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世界》2006,(5):82-83
埋藏在南极冰层下的中微子观测网,其规模是日本神冈探测器的2万倍。 为了观测来自宇宙的高能中微子,美、欧、日等国家的科学家正在联合进行一项取名为“IceCube”的国际科研项目,试图解开宇宙高能中微子的谜团。2006年1月末,已经开始进行观测。本文将介绍这个埋藏在南极一两千米冰层下的中微子观测网.它是由4800个光检波器组成的巨大而独特的天文观测系统。[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回顾了2021年天文学领域取得的重大进展,盘点了一系列重大的成果和事件:在火星探测方面,多国探测器相继抵达火星并开展科学研究,"洞察号"首次揭秘火星内部构造;中国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观测到1.4 PeV能量的光子;"悟空号"取得氦核70 GeV至80 TeV能段的精确能谱;冰立方中微子天文台(IceCub...  相似文献   

3.
4.
 美国东部时间2018年7月12日11时,冰立方中微子天文望远镜团队宣布天文学领域的又一重大发现:架设在南极的望远镜实时预警系统于世界协调时间2017年9月22日20:54:30.43探测到一个能量约为290 TeV的高能缪子中微子(muon neutrino),并命名为Ice-Cube-170922A。这是首个拥有银河系之外源头的超高能中微子事件。对此本刊专访了曾在冰立方中微子天文台工作的青年科学家徐东莲博士,目前是李政道青年学者和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特聘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能天体中微子和中微子天文。  相似文献   

5.
爱隐居的望远镜"冰立方"微中子望远镜被冻在2000多米深的南极冰层下,而KM3微中子望远镜建在300多米深的地中海里。位于日本的微中子望远镜就藏在地底1000米深的神冈矿山下。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微中子望远镜被深埋在地底2000多米的人造水缸中。在充满阳光和沙滩的夏威夷,却也有微中子望远镜隐居在天然的山谷中。……望远镜贵在能望远,可这藏起来的望远镜要怎么望?隐士自有妙计。深藏不露,为的就是捉拿那些隐形的微中子杀手。  相似文献   

6.
科学触角     
闫凯 《科学世界》2013,(8):20-21
南极冰架缩小多因底部融化冰架是延伸于南极洲大陆周边海面上的大面积固定冰盖。由于全球气候变暖,近年来南极冰架不断崩解,面积逐年萎缩。按照传统观点,南极冰架大多因冰山崩解而失去质量,但美国一项新研究表明,由海水变暖导致的底部融化可能是南极冰架不断缩小的主要原因。这一发现或将改变人们对气候变暖影响南极演化的认识。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的研究人员6月13日在《科学》(Science)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利用卫星观察及冰表面积累重建等方式,第一次全面勘测了环绕南极洲、总覆盖面积达150万平方公里的冰架。结果发现,2003~2008年间,每年南极冰架由于底部融  相似文献   

7.
正"在第32次南极科考中,"全地虎"能否经受住南极恶劣自然条件的挑战,向人们彰显它作为"南极之王"的王者风范?"北京时间2015年12月4日,中国南极科考船"雪龙号"在经过近1个月的长途跋涉后,抵达南极圈,正式启动了对南极的第32次科考。与此前31次科考不同的是,此次随同"雪龙号"以及277名科考队员一起踏上南极的,还有一款"秘密武器"——贵州产我国首款自主研制  相似文献   

8.
黔人南极行     
正2014年2月8日,我国第四个南极科学考察站——南极泰山站正式建成,中国第30次南极科考的一大重要任务圆满完成,我国极地考察史上又添新的里程碑。让我们跟随"贵州籍南极科考第一人"谢晓尧教授的脚步,踏上科考之旅,一同去探索南极的美丽与神秘,去展望南极科考带给我们的美好期许。(本期"科学视点"得到了谢晓尧教授的大力支持,在此谨致谢意!)  相似文献   

9.
<正>今年是中国与阿根廷建交45周年,5月阿根廷总统马克里将访问中国。几乎在同一时段,1959年签署的《南极条约》的协商会议将首次在中国召开。阿根廷是世界上最靠近南极的国家,也是《南极条约》创始成员国之一。阿根廷还是《南极条约》秘书处所在地,在南极政治和南极治理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堪称"南极大国"。鉴于南极对于阿根廷的重要性,同时南极问题又与马尔维纳斯群岛(以下简称马岛)的主权问题  相似文献   

10.
《大自然》2017,(2)
正2017新年伊始,中国科考船"海洋六号"已在南纬60°、西经60°附近海域,开展了为期45天的中国第33次南极科考海洋地质和地球物理调查。此次远航也是这艘科考船的南极"处女航"。"海洋六号"南极科考航次首席科学家何高文指出:"人类之所以高度重视极地研究,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南极和北极都最为‘敏感’,也最为单纯,它们也是影响全球环境变化的最  相似文献   

