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研究异族效应的认知机制,采用快速流刺激范式,让中国被试对本族面孔和异族面孔进行种族分类判断,记录被试在观看面孔时诱发的识别电位的潜伏期和波幅变化.结果在行为和ERP上均观察到了显著的种族效应:在行为上,被试对异族面孔的判断显著快于本族面孔,对正立面孔的判断显著快于倒置面孔;在脑电上,中国面孔诱发的RP波幅比高加索的更大.研究表明,面孔种族分类在RP阶段已经完成,由于知觉经验上的差别,二者在加工深度上不同.识别电位作为视觉加工的指标可用来揭示异族效应的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2.
采用连续闪烁抑制范式,以7种基本面孔表情(中性、高兴、厌恶、恐惧、悲伤、惊喜、愤怒)为实验材料,考察何种面孔表情能更快进入个体的意识层面.研究中给被试一只眼呈现动态噪声图片,另一只眼呈现面孔目标刺激图片.面孔图片会在左上、左下、右上、右下4个位置随机出现.要求被试看到面孔后立刻判断面孔的位置.实验记录从试开始到被试按键这段时间,即记录了刺激突破抑制阶段进入意识层面所需要的时间.结果发现,愤怒面孔比中性面孔更快进入意识,表明人们可能对愤怒面孔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3.
运用事件相关电位(ERPs)技术, 采用学习-再认的实验范式, 考察38名大学生(21名男生和17名女生)对女性面孔吸引力再认记忆的认知神经机制。结果发现大学生对女性面孔吸引力的记忆偏好存在性别差异, 再认任务中有吸引力的女性面孔诱发了男性更负的早期ERP成分(N90, N220和N300), 而对女性的效应并不显著。这可能与两性在遗传基因、性激素、大脑结构与功能上的不同有关。进一步对男性的记忆特点进行分析发现, 内隐记忆效应在N80和LPC(300~600 ms)上表现显著, 其最强效应出现在中央区和顶区; 外显记忆效应在P170和LPC(400~600 ms)上表现显著, 其最强效应出现在前额区和额区。表明男性对有吸引力女性面孔的记忆偏好效应更大, 且内隐和外显记忆的脑机制在单一的再认任务中产生了分离。  相似文献   

4.
岩石受载记忆的声发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刚性试验机上,对花岗岩试样进行了单轴循环加载试验,分析了试验过程中试样的状态参数、物性参数及声发射(AE)信息的变化规律,得到了四个不同循环加载阶段应力、应变及损伤因子与AE事件累计数的关系,并以Fencity比评判各参数对Kaiscr效应值记忆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岩石试样的物性参数(应变、损伤因子)对Kaiser效应值记忆的准确程度和稳定程度均好于状态参数(应力),岩石材料在受压变形过程中,“生的塑性变形是应力记忆能力出现Felicity效应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采用视觉搜索任务,意外记忆再认任务调查编码阶段的知觉负荷对恐惧和中性分心面孔记忆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在视觉搜索任务中,高知觉负荷条件下的正确率显著低于低知觉负荷,反应时显著长于低知觉负荷条件;在意外记忆再认任务中,由于被试对新恐惧面孔的虚报率较高,造成中性分心面孔的记忆成绩显著高于恐惧面孔。可见,人们对恐惧面孔具有一定的反应偏向。  相似文献   

6.
采用DRM(Deese/Roediger Mc Dermott paradigm)范式,探讨汉语错误再认的影响因素.实验采用混合实验设计,并分为想象组和控制组,共54名被试参加实验,每组27名.每名被试在学习阶段进行视听两种不同呈现通道的实验,其中想象组要求被试对所呈现的词语进行正字法的判断任务,而控制组不进行该任务.测验阶段为词语再认测试,为视觉呈现.结果表明,汉语错误记忆存在通道效应,视觉通道条件下的错误记忆高于听觉通道.当在想象组中听觉通道加入正字法编码任务后,这种通道效应消失.说明正字法是编码是影响汉语错误再认的重要因素,但是其影响与国外研究不同,可能与汉语自身的语言特性和加工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7.
通过2个实验来考察学习判断(Judgment of Learning,JOL)中的练习伴随低估(Underconfidence with Practice,UWP)效应,实验1以21名大学生为被试,考察了延迟JOL中的UWP效应,实验2以36名大学生为被试,考察了项目难度对UWP的影响,结果表明:(1)延迟JOL中没有发现UWP效应;(2)容易项目出现UWP效应,而困难项目中没有出现UWP效应。(3)延迟JOL的相对准确性高于即时JOL,出现延迟判断效应。  相似文献   

