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梁天香  潘俊华 《甘肃科技》2012,28(12):128-129
探讨了改良超滤技术在小儿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中对输血及术后出血的影响.2006年8月至2008年6月行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36例,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常规超滤和改良超滤,对两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术后出血及输血等进行了比较.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出血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改良超滤在体外循环中可有效地排出体内的水分,减少体外循环后的失血和输血,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和呼吸机脱离.  相似文献   

2.
谭燕 《科学技术与工程》2006,6(23):4676-4678
随着心血管外科手术越来越趋于幼龄化、老龄化、复杂化以及非心脏外科体外循环(ECC)的广泛开展,对ECC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20世纪70年代末有人将常规超滤(CUF)用于临床之后,几种不同超滤技术的使用为上述病人术后顺利康复提供了有力保障。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近几年使用CUF或MUF(改良超滤),或将二者结合应用于242例,使用率占ECC的4.64%,对此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3.
改良超滤在婴幼儿体外循环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改良超滤在婴幼儿体外循环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先天性心脏病患儿220例,随机分为超滤组(n=180)和对照组(n=40)。采用旁气流通气监测法测定两组转流前、超滤前和超滤后的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e)、肺顺应性(CL)。于超滤结束后30min检测血红蛋白压积(HCT)、血小板(PLT)、纤维蛋白原(FiB)。记录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引流量、输血量。结果全组无死亡,未发现与改良超滤有关的并发症。超滤组Ppeak和Pplat在超滤后较超滤前明显下降(P<0.05),CL则明显升高(P<0.05)。超滤组HCT、PLT、FiB超滤后半小时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超滤组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引流量、输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超滤可明显提高HCT,并能改善呼吸功能,还明显减少围术期库血用量、胸引量、缩短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4.
低温停循环下行改良Fontan术之麻醉处理1例报告伍陈海,周冬青,周期(海南医学院附院麻醉科,海口570102)关键词低温麻醉,停循环,改良Fontan术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61425复杂性先心病病人行心脏直视手术矫正畸形已日渐增多,但因病情重,麻醉...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新西兰兔深低温停循环(deep hypothermic circulatory arrest,DHCA)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模型。方法健康新西兰兔10只,雌雄不限,体重(2.5±0.5)kg。动脉套管针穿刺连接主动脉灌注管,右心耳切开连接静脉引流管建立体外循环。肛温降至20℃时停循环,维持兔直肠温度16℃~20℃,持续60 min后,恢复循环并复温至36℃时脱离体外循环。监测心电图、血液动力学变化。结果9只成功建立深低温停循环体外循环模型,1只死于模型建立过程中出血。预充溶液75 mL,平均转流时间140 min,CPB过程中平均动脉压在正常范围内,9只兔主动脉开放后心脏成功复跳。结论新西兰兔深低温停循环体外循环模型稳定、可行,成功率较高,是进行低温停循环体外循环基础研究、脑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6.
