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砷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毒物之一。砷的形态不同,其毒性各异。仅测定环境中总砷含量不能足以说明砷的毒性和评价环境质量。开展环境中不同形态砷的分离测定方法的研究,对于进一步研究砷在自然界中的迁移转化规律、进行环境质量予评价、控制污染及发展环境医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采用氢化物发生—电热石英管原子吸收光谱法对二批海带样品及十种海鱼进行了砷的提取测定研究,筛选的对海洋生物体内砷类的提取方法,不破坏砷的存在形态,为进一步分离测定不同形态砷探索了新的路线。  相似文献   

3.
稀土的分离提取方有分级结晶、分步沉淀、离子交换、高压液相色谱、萃取色谱,络合物吸收色谱,还原萃取、还原离子交换、离子交换膜、反渗透等多种工艺。目前,以溶剂萃取提取稀土的工艺具有先进水平。最近,液膜技术通过模拟生物膜并综合运用生物化学、物理化学和有机化学等有关理论,吸取了离子交换膜和溶剂萃取的优点,使分离科学取得了新的突破。它在提取稀土方面的应用,给稀土行业注入了新的激素。把液膜提取与溶剂萃取进行比较,其明显的特点是:液膜过程的试剂消耗量比溶剂萃取至少低一个数量级,对于所用试剂十分昂贵的场合(如冠醚)或在处理量很大的场合(如  相似文献   

4.
用动态离子交换,溶剂萃取定量测定海水、天然水、工业废水中的铬的方法已见不少报导。本文研究了用静态离子交换树脂分离和富集,原子吸收法测定生物样品中微量铬的一种方法。本法简易快速,定量范围是0—0.7ppm,相对标准偏差是4.6%,检出限是20ppb。  相似文献   

5.
海水中不同形态砷的分离测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吡咯啶二硫代氨基甲酸胺(APDC)—氯仿体系作提取剂,氢化物发生—原子吸光光谱法测定,对成分复杂的海水中的不同形态砷进行了分离测定。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离子交换法分离富集天然水中的微量元素铜、锅、铅及在空气——乙炔火焰中连续测定铜、镉、铝的工作条件。该法消除了干扰,提高了灵度,检测下限可达ppb级,重复十次测定,其相对标准偏差在3—5%。分析手续简便,在某些方面优于溶剂萃取等方法。可用于天然水的批量分析。  相似文献   

7.
张晓松 《科技资讯》2008,(33):88-88
介绍了电镀重金属废水各种治理技术——化学沉淀、氧化还原处理、溶剂萃取分离、吸附法、膜分离技术、离子交换处理法、生物处理技术的现状,并提出了治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文章介绍了砷的分离富集和检测方法,并采用HPLC-ICP-MS法对我国海产品中含砷总量进行了检测,得到各类海产品总含砷量的数据。总之,砷的形态分析的分析方法都是精确和有效的,可以在环境监测、生物医学、食品安全等多门学科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砷是一种对人体健康有负面影响的元素,例如无机砷不但具有急性毒作用,在长时间低浓度的摄入下,还有致癌、致畸等慢性毒作用.而近代研究发现,砷元素的毒性大小是随着化合物的形态不同而变化的,有机砷的毒性一般比无机砷小的多,甚至有些形态有机砷的生化毒性只有无机砷的千分之一左右,例如海藻中大量存在的砷糖[1,2].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树脂动态分离-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中成药中痕量As(Ⅲ)和As(Ⅴ)的分析方法.研究了盐酸浸提和树脂分离的最佳条件,探讨了仪器的工作条件、试剂浓度及不同增感剂对砷原子荧光强度的影响.成功地对5种中成药中的砷进行了形态分离及分析.方法检出限为84.9 ng/L,RSD为1.41 %.回收率为90.8%~110.2%.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选用明亮发光杆菌T_3变种作为细胞模型,用测定T_3菌发光度的方法,研究了硒和不同形态砷在微生物体内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硒和不同形态砷对T_3菌的毒性作用不同;硒和砷之间既能表现拮抗作用,也能表现为协同作用,文中还对硒、砷之间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珠江三角洲典型区水土中砷的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研究区水土中砷的来源及分布,采集地表水样5组、土壤样32组、地下水样14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表水已受到砷污染。表层土壤(0~10 cm)中砷全量为198~274 mg/kg,平均全量为237 mg/kg,土壤中砷的形态分布以极难迁移的残渣态为主,各形态平均含量的顺序依次为残渣态>弱有机结合态>氧化物结合态>碳酸盐态>强有机结合态>水溶态>离子交换态。底层土壤(30~40 cm)中砷全量为115~281 mg/kg,平均全量为212mg/kg,土壤中砷的形态也以残渣态为主,土壤中砷的各种形态的平均含量顺序依次为残渣态>弱有机结合态>氧化物结合态>碳酸盐态>强有机结合态>离子交换态>水溶态,底层土壤中砷的各种形态的均量均低于表层土壤。包气带砷全量随深度增加先降低后升高,水溶态、离子交换态以及碳酸盐态的含量均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而弱有机结合态、氧化物结合态、强有机结合态以及残渣态的含量随深度增加均呈无规律变化。地下水砷含量在00028~0021mg/L之间,均值为00114 mg/L,超标率达429%。地表污水灌溉下渗以及含水介质中原生砷的释放是研究区地下水砷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阴离子交换树脂,通过离子交换柱,对柱分离参数进行了优化,建立了一种快速、可靠的分离方法。所得实验结果可对环境水样中Cr(Ⅲ)和Cr(Ⅵ)分离及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钪萃取分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近十多年来溶剂萃取、液膜萃取、离子交换等方法富集纯化钪的研究进展,并对各种类型的萃取剂萃取钪的机制进行了总结,溶剂萃取法仍是钪最主要的分离方法.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砷是对人体有害的痕量元素之一。砷及其化合物被饮用后,可由肠胃道、汗腺、唾液腺、乳腺排出体外。砷在体内能损坏肝脏,致使发生肝硬变。特别能通过胎盘循环而影响胎儿等。因此控制和监测饮水中的微量砷,显得十分重要。砷的测定,通常是用比色法、极谱法、原子吸收来完成。用环炉技术测定饮水中的痕量砷,在文献中还未见到报导。本文用动力催化反应于环炉技术,由砷钼酸铵中释放出的钼对双氧水和碘化钾定量的催化作用,用淀粉为显色剂。并采用微量萃取分离和浓集的方法,以测定饮水中0.02PPm砷。  相似文献   

