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概括了近10年来中国海洋化学分析方法研究进展,涉及新技术、新方法在营养盐测定,CO2系统参数分析,痕量有机物分析,化学示踪及同位素分析等方面的应用,并提出了一些不足.本文引用文献56篇,以期为我国海洋化学分析方法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国海洋化学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括了近10年来中国海洋化学分析方法研究进展,涉及新技术、新方法在营养盐测定,CO2系统参数分析,痕量有机物分析,化学示踪及同位素分析等方面的应用,并提出了一些不足.本文引用文献56篇,以期为我国海洋化学分析方法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孙美琴  闫培  付萍 《科技信息》2012,(21):51+73-51,73
海洋地震观测是全球地震观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论述了我国海洋地震观测的发展情况,近几年来我国也断续开展了一些海洋地震观测试验,但目前长期海洋地震观测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海洋地震观测技术门槛高,系统性强,但目前在美日等国已趋于成熟,正在推广实用,未来防震减灾应用广泛,需要关注。  相似文献   

4.
2009年中国海洋微生物学文章约有429篇文章之多,攀上了新高峰,其中海产养殖方面的微生物学文章占半数以上,基础海洋微生物学文章仍少。学者们关注和跟踪国际先进的新理念、新方法,包括分子生物学方法和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得到较大的发展。与前几年相比,本年度该领域的研究与国际间的交往正在加强,研究势头正在强劲之中。  相似文献   

5.
近40年来我国海洋潮汐的研究获得显著进展。本文分别对潮汐的分析、推算,潮汐谱估计,平均海面,潮波理论和数值研究等方面进行阐述。潮汐分析、推算已有100多个分潮的模型可供应用,交点订正系统除利用f、u的11个公式外,还根据W.Horn的j.v模型,利用D.E.Cartwright新的引潮势展开推出59个j、v公式,后者理论上更为精确,它反映了近代天文学研究进展的成就。平均海面提出一种随机动态分析、预  相似文献   

6.
7.
2010年中国学者对海洋微生物学的研究涵盖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以及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结合的产物,对方法学的探求越来越追求精准快速并向检测对象的多样性发展,对海洋病毒、海洋真菌、养殖生物病患、分类鉴定、生态和环境微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都有新的突破,发表的海洋微生物学论文约有350篇,其中水产学科的论文约有150篇,其余为基础性质的论文。学者们关注海洋微生物学的主要眼光正在从水产方面扩展,中国海洋微生物学研究正日臻成熟。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现阶段中国潮汐能、潮流能、波浪能、温差能等海洋可再生能源的技术进展,将中国江厦4.1 MW潮汐能电站、浙江大学650 kW潮流能电站、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500 kW波浪能电站、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15 kW温差能电站在关键技术参数和装置规模上与国外先进的海洋能装置进行了比较。中国在发电关键技术能量转化效率方面总体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但在装机功率、海试时间及装置可靠性上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建议在研发关键获能技术的同时,开展海洋能装备共性技术的研发,以提高海洋能装置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积极开展海洋能绿色技术和海洋能综合利用的研究,促进海洋能关键技术的转化,推进海洋能装备的产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7月中旬,2009年全国海洋宣传日主场活动在珠海举行,首届中国海洋博览会暨海洋事业60年成就展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铁农,全国政协副主席罗富和以  相似文献   

10.
杜海龙  陈训刚  谭珂 《海峡科学》2023,(3):67-72+84
海洋碳汇是地球碳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水养殖是利用海洋碳汇的现实手段之一。该文以广东省2010—2019年海水养殖为例,估算了广东省海水养殖的碳汇作用约为17.6万~65.0万t CO2,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交易经济价值为2713万~3249万元,重大影响因素依次为结构效应、规模效应、碳汇系数效应。该研究认为广东省应有序扩大海水养殖范围,合理增大贝类养殖比例,尽快形成方法学体系,这是实现广东省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手段,也能明显改善海水养殖企业盈利情况。  相似文献   

11.
林业碳汇提升的主要原理和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降低大气CO2含量、缓解气候变暖,已成为当今科学界和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前沿热点问题。林业碳汇作为基于自然解决方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基础性、战略性、独特的作用。林业碳汇不仅是森林碳汇,林产品碳汇也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林业碳汇潜力提升是一个森林生态系统净碳收支平衡和全产业链林产品碳汇的调控过程,主要包括无机碳的植物固定(光合过程、净生产力等)、土壤有机碳的周转与固定(动植物和微生物残体分解与黏土固定)、林产品碳的固持(林产品产量、木材转换效率、种类和使用寿命等)等3方面的调控原理。笔者从森林碳汇和林产品碳汇两个维度阐述了提升林业碳汇的主要原理、方法或途径。提升林业碳汇潜力的主要途径包括:①通过适地适树、适钙适树人工造林,以增加森林面积;②以完善森林经营措施来增加森林净生产力;③利用矿质黏土对有机碳的保护来增加森林土壤碳汇;④提升林产品产量和改进林产品用途以增加其寿命。在全球尺度上,增加森林面积或提高森林净生产力3.4%,或用可再生能源替换薪炭木材,再将薪炭木材用于制造锯材和人造板,都可以连续30 a每年增加1 Pg的碳汇量。减少全球森林火灾面积1/4或增加森林土壤有机碳含量0.23%,也可以增加碳汇1 Pg。此外,林业固碳还有巨大潜力可以挖掘。  相似文献   

