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煤矸石综合利用,用红外谱图和固体核磁共振,研究煤矸石热处理及胶凝化过程中S i和A l的配位变化。研究表明,在煤矸石热活化和水泥制备过程中六配位的铝逐渐转变为四配位的铝。活化煤矸石胶凝化过程中,六配位的铝也逐渐转变为四配位铝,形成铝硅酸盐。水泥胶凝过程中,四配位铝逐渐转变为六配位的铝。通过热活化手段增加煤矸石中四配位铝含量可以提高煤矸石胶凝性能。  相似文献   

2.
煤矸石胶凝材料水化产物及聚合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XRD,IR和NMR等分析方法研究北京房山煤矸石在水化过程中的物相及29Si聚合度的变化规律.在29Si NMR基础上提出利用相对桥氧数(RBO)评价硅氧多面体聚合度的方法,并用该方法研究煅烧煤矸石在活化及水化前后的RBO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煤矸石中的粘土矿物绿泥石和白云母等在活化过程中发生分解,表征硅氧多面体聚合度的指标RBO明显降低;而在水化过程中随着水化龄期的增加,氢氧化钙不断与硅铝质物料中的[SiO4]和[AlO4]四面体发生反应,生成水钙沸石和碳硅钙石,导致RBO升高,浆体材料的结构致密性增加.这表明煤矸石中的[SiO4]聚合度在煅烧活化过程中由高聚合度向低聚合度转变,在水化过程中则由低聚合度向高聚合度转变,聚合度或RBO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活化效果和胶凝活性的发挥程度.  相似文献   

3.
本文应用IR、XRD、DTA、OM、SEM、EDXA及化学分析等实验手段,研究了增钙活化铜矿渣的组成和铜矿渣的活化工艺参数,并探讨了含活化铜矿渣水泥的物理力学性能及胶凝特性。  相似文献   

4.
赤泥作为我国大宗固废来源之一,在当前经济技术条件下利用率仍较低,探索赤泥开发利用的新途径,对我国的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赤泥的种类和性能进行简要评述,指出将赤泥用于水泥和混凝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赤泥大量堆存所造成的环境问题。但是赤泥的碱含量高,难以实现其在传统建筑材料领域的大规模利用,必须进行脱碱预处理以降低其碱含量;高碱性赤泥在碱激发胶凝材料中表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以活化赤泥为主要原料能够制备出性能优异的赤泥基胶凝材料,是实现赤泥综合利用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对煤粉增钙燃烧过程中粉煤灰活化机理及活化粉煤灰的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增钙工艺,高钙煤粉在1200~1400℃温度下燃烧,形成含钙量较高的高钙玻璃体,使粉煤灰在高温下活化.活化粉煤灰中主要矿物为β-C2S,C4AF,C3A,C5A3,此外还有C(12)A7,C2F,CaSO4,CaO及活性SiO3等结晶矿物,当活化粉煤灰中CaO含量在21%~25%时,加入适量的强度激发剂并提高磨细度,就可将活化粉煤灰直接转换成325#低能耗的粉煤灰水泥.  相似文献   

6.
对煤矸石化学成分与煤矸石水泥的28 d抗压强度建立了GM(1.6)的差分方程.以探求不同化学成分对煤矸石水泥28 d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煤矸石的化学成分中.对煤矸石复合水泥28 d抗压强度影响最显著的成分是CaO.故对煤矸石采用了化学增钙与热复合活化的方法.并对煤矸石不同化学增钙活化后复合水泥的28 d抗压强度性能及复合活化的历程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煤矸石中掺入适当比例的碳酸钙.经一定的温度热活化后.煤矸石复合水泥的28 d强度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碱激发胶凝材料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胜多 《科技信息》2010,(17):253-253,285
碱激发胶凝材料是近年来发展的新型胶凝材料,许多固体废弃物均可作为它的原料,这将为充分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开辟一条新的途径。本文主要从国内、国外两方面了介绍了碱激发胶凝材料的发展现状及理论科研成果。阐述了碱激发水泥的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9.
本文通过阐述胶凝材料的发展历史,提出了非传统胶凝材料的概念,根据工业废渣的化学组成、矿物特征以及胶凝固结特征对其进行了分类并探讨了工业废渣在胶凝材料中的应用途径,指出工业废渣在胶凝材料中的应用不仅有助于解决环境污染,节约能源,而且可降低产品成本,不同程度地改善胶凝材料的性能,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并对以后工业固体废弃物在胶凝材料学中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矿山废弃物排放面临严峻的环保压力,同时随着开采深度增加,充填采矿成本逐年提高.利用废弃物开发低成本充填胶凝材料和废石作为充填骨料,是提高充填采矿经济效益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首先简要介绍充填胶凝材料研究进展,分析开发金川矿山充填胶凝材料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然后提出利用酒钢矿渣开发低成本充填胶凝材料的技术路线与关键技术;最后针对金川镍矿资源开采和废弃物利用现状,提出以新型充填胶凝材料开发为突破口,开展废石、废渣、尾砂等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的技术途径,展望金川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垃圾焚烧飞灰胶凝活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飞灰是生活垃圾焚烧后烟气除尘器收下的物质 ,其主要成分属CaO—SiO2 —Al2 O3 —Fe2 O3 体系 ,与目前常用的高炉矿渣、粉煤灰等辅助性胶凝材料非常接近 .通过实验 ,研究了飞灰的物理性质以及其掺入水泥后对硬化水泥浆体力学性能和水化机理等的影响 ,初步探讨了飞灰作为辅助性胶凝材料利用的可行性 .研究表明 ,飞灰的水化反应活性较低 ,飞灰的掺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水泥的水化过程 ,但其水化可以形成适量钙矾石 ,从而对强度发展较为有利  相似文献   

