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对果糖和葡萄糖的氧化反应机理的探讨,烯二醇的形成是单糖氧化的决定速率步骤,单糖的氧化速度等于它的烯醇化速度,果糖的烯醇化速度是葡萄糖的11.3倍,解释果糖在与Tollens,Fehling,Benedict等氧化剂的反应中比葡萄糖更为活泼。  相似文献   

2.
3.
试论果糖和葡萄糖的烯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4.
探讨不同程度脑外伤病人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变化及与预后的关系.选择脑外伤病人31例及对照15例,脑外伤按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三型,分时抽取外周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方法测定血清NSE值,取NSF峰值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脑外伤后血清NSE值特异性升高,伤后存活的病人血清NSE浓度的峰值出现在6~12h,死亡病人血清NSE值持续增高.轻、中、重型脑外伤中NSE值分别为(13.84±4.47)ng/mL、(17.85±10.15)ng/mL、(154.11±124.57)ng/mL.血清NSE的浓度与急性脑外伤的预后明显相关.是直接反映脑外伤严重程度的特异性指标.  相似文献   

5.
针对温、湿度环境直接影响烟叶醇化效果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ZigBee无线通信技术的温、湿度检测系统,检测系统以CC2420芯片作为无线收发模块的核心,利用数字式温、湿度传感器DS18B20、HIH3610为检测元件,对温、湿度测量模块、ZigBee接收模块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系统实现了传感器灵活布置,提高了的温、湿度环境参数的实时检测能力,为烟叶醇化库的环境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烟叶部位、复烤工艺和醇化时间对烟草中氨基酸的影响,采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了72个烟草样品的21种氨基酸的质量分数,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烟叶部位、复烤工艺及醇化时间对于各类氨基酸质量分数都有较大的影响;2)从氨基酸总量来看,尤其是醇化6个月后,随着醇化时间的延长,氨基酸总量都有所降低,但降低幅度逐渐减小;3)上部烟叶的氨基酸和中、下部烟叶的氨基酸质量分数差异相对较大,而中、下部烟叶氨基酸相似度较高;4)复烤工艺参数对烟草中氨基酸的影响小于醇化时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利用AFM技术研究了聚丙烯酸在末端硫醇化的聚乙二醇分子自组装膜表面形成复合膜的表面形态及影响因素,发现溶液浓度和离子强度对复合膜的表面形态及粗糙度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拟以双抗体夹心法制备快速检测试条,检测脑中风疑似患者体液中的NSE水平,从而达到快速诊断目的。本研究通过DEAE-Sephadex A-50柱层析法完成了牛脑NSE的提取纯化,并建立了具有抗ANSE活性的Anti-NSE MoAb AA10和AB3单克隆抗体细胞株,完成了单克隆抗体的筛选、制备、工作单抗配对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胎鼠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神经元原代培养的方法。方法无菌条件下取E16天的胎鼠DRG进行原代培养,观察神经元生长状态并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al specific enolase,NSE)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细胞。结果培养的DRG神经元可存活1个月左右,并长出突起,形成密集的网络。NSE鉴定细胞阳性表达率高,神经元达到90%左右纯度。结论本文建立了DRG神经元细胞简洁、经济、高效的培养方法并成功鉴定了神经元。为对神经元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10.
洋茉莉醛电化制备电极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循环伏安法、稳态电势扫描法及微分电容法,研究了由异黄樟油素经两次电氧化制备洋茉莉醛时的电极过程.根据实验结果,认为第一次电氧化是异黄樟油索的环氧化过程,属于EECC机理;第二次是环氧化物的水解产物(双醇化物)的电氧化得到洋茉莉醛.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广西平果铝业公司氧化铝生产中锌含量多次波动的原因,研究了锌在铝土矿及氧化铝生产流程中的存在形态,确定了溶出矿浆、循环母液中锌水平高低的决定性因素.结果表明:铝土矿中以闪锌矿、菱锌矿和异极矿形式存在的锌,与氢氧化钠反应后都转化成与铝酸钠类似的锌酸钠;各阶段中硫的含量,尤其是S2- 的含量是决定溶出矿浆循环母液中锌水平高低的关键因素,流程中S2- 保持一定浓度有利于抑制锌含量的升高,从理论上证实了S2- 的作用.给出了维持生产正常运转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用掺杂稀土的方法制成了抗热冲击的氧化铝载体。研究了稀土在氧化铝中掺入深度对阻滞氧化铝相变、延缓烧结和生成低表面积化合物的效应。对十种稀土的效应进行了比较。提出一种分两步掺杂的技术,可获得甚为满意的结果,所制得的含镧氧化铝在1000℃热冲击2小时后仍为γ-相,1200℃热冲击2小时后仍为δ—相,而未掺杂的氧化铝在相应温度下分别为γ+δ-相和α-相。这类含镧氧化铝试样在800,1000,1200℃热冲击2小时后比表面积仍可达230,126,28米~2/克,而相应的未掺杂氧化铝分别为150,77,8米~2/克。对掺杂稀土的氧化铝的孔径分布、表面酸度、表面化学活性等作了综合考察,证明它和纯氧化铝没有明显的差异,故认为这类载体可能在催化剂制造工业中有广泛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3.
交、直流铝阳极氧化多孔膜的组成及结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硫酸溶液中交、直流氧化铝多孔膜的组成及结构进行了研究.交、直流氧化铝多孔膜均由(Al2O3)2·H2O、Al(OH3)和Al2(SO4)3组成,此外,交流氧化膜形成过程交流负半周的存在,使得其成分中还含有一定量的S单质和硫化物.直流氧化膜的孔形较交流氧化膜更规则.交流氧化膜的表面被显著粗化.  相似文献   

