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永磁无刷电机的建模与仿真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直流电机的基本原理出发,分析了永磁无刷电机的电磁关系,着重推导了电机的电磁力矩和反电动势的一般表达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带中线的永磁无刷电机的电路模型,在Matlab/Simlink平台下的仿真结果证该模型具有计算稳定,执行效率高的优点,与永磁无刷电机的状态方程型相比,电路模型不仅使仿真更加简便,而且具有更强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方波电流驱动的永磁无刷电机交流伺服系统。系统采用电流、速度和位置三闭环结构,并由8098单片机实现位置闭环控制。文中分析了系统的工作原理,设计了硬件电路和双模控制算法。最后给出系统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3.
双定子永磁同步电机齿槽转矩削弱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有效降低双定子永磁同步电机的齿槽转矩,用改变内外定子相对位置的方法使内外定子齿槽转矩形成一定的相位差.针对双定子永磁同步电机,推导了内外定子及其合成齿槽转矩的解析表达式,分析了内外定子相对位置变化对合成齿槽转矩的影响规律,着重研究了合成齿槽转矩幅值与内外定子相对位置的关系,最后用有限元方法进行了仿真验证.研究表明,双定子永磁同步电机的合成齿槽转矩幅值随内外定子相对位置呈余弦变化,周期与电机极数和定子槽数的最小公倍数有关.选择合适的内外定子相对位置,可有效地削弱齿槽转矩. 相似文献
4.
电动汽车永磁无刷电机驱动系统的仿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逆变器-永磁无刷电机系统的电流平均值控制与滞环追踪控制、逆变器的半桥脉宽调制(半桥PWM)与全桥脉宽调制(全桥PWM)等不同的控制方式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并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给出了样机试验波形。 相似文献
5.
在进行永磁无刷电机的研制中,用解析式表达了气隙磁场的分布函数,导出了极弧系数及方波气隙磁场下的反电势的表达式,提出在大功率无刷电机的电势平衡方程中,由于电流大、绕组电阻小,不仅要考虑导通时功率IGBT的管压降,还应考虑导通时功率IGBT的电阻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某大型电动机为例,详细介绍了定子双Y绕组连线原理图的表示方法和画图步骤,对学习和掌握双Y绕组定子连线原理图具有指导作用。同时阐述了定子线圈及定子连线的三维建模方法,明确了定子线圈空间曲线建模复杂的难点,建模方法广泛适用,直观的展示了定子连线,对电机三维设计和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8/6极转子斜槽DSPM电机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DSPM电机的矢量控制,和方波电流控制相比,电机运行更平稳,调速范围更宽,脉动转矩明显减小;通过仿真验证了DSPM电机矢量控制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电动车用伺服电机及其控制技术研究现状,提出一种低速直驱式稀土永磁无刷电机系统.该系统选用外转子永磁同步电动机(PMSM),转子磁路采用表面插入式结构.首先,分析外转子PMSM的结构特征,并对电机电磁方案进行研究;设计l台3 kW、6极的车用外转子PMSM,并完成样机制作及测试;其次,研究PMSM的无位置传感器矢量控制,并结合设计的电机参数,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对伺服系统进行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外转子PMSM具有效率高、转矩密度大、适合低速运行等特点,可直接驱动电动车辆;采用“磁场有限元分析”结合“等效磁路计算”的方法,有利于提高电机设计分析的准确度;对该电机系统实施的无传感器矢量控制策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利用滑模观测器能够较准确地估算电机转速和跟踪转子位置,并对负载变化引起的扰动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9.
永磁无刷直流电机定子振动特性的研究对降低电机噪声和抑制电机的振动有重要意义.以某电动车用永磁直流无刷电机为研究对象,利用Ansys软件建立定子结构的参数化模型,并对影响振动特性的因素进行灵敏度分析.以此为依据对定子进行优化设计,为该类电机的振动特性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设计了一种定子分裂型永磁电机,通过对电机的结构设计,运用Maxwell软件对电机模型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了电机设计的合理性,发现具有11转子极数的电机表现出较好的电机性能,说明定子分裂型永磁电机中,转子极数的选择和设计对电机的优化具有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给出双余度稀土永磁无刷电机控制系统的基础上,建立双余度稀土永磁无刷电机的数学模型,采用基于模糊控制的双余度稀土永磁无刷伺服系统快速响应控制方式和控制策略,搭建了双余度稀土永磁无刷电机实验系统,并完成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针对2×1.8kW双余度稀土永磁无刷伺服系统,提出的控制方式和控制策略满足系统在额定运行、阶跃响应和频率响应等不同工况下运行的复杂控制要求,使系统能够达到1 312.5的调速比、15 000rad/s2的响应角加速度及20Hz的频带宽. 相似文献
12.
