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掌握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在我县孕、产妇中的感染情况.方法:孕24周前的孕妇抽留血清送县疾控中心筛查,孕24周后在本院化验室用省卫生厅统一配发的高效敏感试剂进行快速筛查.结果:2006年度经我院筛查后确认的孕妇感染检出率为0.33%,略低于2004年度全省调查的孕妇感染平均水平0.4%.结论:目前HIV在我县孕产妇中感染水平居全省中等水平.及时、准确、全面掌握HIV在孕产妇中的流行趋势,及时采取有效阻断措施,是减少HIV母婴传播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刘俊 《科技潮》2011,(9):22-25
艾滋病(AIDS),全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因为感染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通过杀死人体内的免疫细胞、降低人体的免疫力,使患者失去防御能力,最终死于机会性感染。从上世纪80年代发现至今,全世界超过3300万人感染HIV。虽然全世界众多医学研究人员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至今尚未研制出根治艾滋病的特效药物,也没有可用于预防的有效疫苗。  相似文献   

3.
<正>A:现在比较认可的观点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起源于感染非洲狒狒(chimpanzee)和黑猩狸(gorillas)的类人猿免疫缺陷病毒SIV(Simi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SIV最初只在非人灵长类之间传播,到了20世纪,SIV侵入到人体并且发生基因突变和重组,成为HIV。  相似文献   

4.
2004-2007年塘沽区无偿献血者抗-HIV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海涵 《天津科技》2009,36(5):116-117
采用国产、进口两种试剂,用ELISA方法对天津市塘沽区2004-2007年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抗-HIV检测,了解塘沽区无偿献血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情况。证实了目前无偿献血的检测方法敏感度较高,血液质量得到充分保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湘潭市无偿献血者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梅毒螺旋体(TP)的感染状况。方法2006年1月~2008年12月湘潭市共检测53969名献血者,采用ELISA检测献血者的抗-HIV和抗-TP,梅毒螺旋体还增加TRUST的检测,确定HIV和TP在湘潭市献血人群中的感染率。结果所有献血人员中没有检测到HIV感染,TP的感染率年平均为0.43%。ELISA与TRUST检测抗-TP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P-ELISA敏感性高于TRUST。结论湘潭市献血人员中未发现HIV感染者,但梅毒的感染率有上升的趋势,提示本站应着重加强梅毒螺旋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6.
Q&A     
包春莹 《科学世界》2014,(1):102-103
Q:艾滋病病毒通过性接触、体液和母婴传播,那第一个艾滋病患者是如何感染的? A:现在比较认可的观点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起源于感染非洲狒狒(chimpanzee)和黑猩猩(gorillas)的类人猿免疫缺陷病毒SIV(Simi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相似文献   

7.
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含量测定提供一种定量的方法。方法 以HIV-Ⅰ型感染小鼠,用竞争性定量多聚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Competi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C-PCR)和增强化学发光法测定HIV含量。结果 用QC-PCR方法测定HIV含量简单、快速、准确而且无污染。结论 QC-PCR可作为HIV DNA测定的新方法,是AIDS早期诊断、疗效观察及愈后判断的监控手段。  相似文献   

8.
《创新科技》2012,(6):32-32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的科学家在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病患的血液中,确认了新型的HIV抑制蛋白。在实验室的研究中,这种名为CXCL4或PF-4的蛋白质可与HIV直接结合,使其无法依附或进入人体细胞。相关研究报告发表在近日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  相似文献   

9.
<正> 该项成果属于现代生物技术方面免疫生物工程领域。艾滋病由一种嗜人类淋巴细胞病毒感染而引起的疾病,该病传播快,死亡率极高。迄今尚无特效的药物及疫苗来治愈和预防该病。切断其传播途径是防治该病传播的可行有效的措施。艾滋病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缩写“HIV”)检测盒是我们诊断HIV感染和杜绝经血液  相似文献   

10.
HIV-1感染与树突状细胞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是目前所知的机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呈递细胞,在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在AIDS发病机制中有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与宿主细胞之间的作用已经有很多报道,但对树突状细胞与HIV感染之间的作用了解较少。近年来的研究发现HIV-1能诱导树突状细胞分化,改编细胞基因表达,上调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产生活化T细胞,而不同的DC亚群表达不同的甘露糖C-型凝集素受体(MCLRs)结合HIVgp120,从而促进病毒感染复制和扩散。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微量营养素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体内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102名HIV感染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给予安慰剂和复合微量营养素片,在研究开始及结束时分别进行体格测量和免疫状态测定。结果 两组受试者在年龄、身高、体重和男女性别比方面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前两组受试者体内的CD3+、CD4+、CD8+ T淋巴细胞水平和IgA、IgG、IgM、C3水平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后试验组CD3+、CD4+、CD8+ T淋巴细胞水平和IgA、IgG、IgM、C3水平均明显高于研究前和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与研究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补充微量营养素能改善HIV感染者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2.
马铃 《大自然》2012,(3):40-42
艾滋,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英文缩写AIDS(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的音译。引起艾滋病等相关疾病的病毒被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即HIV。它是一种以RNA(核糖核酸)为遗传物质的慢病毒,  相似文献   

