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内蒙古自治区西乌珠穆沁旗吉林高勒浩沁勘查区独立编号的煤层有26层,其中主要可采煤层为7、8、9、10、18层。10、18层为本区最主要可采层。本区含煤地层为白垩系下统白音花组上段,为一套陆相碎屑沉积岩系,共含2个含煤段。煤层对比主要采用标志层法、层间距法及测井曲线形态组合等为依据进行对比。本勘查区内的煤层沉积不稳定,煤层层数多,而且煤层结构复杂,各分煤层层位对比困难,但主煤层10煤和18煤全区比较发育,在测井曲线上反映的物性特征明显。因此以10煤和18煤层作为全区煤层对比的标志层,对比较为可靠。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昌福山矿区的构造特征分析,探讨了上寨矿井构造对煤层赋存的影响,根据矿井探巷揭露的地质构造资料、地表小煤窑开采情况及煤岩对比分析表明,该矿井5、5、7、9煤层存在着较稳定可采块段,而且煤质优良,开采价值极高,估算了5、5、7煤层储量,为今后上寨煤矿开采各主要可采煤层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当前矿井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在开采主采煤层的同时有针对性地手找因构造断失的主采煤层,对提高资源回收率,延长矿井服务年限,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总结分析了尼勒克煤田乌拉斯台煤矿区侏罗系中统西山窑组各段的地层特征,正对该陆相沉积,煤层变厚、变薄、分叉、沉积缺失,化石单一特点,采用煤层组合特征、标志性煤层厚度结构、煤层层间距、岩性变化规律、岩石物性测井曲线、煤质分析等综合对比手段。从而对矿区主采煤层的对比,指导矿区找煤工作。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从石坑岽矿区的矿物、粒度、层理、古生物化石、煤层及其顶底板、煤质等六个方面的特征重点分析了童子岩组第三段上中亚段沉积环境,提出了4、7、9主采煤层为滨岸湖泊及三角洲相沉积;20主采煤层为潮坪-潮道与泻湖三角洲相组合沉积,其成果对矿区内煤岩层对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主要含煤层段二叠系山西组和上、下石盒子组的岩性组合特征及主要可采煤层二,煤对比标志和局部可采煤层,二2煤、七2煤的时比标志,确定了煤层时比的主要方法为标志层法,层间距法,煤质特征分析法和物性法。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雷家煤田三侧向电阻率、密度、自然伽玛等测井曲线的形态及组合特征,对勘探区的岩煤层进行综合对比研究,确定地层时代、标志层、煤层层号、地质构造等,总结出该区煤岩层物性特征,可有效地进行煤岩层变化规律研究、层位划分及断层判定。  相似文献   

7.
1.煤层的不稳定性。茶山岭煤矿含煤地层系二迭系龙潭组,内含12层煤层,其中6、7煤层为主采煤层,5、8、9煤层为局部可采煤层,其它为不可采煤层。煤层走向为北东-南西方向,倾向北西,各煤层呈鸡窝、藕节状赋存,在走向上断断续续,起伏波折,  相似文献   

8.
选择使用多种有效的煤田测井物性参数,分析和对比所有曲线表现的异常特征,从中发现煤层与围岩的突出特征,达到对目的层的定性解释。而煤层的定厚解释是在定性解释的基础上按各参数方法的解释原则进行,从中选取两种(或两种以上)物性差异大,异常明显,煤层顶、底界面反映清晰的参数曲线来确定煤层的深度、厚度及结构,并以所选参数解释成果的平均值作为确定值。有时还利用各物性参数曲线异常的形态特征、标志层、对比方法,对个别煤层进行定位定论。  相似文献   

9.
新安煤田中部煤岩层对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主要含煤层段二叠系山西组和上、下石盒子组的岩性组合特征及主要可采煤层二 1 煤对比标志和局部可采煤层 ,二 2 煤、七 2 煤的对比标志 ,确定了煤层对比的主要方法为标志层法 ,层间距法 ,煤质特征分析法和物性法。  相似文献   

10.
刘跃麟 《科技信息》2012,(8):382-383
选择使用多种有效的煤田测井物性参数,分析和对比所有曲线表现的异常特征,从中发现煤层与围岩的突出特征,达到对目的层的定性解释。对于测井资料的进一步解释工作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主要分析泥岩、砂岩、粉砂岩、石灰岩等岩性和褐煤、烟煤、无烟煤等煤层在各种测井曲线上的综合反映特征。  相似文献   

11.
为了降低综放工作面粉尘体积分数,采用煤层注水的方法对梅河一井综采放顶工作面煤层进行降尘,结果表明:通过合理的选择煤层注水钻孔施工工艺,优化煤层注水参数,减少影响煤层注水效果的因素,加强煤层注水的日常管理,使水从煤体的裂隙和孔隙中挤走大量的游离沼气,延迟了瓦斯解吸释放的时间,降低了煤层开采时的瓦斯涌出量及上隅角瓦斯体积分数,杜绝了瓦斯超限现象。另外,在高瓦斯矿井煤层注水能使煤质变软,增加塑性,从而减少冲击,降低煤与沼气突出次数。实践证明:是煤层注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为其他采区的综放工作提供了先进的方式和经验。  相似文献   