12.
碱激发胶凝材料作为新型绿色建筑材料,在促进工业固体废料的循环使用、减少CO2气体排放等方面有着突出的优势,近几年针对这种材料耐久性能的研究越发受到重视,碳化作为影响耐久性能的关键因素,也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从碳化机理、碳化速率、碳化影响以及抗碳化性能改善方面总结了碱激发胶凝材料碳化性能研究现状,概述了目前碳化领域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和面临的困难。基于已有成果,提出了研究建议,以期为碱激发混凝土的发展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辅助胶凝材料活性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各类辅助胶凝材料磨细至不同比表面积,按一定比例掺入同一纯硅酸盐水泥中制成相应的混合材水泥,通过回归分析,获取辅助胶凝材料在同一细度下各混合材水泥的活性指数.研究采用模糊聚类分析原理和方法,对各类辅助胶凝材料的活性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各辅助胶凝材料的胶凝活性,依据其在SiO2-CaO-Al2O3三元相图的分布位置依次为:高钙类(如矿渣)〉中钙类(如高钙灰)〉含烧粘土矿物的低钙类(如煤矸石、偏高岭土)〉高铝硅低钙类(低钙粉煤灰).  相似文献   

14.
高性能胶凝材料主要用于高性能混凝土,具有强度高、需水量小、水化垫低和收缩小等特点。按掺高效减水剂的胶凝材料的流变性能来优化石膏的掺量是高性能胶凝材料的特有技术之一。试验研究了石膏的掺量对高性能胶凝材料的需水量、凝结时间、强度、收缩性的影响,以此作为优化石膏掺量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煤矸石活化及酸浸取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煤矸石的活化条件及盐酸浸取过程中影响A1_2O_3浸取率的各种因素,并找出了较佳的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6.
应用点接触物理模型模拟复合胶凝体系,通过数学推导建立二元矿物掺合料复合效应的特征方程,用于定量分析各类复合体系的复合胶凝效应.试验结果表明:高钙类-低钙类的矿渣-煤矸石复合体系和中钙类-低钙类的高钙灰-低钙灰复合体系的回归曲线呈现向上凸的抛物线型,回归参数C,K满足1/2〈C〈1/(1+K)或1/(1+K)〈C,各龄期胶砂强度均呈现显著或较显著复合效应;而同类型的低钙类-低钙类复合体系(如煤矸石-低钙灰复合)回归曲线呈现下凸的抛物线型,回归参数C满足K/(1+K)〈C〈1/2,表明该复合为弱复合效应.  相似文献   

17.
金川镍矿开采深度增加地压增大和品位降低,既增大采矿难度,也降低了采矿经济效益。与此同时,矿山每年排放出大量废弃物,使矿山面临严峻的环保压力。利用固体废弃物开发新型充填胶凝材料,并以此为契机,实施废弃物资源化应用,是金川矿山实现绿色开采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首先,简要介绍充填胶凝材料研究进展,分析金川矿山开发新型充填胶凝材料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然后,提出利用矿渣开发金川矿山新型充填胶凝材料的技术路线与关键技术;最后,针对金川矿山镍钴资源开采与利用现状,提出以新型充填胶凝材料为突破口,开展废石、废渣、尾砂等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途径,展望金川矿山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薜荔果胶的胶凝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薜荔果胶胶质的胶凝特性及其主要影响因子--pH值、温度和Ca2+等进行了研究,确定了该胶质胶凝的pH值范围,保持最适凝胶状态的最适温度以及Ca2+对不同pH条件下的胶质溶液的胶凝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化学分析、X射线衍射、差热分析及电子显微镜等测试手段,对煤矸石的活性与其内部微观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内部微观结构的变化是煤矸石产生胶凝活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研究添加了聚乙烯醇的石膏胶凝材料的胶凝过程,测定了这种胶凝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聚乙烯醇可作为石膏材料的增强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