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本文用电势法研究了水玻璃锌酸盐镀液中硅酸粒子的存在形式、锌与硅的成络反应以及混合配体络离子的组成,并估算了成络反应的平衡常数和混合配体络离子的稳定常数。实验结果表明:锌与硅的成络反应是复杂的,在研究的镀液中硅主要以单核络离子SiO_2(OH)_2~(2-)的形式存在,它与Zn(Ⅱ)形成混合配体络合物,例如有[Zn(SiO_2(OH)_2)_2(OH)_2]~(4-)的形式。该成络反应的平衡常数K_c(30℃时)等于4.7×10~2,混合配体络离子的稳定常数K稳等于1.5×10~(18)。  相似文献   

2.
锌、镉与2-(3,5-二溴-2-吡啶偶氮)-5-二甲氨基苯酚在碱性介质中有表面话性剂存在时形成一种灵敏度颇高的水溶性的玫瑰红色络合物,其摩尔吸收度为∑_(560)~(Zn)=1.24×10~5和∑_(585)~(cd)=1.29×10~5,在pH8.5—9.6的硼砂缓冲溶液中络合物十分稳定,其组成是1∶2(M∶R),制定了连续测定矿石、金属均水中微量锌和镉的分析方案,变动系数7%。  相似文献   

3.
本工作用电位法研究溶液中Zn(Ⅱ)混合配体络合物的形成。实验结果表明,在氢氧化钠-三乙醇胺溶液中,Zn(Ⅱ)的主要络合品种为Zn(TEA)(OH)_2。在氢氧化钠-乙二胺四乙酸溶液中Zn(Ⅱ)的主要络合品种为[Zn(EDTA)(OH)_2]~(4-)。  相似文献   

4.
氢氧化物沉淀的溶解度随溶液中酸度不同有很大的差别,根据溶度积原理可以计算金属离子析出氢氧化物沉淀与沉淀完全的PH 值。在难溶氢氧化物的饱和溶液中,金属离子与氢氧离子浓度之间有下列关系:对于M(OH)_2 [M~(2 )][OH~-]~2=KspM(OH)_2M(OH)_3 [M~(3 )][OH~-]~3=KspM(OH)_3当用碱沉淀金属离子为氢氧化物后,溶液中金属离子浓度与氢氧离子浓度的关系,对二价金属离子而言,可表示如下: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导了本实验条体下,利用pH电位法对组氨酸(His)与铜、锌二元配合物体系及黄芩甙(H_3B)、组氨酸与铜、锌三元配合物体系的研究结果。利用计算机SCOGS_2程序处理实验数据,建立了各体系的最佳化学模型,确定了各体系在实验条件下的有关常数,并给出了各体系的配位物种分布图。结果表明在组氨酸与铜、锌二元配合物体系中主要配位物种有:His-Cu;Gu(His)~+,Cu(His)_2,Cu(His)_2 H,Cu(His)(OH);His—Zn:Zn(His)~+,Zn(His)_2,Zn(His)_2H~+。在黄芩甙、组氨酸与铜、锌的混配配合物种主要是:M(His)(B)~(2-),M(His)(B)H~-,且有较强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据报道,1.10-菲萝啉和荧光桃红做混和试剂可与银、汞、镉、铜、镍等离子发生反应,其摩尔吸光系数可达R×10~4L·cm~(-1)·mol~(-1)数量级.本文研究了锌与1.10-菲萝啉一荧光桃红的显色条件、络合物的组成、提出新的测定微量锌的方法.经实验证明,锌与该显色剂在弱酸性条件及中性条件下形成可被氯仿萃取的三元络合物(Zn(Phen)_3·Pblo)。  相似文献   

