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弧面分度凸轮轮廓误差评定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弧面分度凸轮轮廓面为一空间螺旋带、无法用常规仪器测量的问题,采用三坐标测量机实现了对凸轮轮廓面的数据采集;运用EB样条理论建立了凸轮轮廓面的误差评定模型.将根据该模型开发的误差评定软件应用于实际零件检测,证明该方法正确,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运用CCD成像测量技术进行大型机械零件轮廓测量的图像测量方法,该方法利用CCD成像技术获得零件轮廓的图像,并使用Marr边缘检测算子精确确定零件轮廓的边缘位置,利用十一点曲率法得到轮廓的角点和切点的大致位置,并对轮廓分段识别。最后采用直线和任意曲线轮廓拟合的数学模型及误差评定方法,判断所测零件的轮廓度是否满足公差要求。该方法代替了传统的模板手工测量,测量效率高,实验表明,此方法达到了理想的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3.
轮廓扫描测量及其控制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测量领域中轮廓的种类及其数学描述形式,着重阐明了以线性测头传感器为基础的接触式轮廓扫描测量原理,并介绍了4种扫描运动控制策略,最后给出了实测结果。所述原理与方法不仅适用于轮廓度误差的测量,也可以用于参数未知轮廓的反求测量  相似文献   

4.
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技术的发展,促进了零件曲面测量技术的发展,曲面测量的完成通常依靠三坐标测量机.本文结合对非等价铣削圆柱凸轮廓面误差分析的研究,从Pro/E 3D建模、三坐标测量机试件坐标系的建立、测头补偿等关键问题,基于Pro/E几何模型对圆柱凸轮廓面进行实际测量.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液体表面张力测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该文基于悬滴法中完全轮廓法计算原理,改进了二维寻优算法中变量初值的选取方法,并利用权重因子对变量误差函数进行了修正,减小了液滴轮廓偏离点对表面张力测量结果的影响。在温度为25℃,常压条件下,利用改进后的完全轮廓法对水和无水乙醇表面张力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完全轮廓法相比原完全轮廓法测量标准差减小了40%,充分证明改进后的完全轮廓法具有更好的测量重复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正确测量零件的加工表面轮廓参数对分析机械零件的使用性能非常重要。本文讨论了在计算机辅助表面轮廓参数测量中采样参数的选择及提高测量精度的一些问题,介绍了一个加工表面轮廓参数的计算机辅助测量分析系统。该系统应用了实时数据处理和测量参数自适应调整技术,从而简化了输入操作,提高了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边缘轮廓的分割与提取是基于图像处理方法检测线束端子压接质量的前提。针对传统图像处理方法自动提取线束端子截面边界轮廓不准确的问题,以偏微分理论为基础,结合Canny算子边缘检测方法,提出一种基于偏微分方程和Canny算子的边缘检测模型。利用卷积边界自动填充图像边界,通过梯度非极大值抑制选择阈值最大化区分目标和背景。理论研究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不仅能比较准确地检测图像边缘轮廓,而且对噪声、模糊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该模型已经应用在线束端子断面轮廓自动测量系统中并准确地提取边缘轮廓。  相似文献   

8.
各向异性随机表面参量的光散射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原子力显微镜对粗糙硅表面进行了形貌测量,发现其高度分布的各向异性,根据光场分布特点,结合晶片样品表面的散射方位曲线,在入射角是75°的情况下,沿着散射方位曲线测量了样品表面的光散射轮廓,引入自仿射分形随机表面模型,利用傅立叶变换法对光的散射轮廓进行定量分析,成功提取了随机表面参量,并与在原子力显微镜下测量样品表面高度分布经计算所得的数据相比较,验证所得参量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激光测距的非接触式齿轮倒角轮廓测量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满足倒角齿轮的倒角轮廓测量需求,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检测与控制技术及现代化的传感器技术,研制了一种非接触式齿轮倒角轮廓激光测量系统.测量系统以计算机为控制中心,用激光位移传感器和光栅尺获取数据,利用X-Y精密移动平台实现测量位置的准确定位,实现了倒角轮廓的测量.实验表明,测量系统精度满足倒角齿轮测量的工业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10.
针对测地线轮廓模型对初始轮廓的敏感度高的情况,提出一种改进的测地线轮廓模型。该模型在测地线轮廓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区域方差概念,加快了初始轮廓的演化效果;同时,在几何化模型的能量函数中加入判别函数,进一步提高了分割速度与目标背景区分度。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改进测地轮廓模型较原模型对初始轮廓的放置有很好的鲁棒性,是一种有效的图像分割算法。  相似文献   

