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左传》在外交辞令的记录整理方面成就尤为突出,充分展示了这部历史散文著作的艺术魅力。《左传》外交辞令得以产生和发展是有其特定原因的。本文从春秋“行人”与外交辞令、春秋外交人才的文化素养、春秋外交人才的外交实践三个方面对《左传》外交辞令的产生及发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详赡完整的编年史,也是优秀散文的典范。《左传》的外交辞令可分为战争状态和非战争状态两大类。《左传》的外交辞令简洁精练、委曲达意、婉而有致、栩栩如生,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各诸候国外交策略、外交手段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左传》外交辞令的民族特色的内容、成因两方面对《左传》外交辞令的民族特色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左传》是我国历史上一部杰出的史学巨著,其中记述的外交辞令是全书的精华所在,就其整体风貌而言,体现出鲜明的崇礼、重礼色彩。本文从《左传》外交辞令所具有的民族特色入手,主要就礼对外交辞令的制约作用、积极影响,以及礼在外交斗争中的具体运用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左传》外交辞令作为一种应用文体,存在着明显的模式化倾向,从外交辞令的结构、句式及固定用语等方面加以论述,可以探讨外交辞令模式化出现的原因,以及对此问题应作客观的评价。它一方面反映了春秋时人的思维惰性,另一方面,也是作者有意为之,促进了我国外交辞令这种文体的规范与成熟。  相似文献   

6.
《左传》中 ,战争描写是最成功的篇章 ,集中体现了《左传》各方面的文学成就 ,通过“鞍之战”的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 ,作者的战争思想贯穿其中 ;以言叙事 ,分析性语言通过人物之口嵌入叙事性语言之中 ,使其叙事、记言交汇融合 ;在人物刻画上以细节刻画人物 ,表现人物性格 ,并且体现出“守礼”的时代特色 ,为我们塑造了一批光辉的人物形象 ,其艺术成就卓然。  相似文献   

7.
《左传》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历史散文已经从佶倔质朴进入了文情并茂的境界,因此,《左传》就成为先秦历史散文的代表作。特别是《左传》的虚词,可谓集当时虚词之大成。这里仅就“者”字在《左传》中的运用及“者”字结构的一些问题,略申管见。  相似文献   

8.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大规模的叙事作品 ,被誉为先秦散文“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考察《左传》全书 ,可以看出《左传》的叙事方式主要有三种 :第三人称全知叙事、第三人称限制叙事和纯客观叙事 ,这些叙事方法的运用对后世叙事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左传》无疑是一部体大思精的鸿篇巨帙,其实也是一部文学性可读性很强的史传文学名著,称得上是趣味盎然,百读不厌。请看史实:(-)刘子政(散)玩弄《左民》,童仆妻子皆呻吟之。——《论衡·案书》这里的“玩弄”指反复研习;“呻吟”指熟读吟诵。刘敬是汉代第一个为《左传》辩护之人,曾上书皇帝要求列《左传》于学官。他爱好《左传》到了痴迷的程度,影响所及至于全家男女长幼都能背诵吟咏《左传》。像这样传为美谈之事,历史上大概只有东汉郑玄家婢熟读《诗经》、能以《诗经》对答的故事,方能与之媲美吧。(二)(杜)预常称(王…  相似文献   

10.
吴闿生《左传微》继承桐城文法,创新地将文章学上的“义法”论转化为以“文法解义理”的阐释学方法,不仅夯实了义法理论的经学基础,亦开辟了《左传》阐释的新方法。韩席筹作《左传分国集注》,采略诸家,尤取《左传微》为多,对于吴闿生所创之新方法,多取而用之、化而施之,并依托集注之体,构建了以文法、尾评及考据等方式进行义理解说的阐释方式。  相似文献   

11.
吴丽丽 《科技信息》2007,(18):169-170
模糊语言广泛存在于自然语言当中。恰当运用模糊语言能满足特殊的社会需要,如维护交际双方的面子需要。外交辞令中也大量存在着模糊语言。模糊语言作为外交辞令的一种策略和言语技巧,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试以外交辞令中存在的模糊语言为例,来分析它的维护面子功能。  相似文献   