7.
用分光光度法在丙酮水溶液中,利用[MoO(SCN)_5]~(2-)和[Zn(SCN)_4]~(2-)络离子与吡罗红G(Pyronine简写PyG)发生的离子缔合反应,可以在不同酸度下,[H~+]=2.4mol.L~(-1)和PH=1.6分别测定钼和锌,本方法灵敏度高而不必事先分离. 在水溶液中,用连续变化法、斜率比及摩尔比法证明该离子缔合物的组成是PyG_2[Zn(SCN)_4]·2(PyG·SCN)和PyG_2[MoO(sCN)_5]·2(PyG·SCN),它们的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ε_()576~(Mo)=1.05×10~5L/(mol.cm)和ε_(588)~(Zn)=7.19×10~4L/(mol.cm)·加入掩蔽剂此反应可直接测定人尿中锌和钼.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吡唑啉酮-5(PMBP)与丁基膦酸二丁酯(DBBP)或磷酸三丁酯(TBP)的氯苯溶液在硝酸介质中对Eu(Ⅲ)的协同萃取。测得了萃合物的组成为EuA_3·HA、EuA_3·2DBBP或EuA_3·2TBP。在18℃时的萃取平衡常数分别为: Eu~(3 )(<10~(-5)M)/HNO_3,NaNO_3/(μ=0.1)/PMBP-C_6H_5Cl体系 K_3=[EuA_3·HA]_0[H~ ]~3/[Eu~(3 )][HA]_0~4=1.51×10~(-3) Eu~(3 )(<10~(-5)M)/HNO_3,NaNO_3(μ=0.1)/PMBP—DBBP—C_6H_5Cl体系 K_(s·e)=[EuA_3·2DBBP]_0[H~ ]~3/[Eu~(3 )][HA]_0~3[B]_0~2=2.40×10~2 Eu~(3 )(<10~(-5)M)/HNO_3,NaNO_3(μ=0.1)/PMBP-TBP-C_6H_5Cl体系 K_(s·e)=[EuA_3·2TBP]_0[H~ ]/[Eu~(3 )[HA]_0~3[B]_0~2=1.74×10~1 讨论了萃合物的结构及协同萃取的机理。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Zn(11)—BPR—CPB显色体系。在pH8.5的氨缓冲液中,Zn(11)—BPR—CPB形成蓝色三元络合物,λ_(max)=660nm,ε=3.3×10~4。Zn:BPR=1:2,可稳定18小时。比相应的二元络合物灵敏度提高7倍。三元络合物并未发生吸收峰的红移,也未形成高次络合物,其增感机理显然不同于一般胶束络合物的增感,值得进一步研究。本法用于矿石和铝合金中微量锌的直接测定,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为对文献[1]报道的ε-Zn(OH)2的溶度积值作更准确的测定,用溶解度法研究了Zn2+与羟基的配位作用,在25℃下测定了ε-Zn(OH)2在不同浓度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溶解度(μ=2).在所研究体系中揭示出存在Zn(OH)+,Zn(OH)20,Zn(OH)3-和Zn(OH)42-配离子.用图解法和松驰法计算出相应配离子的稳定常数相一致,结果为:β1=8.1×104,β2=6.3×1011,β3=3.9×1014,β4=1.2×1018.同时求出了更为准确的ε-Zn(OH)2的溶度积Ksp=10×10-17.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Zn(Ⅱ)一PAN—OP体系的显色反应,在PH=9,OP乳化剂的加入量在其CMC附近时,锌(Ⅱ)与PAN反应生成三元胶束络合物,其吸收光谱产生红移,络合物最大的吸收是在595nm,摩尔吸光系数8.0×10~4摩尔~(-1).厘米~(-1).升.络合物组成Zn:PAN=1:3,在5一20微克Zn(Ⅱ)/50毫升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本文还对该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在微酸性溶液中,钒与4-(2-吡啶偶氮)间苯二酚(即PAR)形成稳定的络合物,在545nm有最大吸收,曾用于钒的分光光度测定,但许多金属离子与PAR反应而干扰测定,灵敏度不高。之后,M.Siroki等曾试验了这一有色络合物分别与氯化四苯磷及氯化四苯砷形成的一种能被三氯甲烷等溶剂所萃取的络合物[(C_6H_5)_4P~ ,VO_2R~-]及[(C_6H_5)_4A_(?)~ ,VO_2R~-](R~(2-)为PAR的阴离子),反应灵敏,在最大吸收波长560nm处,摩尔吸光系数各为3.9×10~4和3.8×10~4,曾用于微量钒的分光光度测定。由此,本文试验了硫酸四苯锑与VO_2R~-生成[(C_6H_5)_4S_b~ ,VO_2R~-]络合物的各种化学条件,考察了络合物的性质和组成,并确立了又一种测定微量钒的萃取光度法,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应用溶解度法和电子光谱研究了氧钒(Ⅳ)-碳酸氢根水溶液体系的配合反应。在15±2℃,恒定离子强度Ⅰ=1.0的条件下,测得溶液中[VO~(2 )]<0.012M时,钒(Ⅳ)仅以单核配离子VO(CO_3)(OH)~-存在;当[VO~(2 )]在0.014~0.035M之间时,以5核配离子(VO)_5(CO_3)_5(OH)_5~(5-)和(VO)_5(CO_3)_5(OH)_6~(6-)的混合物存在;当[VO~(2 )]>0.035M时,则存在6核配离子(VO)_6(CO_3)_4(OH)_9~(5-)。同时测定了有关反应的平衡常数。  相似文献   

