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左传》是我国历史上一部杰出的史学巨著,其中记述的外交辞令是全书的精华所在,就其整体风貌而言,体现出鲜明的崇礼、重礼色彩。本文从《左传》外交辞令所具有的民族特色入手,主要就礼对外交辞令的制约作用、积极影响,以及礼在外交斗争中的具体运用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左传》外交辞令的民族特色的内容、成因两方面对《左传》外交辞令的民族特色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左传》外交辞令作为一种应用文体,存在着明显的模式化倾向,从外交辞令的结构、句式及固定用语等方面加以论述,可以探讨外交辞令模式化出现的原因,以及对此问题应作客观的评价。它一方面反映了春秋时人的思维惰性,另一方面,也是作者有意为之,促进了我国外交辞令这种文体的规范与成熟。  相似文献   

4.
《左传》在外交辞令的记录整理方面成就尤为突出,充分展示了这部历史散文著作的艺术魅力。《左传》外交辞令得以产生和发展是有其特定原因的。本文从春秋“行人”与外交辞令、春秋外交人才的文化素养、春秋外交人才的外交实践三个方面对《左传》外交辞令的产生及发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试论《国语》的外交辞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交辞令是《国语》语言艺术的重要体现。它的文化内涵主要是崇文尚礼,主要表现在其多称引先王礼制和先王之命,多具有委婉谦恭、言辞从容、庄重典雅、精练深刻、张弛有度的风格特色。《国语》外交辞令语言艺术主要表现在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达到了严密的说理性和文采粲然的形象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对《史记》言外之意的造成方式作了整体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详赡完整的编年史,也是优秀散文的典范。《左传》的外交辞令可分为战争状态和非战争状态两大类。《左传》的外交辞令简洁精练、委曲达意、婉而有致、栩栩如生,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各诸候国外交策略、外交手段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8.
徐琨琳 《科技咨询导报》2011,(12):152-152,154
外交语言是体现一国对外政策和捍卫一国利益的语言工具,是外交官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进行有效的联合和斗争的锐利武器.外交辞令中存在着大量的模糊语言,可以表示礼貌、创造和谐气氛以及达到某种交际目标.恰当运用模糊语言还能维护交际双方的面子需要.本文从模糊语言的定义出发,探索外交辞令中的模糊语言并分析其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9.
周恩来是一位卓越的外交家。在他一生的外交活动中留下了大量的讲话。这些讲话.如果从言语史际的角度来分析,具有用词精美,造句讲究;辞格运用,恰到好处;议论辩答,富有技巧;情真意切,寓情于理;有庄有谐,不落窠臼等五个方面的特点。这些特点充分显示了周恩来外交辞令的言语魅力。  相似文献   

10.
吴丽丽 《科技信息》2007,(18):169-170
模糊语言广泛存在于自然语言当中。恰当运用模糊语言能满足特殊的社会需要,如维护交际双方的面子需要。外交辞令中也大量存在着模糊语言。模糊语言作为外交辞令的一种策略和言语技巧,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试以外交辞令中存在的模糊语言为例,来分析它的维护面子功能。  相似文献   

11.
外交是处理主权国家之间的事务语言,是外交下作的重要载体通常被称为外交辞令。外交辞令有其不同于一般语言的独特之处,其显著特征就是讲究策略和礼貌。本文以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为框架,分析了国内外政治外交话语的语用现象。  相似文献   

12.
以《左传》为语料分析了名词谓语结构的标记类型和发生类型,走出了当前认识上的一些误区,同时系统分析了名词谓语结构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左传》中大量梦的记载和描述,为我们展现了春秋时期一种特有的梦民俗文化。梦是一种无形心意民俗,它反映了人们习惯性的思维方式和观察处理问题的方式。《左传》的鬼魂之梦,表达的是神对现实人生的指引;生死之梦,是人们对死亡恐惧的心理转化;报应之梦,则是对现实人生的纠正。梦对社会人生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这些梦呈现了春秋时期民俗生活的百态,透射出丰富的民俗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左传》里的数词调查表明,《左传》的数词系统已经非常完备,系位组合规则是按照位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计数方法采用的是十进制;计数意义有基数、序数、分数、虚数和概数;数词的句法功能为主语、谓语、宾语、定语和状语。  相似文献   

15.
从《左传》中所记信德之事,我们可以了解到:在春秋时期,信德作为最初的协调神人之间关系的道德准则,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发掘,成为施政者教民、得民的重要道德手段,邦国之间结盟、外交所遵守的行为规范,也是个人尤其是臣子应谨守的道德操守,更是协调社会关系的重要道德规范之一,对此后社会伦理观念的发展变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左传》中多有做梦情节描写,其作用主要有:塑造人物形象,使其更为丰满、生动;预示结局,暗示情节;点明主题,表明作者态度,寓褒贬于其中;刻划心理;增加行文的生动性。  相似文献   

17.
《左传》无疑是一部体大思精的鸿篇巨帙,其实也是一部文学性可读性很强的史传文学名著,称得上是趣味盎然,百读不厌。请看史实:(-)刘子政(散)玩弄《左民》,童仆妻子皆呻吟之。——《论衡·案书》这里的“玩弄”指反复研习;“呻吟”指熟读吟诵。刘敬是汉代第一个为《左传》辩护之人,曾上书皇帝要求列《左传》于学官。他爱好《左传》到了痴迷的程度,影响所及至于全家男女长幼都能背诵吟咏《左传》。像这样传为美谈之事,历史上大概只有东汉郑玄家婢熟读《诗经》、能以《诗经》对答的故事,方能与之媲美吧。(二)(杜)预常称(王…  相似文献   

18.
论《左传》中的省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省略作为语言中一种重要的现象,得到了语言学史上绝大多数学派的承认和关注。对语法的分析可以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来进行,这一点在汉语语法学界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以《左传》的语言材料为例,可以从句子的深层语义结构和表层句法结构的关系分析古代汉语的省略现象,即句法的省略、语义的省略、语用的省略,以及这三种省略的成因,从而对上古汉语省略的本质加以描写。  相似文献   

19.
高绒 《科技信息》2013,(11):258-258
Jacob L.Mey著的《语用学引论(第二版)》在经过修订之后,对语用学的阐述更加全面、系统、辩证。本文通过概述该书的基本内容,进一步分析了其特点,指出了该书对于语用学学习及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春秋战国这个大舞台上,不仅仅有男性勇猛的身影,还有很多勇敢的女性也参与其中,特别是齐国的女人门,由于她们的勇气、智慧、才干,使得她们有血有内,有情有意。选择齐国的女性来观察那时的女人们。也是有理由的,她们在史书上留下了光彩的一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