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瓦斯是影响煤层巷道安全快速掘进的主要因素之一,对煤巷掘进面的瓦斯涌出规律进行深入研究,能为瓦斯防治提供针对性办法,还分析了瓦斯涌出与综掘速度及其工艺(停开机)的关系,研究结果为保障高瓦斯工作面安全生产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高瓦斯矿井中,煤巷综掘工作面受采动影响,煤层中的瓦斯比较集中的释放到掘进工作面巷道内,造成回风瓦斯超限,采用两帮迈步式钻场实施边掘边抽,将钻孔布置在巷道两帮煤体裂隙带与实体煤层的交界面内,进行瓦斯抽采,既能够对前方煤层内的瓦斯进行预抽采,同时在巷道掘进过后,形成负压条带,实施"区域隔离",拦截由煤体向巷道涌出的瓦斯,从而控制掘进过程中回风流的瓦斯含量,保证了安全快速掘进,取得了较好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3.
在瓦斯富集煤层及受火成岩侵入、断层、褶曲、古河流冲刷等地质构造带煤、岩巷道掘进过程中,由于受掘进影响,在工作面顶板及两帮形成压力松动裂隙圈,当掘进工作面接近煤、岩层地质构造带附近瓦斯积聚区域时,呈高压状态积聚的瓦斯、水会通过工作面及两帮松动的裂隙短时间内大量涌出,造成掘进工作面瓦斯超限,严重时可能造成瓦斯爆炸事故,大隆矿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针对预防掘进工作面掘进过程中瓦斯、水异常涌出隐患,采取在掘进工作面施工超前瓦斯、水探放钻孔;瓦斯抽放钻孔并与瓦斯抽放管路连接进行抽放等方法,有效的预防了掘进期间瓦斯异常涌出。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煤巷掘进过程中煤层瓦斯流动及涌出规律的研究.提出了煤巷掘进时煤层瓦斯压力分市分析解.以及巷道煤壁瓦斯涌出量的解析式.给出了煤层中瓦斯近于单向流动时的煤巷已掘出长度的计算式。导出的结果是对煤巷掘进长度较短时瓦斯涌出规律研究的补充。  相似文献   

5.
刘克生  王旭  张中山 《科技信息》2007,(16):358-359
施工超前钻孔是预防掘进工作面瓦斯喷出和瓦斯突出的局部性有效措施,但在掘进工作面掘进过程中施工相对较繁琐,工程量较大,也容易影响正常掘进工作。本文介绍了在大隆矿东三采区七层瓦斯富聚区域煤巷综掘工作面,通过科学合理设计,合理组织施工超前钻孔,并边掘边抽,有效的预防了高瓦斯区域综掘工作面瓦斯和水的异常涌出,保证了安全快速掘进,取得了较好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6.
断层带煤体瓦斯地质特征与瓦斯突出的关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煤与瓦斯突出煤层开采期间的突出与断层之间的关联问题,采用瓦斯地质方法,通过矿井开采实例研究了井田内断层封闭与开放的瓦斯地质特征,并根据断层附近瓦斯涌出规律判断断层与突出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断层的开放性与封闭性对煤与瓦斯突出具有控制作用.封闭性断层带附近瓦斯涌出异常增大,构造应力集中、常常封闭有高能瓦斯以及发育的构造煤,为煤与瓦斯突出创造条件;开放性断层带附近具有煤层瓦斯压力相对较低,煤层瓦斯含量较正常下降的特征,而在远离断层面的一侧,伴随有平行断层的条带状煤层应力集中区,其中具有煤层瓦斯压力大、煤层瓦斯含量高的特征.该成果对煤矿在煤层断层带开采瓦斯防治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7.
通过历年来工作面瓦斯涌出量数据,分析了东欢坨矿8煤层瓦斯涌出特征,研究了不同因素对8煤层瓦斯涌出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瓦斯涌出量随工作面开采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工作面相对瓦斯涌出量和遇到的断层数密切相关;靠近向斜轴一侧,瓦斯涌出量值普遍偏小,局部有异常存在;在远离向斜轴方向,瓦斯涌出量普遍较大;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和工作面涌水量之间表现为负相关;顶板岩性对瓦斯涌出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针对近年来,在一些低瓦斯矿井的瓦斯异常涌出区发生了一些重大瓦斯事故,以上海能源股份公司煤层瓦斯含量低,而局部存在高瓦斯区域的孔庄煤矿为例,从影响瓦斯涌出的地质因素和采掘因素出发,详细分析了低瓦斯含量煤层瓦斯异常涌出原因,并提出了瓦斯异常涌出防治措施。也为其它低瓦斯矿井瓦斯异常涌出问题的研究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针对山西天池煤矿高瓦斯煤层综掘瓦斯超限问题,分析了连续掘进煤巷煤壁和落煤的瓦斯涌出特征.随煤巷长度的增加,煤壁绝对瓦斯涌出量趋于稳定,煤壁瓦斯涌出有一个极限排放时间和极限长度问题,迎头绝对瓦斯涌出量与综掘落煤量基本成比例增加;统计确定受构造和综掘落煤的影响迎头和回风平均瓦斯涌出不均衡系数分别为3.38和2.05,统计结果为今后天池煤矿综掘工作面合理配风量的计算和瓦斯治理技术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海斌  张红霞 《科技信息》2011,(11):350-350
煤层瓦斯治理工作在高瓦斯矿井瓦斯治理中一直是一个比较难解决的问题。在采面回采过程中,瓦斯绝对涌出量一般较低,遇到过瓦斯带时,绝对涌出量就会明显提高,给采面的正常回采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对回采工作面的瓦斯治理一般是加大工作面的供风量、施工排放钻孔等措施.但遇到瓦斯涌出量异常时,这些方法的效果很差,基本不能解决瓦斯涌出异常问题。文章结合平煤煤矿工作实践,采用加大工作面供风量、综采工作面卸压区浅孔抽放和采面上隅角埋管抽放综合治理技术,较好地解决了瓦斯隐患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讨论由能谱关系为ε=αp~δ的粒子组成的n维理想气体的热力学性质,并引入广义积分Ⅰ(z,ξ;a),将非相对论性和极端相对论性的玻耳兹曼气体、费米气体和玻色气体的性质进行统一的论证分析。  相似文献   