16.
工业纯铁中元素大部分是微量或痕量成分,这些元素分析方法有采用离子交换选择性吸附被测元素、萃取分离基体消除干扰进行测定的方法,其中砷、锑、锡、铅等元素有采用氢化法分离富集,再利用原子吸收法、ICP-AES、ICP-MS[3-5]法测定,但这些分析方法步骤繁琐不易控  相似文献   

17.
在生产中,金的快速、准确地分析测定对控制工艺指标及调度生产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目前,随着对土壤中金含量的不断探索,相应的含金量测试技术的分析也得到了重大突破。各方法的差异仅是分离富集手段不同。目前广泛采用的分离富集手段有溶剂萃取、离子交换、共沉淀、活性炭吸附和反相萃取色层法等。本文阐述了岩石矿物分析金含量研究的意义,以常用的原子吸收法测定岩石矿物金的测定为例,根据相关文献,总结了几种方法并从多角度对含金岩石矿物中金成分的测定进行了简单介绍,希望能有相关行业的研究人员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8.
以氯酸钾和硫酸镁为原料,用离子交换法制备肉牛促长剂——氯酸镁,对镁的吸附条件,温度对吸附洗脱的影响,产品分离方式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9.
以铜冶炼烟尘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理化及矿物学性质,对比铜冶炼烟尘金属分离与回收方法,包括碳热还原法、硫酸浸出法、碱性浸出法和湿法-火法联合工艺,总结各方法的原理、典型工艺、现状和存在问题,阐述非常规冶金方法在铜冶炼烟尘金属分离中的应用,展望铜冶炼烟尘资源回收的发展方向。研究结果表明:铜冶炼烟尘中砷、铜、锌含量受冶炼工艺、原矿品质的影响,不同元素赋存形态存在差异。碳热还原法可以通过金属砷酸盐和氧化物分解的方式释放砷,从而实现砷与其他有价金属的分离;硫酸浸出法可以高效浸提铜冶炼烟尘中的金属,实现多元素的回收;碱性浸出法可选择性浸提砷;湿法-火法联合工艺结合了火法工艺选择性分离砷和湿法工艺高效提取金属的优点,对于复杂高砷铜冶炼烟尘处理具有优势。铜冶炼烟尘兼具资源属性和环境风险,实现清洁生产及多金属资源化利用仍是关键,砷的无害化处置与锌、铜、铅等有价金属的高效协同回收工艺及分离机制、全过程物质流与环境效应是铜冶炼烟尘资源回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正> 离子交换纤维(IEP)是一类新型吸附与分离功能纤维材料,它的工业制备及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是当今发展迅猛的高新技术之一。与颗粒状离子交换剂相比,离子交换纤维材料具有以下特点:(1)反离子传质距离短、有效比表面积大,因而在以液膜传质和骨架载体内传质两种主要决定反应速度的过程中,IEF材料均比颗粒状离子交换材料具有明显的反应动力学优势。(2)IEF材料能以纱、线、布、毡等多种织物形式使用,并能在一定条件下对酸、碱各种极性气体小分子进行有效吸附滤除。从而开创离子交换这一化学吸附分离手段在气相条件下实际应用的先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