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对无粘结部分预应力砼梁延性性能的试验研究,对影响延性性能的因素如截面配筋情况、跨高比以及加荷方式等进行了分析,指出其中主要影响因素可由截面综合配筋指标来表达  相似文献   

2.
3.
通过20根无粘结部分预应力砼梁(板)的试验,分析了影响无粘结部分预应力砼矩形截面受弯构件短期刚度的主要因素,根据试验结果,采用线性回归方法,得出了实用的短期刚度计算公式,经31根梁(板)59个试验值的验算,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在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可靠度分析,直接给出梁板极限破坏时等效受压区高度系数与戳面配筋指标的关系式,然后以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裂缝宽度控制条件及承载力极限限强度控制条件为基础,给出了用于无粘结部分预应力砼梁板结构初步设计阶段估算无粘结筋及纵向非预应力钢筋面积的简化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无粘结预应力砼技术的主要内容作了介绍,同时分析了最新的科研成果,提出了有待研究的一些问题。它将对土建类工程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6.
通过12块单向板和11根简支梁的试验,分析了无粘结部分预应力砼受弯构件的预应力筋极限应力和极限抗弯强度.试验结果表明,当非预应力有粘结钢筋受拉区截面积的配筋率大于0.4%时,配筋指标和跨高比是影响预应力筋极限应力和极限抗弯强度的主要因素.提出了预应力筋极限应力经验公式,并对无粘结部分预应力砼受弯构件进行了全过程分析,理论分析结果和试验结果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7.
基于有粘结非预应力筋对无粘结预应力筋极限应力、裂缝宽度、裂缝间距等几方面的影响,通过试验及理论分析,提出了非预应力筋的有效配筋范围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目前国际上有关规范及我国新、旧规范的分析,指出它们对部分预应力砼结构裂缝控制要求的区别及不足之处,提出按预应力度对预应力砼结构进行分类的方法,并将预应力砼的分类与环境条件及材料特点联系起来.同时论述了各种因素对预应力砼结构裂缝的影响.最后提出简便明了的有关预应力钢筋的计算方法,并以实验证明了该设计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配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发展状况的研究提出目前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存在的问题 ,尤其是针对有粘结非预应力筋对无粘结预应力筋极限应力、裂缝宽度、裂缝间距等几方面的影响 ,通过试测和理论分析 ,提出了非预应力筋的有效配筋范围。  相似文献   

10.
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UPPC)梁桥抗弯强度计算的关键,是如何确定无粘结预应力筋的极限应力。引用有关文献提出的“等效塑性区长度与破坏截面中性轴高度的比值”的概念,并认为无粘结预应力筋极限应力与此比值有关。通过对125片UPPC梁试验数据的分析,发现等效塑性区长度与破坏截面中性轴高度的比值接近为常数,并取为9.48。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无粘结预应力筋极限应力计算公式和UPPC梁正截面抗弯强度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1.
首先对12根具有不同剪跨比、预应力度和箍筋及纵钢筋含量的无粘结部分预应力砼梁抗剪强度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对影响梁抗剪强度的因素及斜截面破环形式的分析,提出计算抗剪强度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12.
预应力钢纤维混凝土梁斜裂缝宽度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20根预应力钢纤维混凝土梁的试验研究,分析了钢纤维长径比和体积率、箍筋间距,截面有效预压力对其斜裂缝宽度的影响;建立了预应力钢纤维混凝土梁斜裂缝宽度计算的理论模式,结合试验资料的统计分析,提出了预应力钢纤维混凝土梁斜裂缝宽度的实用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在开凿无钻结预应力砼楼板大面积梯间洞口的过程中,解除原有预应力的处理工艺和重新建立预应力的方法,通过总结设计与施工经验,对无粘结预应力技术的应用,建议根据改造工程的实际情况和预应力钢筋的种类、长度,选择适当的张拉程度和描固方法,以达到重建预应力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通过11根无粘结部分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梁,研究了影响裂缝闭合的主要因素:预应力筋配筋率、非预应力筋配率、跨高比、荷载作用方式。用无粘结配筋指标βpc和换算配筋率αpρ这两个参数来反映对裂缝闭合弯矩的影响,应用名义拉应力建立了闭合弯矩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5.
本文叙述了无粘结预应力梁的结构施工技术,包括准备阶段,施工阶段及相应的质量保证系统.  相似文献   

16.
摘要:本文叙述了无粘结预应力梁的结构施工技术,包括准备阶段,施工阶段及相应的质量保证系统。  相似文献   

17.
对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迭合梁的试验过程和取得的成果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就荷载预应力、非预应力纵向受拉钢筋应力超前和后浇层混凝土应变滞后、平均截面应变、荷载-挠度关系、纯弯段梁顶混凝土的压应变分布及破坏特点做了详尽分析,为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迭合梁正截面承载能力计算提供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18.
无粘结部分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梁延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26根无粘结部分预应力高强混凝土梁,研究了影响其延性的主要因素:非预应力筋配筋率、预应力筋配筋率、跨高比和荷载作用方式。试验结果表明, 随着受拉区非预应力筋配筋率和预应力筋配筋率的增大,梁的延性逐渐减小;随着受压区非预应力筋配筋率的增大,梁的延性逐渐增大。荷载作用方式对梁的延性有一定影响,跨高比对延性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依据试验结果建立了位移延性比与综合配筋指标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19.
以贵阳龙洞堡机场航站楼等工程为例,讨论后张法无粘结钢绞线预应力砼框架梁施工中的钢绞线,钢丝束、锚夹具等材质检验,以及准确控制张拉力,施工中伸长值,摩阻、变形等参数的定量监测。工程实践表明,自行组装的实验装置及专用机具使用方便可靠,施工中改进措施简便可行,各项指标符合(JGJ/T92-93)《无粘结预应力砼结构技术规程》及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0.
从技术的角度分析了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变形计算方法,并通过与《结构设计原理》中提供的变形方法对试验梁的数值计算结果和试验实测的结果对比分析,验证本文提出的计算方法正确性和计算精度,为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在公路桥梁中的推广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