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融合地震资料与井资料分别在横向和纵向上高密度采样的特点,以中国海上某气田B 区块为例,通过井震联合标定,进行精细构造解释,用准确的速度模型搭建了时间域与深度域联系的桥梁;利用地震解释的断层、层位构建储层骨架模型,应用地质统计学协变量方法,以井数据作主变量,地震反演实现统计得到的岩性概率体作为第二变量约束井间插值、外推和模拟,建立砂体展布模型;依靠砂体展布模型约束沉积相建模,在相模型基础上构建物性模型。实践表明,井震结合储层建模研究断层更精确,能够弥补井间信息不足的缺陷,有效降低井间砂体预测的不确定性,提高模型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2.
井间砂体的刻画是目前油田开发中后期密井网区储层描述及剩余油挖潜的重点。针对目前反演构造建模难题,利用井震结合离散光滑插值方法建立层位,使其符合井点分层和井间地震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局部分区建模方法进行层位与断层交切,从而建立高精度的反演构造模型。以北一断东区块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研究区S、P、G层位高精度反演构造模型及其约束下的反演数据体,提高了井间及断层区域的储层预测精度,并在B1-A21—B1-A22井区的剩余油挖潜中见到实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储层精细评价技术中的储层参数井间预测方法。方法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结合油藏微相研究成果,采用井位和微相信息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信息,采用神经网络模型对储层参数进行空间预测。结果利用空间分散井位点的孔隙度资料和地区沉积微相信息,对孤岛油田渤21断块油藏进行井间孔隙度内插预测,其井间参数的预测精度得到明显提高,为油藏建模提供了可靠的基础。结论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井间参数预测方法,可以为储层精细评价提供高质量的油藏地质模型。  相似文献   

4.
应用整合地震、各种微相定量参数与地质统计学相结合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对大港油田西58-8稀井网区河道砂体分布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处于同一沉积体系的紧邻的老油田密井网区的沉积微相定量表征参数可以作为稀井网区砂体预测的约束参数;地震资料预测的复合河道级别砂体分布范围可作为单河道砂体预测的最大外边界;在最大外边界及微相定量表征参数的约束下,采取示性点过程算法模拟单砂层级别沉积微相三维分布,以此为基础的"相控"模拟可以提高单河道砂体三维分布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5.
用地震资料和少量测井资料预测储层参数的横向变化,是储层评价和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研究课题。地震资料中蕴含着丰富的储层物性信息,若能建立起地震参数与储层物性参数之间的关系,则可利用地震资料进行储层参数的横向预测。文中提出了一种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方法,用地震反射资料进行井间储层参数预测。应用结果表明,用网络法对井间孔隙度做出的估算值是准确的,用网络自动建立起来的非线性映射关系可能较好地反映井间孔隙度的分布。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储层预测及表征精度,对基于地震反演约束的储层三维建模技术方法进行了研究及应用.首先利用地质统计学反演方法生成纵波阻抗三维数据体,与常规确定性反演结果相比,地质统计学反演方法建立的波阻抗数据体具有较高的纵向分辨能力和横向预测趋势,可反映井间薄储层的厚度及物性变化.其次,建立了纵波阻抗与岩性及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的岩石物理模版,其低阻抗值代表储层发育好的层段和位置.最后,以纵波阻抗数据体作为趋势约束,采用随机模拟算法,建立了研究区的岩性模型及储层属性模型.通过实钻井检验,模型结果与井点资料符合较好,显示了模型的精度和本文方法的可靠性,可以满足精细油藏描述和剩余油挖潜需求.  相似文献   

7.
用地震资料和少量测井资料预测储层参数的横向变化,是储层评价和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研究课题。地震资料中蕴含着丰富的储层物性信息,若能建立起地震参数与储层物性参数之间的关系,则可利用地震资料进行储层参数的横向预测。文中提出了一种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方法,用地震反射资料进行井间储层参数预测。应用结果表明,用网络法对井间孔隙度做出的估算值是准确的,用网络自动建立起来的非线性映射关系可能较好地反映井间孔隙度的分布  相似文献   

