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一、谈加林 路遥的著名小说《人生》中的主人公高加林,是个有才干、有很强进取心的当代青年,但最后的结局却是个悲剧。对造成高加林悲剧的原因有种种不同的看法。其实,高加林的悲剧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既有主观的,又有客观的,这应该从他所走过的人生道路加以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高加林的人生悲剧是震撼人心的。从社会历史批评的角度看,它来自于社会和个人两个方面,是社会的要求与高加林的自身要求不相符合产生的严重后果。但如果从心理批评的角度看,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分析高加林的人生悲剧,我们则发现在高加林整个的人生奋斗过程中,始终充满了由自我、本我和超我三种人生层次构成的激烈的矛盾冲突。这应该是高加林人生悲剧产生的更深层次的精神原因。  相似文献   

3.
电影《人生》把对历史的反思,对传统文化的观照,对当代社会发展的探索和对青年一代的理解综合在一起,通过主人公高加林的事业悲剧和爱情悲剧,塑造了一个“具体性和规律性、持久的人性和特定的历史条件、个性和普遍的社会性结合起来”(路遥语)的典型形象。其角度之新、容量之大,开掘之深,都说明高加林是个蕴含了极丰富的审美信息的艺术形象。本文试对高加林艺术形象的美学意义做个初步分析。高加林艺术形象的美学意义最充分地体现在他对社会的认识和事业的追求上。高加林是一个有知识、有进取心的青年农民。他生活在变革时代,具有双重的经济  相似文献   

4.
激情的文本叙事与深刻的理性思考--读《人生》看路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生>是路遥"情"与"理"的合壁:一方面各类人物形象的塑造、自然环境的创设、作家的直接评论,都洋溢着他浓烈的情感;另一方面是严肃的思考与清醒的理智--高加林与刘巧珍的爱情注定是一场悲剧,从以高加林为代表的"农村边缘人"的命运引向对社会的反思和批判.两者都源于路遥的生命意识,并与他深切的人生体验和对土地的深厚感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路遥同志的中篇小说《人生》发表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人们对小说的主人公高加林,就持有截然不同的意见,有的说他是“一个孤独的奋斗者形象”;有的说他是“一个崭新的青年农民形象”;还有的说他是“农村中鲜有的另一种类型的形象”,“小说是力图把高加林这类人作为未来的新人去呼唤的”,等等。高加林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形象,便成了人们关注、探讨的议题。我认为,无论把高加林看作“农村新人”,还是看作“孤独的奋斗者”,都在一定程度上离开了作品的客观实际。小说一开篇,引用了柳青关于人生道路上的“要紧处”和“岔道口”  相似文献   

6.
幻灭感是人生难以避免的悲剧之一,《雷雨》中的人物,都不同程度地经历了梦想的幻灭从而导致了悲剧的产生,其中又以周朴园和鲁侍萍的幻灭最为深刻和复杂。从这一视角审视这部悲剧经典,可以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的真实性、丰满性,在巧合背后悲剧的必然性以及作家对人生的深刻认识。  相似文献   

7.
批评者历来多从外在的现实主义角度出发,对《人生》中的高加林寄予深切同情。然而,从精神分析的角度重新审视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高加林始终放纵自身欲望,其外在表现和内在思想极具功利色彩,以依赖、利用和获取为人生导向,从而蜕变为一个实用主义者;同时,特定的家庭出身、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使高加林对权力和城市产生极端的依恋与渴求,从而酿就了其人格中对城市和权力双重情结的病态固着,进而沦为在此二情结异化下的单向度的人。  相似文献   

8.
被王国维视为“悲剧中之悲剧”的《红楼梦》,寄寓了作者对人生命运的深刻追问和独特思考。借助小说文本与脂砚斋批语的互证,从三个层面对其所表现的人性悲剧进行理解,阐释个体价值的悲剧、爱情理想的悲剧、人生普遍的悲剧,并进而探求其悲剧思想于人性关怀和审美意义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古诗十九首》以现实的普通人作为悲剧的主角,真切地表现普通人心灵深处的悲伤,表现个体生命意识的张扬和人生的深刻体验,毫不隐螨地抒写了性压抑饥渴给人们带来的痛苦,表达了对爱情对人生对本能对欲望的肯定和呼唤,其强烈的悲剧激情,悲剧矛盾,悲剧冲突,悲剧结局等因素,构成了丰富的悲剧美。  相似文献   

