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京都长安是杜牧诗歌生涯所涉及的一个重要地域,京都长安的生活贯穿着杜牧的一生,影响着杜牧的诗歌创作;杜牧的诗歌也反映着京都长安的诸多方面。以“苦心为诗,本求高绝”为诗歌追求的杜牧,充分发挥了诗歌批判、疗救社会的功能,在诗中反映了京都的时局及政治问题、讽刺了京都的腐朽政权、鞭挞了贵族统治阶级、观照了封建统治下的普通民众,呈现了晚唐时期京都长安的种种社会现象,指摘着社会的弊病。  相似文献   

2.
选取唐朝诗人杜牧《清明》一诗的英文译本为分析对象,以许渊冲先生的英译本为参照,从语言和文化的角度,讨论杜牧《清明》一诗中的中国语言文化内涵,提出中国古诗的英译,在照顾本国语言文化的同时,始终要记得在诗歌的形式和内容之间做权衡,以找到翻译中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3.
杜牧和谢脁     
谢脁的诗清丽新警,圆美流转,不但其清丽的诗风对杜牧有影响,其山水诗和咏物诗也对杜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欧阳修《诗本义》是宋代《诗》学滥觞之作。欧公一反汉唐以来“疏不破注”墨守章句训话的解经模式,首开“疑”经“惑”传之风,对于《诗》之大义,主张“以人情求之”,反对悖情逆理之迂说;对于《诗》之文辞,则主张舍迂从简,舍曲从直,批评增字改经强合己意之臆解;对于诗旨则主张本诸文学探诗意,自出议论立新说,还提出诗辨本末,篇别时世之论。总之,于《诗经》作品、毛郑旧注及有关经学问题皆有辨析,创见颇多,凡其所云,盖属空谷足音之论。自此之后,宋人解说《诗经》开始摆脱毛“传”郑“笺”束缚走上自出议论的新途,“新义日增。旧说几废”,“宋学”遂告形成。  相似文献   

5.
牛李党争是中晚唐之世的一件大事,杜牧的党属一向未能明确,本文从杜牧与牛李交际之浅深、政见之异同以及仕途升降诸端予以详细考察,从笔记野史搜罗材料,参稽诸家论述,摧陷廓清,力论杜牧当归牛党,使这一悬而未决的问题暂时有了一个明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诗要有体是艺术创作规律的必然,是诗歌有效传达与新诗发展之必需。在当下这样一个非诗盛行、诗歌写作标准混乱、新诗出现危机的时期,强化新诗的体式自律十分必要。强化新诗体式自律,首先应走出对新诗的一些认识误区;其次应坚持以自由诗体为主,进一步完善与规范自由体诗;第三应更多地从民族诗歌中汲取营养,探讨出舍乎民族审美心理需要的新诗体。  相似文献   

7.
国宝守望者     
张伯驹、潘素先生将所藏晋陆机《平复帖》卷,唐杜牧之《张好好诗》卷,宋范仲淹《道服赞》卷,蔡襄《自书诗册》,黄庭坚《草书》卷等珍贵法书等共八件捐献国家,化私为公,足资楷式,特  相似文献   

8.
由于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市民文化的兴起,中晚唐诗人们将情爱视为人生的重要组成。但抒写一己之恋情、艳遇有大忌在;不便于诗中明言之,故每晦其迹,而托寓神仙相匹、人神相恋,或摄取神天仙道,世外传谈,或假借游仙、梦境,而以比兴、象征及暗示手法出之。仙道情韵是中晚唐文人恋情诗的特有风调,此前不曾有,宋以后也极少见;不仅反映了那一时期文人的独特心态,而且反映了文学史的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9.
处于唐宋两大诗歌高峰之间的五代十国诗,在诗史上占所据着特殊地位。五代学温的新变,体现着五代诗歌出唐入宋的倾向:于古、近两诗体更倾重近体;清nong两种风格更倾重清丽、清拔,不力求幽隐而追求通浅,也更加注重抒写对现实的主观感受。而追踪贾姚的一派诗发生了避岛诗之短,扬岛诗之长,由重学贾岛转为重学姚合,诗风趋于平润,又由重学姚而进一步趋近宗白的新变。  相似文献   

10.
清代袁枚、朱庭珍对诗趣予以了集中论评与阐说。袁枚评诗推尚偏于由才性而催生出的“趣”的审美形态,他以“趣”为审美标的,以性灵为根本,以天才、真、自然为支点,建构出一个有别于他人的诗趣论系统。朱庭珍评诗反对“恶趣”、“魔趣”,推尚意趣充蕴之作;他强调作诗要“培之以理趣之府”,提出了“意趣活泼”的审美要求,在诗趣的生成创造上,则论及到由“情”而“趣”、由“思”而“趣”,对诗中之趣语的运用也予以了界划。他们为古典诗趣论的最终深化和完善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