12.
层滑构造及其对煤层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指出了层滑构造不仅使煤层厚度、煤层结构和煤体结构发生变化,而且使煤层的煤化程度提高,灰分增加。分析了层滑构造引起煤厚变化的几种成因方式,解释了煤质变化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红林坪矿区煤层的对比,对其形成机制的分析与研究,初步探讨了主采煤层的顶底特征,对今后该矿区的勘探与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贵州煤层气不易抽放的原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煤层气是威胁贵州煤矿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煤层气又是清洁能源,大量高浓度的抽放出煤层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探讨贵州煤矿煤层气不易抽放的原因,为找到适合贵州抽放煤层气的有效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急倾斜煤层开采解放层相似模拟实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针对京煤集团木城涧矿,大台井地质条件与煤的赋存状况,通过相似模拟实验方法,讨论急倾斜煤层开采解放层的可行性。通过观测煤岩失效过程,了解冲击地压的发生规律,裂隙带发生、发展过程和解放范围,为安全回采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研究先回采11槽煤对12槽煤的解放效果,为后续的局部反程序开采作为防治冲击地压的一项措施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王会云 《山西科技》2014,(1):146-147
通过对麻地沟矿可采煤层的煤类探讨,得出结论:该矿可采煤层是13号煤层,其浮煤干燥无灰基挥发分(Vdaf)38.15%~43.02%,平均为39.73%;黏结指数(GR·1)6.87~27.65,平均为14.67;胶质层厚度(Y值)0~8.08 mm,平均为4.13 mm。由上述各煤层分类的各项指标,确定该井田13号煤为长焰煤(CY42)。  相似文献   

17.
巩泽文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17):7310-7316
水力压裂裂缝的几何形态是评价压裂效果的主要因素,煤层受割理、层理和天然裂隙的影响,非均质性较强,对于垂向主应力、最大水平主应力和最小水平主应力共同影响下的煤层水力压裂缝扩展规律还未形成系统认识。文章利用RFPA-3D数值模拟软件,研究非均匀分布的硬煤层和软煤层,在垂向主应力不变,不同水平主应力差下水力压裂三维裂纹的扩展过程和延伸规律,研究发现硬煤层水平主应力差接近时,水力压裂缝在煤层中延伸没有优势方位,形成网状缝;水平主应力差较大时,水力压裂缝主要沿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扩展,其他分支裂缝初始阶段沿着最小水平主应力方向延伸,随后逐渐向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靠拢。软煤层水力压裂初始阶段,注入段附近煤层以井筒为中心向四周挤压,煤层被挤压形成一个“大肚子”区域,待煤层挤压到一定程度,煤层开始起裂、裂缝扩展;水平主应力差接近时,注入段煤层压实后,起裂形成网状缝;水平主应力差较大时,注入段煤层压实后,压裂缝沿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以及与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成45°夹角方向产生两条优势裂缝。研究成果在安徽芦岭井田Y-01煤层气水平井组进行应用,日产气突破10 000 m3。  相似文献   

18.
注入增产法提高煤层气采收率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美国Amoco公司开发的注入增产法是一项很有前途的提高煤层气采收率的方法,为此笔者在研究煤对二元气体吸附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注入增产法的基本原理。结果表明,煤对常见气体的吸附能力由强到弱为:二氧化碳、甲烷、氮气、氢气;煤对二元混合气体总的吸附及对甲烷的吸附均符合Langmiur方程,但在CH4+H2或CH4+N2的吸附系统中,对H2或N2吸附时吸附量与压力之间不遵从此关系式,而在CH4+CO2吸附系统中,煤对CO2的吸附量和压力之间的关系仍可用Langmuir方程定量描述;注入增产法提高煤层瓦斯抽放率是通过注入其它气体使煤对甲烷的吸附量减小来实现的,且注入N2优于CO2。  相似文献   

19.
现阶段近水平复合煤层露天矿端帮靠帮回采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局限,只是研究了下部煤层的回采,对于高位煤层的回采难度较大,研究较少,因此,为了能在近水平复合煤层中进行高位煤层的回采,通过分析宝日希勒露天矿边坡工程地质情况和地层赋存特点,利用FLAC3D构建端帮三维数值模拟模型,计算了借助内排土场平盘靠帮回采高位煤层1-2煤时换填步距与边坡稳定性的关系,设计确定了靠帮回采高位煤层1-2煤边坡稳定性控制技术及相应的靠帮回采方案。研究结果表明:端帮1-2煤高位煤层靠帮回采换填步距不超过80 m,端帮1-2高位煤层靠帮回采时,借助于发展到1-2煤台阶底板上的内排土场平盘布置设备进行靠帮回采,回采方式为分层捣运、内排追踪回填。全区靠帮回采可多回收1-2煤2.260×107 t,取得49.72亿元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近距离煤层群上行开采可行性研究与工程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近距离煤层群上行开采机理与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针对传统煤层群上行开采判别方法的局限性,对上位煤层的覆岩状况与上行开采的关系进行了阐述.给出了平顶山四矿近距离薄煤层群和内蒙古酸刺沟煤矿厚煤层群上行开采的工程实例,并确定了上行开采的关键技术措施.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工程实践证明,上位煤层覆岩岩性及结构对上行开采有影响.研究成果扩大了近距离煤层群上行开采的应用范围,对衰老矿区遗留煤炭资源的回收和特大型现代化新型矿区的开发规划及西部矿区的生态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图1,表3,参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