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600MW超临界机组除氧器布置标高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罗明 《科技信息》2009,(26):340-342
除氧器布置需结合主厂房布置综合考虑,其布置高度必须确保机组各种运行工况下,给水泵不发生汽蚀,而甩负荷工况为给水泵汽蚀的最恶劣工况。在南海发电厂2×600MW热电联产工程设计投标中,通过除氧器暂态计算程序,精确计算甩负荷工况时给水泵的汽蚀情况,根据暂态计算结果及经济性比较,最终确定除氧器低位布置于137m运转层,对降低造价、节省工程投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刘建强 《科技信息》2010,(27):52-53,124
以印度瓦罗拉2×300MW工程为例,介绍了除氧器暂态计算目的及其原理,详细分析了计算方法。在除氧器布置和给水泵确定的情况下,分析了机组在全甩负荷工况下对前置泵汽蚀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根据泵的汽蚀原理,结合给水泵的实际性能曲线建立了给水泵的汽蚀诊断模型.使用给水泵运行的过程参数(泵的转速、进口压力、出口压力等),该汽蚀模型可以实时计算泵的工作流量和汽蚀临界流量.以这两个量为基础.汽蚀诊断模型能实时预报给水泵的汽蚀状态.报警信号指导给水泵的过程控制系统进行相应处理以防止汽蚀故障的发生.诊断模型可以共享给水泵过程控制系统已经采集的过程参数,系统实现不改变分布式控制系统(DCS)的硬软件配置,可以在已有的DCS环境下实现.该汽蚀诊断模型结构比较简单.易于在DCS上实现,便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改善东北燃煤机组深度调峰运行期间电动给水泵的节流损失,提高电能、煤耗的利用率,以某电厂600 MW电动给水泵组为例,采用变频改造方案,通过分析不同工况(100%、92%、83%、67%、60%、53%、50%额定负荷)下,给水单双泵的工变频情况,得出流量、负荷与电效率、电机有功功率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变频后,流量越低,电效率、电机有功功率提升的越多,最多可达30%、33%;变频改造适用于该机组且能使厂用电率降低0.45%~0.87%,节电率达21%~33%。变频拖动对机组深调峰的节能效果十分显著,为同类型机组的改造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
汽轮发电机组甩负荷试验目的为测取甩负荷后最高飞升转速变化曲线,通过对调节系统的动态特性分析考核汽机数字电液调节系统(digital electro-hydraulic control system, DEH)在甩负荷时的控制性能,通过对中国首台套超临界双抽背压式汽轮机组甩100%负荷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提出了在甩100%负荷过程中关键的控制点,尤其是甩负荷过程中的旁路控制、燃料控制、主蒸汽压力控制、给水控制、转速控制等方面进行充分分析研究,并进行了100%甩负荷试验,最终实现了在甩全负荷工况下的供热,各参数均良好,对热网产生的波动很小,有效提高了事故工况下的保障供热能力。本机组甩负荷后,转速飞升最大值3 113 r/min,动态超调量3.77%,实现了超临界再热型双抽背压机组100%甩负荷试验一次成功,也为超临界双抽背压机组供热稳定性提高了良好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等螺距诱导轮的螺距变化对离心泵扬程、效率及汽蚀性能的影响,基于连续性方程、雷诺时均N-S方程和RNGk-ε湍流模型,对一多级离心泵在设计工况下进行数值模拟.选择螺距为44.2、33.2、30.0、24.9mm四种诱导轮方案,分别进行数值模拟,得出螺距对诱导轮扬程、效率及泵外特性和汽蚀性能的影响规律及原因.结果表明:减小诱导轮螺距可以降低诱导轮和泵的扬程,但当螺距过小时,其沿程及入口冲击等流动损失大幅增加,导致诱导轮不产生扬程而仅仅成为阻力部件.增大螺距,诱导轮扬程增大,而过高诱导轮扬程会降低泵的效率.另外,在一定范围内增大诱导轮螺距,可降低泵的必需汽蚀余量,提高泵的抗汽蚀性能;44.2、33.2、30.0mm螺距诱导轮泵的必需汽蚀余量分别为0.87、1.05、1.33.与30.0mm螺距诱导轮方案相比,螺距增大10.7%,泵必需汽蚀余量降低21%;螺距增大47.3%,泵必需汽蚀余量降低35.6%.在一定范围内,减小螺距,可提高诱导轮自身的抗汽蚀性能.  相似文献   

7.
考虑到不同的介持对电泵的运转有不同的影响,其特性也就不同。因此,对电泵的特性进行换算,给了了一套全新的电泵特性换算方法-平均积分换算法。运用此法,既可以对电泵在无汽蚀工况下工作时的特性进行换算,又可以对有部分泵级工作在汽蚀工况下的电泵特性进行换算。  相似文献   

8.
水泵最佳工况点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理论上论证了排水装置效率随水泵流量增加而增加的变化规律,提出并论证了一种确定水泵不发生汽蚀时最大工况流量的方法,还提出并论证了一种确定泵配套电机不过载时最大工况流量的方法;进而提出了水泵最佳工况点的概念,即在确保水泵不汽蚀和电机不过载的条件下使排水装置效率最高时泵的工况点,并给出了其确定的步骤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针对常规蒸汽动力系统在锅炉升负荷过程中,由于给水卸载管路泄漏导致的锅炉失水和泵汽蚀问题,采用基于残差修正的差异演化算法辨识获得增压泵和给水泵各级叶轮的扬程-流量-转速模型,采用机理建模方法建立给水系统管路和阀门的流量-阻力模型、工质参数计算模型以及给水卸载调节阀的性能退化模型.在此基础上,对锅炉升负荷过程进行了仿真研究...  相似文献   