8.
为了考察表象编码对事件性前瞻记忆的影响,以汉字为材料,将60名大学本科生随机分到标准编码组和表象编码组中,每组被试均完成材料相同的三个阶段的实验任务.实验结果表明,表象编码对事件性前瞻记忆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无论是标准编码组还是表象编码组,将意向行为与背景相联系都能够产生高水平的前瞻记忆表现.与标准编码条件相比,表象编码条件下被试对线索词和诱发词的反应时更短.此外,与国外使用英文字词的研究结果相比,以汉字为实验材料,被试对线索词和诱发词的反应时均短于词汇判断任务的平均反应时,并未出现线索干扰和诱发干扰效应.  相似文献   

9.
考察了非临床社交焦虑者对情绪性眼睛的加工机制.将轻蔑和快乐面孔表情中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进行重新组合,形成眼睛-嘴巴一致、眼睛-嘴巴不一致、眼睛-无嘴巴3种类型的面孔.在眼睛部位事先提供注视线索,要求被试判断随后出现的面孔中眼睛是否是快乐的.结果发现,高低社交焦虑被试在眼睛-嘴巴一致的条件下(相对于不一致条件),对眼睛的情绪类型判断的正确率更高.高社交焦虑被试,对快乐眼睛的加工受到了嘴部情绪的显著影响,而对轻蔑眼睛的加工则不受嘴部的影响;而低社交焦虑被试没有表现出这种交互作用.研究表明,个体对情绪性眼睛的加工受到了嘴部情绪信息的显著影响,高社交焦虑个体对轻蔑眼睛的加工具有显著的回避倾向.  相似文献   

10.
错误记忆是指人们错误地将曾经发生过的事情判断为从未发生,或者将从未发生的事情判断为发生过.本研究运用DRM范式研究反馈方式和项目关联性对词语的错误记忆的影响.结果表明:1)反馈方式的主效应不显著,即在不同的反馈条件下,词语的错误再认率没有显著差异.2)项目关联性的主效应显著.再认词语与学习过词表的语义关联性越大,其错误再认率越高.3)反馈方式和项目关联性的交互作用显著.对于中等关联程度的词语来说,肯定反馈条件下的错误再认率要显著低于无反馈条件下的错误再认率,无反馈条件下的错误再认率要显著低于否定反馈条件下的错误再认率;而对于高等关联程度的词语和低等关联程度的词语来说,接受不同反馈方式被试的错误再认率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探讨正常育龄妇女月经周期对情绪冲突的影响,以及不同时期的情绪注意偏向.研究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词-面孔Stroop任务,分析比较了21名被试在卵泡期和黄体期完成情绪判断任务和性别判断任务的正确率和反应时.结果发现:被试在两个任务中均表现出明显的情绪Stroop效应;在情绪判断任务中,月经周期对情绪冲突Stroop任务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黄体期被试的情绪Stroop效应更加明显,对负性和正性情绪面孔识别的正确率和反应时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在性别判断任务中发现,与黄体期相比,女性在卵泡期对男性面孔的识别正确率较高,反应时较短.研究结果表明:女性在黄体期的认知控制能力较卵泡期下降,同时对负性情绪表现出明显的注意偏向;卵泡期女性对男性面孔的偏好大于黄体期女性.  相似文献   

12.
张红 《科技信息》2011,(10):54-55
该文采用DRM范式,探讨了不同认知风格的个体对错误记忆的影响。实验中采用言语型和表象型的不同认知风格的个体作为实验变量之一,并分别考察了不同认知风格的个体对图片和文字材料在错误记忆易感性上的差别。研究结果表明:文字的三种关联程度的错误记忆成绩大于图片的成绩。不同认知风格的个体在文字(图片)材料下的错误率并没有显著差异。对于无关联程度的错误率不管是文字还是图片基本没有差异,但在强关联程度和中关联程度下文字的错误率要高于图片的错误率。  相似文献   

