定了无机物添加剂水玻璃,膨润土或两者混合物及其pH值对焦作无烟煤成浆性能的影响。对煤浓度为64%的焦作无烟煤浆,它们的最佳加入量分别为玻璃1.67%;膨润土0.5%;两者混合物1.5%及pH11-12时,制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膨润土的提纯,改型及脱水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膨润土提纯、改型及改型后膨润土浆液絮凝脱水条件进行了研究.在料浆浓度35%、稀释浓度5%和沉降悬浮1.5h时得提纯精土浆液(Ⅰ);Ⅰ与Na2CO3(4.0g/100g干土)在96℃反应1.5h得钠改型土浆液(Ⅱ);100g2.51%的Ⅱ加入0.5gKAl(SO4)。在30℃、pH=4时絮凝脱水可使滤饼含固量达32%.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外界因素对于以海藻酸钠为载体的固定化弱氧化醋单胞菌AS1.188发酵特性的影响。以产酸速率为选定依据,固定化弱氧化醋单胞菌的最佳发酵条件是:温度30℃,麦茶汁初始pH值6.5,麦茶汁浓度10°BX,凝胶量9%,在此条件下,其产挥发酸速率:0.063g/L·h,产总酸速率:0.067g/L·h。  相似文献   

11.
以林业废弃物杨木屑为原料,采用正交试验法探讨以磷酸为主活化剂,浓硫酸为辅助活化剂,在不同工艺条件下制备活性炭,测定其亚甲基蓝脱色力和碘的吸附值,考虑活化因素对活性炭得率和吸附性能的影响,确定最佳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磷酸-硫酸活化法制备木屑活性炭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渍比1∶2.5,浸渍浓度60%,活化时间90 min,活化温度550℃.  相似文献   

12.
用光催化剂TiO2/WO3处理含Cr6+废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复相光催化剂TiO2/WO3对含重铬酸钾的废水进行处理。探讨了光催化剂的配比、试液的起始浓度、光催化剂的用量、试液的pH值、光照时间与重铬酸钾溶液还原率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配比m(TiO2):m(WO3)=6:1,试液起始浓度为125mg/L,催化剂用量为0.200g,pH=4.4,光照6h,重铬酸钾溶液的还原率可达98.5%。该方法具有操作工艺简单、节省能源、所需设备少、处理彻底、氧化能力强、无二次污染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采用H2SO4对粉煤灰进行活化处理,再经液相沉淀法负载CeO2,制得活化粉煤灰/CeO2复合材料.EDS分析结果证实了活化粉煤灰/CeO2复合材料的形成.利用活化粉煤灰/CeO2复合材料对酸性红B模拟染料废水进行脱色处理,研究了各种反应条件对脱色效果的影响,并对脱色机理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粉煤灰经质量分数为50%的H2SO4活化后,1g活化粉煤灰负载CeO20.25g,焙烧温度为500℃,投加灰量为10g/L,搅拌反应120min,对于初始质量浓度为20mg/L,pH=1的酸性红B模拟废水,在日光照射下脱色率达93.2%,在紫外光照射下脱色率可达97.5%.说明活化粉煤灰/CeO2复合材料对染料废水有很好的脱色效果,在造纸废水、纺织印染废水的处理上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用硫──氟混酸从钾长石中提钾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本文在实验的基础上,提了出了用硫酸、氢氧酸混合液分解钾长石以提取钾的工艺。并对时间、温度、氢氧酸的浓度对钾长石分解率的影响及中和时pH值对产品K2SO4质量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找出了最佳工艺条件,钾的总收率为85.4%。  相似文献   

15.
针对煤矸石制备无机混凝剂的问题,采用正交实验法得出了在煤矸石制备聚合硅酸硫酸铁铝(PFASS)过程中用酸浸取铝和用碱提取硅的最佳反应条件,即最佳酸浸条件为:酸浸时间(A)为1.5h,NaCl助溶剂与煤矸石的质量比(B)为0.05:1,固液比(C)为1:10;最佳碱浸条件为:碱浸时间为2 h,碱液浓度为5mol/L,固液比为1:10。并采用单因素实验法分别讨论了混凝剂的碱化度、废水pH值、混凝时间、混凝剂投加量等参数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证明:采用本工艺生产的PFASS,水处理效果好,COD的平均去除率为45%左右,脱色率也在85%以上。  相似文献   

16.
<正>本文简述了活性炭对亚甲蓝的吸附等温线和脱色力的测定的意义、现状和问题。氯化锌法制得的四种粉状活性炭对亚甲蓝的吸附等温线的测定结果表明,这些等温线都具有弗伦德里胥方程所显示的特性。用自然对数式表达,在直角坐标纸上,它们是一组大致平行的直线。这就为改变目前国内外使用的单点吸附法测定亚甲蓝脱色力的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试验证明,氯化锌法制得的活性炭对亚甲蓝的脱色力,仅作一次测定,就能近似地加以确定。这为高速测定大批炭样对亚甲蓝的脱色力提供了一个简便易行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7.
芦笋多糖活性炭法脱色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优化芦笋多糖活性炭法脱色工艺条件,以综合吸附效应指数为考察目标,利用活性炭法进行芦笋多糖脱色,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了均匀设计试验。结果表明,芦笋多糖活性炭法脱色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脱色温度80℃,脱色时间60 min,活性炭的质量浓度25 g/L,溶液pH值7.0,该条件下综合吸附效应指数为68.24%,脱色率为67%,脱蛋白率为89%,多糖保留率为56%。  相似文献   

18.
采用氟盐铝热反应法制取不同稀土含量的Al-Ti-B-RE中间合金,并对其微观组织和细化效果进行了分析,讨论了稀土元素对Al5Ti1B组织及性能的影响。X射线衍射及能谱分析证明,稀土元素和TiAl3结合生成了Ti2Al20RE,同时TiAl3尺寸减小、数量减少;TiB2尺寸、形态不受影响,但分布更加均匀弥散。细化效果试验表明稀土元素确实可以提高Al5Ti1B中间合金的细化效果。在5Ti1B系Al-Ti-B-RE中间合金中,稀土元素的最佳质量分数为3.53%,此时能取得最理想的微观组织和细化效果。  相似文献   

19.
偶氮染料脱色优势细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黄河泥土、小清河淤泥样品中分离、筛选到了5株对偶氮染料具有脱色优势的细菌.5株细菌初步鉴定结果分别为:DRBD-6属于奈瑟氏球菌科中的不动杆菌属,DRGD-3属于芽孢杆菌科芽孢杆菌属,DBGD-3属于弧菌科气单胞菌属,DOⅡD-1属于弧菌科邻单胞菌属,DYGD-4属于假单胞菌科假单胞菌属.以温度、pH值、时间设计的正交实验优化了DRBD-6菌和DYGD-4菌的脱色条件,结果表明,它们的最佳脱色条件分别是pH值为7,温度为42℃,时间为24 h和pH值为7,温度为37℃,时间为12 h.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以茶梗为原料,以氯化铜为活化剂,化学法制备载铜茶梗活性炭,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所制备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选取浸渍比、氯化铜浓度、活化温度、活化时间为影响因子,利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简称BBD)进行4因素3水平的试验设计,以活性炭得率和碘吸附值作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制备活性炭的最佳条件为:氯化铜浓度为25%、浸渍比为4、活化温度为600℃、活化时间为5 h,在此条件下,制得的活性炭的碘吸附值为453 mg/g、得率为47.09%.在优化条件下,制得的活性炭的碘吸附值和得率与预测值基本符合,所以据响应面法原理,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试验优化设计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