10.
针对肘形进水流道对大型轴流泵装置空化特性的影响,从进口速度三角形理论出发,推导泵汽蚀余量与进口速度均匀性之间的关系.采用CFD技术对大型轴流泵外特性曲线进行模拟,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设计工况下,扬程误差为3.58%,效率误差为3.31%.并对泵装置性能和空化特性进行预测,受肘形进水流态的影响泵装置进口速度均匀度变差,致使其扬程下降了7.83%,汽蚀余量增大了12.04%;通过比较进口速度均匀性,发现在叶轮进口截面处进口来流并没有垂直均匀地进入叶轮内部,而是与轴向流线成一定角度,且泵装置空化时来流速度加权平均角θ最大;将θ带入推导公式,发现泵装置的汽蚀余量误差能得到减小,且小于5%,达到工程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11.
针对核电站主给水泵性能参数选型计算、结构选型要求等进行了总结、探讨.对主给水泵选型设计流程、给水系统阻力计算方法、扬程计算方法、汽蚀余量计算方法,以及泵组水力、机械、仪控设计要求进行了具体介绍、分析.本文所总结的选型设计方法对核电站主给水泵的选型、优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针对当前离心泵在使用过程中抗空化性能差的问题,在现有IH80-50-250型化工离心泵的基础上,建立以泵汽蚀余量为目标函数的优化数学模型,采用正交试验对离心泵进行优化设计。基于L_(16)(4~5)正交表,选取叶轮进口直径、叶轮出口直径、叶片进口安放角、叶片出口安放角和叶片包角5个参数制定出16组正交试验方案。使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技术对16组离心泵模型进行流场模拟,采用极差分析得到各参数对优化指标的影响顺序,并获得一组最优方案。采用Pump Linx软件模拟得到原型泵与优化泵在不同工况下的泵汽蚀余量以及在额定转速下离心泵的蒸汽质量分数,对比结果表明,优化泵的泵汽蚀余量和蒸汽质量分数分别降低了28.87%和21.02%,提高了离心泵的抗空化能力,验证了正交试验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为离心泵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林伟波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8):7399-7401
核电厂的安全运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首先介绍了CPR1000核电厂主给水系统的特点及功能,针对核电厂调试过程中出现的主给水泵备用泵无法正确联锁启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充分考虑核电厂主给水泵运行的各种工况,对主给水泵备用泵启泵逻辑进行了优化,增强了核电厂运行的安全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王妍  周港  闫立彩 《甘肃科技》2009,25(7):36-38
泵是化工生产中常见的设备,其性能参数选择的正确与否对生产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正确的选择泵的性能参数是设计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确定卸98%浓硫酸火车槽车泵的选型作了详细的介绍,并当卸车条件发生改变会产生汽蚀工况时,安装了变频控制器,使设计达到优化。  相似文献   

15.
水泵动态建模在凝给水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给水泵系统在机组负荷变化时的动态性能,建立了某凝给水系统中给水泵的动态模型,采用既调阀又调泵的给水调节方式,对由于机组负荷变化引起的给水泵的动态响应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泵的实际动态过渡过程,对于分析给水系统的动态性能和进一步设计控制器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史海斌  马殿军 《当代地方科技》2010,(23):103-103,113
根据国内外的资料显示,水泵的汽蚀现象是发电厂普遍存在的现象,本篇论文就是以发电厂给水泵汽蚀现象为主要研究内容,论文结合黑河市热电厂在给水系统存在的问题,来深入探讨电厂给水泵产生汽蚀的原因以及预防给水泵发生汽蚀的有效措施。从而尽可能的避免,电厂主要附属设备给水泵因汽蚀而产生的损坏,进一步提高机组的运行安全性和发电厂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17.
考虑到不同的介质对电泵的运转有不同的影响,其特性也就不同.因此,对电泵的特性进行换算,给出了一套全新的电泵特性换算方法平均积分换算法.运用此法,既可以对电泵在无汽蚀工况下工作时的特性进行换算,又可以对有部分泵级工作在汽蚀工况下的电泵特性进行换算.  相似文献   

18.
以IS100-80-160离心泵为模型载体,提出一种引射吸水室离心泵。基于RNG k-ε湍流模型对不同引射参数下离心泵内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引射口直径和引射角度对离心泵汽蚀及水力性能的综合影响,并对数值计算模型进行实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在设计工况下,随着引射口直径的增大,泵汽蚀余量先减小后增大,扬程和效率略有下降;当引射口直径为3 mm时,引射吸水室的增压效果最好,泵汽蚀性能最佳;随着引射角度的增大,泵汽蚀余量逐渐增大,扬程和效率略微下降,合理的引射角度为15°~30°;实验与数值模拟结果的变化趋势相吻合,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管型座作为灯泡贯流式机组的主要支撑部件,将机组自重及运行荷载传递给周围的混凝土基础,受力条件复杂.依托岷江中下游某航电枢纽工程建立厂房坝段的整体三维模型,在满负荷、飞逸、甩负荷、充水停机4种不同工况下开展管型座基础应力分析.结果表明:上下支柱角点以及流道下游顶部为结构应力控制部位,甩负荷下最大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  相似文献   

20.
利用ANSYS CFX11.0软件,采用标准k-ε湍流模式封闭雷诺应力项,使用匀相多相流模型和Zwart-Gerber-Belamri空化模型对轴流泵模型的汽蚀特性进行三维定常数值模拟,计算得到的流量-必需汽蚀余量(net positive suction head,NPSHr)曲线与试验结果趋势一致.另外,分析了工况和NPSH对轴流泵汽蚀特性以及泵内汽蚀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