13.
x采用有表情和无表情的面孔图片作为刺激,诱发相应的情绪状态后,让被试完成一种数字大小判断任务和一种空间认知任务。结果表明,面孔有无表情对空间认知任务的完成速度有显著影响,而对数字任务没有影响。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情绪加工与空间认知涉及相同的脑区,而与数字任务则不同。  相似文献   

14.
正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和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研究发现,缺乏适当的睡眠可能会影响面部识别的准确性,这对治安以及法医工作意义重大;然而,那些缺乏睡眠者对他们的决策依然十分自信,这进一步突出了缺乏睡眠对安全和治安的影响。该研究的参与者被要求回答同时出现在电脑屏幕上的人是同一个人还是不同的人。此项研究与日常的面部识别测试有两点不同:1,图片中的人是陌生人;2,此项测试不涉及到记忆,图片中的人是同时出现。之前的研究已经证明缺乏睡眠对面部记忆  相似文献   

15.
采取DRM范式,要求被试分别对字音相同或相近的汉字和字形相近的汉字作是否出现过的判断。研究单个汉字的语音关联、字形关联对小学生错误记忆的影响。实验一发现,被试对关键诱饵字产生了明显的错误再认,字音相同或相近能够引发小学生对汉字的明显的错误记忆现象。实验二发现,被试对关键诱饵字也产生了明显的错误再认,字形相近能够引发小学生对汉字的明显的错误记忆现象。  相似文献   

16.
采用3种情绪图片为实验材料,设置了3种不同程度的注意水平,就注意对情绪记忆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重度和轻度分散注意都削弱了三类情绪图片的再认成绩,其中对正性图片和负性图片的削弱程度是相同的,且大于中性图片.结果表明,时间紧迫编码下情绪记忆更依赖于注意,情绪记忆受注意的调节大于中性记忆.  相似文献   

17.
羞耻性自传体记忆: 基于自我文化差异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Markus和Kitayama的自我文化理论, 考察羞耻情绪在中美两国文化下的差异。69名中国大学生和65名美国大学生作为被试, 每个被试被要求回忆一个自己亲身经历的羞耻性事件。之后根据羞耻自传体记忆的特点及理论假设, 制定了编码规则。根据编码规则, 对每个记忆进行编码统计。研究结果显示: 1) 中国被试羞耻性自传体记忆的具体程度高于美国被试; 2)中国被试的羞耻记忆出现更多人际关系的内容; 3)中国被试更多报告羞耻事件发生在童年和青春期, 更多涉及学校和老师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为考查中国人对西方高强度情绪图片的情绪识别,探讨了高强度表情情绪识别的跨文化性,分析脸部信息和肢体信息在高强度情绪中的作用.采用网球比赛中西方运动员输分或者赢分之后的图片,让被试选取1~9分判断图片的效价(1为非常消极,5为中性,9为非常积极).被试分为3组,每组观看的材料不同,只看面孔信息,或只看肢体动作,或看完整的原始图片.结果发现,在脸部组,输分与赢分图片效价区分不显著,在肢体组与完整组,赢分图片的效价大于输分图片的效价.结果表明,肢体信息在高强度情绪识别中非常重要,而脸部信息不能提供诊断性的效价判断.  相似文献   

19.
面孔认知足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近年来备受关注.本研究主要采用行为实验探讨面孔呈现顺序对局部表情识别产生的影响.30名被试在观看不同呈现顺序的面孔照片后,完成单独眼睛和单独口部的情绪表情识别任务.结果发现,与错乱顺序的面部表情相比,向被试呈现自然的逐渐愉快的面部表情会促进被试对局部表情的识别,即在面部表情识别中存在自然顺序优势.在识别快乐这一表情时口部线索比眼睛线索更重要,存在口部优势效应.  相似文献   

20.
为考察数字空间表征的特点和可变性,运用实验法对30余名大学生进行了研究.实验1采用单手奇偶判断任务,实验2在实验1的基础上增加了从左至右或者从右至左的稳定空间启动,结果发现:实验1中被试表现出了明显的SNARC效应;实验2中从左至右稳定的空间位置启动能增强SNARC效应,而相反方向稳定的空间位置启动能削弱SNARC效应.结果表明SNARC效应不受按键距离的影响,且SNARC效应具有一定程度的可变性.结果能为数学认知发展、数学教学以及数学障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