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RNG k-ε 湍流模型和颗粒轨道模型,研究了均流装置对垃圾焚烧后烟气喷雾干燥塔净化过程的影响,考察了均流装置对烟气流线、浆滴颗粒空间分布、塔内阻力特性、粘壁率以及净化效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加装均流装置后,烟气在塔内分布更加均匀;塔内阻力随着均流装置开孔区域直径增加而逐渐减小;当均流装置的开孔区域直径从0.2 m增加到0.7 m时,浆滴的粘壁率先增加再减小,且在直径为0.4 m时达到最大值38.2%;加均流装置后,SO2及HCl脱除效率提高,脱硫效率由加装前的60.2%增加到68.5%;HCl的脱除效率由加装前的93.7%增加到97.6%。研究结果可为喷雾干燥塔结构优化及参数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介绍垃圾焚烧产生的烟气主要成分及危害,并综述烟气中的SO2、NOx、颗粒物、重金属、二口恶英等污染物的控制技术及存在的问题,对垃圾焚烧烟气净化技术提出一些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几种垃圾焚烧发电厂普遍采用的烟气净化工艺,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探讨、比较,针对不同的排放要求和投资需要,提出不同的工艺方案设计。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某垃圾焚烧厂烟气净化系统改造工程为例,介绍了生活垃圾焚烧厂烟气处理工艺及设备,并对改造前后各污染物排放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5.
陶瓷具有优良性能的关键之一是陶瓷瓷质的均匀性和致密性,它采用微粉材料,有助于提高这方面的性能.但是,微粉材料比表面积大,表面能高,属于热力学不稳定体系.而且还会自动趋向团聚,以降低表面能.这种团聚颗粒用传统的机械分散方法难以均匀分散,即使出现部分分散情况,也会随着布朗运动的碰撞,又会团聚. 相似文献
6.
张文阳 《科技导报(北京)》2008,26(22)
大型垃圾焚烧发电技术能使城市生活减容减量、废物发电,是发达国家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主要手段。中国自2000年以来陆续兴建、在建或等待批建的数十座大型城市垃圾焚烧发电厂,其中绝大多数是以BOT(Build-Operate-Transfer)模式兴建。然而,目前国内所有BOT建设的垃圾焚烧烟气净化工艺简陋,烟气净化系统均只由一级半干式喷雾干燥系统和活性碳吸附系统、袋式除尘器 相似文献
7.
8.
在建立烟气喷雾干燥脱硫器(SDDA)内浆滴传热传质模型基础上,分析了3种不同粒径下浆滴温度、烟气温度、SO2浓度、浆滴中水分质量以及浆滴中固体质量随时间的动态变化特性。研究发现随着浆滴粒径增加,烟气及浆滴温度变化速率变缓,浆滴颗粒固体质量增加速率变缓,达到稳定的时间延长,到达稳态的质量增加,浆滴水分蒸发速率加大,浆滴吸收SO2达到饱和的时间越长。同时,文中还将SDDA内数值计算与动态特性计算耦合起来,重点考察不同烟气温度下粒径为80 μm的浆滴在SDDA内吸收SO2的动态过程特性,结果表明,随着烟气 相似文献
9.
在建立烟气喷雾干燥脱硫器(SDDA)内浆滴传热传质模型基础上,分析了3种不同粒径下浆滴温度、烟气温度、SO2浓度、浆滴中水分质量以及浆滴中固体质量随时间的动态变化特性。研究发现随着浆滴粒径增加,烟气及浆滴温度变化速率变缓,浆滴颗粒固体质量增加速率变缓,达到稳定的时间延长,到达稳态的质量增加,浆滴水分蒸发速率加大,浆滴吸收SO2达到饱和的时间越长。同时,文中还将SDDA内数值计算与动态特性计算耦合起来,重点考察不同烟气温度下粒径为80μm的浆滴在SDDA内吸收SO2的动态过程特性,结果表明,随着烟气温度增加,浆滴颗粒固体质量增加速率放慢,达到稳定的时间延长,浆滴颗粒水分蒸发速率加大,吸收SO2的效率增加,且变化加快。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窑长为90m的氧化铝熟料回转窑的传热传质数学模型.采用化学动力学方法研究了烧结反应吸、放热对窑内温度分布的影响,提出了氧化铝与碳酸钠的反应为窑内熟料烧结反应结束的标志.结果表明,熟料反应约在距离窑头85 m处完全结束,各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喷煤量的增加对预热、烧结带的影响大于其他各带区. 相似文献
11.
运用渗透理论建立了垃圾焚烧烟气中HCl气体干式净化的气固反应数学模型,并采用Bethe网络来模拟Ca(OH)2颗粒的内孔结构,模型详细考虑了孔堵塞,孔变孤立以及死端孔对有效扩散系数和反应过程的影响,利用本模型对Ca(OH)2吸收HCl气体的气-固反应进行了数值分析,在误差允许范围内,此模型的计算结果比以前普遍采用的任意孔模型与试验数据吻合得更好。 相似文献
12.
