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的妊娠过程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一种同种半异体移植免疫耐受模型,近来的研究发现母胎界面上表达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分子有重要作用,经典的和非经典的MHC I/II类抗原表达在妊娠过程中是时空动态变化的,维持妊娠的正常进行.生理剂量的干扰素-γ(IFNγ)是妊娠必需的细胞因子之一,而超过生理剂量的IFNγ则会直接导致流产.IFNγ影响妊娠的机制是多方面的,主要通过调节母胎界面MHC抗原的表达.与此同时,IFNγ下调在妊娠过程中发挥多种生物学功能的细胞因子IL-1β和TGFβ1的表达;促进母胎界面细胞凋亡水平;抑制孕酮的分泌.超生理剂量IFNγ可通过这些作用最终导致母胎界面局部免疫微环境调控失衡,妊娠失败.文中着重介绍近年来母胎界面免疫调控及IFNγ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人类正常妊娠类似母体接受器官移植,不论半同种或是同种组织移植,均会被母体的免疫系统识别.在妊娠刚开始时,母体和胚胎/胎儿仅在子宫蜕膜接触.中孕期,胎儿的绒毛滋养细胞进入母体血液循环系统,胎儿/母体的接触变为全面接触.成功的妊娠说明母体免疫系统①受到适度的抑制,确保不对胚胎/胎儿发生排斥.②对胚胎/胎儿的抗原乃具有识别和...  相似文献   

3.
人类和哺乳动物的妊娠过程是自然界存在的同种半异体移植免疫耐受的天然模型,母体和胎儿的免疫学关系是双向的交流,一方面由胎儿提呈的抗原来决定,另一方面依赖于母体对这些抗原的识别和反应。母胎界面滋养层上的MHC-I类分子和蜕膜淋巴细胞在这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人胎盘滋养层细胞不表达经典的HLA-A和HLA-B,只表达少量的HLA-C分子,但高表达非经典的HLA-G和HLA-E,它们是主要的免疫耐受分子。蜕膜淋巴细胞群也趋向于天然免疫,主要由NK细胞组成。同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为母胎免疫耐受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分子机制,对其机制的研冤和阐释必将会对生殖生物学、移植免疫学及肿瘤治疗学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人类和哺乳动物的妊娠过程是自然界存在的同种半异体移植免疫耐受的天然模型,母体和胎儿的免疫学关系是双向的交流,一方面由胎儿提呈的抗原来决定,另一方面依赖于母体对这些抗原的识别和反应.母胎界面滋养层上的MHC-I类分子和蜕膜淋巴细胞在这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人胎盘滋养层细胞不表达经典的HLA-A和HLA-B,只表达少量的HLA-C分子,但高表达非经典的HLA-G和HLA-E,它们是主要的免疫耐受分子.蜕膜淋巴细胞群也趋向于天然免疫,主要由NK细胞组成.同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为母胎免疫耐受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分子机制,对其机制的研究和阐释必将会对生殖生物学、移植免疫学及肿瘤治疗学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胚胎移植     
1890年英国人希普移植兔胚胎成功后,开创了动物繁殖的新领域,其后,牛、绵羊、山羊、猪以及其他试验动物的胚胎也都先后移植成功。最近,胚胎移植成功率可达70%左右,有的甚至更高。我国近几年也有许多单位搞了大量试验,在牛、羊等家畜身上胚胎移植获得了成功,产下了健壮的羔羊、犊牛。家畜胚胎移植,就是用生殖激素处理良种母畜,使之超数排卵,如牛、羊一次可挑出成熟卵子10~15个,然后进行配种或人工授精。再用手术或非手术的方法从良种母畜(供体)体内取出多个受精卵,用手术或非手术方法,把受精卵分别移植到和它同期发  相似文献   

6.
家畜的受精卵移植最早的成功实验,是1934年在绵羊、山羊方面进行的,1951年牛、猪的受精卵移植事例也相继报道,关于马受精卵移植的试验,1970年才首次报道.60年代以来,对家畜胚胎的采集、保存、移植等技术环节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取得了不少进展.70年代以来,受精卵移植技术可以说发展到畜牧生产中实际应用的阶段,特别是牛的受精卵移植,发展很快.  相似文献   

