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科技术语研究》2008,(2):15-17
资源resources“资财之源”,是创造人类社会财富的源泉。马克思认为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是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 自然资源naturalresources自然界存在的有用自然物。人类可以利用的、自然生成的物质与能量,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主要包括气候、生物、水、土地和矿产等5大门类。  相似文献   

2.
统一规范资源科技名词迫在眉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在走进 2 0世纪之后得到了蓬勃发展 ,尤其是 2 0世纪中叶以来 ,跨学科综合研究广泛兴起 ,资源科学就是在这种学科的综合与交叉的潮流推动下 ,在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促发下发展起来的一个横向科学领域。资源是财富的源泉 ,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人类社会在经历了近三百年的科学技术带来的工业革命之后发现 ,这个强大的物质文明的社会基础———自然资源 ,供应出现了危机 !由于人类忽视了对资源理论的研究 ,资源紧缺、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 ,资源问题愈演愈烈 ,正日益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持续发展。当前 ,我国正处…  相似文献   

3.
传统工业化过程是一个索取自然、大量消耗自然资源的过程.20世纪的100年中,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超过了以往5000年历史的总和,但同时也加速了地球资源的过度消耗.  相似文献   

4.
氢能与燃料电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能源和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源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已有的能源和资源正在以越来越快的速度消耗,特别包括石油、煤、天然气等在内的矿物质能源,不仅将在未来的一、二百年内耗尽,而且正在向大气排放每年以千万吨计的CO2、NOx和SOx,这些有害物质正在日益恶化人类的生存环境.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已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技术开发与环境问题——全球问题与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技术开发的后果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它提高了人类获取自然资源、改造自然环境的生存和发展能力,形成了一系列的技术文明;另一方面又在开发的过程中消耗了有限的自然资源、产生了危及人类持续生存和发展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反过来要求人类的技术开发必须走节约自然资源、保护自然环境的道路,最终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协同进化、互利共生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仁者大医”都是源于胸怀慈诚,而成于技艺精湛。他们的责任、努力,他们的无私、奉献,他们的博学、创新,一刻都没有停止过。而且,这种责任是任何社会财富创造者都难以相比的,因为他们今后将创造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奇迹;这份责任也是任何艺术家们美艳绝伦之作品所无法替代的,因为他们维护与重塑的是这个世界上的至尊至贵的万物之灵——人类的生命!我国著名中医针灸学专家蒋戈利博士正是这样的一当代仁者大医。几十年来,凭着精勤睿智,  相似文献   

7.
姜英 《中国科技成果》2011,12(8):9-11,18
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证明,科技进步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和社会财富增长的源泉.企业作为现代科技进步的主体,其科技进步水平的高低,特别是科技创新能力的高低,已逐步成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效益、提升国家和区域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8.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信息资源作为最重要的社会财富越来越受到关注。国家电力资讯网作为电力数字图书馆的网络化服务数据中心,以全新技术手段整体提升电力行业信息资源服务质量水平,成为电力系统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桌面办公必备资源。  相似文献   

9.
社会公正:一个跨世纪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科学技术特别是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高速发展,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伴随出现的却是社会不公,尤其是贫富的差距在世界范围内急剧扩大。这一问题被称为“跨世纪问题”。如何负责任地解决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知识的使用和分配,以及自然资源的占有、使用的不平等问题,成为科学技术伦理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对上述课题的深入思考提出了科学技术与社会公正的关系问题。关心人的本身,保证科学技术的成果造福于人类,包括使之成为人们获得平等和自由的手段,从来就是科学家和…  相似文献   

10.
技术实践的生态学基础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技术实践是人类所从事的改造自然、重塑或创造适合于人类生存的物质文化环境的有组织的活动。在工业社会中所形成的以大量消耗资源和能源为代价的,以大量生产获得高GNP为目的的技术实践观面临变革,一种以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的,以生态学、生态伦理学思想观念出发的技术实践观亟待树立。作为技术实践观变革的基础,是产业的高新技术化,用最少的资源和能源获取最大的产业效益,以满足人口不断增加且日益追求生活质量的一基本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