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史记·项羽本纪》"马童面之"的"面之"来历有不同解释,传统说法中,有解释为"背对项羽"的,也有解释为"面对项羽"的,肖振宇先生则坚决否定了传统说法,提出"仔细观看项羽"的新解,并认为"根据字义、文义和语言规律",此论新则新矣,可是根据对词语意义、上下文义辨析以及语言使用规律分析,笔者觉得此说有悖于词语意义和语言使用规律,传统解释才更合理.  相似文献   

2.
汉语是非形态语言 ,汉语语汇难以概括出规律 ,词语解释难以做到严格的形式化。许多意义较为复杂的词语 ,在注解释译时容易出现失误。本文以“莫 (暮 )”为例 ,探讨根据汉语言的特点 ,把词语置于一定的时空联系中加以考察和解释。主要讨论了三个问题 :1、认识和重视本义 ;2、同义词要着重于辨异 ;3、释义须区分不同层次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根据现存方言并证之以古代语言资料,可以知道赏心之“赏”,是“爽”字韵头脱落后的方言口语记音。这种语音现象具有普遍性,以之解释一些历来释有疑义的词语如“伤心”、“行唐”、“桑新妇”、“刚”、“松臊”等,均可豁然明白。  相似文献   

4.
押古汉语的定心结构在某些情况下必须有结构助词“之”连结,在某些情况下不能有结构助词“之”的连结,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有也可以没有结构助词“之”的连结。本文旨在以《孟子》的语言材料为背景,从定语和中心语音节的奇偶来分析定心结构中“之”隐现的规律。结论是:语用中为了协调音节会影响“之”的隐现;词语的性质和音节的数量与“之”隐现的对应规律是深层原因的外在体现。  相似文献   

5.
在书面语和口语中 ,“多面照应”问题十分常见。人们在使用长句和对应关系复杂的句子时 ,常常顾此失彼 ,这就是语言中常见的“多面照应”处理不当的毛病。高考卷中此类问题的设题很多 ,有些句子较难理解 ,因此有必要认识这个问题 ,并找到解决的方法。一、认清“多面照应”问题的形式 :1、前一面对后两面。例 (1 ) :“作好生产救灾工作 ,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前边“作好……工作”是一面 ,而后边则涉及“是否”这样正反两面的问题。2、前两面对后一面。例 (2 ) :“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 ,如今却受到人们热切的青睐 ,就在这白眼和青睐之…  相似文献   

6.
说“通杀”     
“通杀”是一个新兴词语,正在以自己独有的魅力影响着语言和语言的使用。对“通杀”一词的意义、用法作了剖析,对新词语产生的背景、原因进行了分析,对语言的规范问题谈了有关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和朗加纳斯的《论崇高》对“阳刚之美”的分析从表层内容上看有相似之处 ,但通过深入分析我们又可以看出两者本质上的不同 ,本文将试图从美产生的一般规律和东西方传统文化差异两方面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8.
有些学者对“发明四声”说法提出批评,认为汉语的"四声"不是任何人所能发明创造的。然而“发明四声”又被语言学界许多学者所普遍接受并继续使用。这对矛盾是由“发明”的古今词义的不同造成的:“发明”在古汉语中是表“发现”义,在现代则是表“创造”义。因而,在古代“发明四声”说法是正确的,现代学者继续使用“发明四声”则是由于仿古文写作和习惯用法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所谓拼词是指提取非固定短语的部分汉字拼舍而成的临时性词语。拼词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与已有的某个词语“形”同“神”异,一类“神”、“形”俱新。在拼词的衍生过程中,缩略、谐音、重新解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代汉语词典》等辞书应吸收比较优秀的拼词,权威性传媒当在拼词的使用方面做出表率,语言文字管理部门要做好相关调控工作,各级各类学校应做好语言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0.
文言指代词“之”、“其”可以指代人或事物,用在指代人时,除了表示第三人称之外,还可以表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我们称之为自称与对称)。这种用法,古汉语语法书上都说是“第三人称代词活用作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代词”。这种说法的本意很清楚,就是认为“之”、“其”用作第三人称是“本用”,而用于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则是临时用法,因而称之为“活用”。这种说法,在教学上有方便之处,可以了解“之”、“其”在语句中指代不同的人称——这是从句法的角度考虑的。但是有了“吾”、“汝”等人称代词,却又把指代词“之”、“其”作为人称代词中的  相似文献   