7.
客观地认识动物克隆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要获得遗传物质完全相同的生物体,必须应用克隆技术。克隆(clone)即无性繁殖系,指单一的亲代细胞通过无性繁殖而产生的一组细胞。克隆动物是把动物的细胞核转移到成熟的去核卵细胞质内而发育成的动物个体,它可分为胚型克隆和无性克隆两种。胚型克隆动物是指用早期胚胎细胞核作供体移植、克隆所形成的动物。其主要克隆方式有胚胎分割,胎细胞核移植、胚胎干细胞核移植、胎儿成纤维细胞核移植和胚胎嵌合。目前世界上已经完成了对小鼠、家兔、山羊、绵羊、猪、牛、马等动物的胚胎分割克隆;用胚胎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成功了小鼠、家兔…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DX5+CD69+细胞浸润与CBA/J×DBA/2小鼠自发性胚胎吸收的关系.方法CBA/J×DBA/2小鼠(A组)和CBA/J×BALB/c小鼠(B组)分别用作自发性流产模型和生育力正常对照.DX5用作广泛性NK细胞标志物,CD69作为NK细胞和T细胞活化标志物.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母-胎界面淋巴细胞中CD69+细胞百分率,DX5+CD69+细胞与DX5+细胞比率,并对细胞数量与胚胎吸收率进行线性相关回归分析.结果A组孕13.5 d胚胎吸收率为34.1% (45/132),显著高于B组 (6.6%, 9/137; P<0.001).同时A组DX5+CD69+细胞与DX5+细胞比率 (28.1±11.9)%显著高于B组(19.5±5.7)%, (P<0.01).此外,A组DX5+CD69+与DX5+细胞比率(x)和胚胎吸收率(y)之间存在强线性相关(r=0.807, P<0.001, y=-1.157+1.278x).结论母-胎界面过多的DX5+CD69+细胞浸润可能与CBA/J×DBA/2小鼠胚胎吸收有关.  相似文献   

9.
小鼠同种异基因皮肤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为移植免疫及药物免疫机理研究建立小鼠同种异基因皮肤移植动物模型。方法:受体BALB/c分为A~E共5组,即对照组,5.0、7.5、10、20mg/kg环孢菌素A(CsA)剂量组,通过背-背法进行C57BL/6的全厚皮皮片移植,以探求通过较小剂量CsA及优化实验条件和护理方式建立供免疫机理研究的动物试验平台。结果:5.0、7.5、10mg/kg组相对于对照组皮片排斥时间无明显差别,而20mg/kg组植皮能较长时间存活。结论:20mg/kg的CsA剂量可以经济,快速地建立小鼠同种异基因移植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0.
用显微注射技术将精子(或精核)注入卵周隙(或卵细胞质)使卵受精,是近十年来生殖生物学基础研究的新途径,用此方法进行体外受精,可克服因免疫因素、精子寡少、精子弱动等因素造成的不孕症,九十年代初国外将此方法用于人类临床上已获得成功。本研究以昆明小白鼠为实验对象,通过精子显微注射方法完成体外受精,并对显微受精卵的存活率、受精卵体外培养的卵裂率、发育率及发育胚胎的移植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获得由微注射精子体外受精卵发育而成的后代。  相似文献   

11.
在转基因小鼠的建立过程中,获得高质量的受精卵是进行外源基因显微注射和受精卵移植的关键一步.本研究在使用昆明白小鼠进行获得受精卵建立转基因小鼠同时,比较了以前未曾报道过的Balb/c小鼠用于转基因研究的可能性,并分析研究了受精卵质量与体重等性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胡凯  李杨 《科技信息》2011,(27):377-378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是治疗血液系统疾患、实体瘤、基因缺陷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要手段。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受者的免疫功能受到严重损伤,其免疫功能的恢复依靠固有免疫以及适应性免疫两个方面。免疫重建的研究对于移植感染的防治以及免疫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正常妊娠ABCB1基因多态性与母胎界面皮质醇转运的关系.方法:用PCR-RFLP方法检测正常妊娠262例脐血及142例母血ABCB1 C3435T位点基因多态性,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脐血及母血血清中皮质醇浓度.结果:ABCB1/C3435T基因多态性CC、CT和TT基因型频率脐血组分别为32.44%、53.82%...  相似文献   