8.
利用波形差异反演方法预测渭北区块内的有利储层.以渭北油田长6、长7油层组作为研究对象,针对研究区内井网密度低,典型的低孔、低渗型储层,地震资料较差的地质情况,基于拓频技术(HFE)的波形差异反演预测有利储层,并进行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特征层段的地震波形具有明显差异性,经过拓频的波形差异反演大大提高了反演体的分辨率以及反演精度,反演结果可靠,较好地反映了井间储层空间的展布规律.有利储层主要发育在渭北58井、渭北67井以及渭北22井附近的构造高部位.  相似文献   

9.
基于井间地震资料与地面地震资料之间的相似性确立了井间地震资料的反射特征,完善了井问地震资料的反演方法及流程.重点解决了反演过程中的两个关键问题采用sinc函数插值方法进行重采样确保了井间地震剖面深时转换中的波形保真;精细调整井的时深关系使得井间地震与地面地震资料反射特征达到相互匹配,确保了反演结果的合理性.应用实例结果表明,通过本方法得到的井间地震反演结果精度较高,与测井解释结果对应较好,砂体展布清晰,有效地反映了两口井在横向上的联系与差异,提高了井间储层描述精度.  相似文献   

10.
以中东白垩系生物碎屑灰岩为例,基于多个油田的岩心资料、铸体薄片资料、分析化验资料及测井资料开展研究,从孔隙型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入手,总结了孔隙型碳酸盐岩储层建模难点及建模方法。孔隙型碳酸盐岩储层成因要受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双重控制,构造作用影响弱,生物碎屑含量高;以铸模孔、生物体腔孔和残余体腔孔等次生孔隙为主;储层厚度大,垂向非均质性强。研究表明:孔隙型储层建模难点主要在构建储层格架模型、储层属性模型及建模约束方法三方面:物性隔夹层隐蔽性强,测井解释困难;贼层成因多样,静态资料难以识别;微裂缝随机展布,空间展布预测困难;复杂的孔渗关系制约了渗透率模型的建立;强烈的成岩改造降低了沉积相对储层物性的约束,不同类型储层地球物理响应区分性低,造成井间模拟约束效果差。孔隙型储层建模的方法主要有相控建模、成因建模和等时建模,其中相控建模中基于岩相的相控建模应用最为普遍。同时指出孔隙型储层建模存在问题和不足:建模方法和随机模拟算法比较局限;储层构型研究薄弱,地质知识库不健全;地震多级约束方法、虚拟井约束方法及水平井建模技术等研究不够深入;储层的穿时性和展布方向模糊化制约了变差函数分析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井间地震资料与地面地震资料之间的相似性确立了井间地震资料的反射特征,完善了井问地震资料的反演方法及流程.重点解决了反演过程中的两个关键问题:采用sinc函数插值方法进行重采样确保了井间地震剖面深时转换中的波形保真;精细调整井的时深关系使得井间地震与地面地震资料反射特征达到相互匹配,确保了反演结果的合理性.应用实例结果表明,通过本方法得到的井间地震反演结果精度较高,与测井解释结果对应较好,砂体展布清晰,有效地反映了两口井在横向上的联系与差异,提高了井间储层描述精度.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裂缝性储层建模方法存在的问题, 探讨DFN离散裂缝网络模型的裂缝性储层建模的思路和方法, 提出分大尺度和中小尺度两种裂缝级别建立DFN离散裂缝模型。首先, 按照确定性建模方法, 以三维地震资料建立大尺度裂缝的空间分布模型。然后, 以岩芯观测和成像测井解释的裂缝密度、长度、倾角、方位等统计信息为基础, 在地震裂缝预测的属性体约束下, 建立全区裂缝密度分布模型, 并以该数据体为约束, 利用随机建模方法, 建立中小尺度的裂缝网络模型, 实现井间裂缝密度的约束。最后, 通过整合大尺度和中小尺度的DFN模型, 建立Z地区综合离散裂缝网络模型及其裂缝孔隙度、渗透率等属性模型。该模型反映了储层裂缝的三维空间分布特征, 为该区油藏数值模拟提供了地质基础。  相似文献   