11.
鉴于传统“平面构成”中对“点”、“面”定义的模糊,本文通过视觉实验的方法,从视觉心理学角度分析“点”“面”的界限及临界规律,对“点”、“面”进行确切地描述。  相似文献   

12.
今天,传统建筑风格正在不断遭到“破坏”,“离经叛道”的现代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传统建筑容易让人感到“审美疲劳”,现代建筑则会使人产生“审美兴奋”,动人心魄,旅游者们期盼在世界各地能看到“新”建筑师们更多的非凡之作。  相似文献   

13.
唐代古文家欧阳詹在散文创作中追求语言的新变和古雅,复活或创造了不少历史词或新词。《汉语大词典》收录了十余条源自其作品的词语。但是,仍有不少词语,辞书尚未收录注释,这对于唐代散文研究和语言研究都是不利的。文章择取“儒里”、“港洞”、“闲丽”、“物义”、“山节”、“秘邃”“奔崖”、“六阴”、“浮泉”、“掺执”、“白移”等词语,利用传统训诂手段加以解释,既有助于对文本的研究,亦可补大型语文辞书之阙。  相似文献   

14.
古汉语的定心结构在某些情况下必须有结构助词“之”连结,在某些情况下不能有结构助词“之”的连结,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有也可以没有结构助词“之”的连结。本文旨在以《孟子》的语言材料为背景,从定语和中心语音节的奇偶来分析定心结构中“之”隐现的规律。结论是:语用中为了协调音节会影响“之”的隐现;词语的性质和音节的数量与“之”隐现的对应规律是深层原因的外在体现。  相似文献   

15.
谈语言的“有标记”和“无标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整个语言系统中,各种语言单位有一部分的成份是基本的,其负载的意义是中性的;与之相对应的另一部分的成份,则在这类中性意义的基础上,又加上了某些特征意义,因而具有了某种“标记”,成了“有标记”成份。把语言的各种单位作出“有标记成份”和“无标记成份”的区分,是近代语言学较常用的一种分析手段。“标记”这一概念反映了语言一个带普遍性的特点,如运用恰当,对语言研究和语言教学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现有工具书解释“那时”为过去或将来的时间,“这时”指离说话时近的时间,“当时”为过去发生某件事情的时间.通过考察留学生关于这三个词语的语料偏误,总结出其偏误类型为:①语义不明确;②词语所表时间范围不明确;③词语承接功能不了解;④词语的固定搭配不清楚.经分析,提出行之有效的辨析方法:①划定时间范围;②明确承接功能.  相似文献   

17.
在人类社会世俗化的进程中,永恒的幸福始终是人们不懈追求的终极目的,而实现这一目的则是对人类终极关怀和终极意义的找寻和追求。随着科学和理性的发展,人类逐渐废黜了传统基督教信仰中一直以来作为人类终极关怀的超验的上帝,甚至高呼“上帝死了”。然而在完全世俗化的今天,在“上帝之死”时代,人类应该如何寻求自身存在的终极意义和终级关怀?美国新教神学家加布里尔.瓦哈尼安独特地从宗教—文化的角度提出人类应该通过文化的革命,超越“上帝之死”的文化困境,关注“现世”,追求作为“此世超越性”之典范的耶稣基督,从而追求人类存在的终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词语解释具有很强的科学性,词语解释与词语结构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准确地进行词语释义对学习语言十分重要,因此,必须划清“四个界限”、弄清“一个关系”、认准“一个对象”。  相似文献   

19.
史书对李嗣昭的事迹虽不乏记载,但是,对他的身份说法却不一。主要有: “李克用之子”说、“李克用养子”说和“李克柔养子”说。在有关地方志中,对李嗣昭身份 记载亦不一致。本文根据对近年出土的《晋王墓志》及有关史料研究,证实了李嗣昭不 是李克用或李克柔养子,而是李克用之无子、李存勖之兄。这对史学界重新分析、认识 五代初的许多历史问题,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裸X"是近几年在网络、报刊等传媒和在人们生活谈话过程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族词语,有较强的衍生性。本文考察了"裸"的意思,说明了"裸"族词语的演变发展过程,并对"裸"族词语产生的语言内部机制做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