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解梦知心     
人类为什么会做梦?梦有什么意义? 自文明的发端至今,梦一直都是神秘的现象,激发着人类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人类一直尝试用各种方式揭开梦的面纱,一探其中的究竟。  相似文献   

2.
人体的极限     
我们有一个抑制不住的欲望,去挑战极限,创造新的世界纪录.那么,人类在心理和生理上距离最终极限又有多远呢?  相似文献   

3.
孙立广 《科学》2006,58(4):17-21
900年前,诗人苏东坡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但是,在地球科学家的眼中:浪淘不尽千古风流!人类的活动、南极企鹅、海豹的活动都在自然界留下了蛛丝马迹。寻找破译这些历史遗存的密码.恢复生命活动与环境变化及其相互关联的历史记录,不仅可以满足人类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而且将为人类抉择自己今天和未来的行为提供理性的指示。  相似文献   

4.
极限深度     
<正>在那里,有人类未知的极度高压和全然的黑暗;在那里,生活着一些前所未见的奇特海洋生物。尽管人类探索地球最深渊的渴望与登上世界之巅的欲望一样强烈,但想要到达海洋的最深处,单靠强烈的好奇心是远远不够的。在那里,有人类未知的极度高压和全然的黑暗;在那里,生活着一些前所未见的奇特海洋生物。毫不夸张地说:地球上约五分之四的地方还没有被人类勘探过,而马里亚  相似文献   

5.
<正>人们普遍拥有这样一种心理:越是朦朦胧胧的东西,就越想扯下它的神秘面纱,弄清它的来龙去脉。所谓好奇心,就是这种面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能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竭力想把它搞清楚的心理倾向。因为对天空的好奇,人类发明了热气球、滑翔机、飞艇和飞机;因为对海洋的好奇,人类发明了轮船、潜艇和潜水运动;因为对太空的好奇,人类发明了火箭、卫星、飞船、空间站和航天飞机……研究表明,一个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人,往往勤奋自信,善于钻研,勇于创新。  相似文献   

6.
"镭的母亲"——居里夫人曾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好奇心,是学者的第一美德。"俄罗斯一位著名心理学家也说过类似的话:"有了好奇心,才有可能发现原先在视野之外的东西。"在科学界,这方面的例子俯拾皆是。  相似文献   

7.
"我们带着问题入眠,我们在梦中处理问题。"——罗莎琳德·卡特莱特1900年,弗洛伊德在他的经典著作《梦的解析》中写道,"要了解人类的潜意识,最好的办法就是对梦进行解析。"弗洛伊德非常欣赏他的这个观点,称之为"一生唯有一次"的天才想法。在随后的整个20世纪,全世界都崇尚弗洛伊德。人们坐在精神分析学家们的沙发上不厌其烦讲述他们的梦。他们相信这些梦隐藏着他们压抑的欲望。梦就这样从超自然的神秘主义中解救出来,  相似文献   

8.
仰望宇宙天空,星星点点,无限的遐想和思索,浩瀚深邃的苍穹深处,茫茫无边的宇宙之中。还有其他生命吗?古往今来,人类对地球之外的智慧生物、地球之外文明世界的思考和探索,始终充满着好奇心和求知欲,这就是科学得以发展的一种动力。探索地外文明,它使人类不断拓展了自己的视野.更深入地了解宇宙,也推动了天文学、生物科学、空间科学和众多其他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具有潜在意义。  相似文献   

9.
科学探索的动力来自人们对自然界难以抑制的好奇心。头顶上的浩瀚星空,使托勒密和哥白尼想到了宇宙体系;对教堂里吊钟摆动的关注,使伽利略发现了单摆;对苹果落地的好奇,让牛顿找到了万有引力;凭着对孵小鸡都感到新奇的好奇心,爱迪生给人类带来了电灯、留声机等数以千计的发明。利用自然的力量造福人类的理想,为我们带来了日新月异的科技文明。作为现代文明标志的电话、电视、汽车、计算机,无一不是科技的力量与人类的目标相结合的产物;微软、雅虎、联想、方正的成功,无一不是创新与人们的需要相互激荡的结果。科学并不神秘,更没有什么决定科学力量的“魔法石”,科学的本质在于好奇心和造福人类的理想驱使下的探索和创新。自然喜欢保守她的奥秘,往往不直接回应我们的追问,但只要善于思考、勤于动手、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每个人都能像科学大师和执著的企业家一样——用永无止境的探索创新来开创人类的文明。少年们,快快打开这套丛书,用你们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造福人类的纯真理想踏上自己的探索创新之路吧!  相似文献   

10.
全面介绍了教师配合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活动的过程,提出教师应准备对幼儿有吸引力的材料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介绍了教师在活动中的具体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受好奇心驱使,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外星生命的存在。 欧美为探索外星生命,已花费上百亿美元的资金,却迟迟没有结果。 近日,一家英国媒体对3000公众进行问卷调查,相信外星人一定存在的有58%。 一位美国科学家的惊人发现,给很多人泼了一瓢冷水:将来我们找到的外星生命很可能就来自地球,是我们在浑然不知的情况下把它们捎带而去的——  相似文献   