12.
杜预《春秋经传集解》于《左传》学多有发明,但其问世后所面临的批评也从未停止。宋儒刘敞治经专尚探究义理,因此针对杜预主“《春秋》为鲁史”、“经承旧史”等说而湮没《春秋》大义深为不满,并责备杜预不通经义、臆断解经,这些批评在《左传》学史上是比较少见的。  相似文献   

13.
《左传·桓公二年》“其弟以千亩之战生”中的“以”字 ,学者大多解作“在”、“于”。笔者对《左传》中“以”字引介动作行为的时间的用法进行了调查 ,对“以 表事件的名词短语”的例句进行了分析 ,归纳其特点 ,论证了此处“以”的实际意义 ,进而从语义学角度对表事件的名词短语包含的时间因素与时间名词证明进行了区分 ,从而证明“以条之役生大子 ,……其弟以千亩之战生”的“以”字不能解作“在”、“于”义。  相似文献   

14.
在古汉语中,常有这样一种前置宾语的句式:(1)“鲁颂曰:‘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周公方且膺之。子是之学,亦为不善变矣。”(《孟子·腾文公上》)(2)“苟偃令曰: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左传·襄公十四)》(3)“君人者将祸是务去,而速之,无乃不可乎?”(《左传·隐公三年》)(4)“寡君其及恐,敢与知鲁国之难?”(《左传·昭公三十一年》)  相似文献   

15.
孔子整理《春秋》所继承的是古代史学中的“记言”传统。重在阐释古史的微言大义一面,由他的弟子所传承的《公羊》,《谷梁》二传,继承了孔子重在阐释的风格。在丘明的身份是“鲁太史”,“鲁君子”,所继承的古代史学中的“记事”传统,由他所传承的《左传》仍是从“记事”一面为《春秋》补充史料,但是在《左传》中,却又包含有较之《公羊》,《谷梁》更多的孔子史论,这些史论基本上体出了《论语》所说“子以四教,却又包含有较之《公羊》,《谷梁》更多的孔子史论,这些史论基本上体现了《论语》所说“子以四教:文,行,忠,信”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正>0引言《春秋左氏传》又称《左氏春秋》或简称《左传》,它是中国历史上彪炳千秋的重要历史文献。"春秋"本为东周时期纪事史书的通称,但由于仅有鲁国的"春秋"得以流传,故《春秋》也就成了鲁国"春秋"的代名词。而《左传》又是为《春秋》的三家之中公认最好的一家。《春秋》原书文字简练,犹如记事年表,《左传》大量补充了《春秋》的史实,并用文学的语言出色描写了当时的历史事件,历来被奉为经典。中国古人一直有尚古传统,《左传》的文辞也就自然被后来的读书人甚至是史家奉为  相似文献   

17.
外交是处理主权国家之间的事务语言,是外交下作的重要载体通常被称为外交辞令。外交辞令有其不同于一般语言的独特之处,其显著特征就是讲究策略和礼貌。本文以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为框架,分析了国内外政治外交话语的语用现象。  相似文献   

18.
方式介词“凭、据、随、论”的产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凭《说文》云:“凭,依几也。”许慎从字源角度析义。从语言事实看,在先秦时代,“凭”已有“靠,倚(某物)”义,而不限于“几”,如“君凭轼观之”(左传)。先秦至东汉,“凭”后随 NP 逐渐扩大范围,从表示具体器物的词语发展到表示某种有利条件的词语,如能力、权势、地形、人物等。在汉语史上,从句法角度观察,引起词性变化的因素主要有二:位置和搭配。由位置引  相似文献   

19.
《左传》同时采用了客观叙事和干预叙事2种效果不同的叙述者模式,即为了确保历史叙述的客观性,叙述者在故事中极力“隐身”;而为了实现价值引导,叙述者又以“君子曰”、“仲尼曰”的身份频频露面。为了实现二者的统一,《左传》采取了叙事与评论分离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左传》是一部严肃的历史著作,它记载了我国春秋时期二百四十多年里,周王朝及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各种事件,为人民提供了丰富、深刻的经验教训,意义是重大的。但是《左传》的作者不是简单地叙述历史,而是以富于文学性的笔法来描绘历史,因此《左传》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左传》的文学成就,大家较多地注意研究它的篇章结构、人物形象,细节描写以及语言运用等,而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