11.
断层测量反求工程中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由断层测量轮廓序列重构零件CAD模型的关键技术。根据截面的面积、形心位置等属性,并结合轮廓串匹配技术,提出了封闭轮廓集 分割算法。一个封闭轮廓由圆弧、直线段等规则形状的轮廓段和自由曲线段组成。为了抽取开放的规则轮廓段,提出了特征参数识别和特征轮廓抽取交互进行、有机结合的技术。为了抽取开放的自由曲线段,提出了基于转角映射的特征连接点辨识技术。进一步抽取开放轮廓集时,要解决相邻层上开放轮廓段的匹配问题,提出了基于串匹配的轮廓优化分割技术。实例表明,所提出的轮廓集分割算法可以实现规则形体表面和自由曲面对应开放轮廓集的精确分割。此外,文中对特征的分割策略、参数识别等问题提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李健  费潇  王腊梅  赵珂  金卫凤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24):10134-10139
为了实现超疏表面上液滴的接触角测量,提出了基于液滴局部轮廓的接触角测量方法,通过超疏水表面的接触角测量实验对所提出的测量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基于液滴局部轮廓的接触角测量方法能有效稳定地测量出超疏水表面上的液滴接触角值;实施提出的接触角测量方法时需要测量点均布在液滴高度的2/5范围内的液滴轮廓上;基于液滴局部轮廓的接触角测量方法中接触点的选择误差对接触角测量结果的影响是可控的。可见基于液滴局部轮廓的接触角测量方法可用于表征表面的润湿性能。  相似文献   

13.
针对大尺寸工件难以采用传统圆度仪进行测量,研发了一套适合大型圆筒类零件的轮廓误差在线测量系统。本测量系统采用单片机+PC控制,以2根同步转动的托辊带动被测圆筒旋转,通过非接触式传感器获取被测工件的表面轮廓测量数据。基于轮廓定位式圆度误差算法,求出工件表面各等分点的轮廓误差值并绘制曲线图。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本系统能够实现大型圆筒的在线测量,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医学图像分割作为图像处理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长期受到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关注。活动轮廓模型作为医学图像分割的一个重要工具,在近30年的研究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根据活动轮廓模型的表达方式不同,将活动轮廓模型分为参数活动轮廓模型、几何活动轮廓模型;相对于参数活动轮廓模型,几何活动轮廓模型中曲线的运动过程是基于曲线的几何度量,如曲线的法线、曲率等;又由于水平集方法在几何活动轮廓模型的成功应用,使得几何活动轮廓模型在曲线的拓扑变化、数值求解等方面有不少优势。为了全面展示活动轮廓模型的发展历程及其在医学图像领域的应用,首先简述活动轮廓模型的发展历程及一些偏微分方程的基础知识;然后,详细分析几种较为经典活动轮廓模型;接着,对两种类型的活动轮廓模型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并对活动轮廓模型的发展与未来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
康普顿轮廓     
本文详细阐述了康普顿轮廓的概念和意义,并报告了铁的康普顿轮廓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一种准确在线测量铣削刀具和工件振动位移的方法;建立了考虑振动影响的侧铣表面微观形貌形成模型,并利用实测振动位移仿真了工件表面微观轮廓;研究了振动在工件表明轮廓形成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方法可有效在线测试切削振动,利用实测振动数据仿真获得的被加工面的微观形貌与实测结果相吻合,同时在给定的切削参数条件下,振动是微观轮廓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基于线结构光的复杂深孔内轮廓三维测量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孔内轮廓参数进行快速高精度测量,建立了一种基于线结构光的复杂深孔内轮廓三维测量系统.介绍了系统构成及测量原理、数学模型建立以及孔内截面轮廓尺寸计算方法.提出形态学光条细线化与灰度重心法相结合提取亚像素光条中心线算法.应用该系统对直径φ130.0 mm的复杂孔内轮廓进行实验,测量长度70 mm时,阳线圆直径测量误差为±32 μm,阴线圆直径测量误差为±54 μm.   相似文献   

18.
分段迭代B-snake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传统B-snake模型以整体迭代为基础,已经逼近到目标的轮廓曲线仍要参加迭代计算,影响轮廓曲线的收敛速度。提出了一种改进的B-snake模型——分段迭代B-snake模型,它以分段迭代为基础,在迭代过程中只计算尚未逼近的轮廓曲线,直至所有的轮廓曲线均逼近目标轮廓。实验证明,与传统B-snake模型相比,分段迭代B-snake模型可以快速收敛到目标轮廓。  相似文献   

19.
数控机床切削过程中受到颤振作用容易出现偏差,为了提高数控机床切削的稳定性,提出基于机电耦合特性的数控机床切削颤振控制方法。构建数控机床切削的激光跟踪同步测量模型,采用非接触的应力特征分析方法进行数控机床切削的轮廓误差三维高精度校准,根据机床平面轮廓误差进行反馈控制,采用机电耦合特性调节的方法进行数控机床切削过程中的随动接触测量,采用多次重复性测量的方法进行数控机床切削颤振抑制,采用机电耦合跟踪校正的方法,实现数控机床切削颤振控制。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数控机床切削颤振控制的稳定性较好,测量精度较高,提高了数控机床切削颤振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20.
光学三维面形测量技术,具有非接触、快速、精度高等优点,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基于傅里叶变换轮廓术(Fourier TransformProfilometry,简称FTP)的三维面形测量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利用信号的频谱特性来恢复物体的三维面形。和莫尔轮廓术、位相测量轮廓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