本组用本地健康杂种犬10只,以改良低温麻醉体表降温方法将食道温度降至24~26℃时,然后阻断循环无体外循环下进行心内直视手术。术中分别在阻断前:阻断后及复苏后取肺组织进行光镜、电镜检查。实验结果表明,阻断时间在60分钟内,心脏跳停80分钟内无明显超微结构变化。而阻断时间65~85分钟,心脏跳停90~115分钟,肺组织的某些超微结构变化是可以复原的,这就为不用体外循环的肺脏手术安全时限提供了初步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评价参麦注射液对体外循环术后P选择素的影响,探讨其对体外循环手术的心肌保护作用机理。60例简单先天性心脏病行体外循环手术患者,均为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年龄2~30岁,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30)按照常规行体外循环手术;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参麦注射液1ml/kg/d+10%葡萄糖注射液1ml/kg/di,v drip qd×3d(术前2d+术后1d)。分别测定术前(T0)、术毕2h(T1)、术后5h(T2)、术后72h(T3)的P选择素浓度。两组血浆P选择素浓度均在缺血再灌注后2h即明显升高,随后回落;但实验组升高的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参麦注射液对体外循环手术围术期有一定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研究4℃冷晶体停搏液间断灌注和温氧合血诱导停搏及终末再灌注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选择40例术前心功能Ⅲ-Ⅳ级(NYHA分级)需在体外循环下施行心内直视手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随机分成主动脉根部4℃冷晶体停搏液间断灌注的冷晶体组(n=20),主动脉根部温氧合血顺灌诱导停搏及终末再灌注,4℃冷晶体停搏液间断灌注维持停搏的温血组(n=20)。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体重、手术种类、术前心功能、机器预充液、体外转流时问、主动脉阻断时间、开放时温度等均无显差异。通过(1)临床观察心脏自动复跳率及复苏后心律紊乱情况;(2)测定停跳前、复跳后0、6、12、18、24小时的血浆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3)停跳前及开放后10分钟取右心室流出道心肌活检,观察心肌超微结构改变及用FlaMeng线粒体半定量分析法对线粒体作量化计分。结果:(1)临床观察心脏自动复跳率,温血组(95%)明显高于冷晶体组(40%)(P<0.01)(2)体外循环后温血组血浆cTnⅠ明显低于冷晶体组,温血组cTnⅠ高峰出现时间(复跳后12小时)较冷晶体组(复跳后18小时)早;(2)线粒体量化计分分数反映复跳后心脏超微结构,温血组心肌损伤较冷晶体组轻。结论心脏自动复跳率、血浆cTnⅠ、心肌超微结构改变及线粒体量化计分能反映心肌缺血及再灌注损伤。温氧合血诱导停搏及终末再灌注较冷晶体停搏液心肌保护效果为好,对心功能不全,心肌能贮低下的高危病例应采用温氧合血诱导停搏及终末再灌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缩窄性心包炎心包剥脱术的麻醉及术中处理,进一步提高手术麻醉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了12例缩窄性心包炎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心包剥脱术的麻醉经过。结果:全组病例均在全麻非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无大出血、严重心律失常、低心排、心衰、心搏骤停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缩窄性心包炎可在全麻非体外循环下完成心包剥脱术,但由于患者全身情况及心功能差,术前应做好充分准备,术中选择对心肌抑制轻、对循环影响小的药物,注意容量控制并适当强心利尿,术中、术后加强监护治疗。  相似文献   

10.
探讨常温、非体外循环下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的麻醉与管理办法。61例均在常温备体外循环下进行,搭桥总数150支,术中呼吸及血流动力学维持基本平衡,术毕均回CCU,平均3-4小时清醒,5-6小时拔除气管导管,本组病例无一例发生麻醉死亡。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总结体外循环下儿童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治疗体会。方法对19例室间隔缺损的儿童施行体外循环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对其中3例合并卵圆孔未闭予以同期修补。结果1例出现残余漏,无临床症状,1例术后出现急性右心衰竭,2例出现肺部感染,均经相应处理控制了病情,随访1-8个月,全组病人恢复良好。结论体外循环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是治疗儿童室间隔缺损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在体外循环下PDA(动脉导管末闭)的手术治疗方式及术中注意事项.方法 总结分析47例PDA外科手术治疗和围术期处理的完整资料.结果 46例患者手术成功,死亡1例,无喉返神经损伤、栓塞、灌注肺等并发症.结论 手术方式的正确选择及体外循环认真仔细的管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根据流体网络与电气网络的等效关系,用电流表示血液的流动,用电阻表示血液流动的黏滞阻力,用电容表示血管的顺应性,用电感表示血流的惯性.采用1个时变电容和1个心肌电阻模拟左心室,建立了改进型五阶集总参数体循环系统电路模型.根据人体实际生理状况和临床数据制定模型参数,仿真健康心脏、不同部位病变导致的衰竭心脏的血流动力学特性,探讨了衰竭心脏的仿生控制机理,验证了所建模型的可行性.根据基础电路法列写状态方程,应用MATLAB软件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的左心室模型能全面地反映心脏的工作机理和功能,可以模拟健康状态血液动力学特性,通过改变参数又可以模拟因左心室弹性变化、外周阻力变化、心肌阻抗特性变化分别导致心衰的血流动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14.