13.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简称HIV)是导致艾滋病的病原体。研究HIV的病原学是认识HIV的致病机理、寻找有效的抗病毒治疗的靶位、设计HIV疫苗和诊断方法并最终控制艾滋病的基础。自从1983年HIV被分离出以来,HIV的病原学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阐明了HIV的形态、结构以及病毒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了解了HIV的复制和生命周期,并对病毒复制的调控有了基本的认识;对HIV在体内的动态和变异规律有了深入的了解;在上述认识的基础上,对HIV的致病机理以及病毒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进展。但是,艾滋病的抗病毒治疗和特异性免疫预防还远没有解决。开展深入的艾滋病病原学和致病机理研究,进一步揭示病毒复制、调控和致病的分子机制,阐明病毒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是发展新型抗药物、设计有效的HIV疫苗的前提和保证。本文概括了HIV病原学研究领域的主要进展,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检测甘肃省3名感染HIV儿童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HIV-1病毒载量,探讨感染HIV儿童开展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时机的选择。方法 CD4~+T淋巴细胞计数按照美国BD公司FACS Calibur四色流式细胞仪和相应试剂说明书进行,HIV-1病毒载量按照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NucliSens easyQ HIV-1 v1.1试剂说明书进行。结果 3名感染HIV儿童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在目前中国开始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标准(350个/μL)以上,而HIV-1病毒载量治疗前平均在10~5IU/mL左右。其中两名儿童开展抗逆转录病毒治疗3个月后,HIV-1病毒载量降至10~2IU/mL左右。未开展治疗的儿童其HIV-1病毒载量仍维持在10~5IU/mL。结论儿童一旦感染HIV,应尽早诊断和及时开展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5.
天花粉蛋白抗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检测用基因工程方法制备的天花粉蛋白抗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的活性。方法将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在细胞系中培养,加入天花粉蛋白后,观察细胞病变情况,检测P24抗原及逆转录酶的活性。结果加入天花粉蛋白的细胞始终未见细胞病变,P24抗原及逆转录酶检测均为阴性;阴性对照组细胞在第7 d以后均出现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感染典型细胞病变,P24抗原及逆转录酶检测均为阳性;阳性对照组始终未见HIV-1感染典型细胞病变,逆转录酶的活性检测和P24抗原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天花粉蛋白在培养细胞系中可以有效地抑制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  相似文献   

16.
《科学世界》2009,(9):9-9
近10年来,多数科学家认为,黑猩猩与其他一些非人类灵长类动物虽然能被猿免疫缺陷病毒(SIV,与HIV极为相似)感染,但它们不会出现类似艾滋病的严重症状。今年7月23日出版的《自然》杂志刊登的一项研究推翻了这一结论,美国、英国及坦桑尼亚科学家研究发现,黑猩猩也会患上类似艾滋病的疾病。  相似文献   

17.
病毒与肿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病毒可以通过不同机制诱发人恶性肿瘤,包括 DNA 病毒和 RNA 病毒。病毒可以直接作用于细胞基因,使其增生,最后发展成癌。另一是由于机体免疫系统受到抑制,病毒诱发细胞恶性变,形成癌症。后者例如艾滋病人由于 HIV 感染引起的免疫缺陷,很多病人易发生卡波西(Kaposi)肉瘤及淋巴瘤。另外一些病毒,  相似文献   

18.
1.引言 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一种以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为特征的复杂综合征,其发生机制极为复杂,主要包括:(1)HIV感染细胞与未感染细胞融合为合胞体;(2)HIV对T_H细胞的选择性感染和破坏;(3)HIV引起免疫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HAART治疗对MSM感染人群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6至2013年接受HAART治疗年满18岁且治疗满1年以上的224例MSM患者,治疗前后免疫重建、病毒载量、性伴/配偶检测情况、安全套的使用频率及接触性伴人数进行统计。结果:经HAART治疗的MSM患者病毒量比治疗前得到有效控制(病毒载量小于50 copies/m L),CD4+T淋巴细胞计数治疗后比治疗前有明显的增长,大部分无保护性行为及性伴数下降(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有效HAART治疗及良好的依从性能够使MSM感染者HIV得到有效控制,安全性行为意识增强,在预防和控制HIV通过男男性行为向普通人群扩散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 HIV-1)能够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并通过基因沉默的方式逃避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ighly Active Antietroviral Therapy, HAART),而高效特异性的基因编辑工具的出现,有望成功切除HIV-1前病毒基因组。重组腺相关病毒(AAV)是基因治疗的重要载体系统,为了获得能够高效感染T细胞的基因编辑工具递送系统,本研究通过比较过表达增强绿色荧光蛋白的血清型2、血清型6、血清型DJ的重组腺相关病毒,筛选出T细胞系的偏好血清型为6型。通过比较CMV启动子、SFFV启动子,筛选出T细胞系的偏好启动子为SFFV启动子。最后,我们通过制备过表达靶向HIV-1长末端重复序列(Long Terminal Region, LTR)的锌指核酸酶(Zinc Finger Nuclease, ZFN)的AAV6递送载体系统,感染模拟HIV-1阳性表达的细胞系Ya, T7E1检测证实HIV-1前病毒基因组被特异性切除,流式细胞仪检测证实切除效率约为17.1%,测序分析进一步证实靶向HI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