14.
锌-四(4-磺酸基苯基)卟啉络合物极谱吸附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醋酸-醋酸钠底液中,锌与四(4-磺酸基苯基)卟啉形成的络合物能吸附在汞电极上,峰电位E_(?)=-1.15V(相对于SCE)。极谱法求出了络合比及条件稳定常数,极谱波对数分析求出了络合物还原时的电子转移数。检测限为2.O×10~(-7)mol/L,并对自来水及人发中的锌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了一个流动注射-吸收光度测量钙的方法。它的基础是钙离子在锌试剂存在下与双(2-氨基乙氧)乙烷四乙酸锌络合物的交换反应。当试剂浓度为Zincon 2.O×10~(-4)M,ZnEGTA4.O×10~(-4)M时,可测定4—32ppm的钙。进样速率为100试样/小时;吸收峰高重现性良好。用此法分析合成水样,准确度令人满意;分析天然水样所得的结果与原子吸收法测得值一致。  相似文献   

16.
用电化学法研究了氯化5-[o-(4-(3-吡啶氧基)丁氧基)苯基]-10,15,20-三苯基锰(Ⅲ)卟啉修饰碳糊电极对抗坏血酸催化作用,以及不同pH下抗坏血酸(H_2A)和OH~-在[PyTPP Mn(Ⅲ)]CI的作用机制.pH2.2~5.2范围内,修饰电极对H_2A为一质子参与的电催化机理;随着pH的增加,OH~-和H_2A在电极上形成电催化氧化竞争,pH>8.2时,由于OH~-逐渐占据了电活性中心,导致OH~-优先于H_2A在电极上电催化氧化,电化学和UV-Vis光谱证明OH~-与卟啉金属中心强烈作用,形成了氢氧根桥联锰卟啉二聚体结构,该修饰电极在酸性条件(pH4.0左右)用于H_2A的测定,在3.992×10~(-6)~4.602×10~(-4)M浓度范围内线性回归方程为Y=0.1449X+0.05894,R=0.9977(n=11);检测限可达7.067×10~(-7)M,并且电极在常温下保存1月,活性仍然稳定。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极谱法研究了HCl—HClO_4体系中锑(Ⅲ)—氯络合物。实验在25℃、离子强度和酸度均为4M的条件下进行,证明溶液中存在SbCl~(2+)、SbCl_2~+、SbCl_3和SbCl_4~-四种络合离子,其生成常数分别为59、851、18620和37150。用电位法测定了Sb_2O_3—NaOH—NaClO_4体系中锑(Ⅲ)—羟基络合物的组成,证明溶液中Sb(OH)_3和Sb(OH)_4~-是主要存在形式。  相似文献   

18.
水玻璃锌酸盐镀锌是一种镀锌新工艺。该镀液性能稳定,镀层质量优良,可与氰化物镀液媲美。本文用动电位极化曲线法,循环伏安法以及极谱等方法对水玻璃碱性镀锌原理进行了定性和半定量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锌在水玻璃碱性液中电沉积的电活性粒子仍然是Zn(oH)_2、Zn(oH)_3~-,而且电沉积反应受电化学步骤和前置转化步骤共同控制。水玻璃增大镀液的阴极极化作用是由于锌能与硅结合成混合配体络合物的缘故。  相似文献   

19.
以乙酸钴、2-(1H-苯并咪唑基)-4-溴苯酚为原料通过水热法自组装成新型的配合物[Co(C_(13)H_8BrN_2O)_2]·2(CH_3OH)1;乙酸锌和2-(1H-苯并咪唑基)-4-溴苯酚通过自然挥发法自组装成新型的配合物[Zn(C_(13)H_8BrN_2O)_2]·DMF·3H_2O_2.X射线单晶衍射结果表明配合物1和2都属于三斜晶系,Pī空间群,具有相似的晶胞参数,属于同构体.配合物1通过氢键的作用形成一维链状结构,配合物2通过氢键的作用形成二维层状结构.两者的荧光及热稳定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2比配合物1的荧光强度高.  相似文献   

20.
选择4-氨基-1,2,4-三氮唑(L)、钼酸钠和氯化锌为原料在水热条件下自组装,制备得到了一种新的八钼酸盐基锌配合物材料[Zn(L)_2(Mo_8O_(26))_(0.5)(H_2O)_2]·3H_2O,并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和单晶X-射线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构解析表明锌配合物分子式为C_4H_(19)Mo_4N_8O_(18)Zn,M_r=916.40,晶系三斜,空间群P 1,V=1.14105(10)nm~3,a=1.04158(5)nm,b=1.11066(6)nm,c=1.23860(7)nm,α=68.8370(10)°,β=66.5730(10)°,γ=62.8290(10)°,Z=2,Rint=0.0205,Dc=2.656g/cm~3,μ=3.270 mm~(-1),F(000)=874,R=0.0303,wR=0.1066.结构解析证明,标题锌配合物是包含一维聚合物链的三维超分子结构,结构中存在的连接L配体和[Mo_8O_(26)]~(4-)阴离子的氢键对最终三维超分子网络的形成起到重要的作用.锌配合物修饰的碳糊电极(1-CPE)展示出[Mo_8O_(26)]~(4-)阴离子的特征氧化还原峰,而且此配合物在紫外光下展示出良好的催化降解亚甲基蓝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