12.
指令驱动市场中的信息交易概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指出国内已有实证研究中使用的模型不适用于中国证券市场,然后以Handa,Schwartz和Tiwari(2003)的指令驱动市场价格形成模型为基础,提出了信息交易概率估计方法,重新研究了中国证券市场中的信息交易概率问题.实证结果发现:股票交易越活跃,信息交易概率越低,信息交易概率和买卖价差都呈现倒J型的日内形态,信息交易对买卖价差有显著的影响.最后给出了文中结论所体现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碳排放特征及碳汇经济建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碳汇经济的概念,综述了中国碳排放的特征,并就进行碳汇经济建设开展讨论,这对于理解我国碳排放变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产业发展调整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林业碳汇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促进林业碳汇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融合共赢。采用文献综述、案例归纳分析等概述林业碳汇产品相关概念,归纳梳理林业碳汇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并探究其发展的不足之处,最后结合中国学术研究与实践发展现状,对今后的理论研究与机制设计提出相关建议。笔者界定了林业碳汇金融的概念,认为林业碳汇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可概括为政府生态补偿路径、林业碳汇金融路径和林业碳汇产业化路径,这3种路径有助于实现林业碳汇产品的价值。但是当前各国政府生态补偿缺乏可持续性、林业碳汇交易规则亟须完善、金融机构参与林业碳汇金融意愿薄弱,以及林业碳汇产业化进程缓慢等问题制约着林业碳汇产品价值的实现。建议从完善林业碳汇生态补偿制度、推进林业碳汇产品纳入国家统一的碳市场交易、强化林业碳汇金融路径理论与实践研究、健全林业碳汇产业为核心的产业扶持政策、加强林业碳汇产品价值实现的保障机制建设等方面,推动中国林业碳汇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Estimation of provincial forest carbon sink capacities in Chinese mainland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Estimation of the capacity of provincial forest carbon sinks in Chinese mainland using the CO2FIX model provides data support for the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provincial regions. According to China’s Sixth National Forest Inventory, we estimate the capacities of original and new afforestation carbon sinks under the assumption of using the country’s non-forest land for afforestation and reforestation to achieve a new forested area of 57323200 ha. The carbon absorption capacity of China’s forest ecosystems est...  相似文献   

16.
 碳汇产品价值实现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两山”转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内容。分析了碳汇产品价值实现面临的关键问题,提出积极推动碳汇产品纳入碳市场、开展碳汇产品价值实现的市场机制创新、完善碳汇产品方法体系、健全碳汇调查监测技术方法、加强碳汇发展保障能力建设,是推动碳汇产品价值实现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陆地生态系统碳汇相关问题的内涵与科学意义,结合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和生物多样性领域的发展现状和问题,从加快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构建促进生态系统碳汇增量发展的科技支撑体系、加强生态碳汇的技术研发与能力建设、推进完善生态系统碳汇交易机制、加强碳中和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统筹等方面,提出了陆地生态系统碳汇促进碳中和目标实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中国科协在参与枢纽型技术交易市场的活动中具有的优势、劣势、机遇,提出了5个方面的建议:一是做好枢纽型技术交易市场的顶层设计和配套基础建设,加快开展技术市场规范及相关法律政策研究。二是搭建技术转化平台,参与支持政策设计,开展技术定价研究,引进专业金融资本,促进技术交易市场各主体协同发展。三是发挥中国科协的高端智库资源优势,进一步提高政策咨询、科技发展预测等公共科技服务产品质量。四是培养专业的国际化技术转移人才队伍,搭建相关人才评定考核体系。五是依托“一带一路”建设,扩大中国科协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以山东省自然保护地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自然保护地内不同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及其差异性,并针对碳汇价值实现路径进行了探索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自然保护地的碳汇总量为2.99×106 t/a,其中森林生态系统碳汇最高(1.20×106 t/a),随后依次为农田生态系统(9.09×105 t/a)、近海生态系统(5.22×105 t/a)、滨海湿地生态系统(2.27×105 t/a)、内陆湿地生态系统(1.28×105 t/a)、草地生态系统(0.04×104 t/a),其碳汇总价值为1.23×109元,单位面积碳汇价值为7.61×103元/hm2。鉴于自然保护地的碳汇价值,本研究从基于自然保护地生态补偿的角度对碳汇价值实现路径进行了讨论分析,提出了碳交易与生态补偿相结合的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20.
为避免全球变暖造成灾难性的影响,碳排放交易机制已成为一种人们普遍接受的控制碳排放手段。建立了碳排放交易机制下随机性库存控制模型,分析了不同条件下最优订购量与期望成本的变化,得出当碳交易价格增加时,最优订购量会减少;碳排放配额增加时,期望成本会减少,而最优订购量保持不变。最后用算例说明碳排放交易机制使政府更重视企业微观层面的节能减排,引导企业更倾向减少碳排放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