10.
《人生》是一个具有现代性审美品格的文本,小说以传统的“痴心女子负心汉”的叙事模式,表现了高加林身处文化裂变的时代,寻找人生价值行为的悖谬与荒诞。《人生》与《伤逝》在某种意义上都是“负心汉”的忏悔文本,相距半个多世纪的两个忏悔者的遭遇表明:背负着沉重的“十字架”是生于传统之中,寻求超越传统的新人不得不接受的一种命运。  相似文献   

11.
我们站在新世纪文艺思潮的台阶上,对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形象高加林进行重新审视。对高加林在人生岔路口的抉择进行再分析,认为高加林身上蕴涵了“恶”,有着其产生的内驱力,在客观上它是一种历史的杠杆,他的抉择是种充满悲壮情调的英明之举。高加林现象本质上对社会起到了暴露、破坏和推动改革的进步作用。  相似文献   

12.
《围城》是一部用喜剧手法表现的有深刻蕴含的哲学悲剧.其喜剧格调表现为讽刺性的人物群象;近于闹剧的情节;诙谐戏谑的议论类比和幽默调侃的语言.悲剧意蕴则表现在人物生存方式的深刻寓意和对人生终极目的的探讨上,作品表现了一种强烈的生命感受和宇宙意识,其思想意蕴升华到了形而上的高度.  相似文献   

13.
电影《色·戒》上映后,全球都为此沸沸扬扬,张爱玲小说再一次敲击叩问着人们的心灵,本文旨在从另一视角——尼采的悲剧世界观来解读《色·戒》这个东方悲剧及张爱玲的悲剧人生。张爱玲这个与众不同的作家,并没有用美的面纱遮盖人生的悲剧面目,而是揭开面纱,直视人生悲剧。  相似文献   

14.
莫言的短篇小说《白狗秋千架》采用夹叙夹议的叙事手法,充分展现了关于女性、农村这一社会群体的成长故事和发展现状。运用马斯洛的人生五大需求理论对暖的人生和命运发展轨迹做出分析,透过暖的悲剧,小说揭示了人在命运和现实面前的渺小和无力。  相似文献   

15.
王世银  李曦 《菏泽学院学报》2006,28(1):28-30,53
鲁迅的小说《祝福》与方方的小说《奔跑的火光》同属于农村题材,都关注中国农村女性的生存境遇,塑造了不同时期下两个农村女性悲剧典型形象。如果说,祥林嫂的悲剧是那个时代女性群体命运悲剧的话,那么英芝的悲剧则是女性个体在当下自我迷失的性格悲剧。  相似文献   

16.
奥尼尔的悲剧《送冰的人来了》与贝克特的荒诞剧《等待戈多》深刻反映了二十世纪西方危机时代的社会现实,表现了人在现实面前的无能为力与无所适从,描述了“梦幻人生”的人类境遇,展示了人在生活中进退维谷的两难处境,表明梦幻本身能给人以慰藉和希望,是人类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7.
略论司马迁《史记》的悲剧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记》的悲剧性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本文从司马迁的人生际遇、时代熏染及对楚文化继承方面阐述了《史记》悲剧色彩产生的原因,并着重分析悲剧中各种人物的命运,从而剖析了《史记》悲剧所产生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8.
《围城》在人生如戏的表层喜剧效应中蕴含着深沉的生命悲剧意蕴。这种生命悲剧意蕴表现为人物的悲剧命运、人性异化的化悲剧、生命的终极意义上的悲剧意蕴三个不同的层面。这种超越于普遍生活形态和一般哲学经验之上的对人生本质的直接整体的深层把握正是《围城》能享誉海内外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9.
《桃花扇》通过李香君和侯方域二人爱情故事的描写,抒发了作者的兴亡感慨。这是一部爱情的悲剧,因主人公不屈的抗争给人以美的引导;这也是一部政治的悲剧,由于正义的毁灭给人以美的震撼;这更是一部人生的悲剧,不息的追求,最终却要面对失败的结局,其中,所蕴含的哲理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和无限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围城》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独特的位置,在它五光十色的文字技巧下,实际掩盖着对爱情婚姻、人生乃至人性的深刻体悟。爱情婚姻是一座围城,人本身更是一座围城。在当代社会中,人与人如同一座座围城,疏离、孤立,无法了解对方和被了解,甚至人自身也存在着矛盾,在现实世界和经验世界有着截然不同的两种表现,同样是一种悲剧性的存在。钱钟书的围城在喜剧的笔调下蕴涵着深刻的悲剧意识,而在普遍的悲剧意识中深藏着更具特性的悲剧意识,是“悲剧中之悲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