11.
陆龙骅 《科技潮》2000,(8):32-34
在新的千年之交,我有幸作为中国第16次南极考察队的一员,继参加中国第5次南极考察队的首次东南极考察后,再次赴南极考察。南极位于地球最南端,南极大陆95%以上地区终年被冰雪所覆盖,气候条件恶劣,是世界上最寒冷、暴风雪最频繁、风力最强和最干燥的地区。素有世界"寒极"、"风极"和"白色沙漠"之称。鉴于它的特殊地理位置和特有的生态环境,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对南极的科学考察与研究。研究南极对人们认识全球气候变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作为中国第30次南极科考的一项重要任务和成果,2014年2月8日,中国南极泰山站正式建成开站,这是我国继长城站、中山站及昆仑站之后的第4个南极科考站。2015年,中国第5个南极科考站的建设也即将启动。泰山站:把科考能力"前移"数百公里泰山站得名于五岳之首的泰山,象征"坚实、稳固、庄严、国  相似文献   

13.
据高能中微子的"长基线"实验计设参数,用数值实验常数相关联的唯象方法算出中微子质量数值,估算了中微子振荡几率,判断了μ中微子vμ与τ型中微子vτ最可能发生振荡.  相似文献   

14.
运气很神秘,每个人在生活和事业中都会碰上不可多得、无法自控、后果或好或坏的机遇,这些机遇有时甚至能成就或者断送他(她)的一生。科学家也不例外,他们在探索自然奥秘的漫长旅程中,有时也会因为好运而获得重大发现,一举成名;或者遭遇坏运气而前功尽弃,甚至一事无成。日本的高能物理国家实验室(KEK)在20世纪80年代的运气就很差。当时第五种夸克"底夸克"(bottomquark)已经在美国费米实验室被发现  相似文献   

15.
<正>据日媒报道,日本第58次南极科考队正致力于调查生长在南极大陆湖底的植物。科考队希望通过调查湖底神秘的生态,弄清生态系统的形成机制。有迹象显示,在南极大陆的湖泊里"绿色森林"正在扩大。据报道,日本南极科考队2月在位于昭和基地以南约50公里的一处湖泊的水深约7米处设置了摄像机。覆盖湖底的是"苔藓堆"。这些苔藓  相似文献   

16.
正4月28日,澳大利亚总理特恩布尔、外长毕晓普以及环境部长亨特发表联合声明,公布了澳大利亚新的南极战略及20年行动计划。这份新战略阐述了澳大利亚在南极问题上的政策立场和宏伟构想,也向国际社会再次宣示了它在南极的特殊权益以及捍卫这些权益的决心。多国竞争,澳大利亚"利益特殊"早在18世纪后期,人类就开始了对南极海域的探索。冷战中的美苏争霸也在南极投下了阴影,美苏都保留了对南极提出领土要求的权利。为了  相似文献   

17.
2002年诺贝尔物理奖与中国人擦肩而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2年诺贝尔物理奖的一半授予美国的Ray moudDavis和日本的MasatoshiKoshiba,以表彰他们分别在探测太阳中微子和大气 μ 中微子时 ,获得的超出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结果 ;另一半奖金则授予美国的RicardoGiacconi,以表彰他领导研制成世界上第一个宇宙X射线探测器 ,开辟了X射线天文学的研究领域 ,以及随后获得的许多重要成果。然而 ,人们可能不会想到 :这项诺贝尔物理奖原本很可能大陆科学家是有份的。一、R.Davis的成就人们知道 ,核聚变是太阳能的源泉。在总结多年对太阳观测的基础上 ,理论上发展了一个标准的太阳模型(StandardSolarMod…  相似文献   

18.
QQ不倒问     
《小学科技》2008,(10):6-7
南极鳕鱼为什么不怕冷A:我们知道,一般的鱼类在0℃以下就会被冻成"冰棒",而南极鳕鱼在南极寒冷的气候下仍能生存,这完全要归功于它体内的一种神奇物质——抗冻蛋  相似文献   

19.
由嘉善威泰伟业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研发成功的高科技产品--双腔型光电感应式自动电子雨量雪量计,经一年多时间的反复试验和改进,生产出第一台正式产品.并于2005年11月18日乘上中国"雪龙号"科学考察船随中国第22次南极科考队出征南极,参与南极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的极地冰雪专项研究.  相似文献   

20.
正2012年,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教师惠凤鸣随中国第28次南极科学考察队远赴南极,与科考队员一起,对第27次科考队在南极内陆冰盖安装的两架"极端环境无线传感器网络观测平台"进行了维护改造,并将安装两台新的观测仪器,在南极形成一个加密观测网络系统,获取更多的地面数据,用于验证遥感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