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血清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oluble growth stimulator gene 2protein,s ST2)、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 reaction protein,Hs CRP)、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173例冠心病患者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110例,实验组)和稳定型心绞痛(SA)组(64例,对照组),ACS患者中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组54例和不稳定性心绞痛(UA)组56例,均行s ST2、Hs CRP、血常规水平检测,比较各组间血清s ST2、Hs CRP及NLR,分析其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冠脉病变支数和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结果 ACS组s ST2、Hs CRP及NLR均高于SA组(P0.05); AMI组s ST2、Hs CRP及NLR均高UA组(P0.05); ACS组s ST2与Hs CRP、NLR呈正相关(P0.05); s ST2、Hs CRP及NLR与ACS患者在不同冠脉病变支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ACS组s ST2、Hs CRP及NLR与Gensini积分之间均呈正相关(P0.05);回归分析显示:s ST2、NLR是ACS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预测因子.结论 s ST2、Hs CRP、NLR的水平随着ACS病情进展而逐渐升高,考虑与冠脉粥样斑块的不稳定性有关; s ST2和NLR是ACS冠脉病变程度的预测因子,但s ST2的参考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中国南方汉族人群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因C1562T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对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50例(ACS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10例(SAP组)和同期冠状动脉造影阴性、排除冠心病诊断的患者70例(对照组)进行研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浆MMP-9水平,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分析MMP-9基因中C1562T基因多态性。比较各组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析基因型与MMP-9水平的关系。结果ACS组血浆MMP-9水平(98.32±31.48)ug/L明显高于SAP组(73.42±18.47)ug/L(P〈0.05)和对照组(59.65±16.47)ug/L(P〈0.01),而SAP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MMP-9基因CT基因型频率(32.0%)、CT+TT基因型频率(35.3%)以及T等位基因频率(19.3%)均高于对照组(8.6%、12.8%、8.6%)(P〈0.05)和SAP组(11.8%、16.3%、10.5%)(P〈0.01),但SAP组与对照组之间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1562T位点CT/TT基因型患者血浆MMP-9水平显著高于CC基因型患者(P〈0.01)。结论MMP-9基因C1562T多态性可能与中国南方汉族人群ACS有关,1562T等位基因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roprotein convertase subtilisin/kexin type 9,PCSK9)、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绝对值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水平,并探讨三者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冠心病(CHD)患者174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组68例和ACS组10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47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59例).检测所有患者血清PCSK9、Hs CRP水平,并检测血常规,计算N/L,同时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三者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ACS组血清PCSK9、N/L、Hs CRP均明显高于SA组(P0.05),AMI组均明显高于UA组(P0.05).ACS患者血清PCSK9与炎症因子(N/L、Hs CRP)呈正相关(P0.05).ACS患者多支病变组血清PCSK9水平明显高于单支及双支病变组(P0.05),N/L、Hs CRP在病变支数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患者Gensini积分分别与血清PCSK9、N/L、Hs CRP呈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血清PCSK9、N/L可以预测ACS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结论血清PCSK9可能通过炎症反应促进ACS的发生、发展,血清PCSK9、N/L与ACS冠脉病变程度具有相关性,可作为预测ACS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新型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大株红景天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及对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UA患者154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7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大株红景天注射液10 mL静脉输注,1次/d,共14 d;观察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绞痛症状积分及双侧颈部动脉斑块变化;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检测患者血清中MMP-2、MMP-9、MMP-7、MMP-12含量,q-PCR检测治疗前后血清COX-2、mPGSE-1 mRN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心电图症状改善及心绞痛症状改善各项积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后颈动脉斑块稳定患者数量增加,血清MMP-2、MMP-9、MMP-7、MMP-12含量及COX-2、mPGSE-1 mRNA表达降低(P0.05).结论大株红景天注射液治疗UA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可增加斑块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肌红蛋白(Myoglobin,Mb)、心肌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n T,cTnT)、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on protein,hs-CRP)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化学发光法和免疫比浊法对71例AMI患者、63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患者、58例稳定性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患者和50名健康体检者进行血清Mb、cTnT、Hcy和hs-CRP水平测定,数据经统计学处理。结果 AMI、UAP、SAP三组患者血清Mb、c Tn T、Hcy和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1),且四项指标升高与AMI呈正相关(r=0. 972、0. 998、0. 761、0. 516); Mb、cTnT、Hcy和hs-CRP单项指标检测对AMI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5.2%、94.4%、62.0%、94.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 0. 001);四项指标联合检测,灵敏度、特异性均达100%,且灵敏度与特异性之和最大。结论血清Mb、c Tn T、Hcy和hs-CRP水平变化与AMI密切相关,联合检测以上四项血清指标对AMI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128-SCTA)检测冠状动脉斑块CT值,联合炎症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评价冠脉斑块的易损性.方法选择100名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50例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50例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行冠脉CTA检查,并根据CT值的不同,将这些患者的冠脉斑块分为易损斑块(CT值60 Hu)、混合斑块(CT值60-129 Hu)和硬斑块(CT值130 Hu).所有患者均采集血样,进行炎症因子hs-CRP,IL-6及MMP-9检测.结果 1)血清hsCRP,IL-6及MMP-9水平在UAP组明显高于SAP组(P0.01).2)UAP组易损斑块占总斑块数的52.9%,硬斑块组占总斑块数的17.6%,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1);SAP组易损斑块占总斑块数的19.4%,硬斑块数占总斑块数的51.6%,后者显著高于前者(P0.01);易损斑块在UAP组的分布显著高于SAP组(P0.001).3)hs-CRP,IL-6及MMP-9与斑块CT值呈负性相关(P0.01).