14.
Al2O3—ZrO2—SiC陶瓷的快速烧结与力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反应结合Al2O3-ZrO3-SiC复合陶瓷的快速烧结工艺和力学性能,讨论反应结合过程及物相变化,快速烧结是抑制晶粒生长,获得均匀,细微,致密结构有效途径No.3复合陶瓷在1550℃经10min的快速烧结,材料的力生能达到了较好水平,经度555MPa,断裂韧性3.6MPa.m^1/2维氏硬度17.1GPa。  相似文献   

15.
采用交、直流阳极氧化的方法,研究了硫酸溶液中形成氧化铝多孔膜的红外特性,结果表明,交、直流氧化膜中存在的A1O←→H键,S←→O键,Al←→OH键,Al←→OAl键以及交流氧化膜特有的S←→H键和S←→S键对红外光的吸收是其具有极低红外反射率的主要原因。交流氧化膜基体铝的粗化也使其红外反射率进一步降低,交、直流氧化膜的红外反射率均随膜厚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6.
以一级高铝矾土熟料为制砖主要原料,引入少量石墨为改性剂,并以磷酸铝为主要结合剂制备不烧高铝砖。试验结果表明:不烧高铝砖的耐熔蚀及抗热震性能优于普通烧成高铝砖,引入少量石墨所致的应变失配以及使用过程中磷酸铝的晶型转变是对不烧高铝砖高抗热震性的综合贡献。  相似文献   

17.
拜耳法中石灰用量与氧化铝溶出率和碱耗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拜耳法高压溶出过程中,添加石灰可以改善赤泥相组成。采用这种工艺,可以提高氧化铝溶出率和降低碱耗。研究表明,这一水硬铝石的溶出,采用传统公式计算Al2O3理论溶出率和碱的化学损失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18.
实验研究CaO-MgO-SiO2熔块对Al2O3瓷烧结的作用结果表明:在20%wt%CaO,30wt%MgO,50wt%SiO2区域附近的熔块能很好地促进Al2O3瓷的低温烧结;除了第2相对晶界的钉扎作用以及固溶作用外,MgO在烧结中的作用能维持CaO/SiO2比,即维持烧结系统中的液相量;La2O3,Sm2O3能使Al2O3瓷的烧结温度下降大约30℃,其表面显微结构也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9.
以0.1 mol的碳酸钠水溶液为电解液,以牺牲阳极铝为代价,采用电化学的方法无需经过溶胶-凝胶过程就成功制备出粒径小且分布窄的纳米氧化铝.并用XRD、TEM和IR对粉体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经750℃和950℃分别处理1 h后得到了球形的γ-Al2O3和δ-Al2O3.为纳米材料的研究提供了既无毒无害,又操作简单的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20.
阳极氧化铝模板法是合成纳米阵列材料的最常用的方法,然而有关氧化铝纳米孔的形成机理却没有达到统一的认识.利用26篇文献综述了氧化铝膜的理想结构和电场辅助的溶解模型、体积膨胀的应力模型、稳态孔的生长模型、临界电流的密度模型和梅花结构模型等5种不同的氧化铝纳米孔形成机理,最后对氧化铝模板的应用和发展前景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