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认知语言学认为,方位隐喻在人类的认知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许多抽象概念都是通过方位隐喻才得以构建的。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系统地对比分析了"LOW"/"低"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隐喻映射,结果发现:英汉两种语言中与"LOW"/"低"有关的方位隐喻映射主要集中在情感域、数量域、社会地位域、声音域、社会评价域和时间域,两者之间表现出一种同异并存、同大于异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上/下方位隐喻是人类较早产生的、可以直接理解的概念。它以抽象的方式呈现社会地位的差别。而语用现象中的社会指示也能映现出语言使用者的社会地位。本文试用上/下方位隐喻认知模式来分析社会指示现象,进而探讨其对人们交际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方位词的使用与人类对空间领域的认知密切相关。壮语的“上/下”空间关系主要靠方位词“gwnz/laj(上/下)”来表达,是用附近的物体来表示和目标体之间大致的距离,它传达出的位置信息是模糊的、大概的,而英语中表达不同的空间概念主要靠不同的介词表达出精确的三维空间关系,体现了两种语言的使用者在思维认知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对称与不对称现象是存在于语言世界的普遍规律,理应为语言学界所关注并进行科学、系统的研究。从理论上说“上”与“下”应为一一对应的关系,有“上”即有“下”。但语言在受语言内部调节系统制约的同时,也受到语言外社会文化和心理因素的影响。“上”的构词能力远大于“下”。“上”和“下”构成的词和短语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其语义也在发生变化。这些都是导致对称破缺的因素。主要以“上”“下”构成的各类词和词组为例,用归纳法描写、分析其对称与不对称性。旨在以显性对称与不对称的实例为依据,找出它们发展演变的规律,科学地预测其演变方向,研究开发潜性对称与不对称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在认知语言学中,隐喻不但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语言现象,而且它还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可以用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隐喻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映射,即从始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爱情,人类情感永恒的主题,其隐喻的表达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比比皆是。研究爱情隐喻在两个概念域(始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跨域映射问题,能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爱情隐喻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6.
苏新华 《咸宁学院学报》2011,31(9):63-64,84
通过对英汉"愤怒"、"快乐"情感隐喻的对比分析研究,探讨这两组英汉跨文化隐喻的异同点及其隐含的模式,并试图阐释"愤怒"、"快乐"隐喻的英汉思维碰撞背后的认知、文化因素。隐喻的普遍性同样存在于情感隐喻里,而英汉特定的文化、民族认知心理等因素则导致了差异性的存在。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所谓方位,即方向和位置。我党的历史方位,也就是我党所处的历史位置,即我党处在什么样的世情、国情、党情之中。能否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至关重要。那么,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主要根据是什么?目前我们党又处在什么样的历史方位?这就是本文所要探讨的主旨。  相似文献   

8.
隐喻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以人体部位或器官与其他事物之间存在的潜在相似性为基础,对潜在的相似性进行认知突显的助推,通过隐喻进行跨域投射,借助于形貌、位置、功能投射这三种主要模式,从而有效地建构起人体词语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牛的形容词意义是本身固有的,其衍化是人类在对牛性状的认知中经历了隐喻及转喻的过程,使其原型性状在各主体间经历了抽象与泛化,而且,人类对原型性状的这种认知及词义的转换方式是很多名词衍化成兼类形容词所共有的特性。  相似文献   

10.
邹强珍 《科技信息》2010,(30):I0190-I0190
英语动物习语的联想意义主要是动物自身特点的集中反映,也是其产生的文化背景的集中反映。从隐喻角度分析英语动物习语联想意义即对含有动物词汇的习语从动物本身所具有的特征出发或从该习语产生的文化背景方面用隐喻知识来分析。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数字“七”说起,从认知角度探讨了“七情”的由来,分析了人类思维的发展,隐喻的形成,当阴阳五行说运用到解释情感病理时,“七情”这一说法便自然产生了。  相似文献   

12.
根据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概念隐喻与意象图式理论,运用英、法、汉语语料,对基本隐喻概念衍导出有关空间走向的方位隐喻词语"BENEATH/SOUS/下面"进行对比研究,以揭示中西不同文化中该词义的产生及其拓展理据。  相似文献   

13.
周文 《奇闻怪事》2009,(2):116-116
“白骨精”、“北夫荒”、“蛋白质”是在当前网络化、信息化高度发达背景下,利用缩略法创造的新词。从词语修辞的角度来看,起初的引号表示特定的含义。但随着使用频率的增高,逐渐为受众所接受和理解时,表示特定意义的引号就逐渐失去了标志功能,它们的意义就会逐渐固化为一个新的义项。这在词汇学上称为“词义异变”。当然,这些流行新语也需要语言的使用者进行必要的规范。  相似文献   

14.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认知现象。借助方位隐喻能更好地实现抽象概念的表达。英语和汉语中的up/down(上/下)、left/right(左/右)两组方位词,在时间、地位、数量等方面形成的方位隐喻概念所蕴含的抽象文化意义体现出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5.
概念隐喻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频繁地出现在经济语篇中。在大量搜集英汉经济语篇语料的基础上,从本体性概念隐喻、方位性概念隐喻、结构性概念隐喻三个角度对"钱"的概念隐喻进行了分类和解读。  相似文献   

16.
李勃 《科技信息》2007,(33):131
本文尝试在认知语言学框架下运用"图形——背景"理论分析了英语介词on,over和above表达"在……上"的空间意义及隐喻拓展时的区别,并提出了介词空间意义和隐喻意义教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语类"老"为基本单位,以"熟语"为认知理据,在"老"基本义——"年纪大"基础上,通过对汉语词、短语、句法平面的考察,挖掘出汉语"老"的附加义、情态义、文化义,从而弥补了汉语语法研究解释上的缺欠。  相似文献   

18.
从认知语言学和文化的角度,研究汉英语言中“辣”味觉的概念隐喻。经过研究发现: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在“辣”味觉隐喻方面存在共性和差异,从而反映了不同民族文化和思维模式的共性和差异。汉英“辣”味觉概念隐喻的投射域大体相同,主要包括:听觉/视觉域,性格/方式域,情感域,性质域,但在隐喻意义上,二者呈现出诸多差异,这是由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性造成的。  相似文献   

19.
"重"和"heavy"在隐喻化过程中存在高度一致性,这是源于人们共同的原型体验和认知框架。但在两种语言系统中,投射域并非完全相同,即使在同一投射域,其投射范围与投射意义也并非完全一致。本文从英汉两种语言本身规约性作用的差异,主要从句子构式的差异来探讨"重"和"heavy"隐喻化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叶龙娣 《长春大学学报》2009,19(9):32-33,36
汉语"头"和英语"head"都是身体部位词汇,其原始意义具有共同的指示范围,但是由于语义的扩展,"头"的指示范围与"head"的指示范围产生了差异。在主线上二者都可指示物体、头脑、人、头发,但是在具体指示时又有所差异。如感情色彩的有无,语义的二次扩展等。另外,汉语"头"可指示时间和状态,而英语"head"可指示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