结论 128-SCTA可用于评估冠脉斑块的形态学特点,为冠心病患者早期发现易损斑块提供一种安全、简单、无创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亚型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66例AS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亚型百分率,并与4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应用ELISA法测定血浆4种细胞因子(TNF-α,IL-6,IL-18和IL-17)的含量,并分析AS患者单核细胞亚型百分率与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AS组中间型单核细胞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经典型单核细胞百分率低于对照组(P0.01),非经典型单核细胞百分率在AS组与对照组间无差异(P0.05); AS组血浆4种细胞因子与对照组比较均升高(P0.05),且与中间型单核细胞含量呈正相关.结论中间型单核细胞与AS的发生密切相关;检测AS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亚型含量可为AS诊断提供新的实验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内膜厚度(IMT)、血尿酸与斑块不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选择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CHD)患者148例为实验组,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双支和三支病变组;依据WHO诊断标准又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型心绞痛(UPA)、稳定型心绞痛(SAP)3组;冠脉造影排除CHD的40例为对照组.测定所有患者的血尿酸及颈动脉彩超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分析两者与斑块不稳定性、冠脉病变支数及冠脉狭窄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冠心病各组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尿酸水平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与三支病变组3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血尿酸与IMT、冠脉Gensini积分之间正相关(r=0.506,P<0.05;r=0.345,P<0.05).结论 血尿酸水平、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冠脉病变支数及冠脉病变狭窄程度呈正相关,两者与冠状动脉斑块的不稳定性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有助于临床评估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和预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提高对冠心病的预诊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AT-Ⅲ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ACS患者53例,分AMI组42例和UA组11例,与6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测定AT-Ⅲ:Ag含量,进行对比研究。结果:ACS的AT-Ⅲ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AMI组较UA组的AT-Ⅲ水平低,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患者治疗后AT-Ⅲ水平增高。结论:ACS患者AT-Ⅲ水平降低,甚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成正比,测定其水平有助于反映体内高凝状态,判断疾病预后,进行用药疗效评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尿酸(UA)、同型半胱氨酸(HCY)及炎性指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关系.方法收集T2DM患者200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thickness,IMT)值,依据IMT值将患者分为正常组(IMT厚度0.9 mm)、增厚组(1.3 mm≥IMT厚度≥0.9 mm)、斑块形成组(IMT厚度≥1.3 mm),各组分别为65例、78例及57例.选择同时间段正常健康体检者80例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采用GE-V2V13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观察颈动脉IMT二维超声图像;同时检测血清UA、HCY、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IL-6、IL-10指标水平,并进一步分析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结果正常组、增厚组、斑块组中的T2DM患者与同期对照组中的健康体检者在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指数、病程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受试者UA、HCY、IMT指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T2DM患者血清中UA、HCY及IMT值均较对照组升高;增厚组、斑块组患者与正常组比较,血清中UA、HCY及IMT值均明显升高;斑块组患者血清中UA、HCY及IMT值均高于增厚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血清炎症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T2DM患者血清中的hs-CRP、IL-6水平均显著升高,而IL-10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增厚组和斑块组T2DM患者血清中hs-CRP、IL-6水平均升高,IL-10水平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组T2DM患者血清中hs-CRP、IL-6水平均高于增厚组,IL-10水平较增厚组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A、HCY、IMT、hs-CRP、IL-6、IL-10可作为T2DM颈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形成的重要指标,其中UA、HCY、hs-CRP、IL-6与大血管病变关系较密切,可促进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及发展,IL-10的作用则相反.  相似文献   

11.
通过检测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水平,探讨此酶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临床危险度的关系,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对MMPs的影响.结果表明,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血清活性MMPs水平明显升高,酶原及升高的活性MMPs水平与ACS危险度无线形相关.阿托伐他汀治疗抑制MMPs的活性,可能是其稳定粥样斑块的机制之一.MMPs是有前途的监测斑块进展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12.
13.
MMP-2、MMP-9及其抑制剂在肺癌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癌组织中MMP2、MMP9及其抑制剂的表达与肺癌的生长、转移等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45例肺癌组织中MMP2、MMP9及其抑制剂的表达,观察它们与肺癌的生长、TMN分期的关系.结果MMP2、MMP9、TIMP1和TIMP2在45例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78%(26/45)、37.78%(17/45)、35.56%(16/45)及51.11%(23/45);它们的表达与肺癌的原发灶范围、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及平均生存时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MP2、MMP9及其抑制剂的表达与肺癌的TNM分期及平均生存时间关系密切,它们在组织中的高表达是判断肺癌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4.
15.
文章在ACS算法使用的最近邻候选列表的基础上,应用受限生成思想,设计了一种半动态的候选列表生成机制,使得蚁群对于所求解问题产生一定程度的记忆与环境识别能力;运用该方法改进了基本蚁群算法,优化了AS算法的搜索过程;同时,通过仿真实验对比具有半动态候选列表的AS算法与AS算法在计算TSP问题时的结果,验证了算法优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阿司匹林及阿托伐他汀)和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比较两组治疗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及颈动脉中层厚度,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增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及颈动脉中层厚度均明显减少(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PT,APTT均明显增高,FIB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能够明显减少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斑块面积,改善凝血指标,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