14.
Caenorhabditis elegans是发育生物学中的重要模式生物,许多基因参与C.elegans的细胞命运决定和细胞谱系发育.par基因的活性影响C.elegans胚胎前后轴的极性,其功能缺失会使胚胎的第一次分裂丧失前后轴的不对称性,导致一些母体提供的发育调控因子不能在特定的胚胎细胞中准确定位,从而改变胚胎细胞发育命运.pal-1是C.elegans早期胚胎发育中决定细胞命运的重要基因,它决定体细胞的性质,也是转录因子,调控着后续基因的表达,凡含有该基因表达的细胞发育成体细胞.调控PAL-1表达的基因有许多,本文通过原位杂交检测pal-1 mRNA在C.elegans野生型和par-5、par-6、gld-1突变体早期胚胎中的分布,来探讨par-5、par-6和gld-1基因的活性在胚胎发育早期对pal-1 mRNA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al-1mRNA在野生型早期胚胎中有明显极性,而pal-1mRNA分布的不对称性在上述基因缺失的情况下被破坏,这些基因与pal-1mRNA的不对称分布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5.
体外采集绵羊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成熟培养24 h,经过体外受精培养17 h,比较高速离心对胚胎发育的影响;高速离心可以使黑色脂滴甩到一边从而使受精卵原核清晰可见.然后将绵羊乳腺特异表达人肝细胞再生增强因子和真核细胞表达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EGFP)的载体DNA显微注射于绵羊受精卵雄原核中,并将异构胚在SOF液中发育培养.结果表明:高速离心组囊胚率低于对照组,但是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显微注射外源基因2天后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见荧光胚胎;PCR检测5个荧光胚胎均可见特异性条带.在原核显微注射生产转基因胚胎中,绿色荧光蛋白可作为标记基因进行早期胚胎筛选,为提高转基因动物移植效率奠定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6.
美国科学家近日宣布他们通过胚胎分裂技术成功克隆出一只猴子。这是世界上第一只通过克隆技术培育成功的灵长目动物,也是科学家第一次使培育基因完全相同的猴子的设想成为可能。 攻克这一技术难关的美国俄勒冈地区灵长目动物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说,他们将一只处于发育早期的胚胎细胞一分为四,克隆出了一只基因与母体基因完全相同的雌性猴,并为她取名“特特拉”。“特特拉”的克隆方法与英国科学家克隆多利羊的方法不同。克隆多利羊使用的是细胞核转移技术,即科研人员从一个成熟体细胞取出  相似文献   

17.
影响小鼠1细胞期胚胎移植成功率有关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鼠的胚胎移植对于实验动物研究及生命科学研究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影响小鼠的胚胎移植成功有许多因素。根据我们对Lats基因敲除小鼠 1细胞期胚胎移植工作 ,着重探讨影响小鼠移植成功的受精卵质、量和移植技术三大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8.
摘要: 实验动物模型在医学生命科学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某些病原微生物仅仅特异对人类具有易感性及致病 性。由于缺乏理想的实验动物模型限制了人们对疾病发病机理的理解及预防治疗。因动物种属差异,许多对小鼠 有效的药物及疫苗不能有效地用于人类疾病的治疗或预防。通过将人的胚胎胸腺、造血干细胞等移植到免疫缺陷 小鼠可有效地建立人类天然与适应性免疫系统,即免疫系统人源化小鼠。该小鼠的成功建立为免疫系统相关疾病 研究及免疫药物研发提供了良好实验模型。本文主要对免疫系统人源化小鼠模型的建立、发展及其在感染等研究 中的应用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9.
异基因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ABO血型不合的输注和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护理因素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ABO血型主要不合和次要不合的干细胞输注的影响。对20例HLA相合、ABO血型不合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外周血干细胞输注进行临床观察及护理情况分析。在输注外周血前、中、后均采取周密的预防措施。20例血型不合移植患者均顺利输注外周血干细胞并获得造血重建。说明在血型不合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干细胞输注中,护士对病情观察及护理水平是输注及移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胎肝Sca-1+细胞移植造血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胚胎肝Sca-1+细胞能否重建造血。方法:免疫磁珠法分离孕14 5dC57BL/6J小鼠的雄性胚胎肝的Sac-1+细胞,经尾静脉注射(细胞数为2 0×103/只)移植到致死剂量(10 0Gy)放射线照射的8~10周C57BL/6J雌性小鼠;sry基因PCR方法检测受体小鼠外周血中供体来源的血细胞。结果:移植胚胎肝Sca-1+细胞的实验组小鼠外周血各种血细胞数在5d后开始下降,在10d后开始上升,20d恢复至正常,均存活6个月以上;而未移植Sca-1+造血干细胞的对照组小鼠20d内全部死亡。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显示实验组小鼠外周血细胞sry基因检测阳性,未移植对照组小鼠外周血细胞sry基因检测均为阴性;随着移植时间的延长,移植小鼠外周血细胞sry基因的PCR扩增物量增加,说明雄性胚胎供体来源的细胞在增加,反映造血重建情况。结论:胚胎肝Sca-1+细胞能重建致死剂量放射线照射的小鼠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