13.
井震结合储层精细描述在水平井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单纯依靠测井进行井间储层预测存在很多困难,而地震具有横向密度大的优势,采用井震结合反演技术进行储层预测,能有效提高储层预测精度。利用该方法在大庆长垣北部区块精细油藏描述及开发应用中见到实效,根据砂岩反演剖面布置了A-215水平井,其砂岩钻遇率为92%,该井目前累计产油9686t,展现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塔中奥陶系缝洞型碳酸盐储层空间展布复杂,目前预测识别仅依靠地震反演及地质建模等静态方法,对储层分布及发育范围缺乏准确有效描述手段;同时,仅定性判断井间连通关系,不能合理描述井间储层连通范围。通过多种井间连通性分析方法判断单井单元或多井单元,利用压力恢复不稳定试井及生产数据试井分析,确定储层渗流特征、边界条件和等效泄流面积、动态储量等,结合地震反演、储层预测、缝洞雕刻等静态地质特征,利用数值试井技术建立油气藏平面属性模型并进行拟合分析,不断调整各项相关参数及修正边界范围,达到双对数曲线和生产全过程压力历史曲线拟合良好。动态验证并明确储层分布特征。最终精细刻画连通储层边界范围并得到不同渗流区域储层渗流特征及储量大小。应用到塔中区块多口井实际生产开发中,评价储层特征进行注水开发、指导井位部署,收到良好效果;也为类似复杂油气田开发提供一种可靠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相控储层建模技术是当前提高地质建模精度、实用性很强的新技术,其关键是准确地建立储层沉积(微)相空间展布的数字模型,进而模拟储层属性参数的空间分布规律,为油藏数值模拟、剩余油预测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方法应用多参数协同、分层次约束的方法,从沉积(微)相形成与演化的成因角度建立沉积相带的地质模型,以沉积相带的时空间展布特征对安塞油田长2河流相储层建模过程进行了约束.结果通过相控技术得到的储层模型,能真实地反映储层的非均质特性和砂体的连通性,并能较准确地模拟地下含油气储层的属性分布规律,同时为油藏模拟、剩余油预测及挖潜调整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葡南油田葡一组油层属薄差储层,用普通波阻抗反演方法难以解决薄砂体识别精度低的问题。在忠实于原始地震反射的波胆抗反演数据体基础上,针对本区自然电位曲线对砂泥岩识别明显、深侧向电阻率曲线对含油性判别较好的特点,结合构造建模、小层精细划分和对比,利用地质统计和建模技术,采用序贯高斯模拟方法并同位协同波阻杭反演结果进行自然电位和深侧向电阻率体的岩性模拟,建立储层岩性预测模型。模拟结果的地质统计特征与原始数据的统计特征相符,用新完钻的18口井对预测结果进行验证,砂体预测厚度符合率达78%,能够较好地解决油田薄砂体储层横向预测难题。  相似文献   

17.
提高储层建模精度的关键是采用相控建模思路。在后期成岩作用影响不大的情况下,砂岩储集层物性与沉积微相之间关系密切。据此提出建立井间储集层参数模型的相控模型法,给出了沉积学微相建模与参数定量预测的思路、方法和主要步骤。该方法适用于井控不足情况下的储集层描述。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一种基于目标的储层结构模拟方法 ,并开发了相应的建模程序MOD-OBJ。该方法综合考虑了先验的地质信息 ,将确定性和随机性模拟相结合 ,可用于河流相、辫状河三角洲和扇三角洲的砂体分布建模。基于目标的模拟比基于象元的模拟更能逼真地反映储层的结构特征 ,如相带、河道、砂体分布等。文中还给出了利用MOD-OBJ程序建模的一个实例  相似文献   

19.
黑59井区井间地震资料解释方法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井间地震作为油气田勘探开发领域内一项新的地震技术,具有分辨率高、储层描述精度好等特点.本文应用井间地震资料的解释方法,对吉林油田黑59井区的井间地震资料进行解释,解释成果在油田开发中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孙朕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6):1384-1386
针对油田投产初期井距较大、井间储层发育状况难以预测的情况,应用遗传反演方法进行孔隙度反演,在地质建模过程中利用反演数据体约束孔隙度属性。以某油田东营组某小层为例进行地质建模,结果表明:应用遗传反演方法得到的孔隙度反演数据体可以在三维空间中较真实地反映出储层物性;利用孔隙度遗传反演数据体对对孔隙度模型进行约束的方法,相比传统地震约束方法,中间步骤少,准确性高,工作周期短,在实际工作中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