12.
通过岩心渗流物模实验,采用气液同注方式,对不同注气速度条件下空气泡沫防气窜能力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测量了岩心两端注入压差随注气速度增长的变化值,对比了含聚泡沫和无聚泡沫防气窜能力,得出在注气速度一定的情况下,含聚泡沫的注入压差明显高于无聚泡沫,且含聚泡沫能在更高的注气速度条件下防气窜,并且界定了气窜发生的临界注气速度。  相似文献   

13.
阜新王营井田浅成气的成藏与岩浆活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营井田是产气率较低,裂隙又很不发育的长焰煤井田,但该井田却很有成为很具有开发价值的煤成气田。本文从该井田的地质特征-成煤期后有剧烈的岩浆活动这一现象出发,依据井下瓦斯突出及矿井抽放瓦斯的实际资料,同时运用煤成气的生成、储藏、运移理论,科学分析了该井田能产出大量煤成气的原因-即岩墙、岩床不但提高了长焰煤的产气率,而且也造就了煤成气的储运场所和运移通道。从而得出了岩浆活动是促成浅产质煤能成为可资开发的煤成气田的重要因素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煤层变质演化的因素,论述了煤层生烃时间及生烃量,探讨了煤层瓦斯聚集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实验为基础,研究了气体的吸附性和瓦斯含量间的关系,煤质和瓦斯含量间的关系,煤的孔隙率和瓦斯含量间的关系,以及突出煤层和非突出煤层瓦斯含量间的差别,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煤和瓦斯突出机理.  相似文献   

16.
由于页岩气在泥页岩储层中以多种方式赋存,在开展页岩气资源评价时,需定量表征泥页岩对不同赋存状态页岩气的容烃能力。基于泥页岩等温吸附试验,评价不同丰度、不同成熟度泥页岩的吸附气能力;并通过温、压校正转换至任一温度、任一压力下泥页岩的吸附气能力。借助Vasquez-Beggs模型,评价地质条件下油溶气能力,分析页岩气中不同赋存状态下页岩气含量的比例关系,推算出游离气量。研究表明,在压力达到一定后,泥页岩最大吸附能力主要受到有机质含量的制约;而油溶气量除了受到温、压和原油数量的影响外,气在原油中的溶解度同样至关重要。从伊通盆地评价结果来看,双阳组页岩气最多可达到5 703.74亿m3,其中主要吸附态赋存于泥页岩储层中,其次为游离态页岩气,油溶气量较少,仅为165.54亿m3。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综采工作面瓦斯涌出的特征和在各种通风系统下瓦斯涌出情况,提出了改进工作面通风系统和瓦斯抽放两种综采工作面瓦斯治理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8.
成都至贵阳高速铁路途经三个地貌单元,工程地质问题极为突出,线路工程所经区域有害气体不良地质极发育,主要类型为气田气、煤层气两大类,分布范围广泛,受其影响全线不同区段共有117座瓦斯隧道,为铁路建设史上之最。有害气体严重威胁着铁路工程的施工及运营安全,因此研究成贵铁路不同类型有害气体的地质特征及分布规律,对有害气体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对铁路沿线区域地貌单元、大地构造背景、地层特性、储气构造、有害气体类型的地质分析,结合综合勘探、气体测试等验证,总结出成贵铁路工程有害气体发育的地质特征;基本查明气田气、煤层气的分布范围及分区规律,划分了隧道瓦斯等级,可供类似工程建设借鉴。  相似文献   

19.
页岩气藏中天然气赋存形式不仅包括游离形式,还有吸附形式。对于页岩气藏,准确识别气藏中两种气体状态的相对多少,对认识气藏开发动态具有重要意义。常规岩心实验认识气藏赋存特征不仅成本较高,而且操作繁琐,误差难以控制。为此,根据物质平衡原理,分别建立了页岩单纯介质定容气藏、页岩单纯介质封闭气藏和页岩双重介质封闭气藏的物质平衡方程,并结合页岩气藏的生产特点,提出了页岩气藏游离气量和解吸气量的计算方法,最后进行了计算实例分析。该方法避免了模拟实验的繁琐和误差,简单实用,是页岩气藏动态分析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近 2 0年来 ,天然气运移理论研究对我国天然气地质学发展的贡献可概括为①为多源、多阶段和多运移相态天然气成藏理论的建立提供了重要依据 ;②进一步阐述了天然气成藏过程 ,指出天然气运移地质条件是盆地、热作用和成烃演化成藏三大地质要素的有机结合 ,是促进天然气聚集成藏的关键 ;③建立了天然气动态成藏、多期成藏和晚期成藏理论 ;④建立了符合中国地质特点的天然气调查研究系列的重要依据 ;⑤根据天然气运移理论 ,总结了中国大中型气田成藏条件 ,明确了中国大中型气田的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