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太阳能是环保、安全的可再生能源,伴随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出现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基于太阳能发电的需求,全面认识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原理和光伏发电系统的组成,把握影响光伏电站发电量的因素具有现实意义.结合云南省某光伏电站工程实例,探讨了太阳能光伏电站场址选择的相关技术问题,并对其进行了总结,为太阳能光伏发电场址选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吴永强 《科技信息》2012,(31):430-431
光伏电站是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电的一种新型能源发供电系统,具有清洁性、安全性、广泛性、实用性、资源充足性和长寿命等诸多优点。在目前煤炭、石油等能源紧缺的情况下,光伏发电无疑是一种理想的替代能源。但由于这些光伏电站大都建立在边远地区,自然条件相对差,加之光伏发电属于新兴产品,人们对光伏电站还不是很熟悉,给光伏电站的日常运行维护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3.
发展光伏发电是能源生产革命的战略选择。本文分析提出建设并网光伏发电应采取集中式大型并网光伏电站和分布式光伏发电并举。近期应推动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从长远和全局着眼应将建设集中式大型光伏电站放在重要位置。太阳能的不稳定性决定必须高度关注光伏发电与电力系统融入问题,寻求一种既可以实现电站级蓄能又可以实现成本可控的技术路线,据此提出光伏发电与抽水蓄能发电相结合的方案。  相似文献   

4.
王鸣阳 《科学世界》2009,(11):10-50
如今,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所谓太阳能光伏发电,是利用太阳电池板将太阳光转化为电能的一种发电方法。这种发电方法基本上不排放二氧化碳,而且,每个家庭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所产生的电力还可以出售给电力公司。  相似文献   

5.
太阳能是各种可再生能源中最重要的基本能源,而太阳能发电又是太阳能最重要的应用.如何更好地进行太阳能光伏发电并降低其成本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光伏发电系统的设计和优化.设计了100 W的光伏发电系统,并通过对太阳辐射量、系统发电量等数据的采集,对此系统的功能、特性、运作情况、成本等进行分析与论述,提出优化系统设计的方案.随着系统的运行和采集数据的增多,该系统可以为建大规模光伏电站提供有力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光伏发电是新能源的重要分支。光伏发电系统安全可靠,无噪声,无污染,不需消耗燃料,无需架设高压输电线路,建设周期短,规模大小随意。由于光伏发电系统无机械转动部件,不但故障率极低,而且维护简单;此外,光伏发电又较少受地区资源的限制,阳光资源在全球分布的均一性比起其它可再生能源(如水力、风能、地热、海洋能等)要好得多。正因为如此,光伏发电受到各国的普遍的重视,发展很快。1980年全世界太阳电池的产量仅2.5兆瓦,1992年已高达近60兆瓦(见表1)。  相似文献   

7.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四川作为全国第一水电大省,为“西电东送”做好了全力保障,但基于当前水力发电的不稳定性,四川也在摸索可再生能源发电模式的运用,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太阳能发电特点,逐步将太阳能光伏发电运用于川东地区。研究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原理和供电方式,结合川东地区位置和气候等因素,有效地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在减轻水力发电负担的同时,还能保障电力使用的持续和稳定。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西藏农牧区太阳能和风能的利用现状及主要问题。包括西藏高原环境对风力发电的影响,光伏发电产业,太阳能直接供暖系统和太阳能沼气产业等在西藏的应用发展。  相似文献   