旋转填充床技术用于烟气脱硫试验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以水、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镁悬浮液为吸收剂,在旋转填充床内进行了烟气脱硫实验.着重研究了吸收液流量、吸收剂浓度、进气SO2浓度和旋转床转速对传质速率的影响,分析了各因素对SO2传质速率产生影响的原因.结果表明,在确定的实验条件下,碱性悬浮液吸收SO2的传质速率是纯水的3—4倍,增大吸收液流量和旋转床转速可使SO2的传质速率得到极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煤气洗涤废水是煤气净化湿法除尘时所产生的生产废水。其特点是污染物浓度高。成分复杂,较难处理。本文介绍“平流加叙板组合式隔油池→一级聚给除油→二级聚结除油→SBR法”处理煤气洗涤废水的工艺流程。实验结果表明:它是一种高效、经济的处理废水系统,而且出水水质好,还可回用. 相似文献
14.
碟片超重床结构对烟道气中CO2脱除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重场可显著提高气液两相的传质系数,通过实验研究了错流旋转碟片超重床结构对燃煤锅炉烟气中CO2脱除率的影响;增加旋转床碟片数和开孔数能有效提高CO2的脱除率,但随碟片数和开孔数进一步增加,CO2脱除率反而有所降低;增加碟片转速和氨水初始质量分数也能提高CO2脱除率,但若转速过大,液体的甩出速度增大,反应停留时间变小,CO2脱除率也会有所降低.由本研究实验可知,结构合适的旋转碟片超重床反应器可有效脱除烟气中的CO2. 相似文献
15.
为突破尾水洞长度对无压尾水洞引风技术应用的限制,拓展其应用范围,提出采用低温尾水对无压尾水洞引风进行喷淋的串联空气处理系统,建立了顺流与逆流式喷淋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得出模型的解析解,分析了引风量、喷水系数、喷水压力及喷淋装置位置对串联系统运行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无压尾水洞引风喷淋串联系统中,采用无压尾水洞优先处理模式及增加喷水系数有利于提高串联系统的空气热湿处理效果,而引风量及喷水压力对串联系统的运行特性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范仲元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4):18-22
由于无法取得正确的入炉煤量 ,火电厂一般是采用锅炉反平衡法计算锅炉的正平衡效率。利用煤的工业分析来获得烟气的热力参数 ,试图利用它来计算锅炉的正平衡效率 ,获得在锅炉中的精确热流分析 相似文献
17.
随喷雾流量及过热度增加,热流密度增大,但热表面中心干涸区变大、液膜覆盖区减小,表面利用率降低,传热性能有提升空间。基于此,通过改变单喷嘴高度、设计微孔阵列喷嘴两种途径,探讨热表面液膜均匀性和喷雾冲击强度对传热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单喷嘴高度存在最佳值(4 mm),此时热表面无干涸区,喷雾冷却沸腾传热性能最强;与喷嘴高度6 mm相比,在喷雾流量为50 mL/min、过热度为20 K时,热流密度提高了13%;微孔阵列喷嘴形成的液膜分布更均匀,使得表面温度也较均匀,当过热度大于10 K,微孔阵列喷雾传热性能更优,比上述工况下单喷嘴的热流密度提高16%。强烈冲击的均匀薄液膜是决定喷雾冷却沸腾传热的关键,为进一步强化喷雾冷却沸腾传热提供了可行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多层喷射沉积的传热凝固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的喷射沉积工艺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多层喷射沉积工艺中雾化与沉积阶段特有的传热凝固规律.由于多层喷射沉积的凝固特征为液相分数很高的雾化颗粒流在固态的沉积表面高速碰撞铺展成薄层,粘结和急冷凝固有机结合,使得多层喷射沉积坯的冷却速度不仅远大于传统喷射沉积坯的冷却速度,而且大于气体雾化粉末颗粒的冷速.文章采用GrantP.S理论对多层喷射沉积坯进行了热流分析.根据公式进行传热计算,得出了多层喷射沉积坯的冷却速度为1.3×104~1.2×106K/s.另外,根据铝合金沉积坯二次枝晶臂间距与冷却速度关系,得出枝晶臂间距为0.6μm,对应冷却速度为5×105K/s.同时坯料的显微组织特征支持了传热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9.
Th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between spray water droplets and hot surface is measured in the laboratory. The effect of spray water flow rate, water pressure, spray distance of nozzle from the surface of strand, spray water temperature on the heat transfer is made a detail studied. And meanwhile, the effect of the strand surface FeO scale on the heat transfer is also investigated. According to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influence of above factors on th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has been discussed and a experience formula between th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and spray water flow rate is given out. 相似文献
20.
针对喷雾冷却的高热流散热方式,设计和构建封闭循环实验装置。通过热电偶计算得到发热面的热流密度。通过激光多普勒测速仪(PDA)测量喷嘴的液雾分布、粒径和尺寸。基于气泡动力学与传热学,建立喷雾冷传热特性的理论模型。数值模拟的计算结果显示出喷雾高度对喷雾冷却曲线的影响:随着喷雾高度的增大,喷雾冷却的换热能力升高,与实验结果的变化趋势相同。同样采用数值的方法,给出不同喷雾张角、不同喷雾压力和不同喷雾高度下的换热系数,对喷雾冷却的传热特性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两相区内的喷雾冷却换热能力得到了显著的增强,喷雾冷却存在最佳喷雾高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