12.
我们人类感知外界事物主要靠视觉,也就是通过我们的眼睛去了解和观察世界。那动物通过什么感觉器官去感知世界呢?研究证明,和人类一样,许多动物也主要凭借视觉来观察世界,但同时,它们还拥有某些比我们人类更敏锐、或者我们人类不具备的感知世界的器官,因此它们"看"到的世界比我们人类看到的更复杂、更丰富多彩。而这一切都是它们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适应自然环境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正2018年11月7日,上海科学会堂有一场题为"好奇心驱使的科学研究——从神奇的分形现象谈起"的报告会,报告人——麻省理工学院(MIT)张曙光教授从他所在的媒体实验室鼓励创新的文化和机制谈到他自己花了8年时间研究膜蛋白的经历,表达了他对麻省理工媒体实验室尊重科研规律、宽容创新失败氛围的敬意。张教授在报告里不止一次提到当年在他的团队里一起从事相关研究,现在上海交大任职的唐鸿志教授。唐鸿志是我们2013级的启明星,于是那天我们与同在会场的唐鸿志相约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勇气号"火星车顺利登陆火星,这颗远在上亿千米之外的"红色星球"再次点燃了人类探索的激情……早在2010年6月,中国志愿者王跃就参加了在俄罗斯进行的人类首次全面模拟火星载人航天飞行——"火星-500"试验,人类去火星与登月相比,还要克服哪些特殊的困难呢?发射重量将大大增加火星探测以难度大、失败率高而著称。统计显示,40多年来,世界各国发起的30多次火星探测计划中,有2/3以失败告终。与登陆月球相比,人类登陆火星最显而易见的困难就是太空飞行的距离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15.
人类的好奇心和探险精神是与生 俱来的。自古以来,为了追寻新天地 和财富,人类跳上船舰,勇敢地航向 地平线的那一边——未知的大陆和 岛屿。特别是15世纪到18世纪,葡 萄牙人、西班牙人、英国人、法国人、 荷兰人、俄国人、丹麦人、挪威人、 美国人和中国人,通过开辟通往东方 的新航路,通过发现美洲、澳大利亚, 考察非洲内陆,以及进行环球航行、 极地探险等活动,使人类对地球的认 识产生了飞跃。我们把这些事件通称 为“地理大发现”。本刊特约有关学 者,从世界地理大发现之浩瀚历史篇 章中撷取精彩华章,回顾人类开疆辟 壤的艰难探索历程。  相似文献   

16.
仰望星空,浩瀚无限的宇宙总会让我们肃然起敬,也会激发我们的好奇心,思索一个自然之谜.人类在宇宙中是独一无二的吗?宇宙有中心吗?宇宙有多少岁?宇宙的命运可以预测吗?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来共同探索一下: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的中国,一个新的社会族群——"都市新潮族"应运而生。他们不仅放大了自己强烈的个性化欲望,也给我们的社会创新提供了更多生存模式的思考。引领时尚与潮流的族群们,是以什么理念来支撑和改变自己的呢?  相似文献   

18.
另类投资     
<正>这是一个创意十足的想法。蔚蓝星球控股公司首席执行长埃万赫利娜·卡特盯着首脑办公室派来的访客。她一定是听错了对方的话语,"对不起,我有片刻以为你说你想要彻底毁去我们的文明。"艾伦先生从半月形眼镜上方凝视着卡特。你不得不佩服这些外星人,他们将人类的习性模仿得如此彻底。"不,当然不是。不是彻底毁去。我们仅仅希望……抑制人类。让人类一下子回到不那么技术先进的时代。我们的预测建议退回五个世纪应该能达成目的。"  相似文献   

19.
正本篇围绕2017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项目"国家1.1类新药盐酸安妥沙星"展开,该奖项由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杨玉社研究员领衔的团队获得。自20世纪40年代青霉素问世以来,抗生素(又称抗菌素)便与微生物一起渗入了人类的每一寸生活,它们的工作领域几乎覆盖了人体所有部位——从呼吸道到前列腺,从腹腔和肠胃到关节与皮肤,哪里有病原微生物感染,我们就会派它们去哪里执行抑菌或杀菌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地球百年     
地球迄今已经有45亿年的历史。为了便于我们形象和清晰地理解人类发展与地球的关系,有位科学家把地球 45亿年的历史压缩成100年——从地球诞生直到第三十二年,地球上还没有任何生命的迹象,直到第五十年的时候地球上才有了原始的生命,而与人类从未谋面早已灭绝的恐龙是在地球98 岁的时候才出现的,今天我们只能通过挖掘出来的恐龙化石去想象恐龙的威武雄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