9.
当前,传统能源即将枯竭,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迫在眉睫。太阳能是绿色、安全、环保的可再生能源,利用太阳能发电是新能源技术。但太阳能发电成本明显高于传统的水电、煤电,甚至是核电,光伏发电的发展一直受到制约,如何降低太阳能发电的成本,是光伏电站设计需要考虑的问题,该文就从电气BO成本设计角度出发,对光伏电站设计成本做讨论和分析,得到光伏系统设计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0.
为了促进光伏发电技术的商业应用,针对城市住宅小区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屋顶太阳能并网光伏发电系统方案.对屋顶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布置和分组串接技术、光伏系统外置设备的防雷保护技术、并网逆变器控制保护技术以及光伏系统负荷选择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结合浙江省慈溪市天和家园住宅小区屋顶太阳能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应用,具体介绍了该系统所采用的技术措施及做法.实践表明,这些方法与措施能够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1.
光伏发电具有公认的环保优势,建设光伏电站符合国家的环保政策,但光伏电站的建设会对局部生态环境及自然景观等方面产生影响。本文从环境影响评价的角度分析了光伏电站在施工期和运营期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为相关部门管理光伏发电项目考虑应对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铁路贯通线为包括信号系统、生产部门、车站、供水系统以及生活等铁路用电负荷提供电源,其供电可靠性直接影响铁路运输系统的正常安全运行,还关系到各铁路部门的正常工作。在太阳能和风能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采用光伏、风力混合发电可以保障铁路贯通线在故障状态下铁路系统的正常运行,而且对于大力利用可再生能源,发展绿色电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四川攀枝花市的太阳能资源、水资源和土地资源以及光伏提水技术的现状进行分析,得出攀枝花市具备了推广太阳能光伏提水技术的基础条件。在攀枝花市未来几年光伏提水发展目标的同时也给出自己的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光伏扶贫项目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伏扶贫项目有村级小型光伏电站、贫困户户用分布式光伏发电和集中式光伏电站3种基本类型。本文根据河南省内几个有代表性的光伏扶贫地区的实地调研,分析总结了河南省光伏扶贫政策的实施情况及普遍存在的问题,为贫困地区提出下一步工作的政策性建议,以实现贫困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家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是将一个太阳能发电站的发电规模和容量缩小到一个家庭用电水平,并应用到家庭的发电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是个相对成熟的系统,但是在家用过程中,在与家庭低压电网并网时,会出现太阳能发电量不能满足家庭用电需求或光伏发电量过剩等技术设计和规划方案问题.在青藏高原,还存在地理环境的特殊性,都会影响到家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功能的发挥,如果解决好这些问题,不仅可以实现再生能源的最大化利用,而且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本文从系统结构、电池组件、逆变器和控制器等方面对青藏高原家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设计方案进行了分析,并从资源、经济等角度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能源建设的决策和设计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16.
孙娜 《科技资讯》2014,(34):94-94
风电及光伏发电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和间歇性。当系统中接入的风电和光伏发电容量逐渐变大时,相应地,风电场及光伏电站对系统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系统状态稳定性与频率稳定性在容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将接受挑战。为了应对大规模风电及光伏发电接入对电网平衡的影响,可以预测风电场及光伏电站输出功率,把其纳入电网的调度计划。  相似文献   

17.
我国西南部的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湿季分明,水能与太阳能形成了良好的互补,微水电和光伏互补发电系统符合当地资源的实际情况,有很好的推广价值。文章对微水电和光伏互补系统的设计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系统的系统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太阳能,作为现今一种清洁、节能、多效用的新能源,在光热和光伏领域研究中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随着国家节能减排工作的深入,我国在新能源领域的不断突破和进取越发显得具体和真实。 太阳能是最主要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其利用方式包括热利用与太阳能建筑的规模推广,制氢的多途径探索研究,以及太阳能发电的研发、示范、产业化与大规模应用。太阳能发电,包括光伏发电与热发电,是重大专项重点。大力加强新型光伏电池及光伏电池材料的探索与研发,大幅度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尽快实现大批量光伏硅材料国产化,开拓应用,并形成大规模产业。同时,要探索新的太阳能利用模式,要及早部署荒漠地区集中式超大规模太阳能电站的分阶段研发与示范,与荒漠地区生态治理及资源开发利用紧密结合。2020年建成十万千瓦级示范电站,2030年建成百万千瓦级示范电站,才能填补此后与时俱增的能源缺口。建立大型太阳能基地,还要解决大型太阳能电站有效融入电力系统、储能与输电有关的电力技术难题。 当太阳能光热与光伏的概念逐渐被广大地区接受并被运用时候,我们的太阳能工作需要在新的领域里取得进展,必须寻找新的太阳能利用模式,走出一条太阳能多途径利用的路子,既能够在外延生扩充太阳能利用的认识,又能够真正改善人民生活。  相似文献   

19.
光伏发展与高校人才培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晓英  张倩 《科技资讯》2011,(22):236-236
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已经进入迅猛发展阶段,光伏发电专业人才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需求。本文在阐述太阳能光伏发电发展的现状和未来前景的基础上对高校人才培养机制进行一些探索,希望能促进高校人才培养方案改进。  相似文献   

20.
县永平 《甘肃科技》2011,27(9):69-70,73
文章在叙述太阳能光伏发电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典型西北地区——甘肃定西市常用3kW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设计方案,就3kW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太阳能电池功率、蓄电池容量、控制器、逆变器容量的选择以及系统电气方案设计做了说明。认为在市电不方便和架设距离偏远的西北地区大力推广家庭常用3kW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一体化应用技术,是完全可行和可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