特重型及重型颅脑损伤1049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1049例GCS 3~8分特重型及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救治经验.方法:对通辽市科尔沁区第一人民医院脑外科1995—11~2003—10收治的GCS 3~8分特重型及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1049例GCS 3~8分特重型、重型颅脑损伤中治愈及好转714例(68.1%),重残95例(5.6%),死亡276例(26.3%).在常规治疗方法基础上,430例病人加用尼莫地平和130例加用亚低温冬眠疗法治疗后,临床效果显著提高,治愈及好转444例(79.3%),重残10例(1.8%),死亡106例(18.9%).结论:尽早清除颅内血肿,去骨瓣减压,早期亚低温治疗,呼吸机辅助呼吸,维持内环境稳定,防治并发症发生等措施,可显著改善GCS 3~8分特重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单纯性急性外伤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特点。方法本组共63例,急诊手术25例,保守治疗38例(其中有9例保守治疗失败后中转手术)。手术方式:小骨窗开颅24例,颞肌下减压7例,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3例;术前根据受伤机制、临床表现、CT资料等初步确定出血位置及性质。结果按3月后GOS评分,良好46例(73.02%),中残8例(12.70%),重残0例(0%),植物生存1例(1.59%),死亡2例(3.17%)。结论单纯性硬膜下血肿保守治疗指征可适当放宽,手术方式首选小骨窗开颅,可减少创伤,加快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完全腔镜下甲状腺手术的可行性及术中避免神经损伤及甲状旁腺损伤的方法。方法采取完全乳晕入路及胸乳入路完成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手术296例。结果296例手术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术后有2例甲状旁腺损伤,出现麻木及抽搐,给予钙剂治疗,共有5例喉返神经麻痹,出现声音嘶哑,给予理疗好转,平均恢复时间1~4个月,1例术后出现分离间隙淤血,后经穿刺抽液三次后愈,胸前水肿一个月后消褪。术后患者均自述有术区麻木感,1~3个月后自行消除。全部患者对切口美容效果满意,术后随访1~30个月,无复发。结论完全腔镜下甲状腺手术是一个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在心理微创与美容效果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分析我院心脏直视手术后进入ICU复苏的早期临床结果和经验体会。方法:2002年7月-2004年10月在我院开展的心脏直视手术58例转入ICU复苏,年龄最小3岁,最大58岁,体重14-90kg,男性48%。其中,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43例,瓣膜置换术后14例,瓣膜置换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1例。结果:58例术后复苏成功55例,安全转入普通病房痊愈出院,生存率94.82%。1例死于缓慢型心律失常,1例死于突发心跳骤停,1例死于胸腔出血致失血性休克,病死率5.18%。结论:心脏病病人术后病情变化快,危险性大,需密切监护,及时处理。若监护不力或处理不当,随时有可能造成不良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亚低温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治疗作用及临床效果,将48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对照组。亚低温治疗组22例,均于伤后24小时内行亚低温治疗,对照组26例,应用脱水、激素、止血、抗感染及预防上消化道出血等药物治疗。结果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提示亚低温疗法具有肯定的脑保护作用,是安全有效的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方法,可降低死亡率,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裂缝性致密储层裂缝发育,易发生工作液漏失,严重损害储层。为探究不同工作液漏失损害机理,形成高效
防治方法,以川西北九龙山构造须家河组、珍珠冲组裂缝性致密储层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钻井完井液储层损害实验及
工作液顺序接触损害实验。结果表明:钻井完井液滤液、体系和固相对基块岩样的损害程度介于中偏强强,且逐个
减弱;裂缝岩样渗透率动态损害程度为强;工作液顺序接触后损害程度加剧。分析认为,水相圈闭、固相堵塞是裂缝性
致密储层工作液漏失损害储层的主要机理。不同工作液漏失引起储层损害程度叠加、损害范围扩大。根据分析结果,
构建了工作液漏失损害模式,并提出相应损害防治方法。使用改性屏蔽暂堵钻井完井液提高封堵能力,改变岩石表面
润湿性,可有效预防工作液漏失损害;利用工作液漏失数据,确定漏失损害带范围,可为酸化作业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