李光中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Z1)
本文致力于汽车用无刷电机及其控制系统的研究,对汽车用永磁无刷电动机的结构及其电磁设计提出了富有新意的观点;研究设计了一种实用、可靠,可调速、限流且价格低廉的控制系统;给出了控制系统的实验波形和样机的性能数据。 相似文献
13.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7,(5)
为了有效降低永磁同步电机的振动和噪声,在考虑定子各向异性建模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通过定子结构模态规划来优化振动噪声的方法。首先分析了对定子模态频率较为敏感的各向异性材料参数,通过定子铁芯和总成的模态试验进行了参数识别;随后分析了电机在额定工况下的振动和噪声峰值来源,并且在电磁力二维分解的基础上提出了降低电机噪声的模态规划目标;最后分析了主要结构参数对定子模态频率的灵敏度,最终选择定子轭部厚度作为优化参数来实现模态频率的规划。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考虑定子材料的各向异性可以建立较为准确的定子模型,模态频率计算值与实测结果的误差都在4%以内;仿真优化后的电机振动峰值下降了58%,总体噪声功率级(A)降低了4.3dB。 相似文献
14.
直流无刷电机控制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了验证各种控制算法、控制策略和电机参数设计的合理性,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构建了整个三角波PWM控制直流无刷电机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并详细介绍了控制系统的各个子模块。从直流无刷电机基本的磁链方程入手,分析了两相导通三相六状态星形方波直流无刷电机的运行模式。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模型具有转速、转矩响应好和仿真速度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基于Matlab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的仿真建模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在分析永磁同步电机(PMSM)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PMSM控制系统仿真建模的新方法。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独立的功能模块:PMSM本体模块、矢量控制模块、电流滞环控制模块、速度控制模块等,同时进行功能模块的有机整合,搭建PMSM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系统采用双闭环控制:速度环采用PI控制,电流环采用滞环电流控制。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同时该模型也适用于验证其他控制算法的合理性,为实际电机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调试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一种双边为开槽定子的永磁盘式发电机的性能进行了分析,由于电机是轴向磁场,采用三维标量位有限元法计算电机的磁场。在磁场计算的基础上,用最小二乘曲线拟合等数值方法,求得电机的电势、电流等。 相似文献
17.
基于永磁同步电机具有多变量、非线性的复杂特性,为研究需要,对其物理模型进行简化,建立了电机的数学模型及其基本方程.在矢量控制众多方法中采用最为简单的使直轴电流id=0方法进行研究,得到了基于转子磁场定向矢量控制下的电机电磁转矩方程.在Matlab/Simulink搭建整个系统仿真模型、转速和电流控制模块,并对这些模块进... 相似文献
18.
A new-style direct drive motor with double-stator structure is proposed. The structure and principle of the permanent-magnet (PM) brushless motor are discussed. On the basis of numerical calculation, the cogging torque waveforms of the prototype rrmtor when staggering two stators are analyzed. The method that can reduce torque ripple making use of the structure features of this motor is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of numerical calculation and experiment indicate that designing motor with this kind of structure is a good seherne for increasing the power density. 相似文献
19.
针对微型电动车用永磁无刷电动机转矩脉动大、低速运行时噪声明显等主要问题,采用模糊控制和滑模控制相结合的方法,克服了未建模参数的影响,保证了滑模到达阶段的鲁棒性,同时抑制了转矩脉动.采用单周期内各功率管均衡调制的方式,不仅消除了反向电流,而且与其他调制方式相比,可使转矩脉动较小.针对永磁无刷电机在换相过程中,非导通相对转矩脉动的影响,提出了以瞬间提高开通相电流上升斜率的方式,来减小由非导通相造成的转矩脉动,使其电流恒定,低速运行转矩脉动降低了30%,有效地降低了微型电动车的起动噪声,不仅骑行舒适,而且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